嘤其鸣也,求其友声,有朋自远方来,四海之内皆兄弟! 疑义相与析,佳文共赏之。希望与广大师友一同探讨、交流有关口头传统、民族志、民间文化等方面的话题。

传承文化根脉,守护精神家园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21 16:38:56

                  传承文化根脉,守护精神家园

        ———玉龙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座谈会侧记

玉龙县作为全国唯一纳西族自治县,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在丽江市委的“文化立市”战略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自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政策落实后,全县共有县级传承人149人,市级的49人,省级的8人,国家级1 人,在丽江全市的传承人比例中占了大半。尤其是纳西族的东巴文化、民间歌舞、民间工艺等方面的传承人中,玉龙县占了绝大部分。

玉龙县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的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于2010年8月19日召开了传承人座谈会,并发放了传承人补助。近百人的传承人、县级领导、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共商传承文化大计。座谈会上玉龙县副书记杨晓敏、玉龙县副县长木志英、玉龙县宣传部长和学骞、玉龙县文广局局长和东升、丽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丽江西促会会长和家修、丽江西促会副会长和湛、丽江市东巴文化博物院院长李锡、大研古乐会会长宣科、知名音乐人张新民等领导、专家出席了座谈会并发表了讲话。来自玉龙县各地的民间文化传承人也纷纷畅谈了想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并争相献上了各自绝活。东巴唱腔的悠长深沉、民间小调的婉转生动、白沙细乐的凄婉感人、纳西剪纸的巧夺天工……都引起与会者的共鸣与赞叹。

好多传承人是从百里之外的山寨乡村赶来参加会议,如年近80的和茂春东巴是从宝山梧木过来,他因有生之年能够参加这样的盛会而深感荣幸,并对和万宝等纳西先贤表示了敬佩之情,尤其提到八十年代初期对东巴文化恢复、弘扬之功;来自太安乡的杨学红原是个木匠,40多岁时才开始学东巴,现在在玉水寨当东巴,他说收入不是很多,有时还得与家人伸手,但这里有个学习东巴文化的良好氛围,尤其那一百卷东巴古籍译著是最为珍贵的学习教材,每天都要看,每次都有不少收获。现在村里也有人人请他做东巴法事,体会到传承东巴文化的意义与价值所在。“我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木匠师傅,也能成为东巴,主要是遇上了一个好时代。困难总会有的,但希望比困难大,我现在拼命地学东巴文化,内心里从来没有这般充实过。”同样是木匠大师傅的奚正藩年过七旬,满头银发,但精神矍铄,他是九河纳西人,是修建木府议事厅的大师傅,参与了丽江很多古建筑的恢复重建,同时又是九河闻名的民间歌手,擅长白族、纳西民歌,在剑川石宝山歌会上也多次夺魁;并广泛调查、收集民间资料,撰写了《九河乡志》。于2007年成立了老君山农民艺术团,多次参加市县演出,成为乡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过年过节经常举行汇演,观众多达一万多人。他根据九河白族、纳西聚居地方特点,在节目中把两个民族的民间歌舞有机地融合贯穿起来,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与支持。现在他仍向乡里老人学习民歌,他说民歌是一辈子都学不完的大学问,是一个地方、一个民族文化的生动形象的载体,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

来自拉市吉余的李继根老人今年77岁,自幼与家人学习古乐、古礼制,并掌握了剪纸艺术。他把纳西拼音字母、汉字与东巴文化有机地融入到剪纸艺术中,突出了民族特色。老人至今仍能念诵《金刚经》、《本愿经》,是丽江掌握这些古经、剪纸艺术中为数不多的传承人,他也为传承危机忧心忡忡。“我们不在了,这些也就作古了,还好政府也重视起来了,关键是如何把传承人培养起来,这事等不得了!”

不少传承人因经费没有保障,参加传承活动又耽误了家事,家人的怨言是少不了,村里一些人也不理解,甚至把他们说成是疯子。每个传承人都有一本念不完的苦经。鲁甸新主东巴文化学校校长和桂生对此也深有体会,自从东巴学校成立以后,一方面要在村中搞传承,一方面要经常到市县化缘经费,有时两边都吃力不讨好,农忙时节连家里也顾不过来了。家里妻子说他不像农民,手上都没有老茧了,但家里日子比村中一般家庭都要破落。

乡镇基层的文化站负责人也是默默无闻的文化保护英雄,他们更多是在幕后。上情下导,下情上传,走村窜寨,调查访谈,整理材料,指导传承,付出了艰辛努力。如黎明文化站长李文林,当了十多年的站长,含辛茹苦,其间冷暖只有自知。他先后向省市推荐了黎明的文化传承人16人,有些已经成为丽江有名的民间文化传承人,如活跃在丽江演出活动中的傈僳族歌手阿时才就是典型的代表。而李文林依旧在乡里做着繁多杂事。黎明群众说“没有李文林就没有阿时才,有了阿时才,李文林就不见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既要有政府、学者、民间人士的参与合作,也离不开三者之间的协调者。文化基层工作者扮演了三者间的协调者角色,且因长期在乡村,耳熟能详其间传统文化现状,与传承人的关系也较为融洽,同时与政府、学者也保持了紧密的接触,成为保护民间文化不可或缺的守望者。

座谈会上,不少传承人再三表示了对政府领导关怀的感激之情,表示力所能及搞好传承工作。这种感恩心怀令人唏嘘。他们处于社会底层,收入微薄,有些家庭仍未脱贫,相当长时期里他们是牛鬼蛇神的代表,是封建迷信、落后愚昧的批判对象,进入市场经济时期,社会上有些人仍以经济成败论的观点来褒贬他们,他们倍受冷遇,处于社会的边缘。现在成为国家政府承认的传承人,并给予经济补助,虽然这些补助更多是象征性的,但从他们看来,这不亚于精神上的“平反”,心灵上的安慰。其实,政府应该感谢他们,民族应该感恩他们,是他们延续了民族文化的香火,珍守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根脉。

座谈会会上,来自九河的一个传承人,他自始至终地用自己摄像机录制着会场活动,并对大部分传承人进行了访谈。他说:“今天是我们人生中最难以记的一天,我们有了‘传承人’的称号,我们不是疯子,是国家、政府认定的民间文化传承人。我有个想法,想把今天参加会议的每个人都录下来,让大家的声音、相貌留在里面,制作好后每人送一般作留念。让我们的后代知道,我家的阿老、阿奶是文化传承人!”

他们是民间文化的集大成者,是一个地方、民众知识的杰出代表,是民族之花、地方文化之宝。他们从历史走来,从久远的历史时空中传递着文明的薪火,他们手中的文化薪火也是昭见一个民族未来的指示灯。如何让这一文化薪火绵延相传,守护好民族精神家园,依然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传承依然艰难,守护仍须努力。

席间东巴博物院院长李锡提议应该让每个传承人都留下一张照片,以作资料。他说这次传承人聚会,其意义不亚于1983年和万宝先生召集的东巴(达巴)座谈会。历史应该记住这一天。每个传承人依次走到镜头前留下了自己的形象。我也有幸留下了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一部民族文化传承史,也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生活史,留住他们的历史,也是留住了未来与希望!他们也是我们,是我们共有的历史根脉,也是走向未来的希望所在!我因作为其中一个记录者而深感荣幸。

祝福他们!天佑丽江!

 

 

 


TAG: 家园 精神 守护 文化

木兰山人 引用 删除 木兰山人   /   2010-08-21 17:41:59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24431
  • 日志数: 89
  • 图片数: 19
  • 文件数: 58
  • 建立时间: 2008-11-19
  • 更新时间: 2017-1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