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师道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6-08 23:16:05 / 个人分类:随笔感言

重温师道

萧 放

 

  中国尊师重教的国度,在传统社会,家家堂屋正中供“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师与孕育万物的天地、社会最高统治者及血脉之源的祖宗并列,共享人间馨香。中国师之地位在世界上也罕有其匹。师之所得尊崇,与师之使命有关,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在《师说》中凝练地指出了师之职责:传道、授业、解惑。虽然已越千年,但我以为它仍然是我们今天“良师”的标准。

  在古代社会,师有人师与经师之分,拿今天的话说,有道德学问之师与职业培训之师,前者重在人格塑造,后者偏重于技能训练,二者可分可合。在传统社会以至今天,我们推崇的是人师,人师担当的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与职责。因此,我们对从事教育行业的工作者,既有由衷地尊敬,也有对其道德人格崇高的特别期待,这就注定了教师并非普通行业的劳动者,他的劳动带有使命、情感与精神关怀。

  今天的时代是一个传统向现代过渡、商业功利气息浓郁、价值观多元呈现的时代,在利益、欲望、精神扰动的不确定的变化时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着更强烈的操守与利益冲突的迷惑,本为社会良心的解惑者,也常常陷入困惑之中,我们时常听到:“教师就是一个普通职业”、“教师也是人”的言论,这种言论固然有利于我们走出对教师过分推崇、甚至异化的道德困境,但客观上我们部分教师也就逐渐看轻了自己的责任担当,由此出现教师整体品质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我们近年来,在各种媒体上见到了不少师生肢体冲突、甚至弑师的极端案例,教师倒在讲台上的惨剧,发生在尊师重教的中国,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更是教师的悲哀。我觉得师生关系的恶化,除了社会原因外,我们作为教师也该反思,该是讨论何为良师的时候了!

  大学之道,在明德、亲民,达于至善之境。大学的良师应该是道德学问的楷模,无道德不可为师,无学问不足以为师。依照中国传统的良师标准:第一是传道,即在于育人,让受教育者在大学期间得到良好的人格养成,培养有道义担当、有民族情感、有人类责任意识的社会成员。传道是良师的第一标准与最高要求,也是近年来我们最忽视的地方,教育界所发生种种的不良事端,无不与此相关。因此重新竖立教师“传道”的使命,十分必要。诚如韩愈所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第二是授业,即学问传承。传承学问,是教师的立身之本。它要求教师有坚实的学问基础,需要教师不断学习与提高,否则就承担不起教师授业的职责。第三是解惑,即通过言传身教为学生释疑解惑,解惑应该包括解人生之惑与学问之惑,解惑的过程是提升学生人格品质与培养、激发学生创造力的过程。简要地说,现代良师的标准是:有使命感、有学问功底、有教学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作为师范大学,我们培养的是未来的中学教师,我们大学在为师的标准上更应该严格要求,正如师大校训所说:“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我的本科到研究生的学习阶段都在师范院校中度过,受到师范院校诸多良师的教育与影响,我觉得一个好的老师除了上述三点外,应该正派、严谨、敬业。我最喜欢的老师形象是“望之俨然,即之而温”。钟敬文先生是我最后的一位老师,当时我常常去他的书房聆听教诲,在先生面前,我们感到“如坐春风”地愉快,先生完全没有今天大学所谓“老板”的作派。今天我同样是大学教师,我不敢奢望自己达到良师的化境,但我只是勉励自己保持为师的基本品质,在教学中履行教师的职责。

  师道是为师的职业之道,在强调个人价值、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商业社会中,中国传统的师道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今天我们重温“师道”,期待传统师道在师大高扬,让师生的温情温暖每一个人,师生关系重归和谐。

 


TAG: 尊师重教

王霄冰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王霄冰   /   2010-09-11 10:11:52
教师节重读本文,别有一番感受。向肖老师和各位老师致敬!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0-07-14 15:32:42
在先生面前,我们感到“如坐春风”地愉快,先生完全没有今天大学所谓“老板”的作派。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