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08 23:15:07 / 个人分类:论文文章

          今天,我收到了人大出版社寄来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二版)。对于旧版,其实我本人挺喜欢原来那个封面的,觉得庄重大方。看了新版这套书里前边出的几本封面,觉得设计还不如旧版,但是我看到这本新版民间文学教材,觉得还不错,封面挺活泼的,也比较大方,比旧版更有亲和力。还是挺高兴的。

       这本教材是2007年底申报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当时根本没抱希望,只是随便填个表格寄过去了。没想到在08年4月份出版社来消息,说评上了,还要再版,并给五千块的修订补贴。到5月底完成了修订。后来放在出版社里,停了一段时间,今年初又启动,再次修改,校对,现在终于出来了。

          现把修订后记放在下面,供朋友们了解内容变动情况。如果看出有自我表彰的成分,也请谅解,人在这种地方难免给自己的产品做点广告。

       

修订版后记

20092月底,我得到通知,《中国民间文学概论》已被评审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出版社要推出修订版。对此,我既欣喜,又感肩负重任。

1997秋季我在中国人民大学开始承担民间文学概论课程,到现在已经有12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讲授体系。这本教材就是在我的教案的基础上加以丰富深化而成的。2002年秋季,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签订了《概论》出版协议。我决心写出一本对得住自己、能得到同行肯定的教材。当时我给自己订下了这样的写作目标:“本人的教材不仅要知识全面,面目新颖,还要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在语言上要有自己的叙述语体,要追求生动、优美的文风,使人看起来轻松而有文采。要想到面前有学生,叙述要口气亲切。语言不妨口语化,内容要有引导性、将读者带入讲述情境……2002年底开始动笔。写作中途的20033月到20042月,我要到韩国首尔女子大学任客座教授一年。我是带着非常沉重的行囊到韩国任教的,一个大木箱和一个手提包里满满装着我写教材用的参考资料。在异国的教学任务较为繁重,但是也无其他杂事,我把几乎所有的课余时间都用在编写教材上了。结果我在韩国苦熬的这一年成为参加工作近20年中最愉快也最有收获的时光,回国前夕我的教材完稿了。我在初版后记中写到:“独处异国的生活本来是孤单寂寞的,但是紧张艰苦的写作任务使我无暇体验孤寂。虽然写作占去了许多本应观光的时间,但在交稿的时候,一种收获的欣慰感充溢胸间,挤走了这种遗憾。”

教材写作过程中我是一直按着自己确定的写作目标来笔耕的。虽然由于学力所限,最终成品有很多不足,但我感到自己当初所设定的目标是基本达到了。《概论》出版几年来已经多次印刷,得到许多民俗学同行的肯定,不少普通高校、师范院校、民族院校等把它定为授课教材或考研参考书,在此向肯定、使用本教材的师生表示由衷谢意,更要向本教材提出批评意见或修订建议的同行表示感谢。2005年,出版社相关部门出于对它实际质量的肯定,把它纳入“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使它发行范围更宽了些,对此鼓励措施也表示深深的谢意。

前些年各高校使用最多的民间文学教材是被称为“中国民俗学之父”的钟敬文先生主编的《民间文学概论》。现在我还很喜欢这本教材的表述风格。但是结合学科发展现状来看,由于它出版时间早,内容确实有些陈旧之处。早在2000年夏季,我陪同钟老在北京八大处疗养时,就向恩师提起此事,问他何不组织修订。钟老也说这本教材出的时间太久了,出版社都不愿意再印它了,有些高校只好自己复印装订给学生用,但是他表示暂时没有精力管它。2001年下半年,我已跟人大出版社联系好,要出版钟老主持新修的“民间文学概论”。当时钟老已在病床上,精力还很好,兴致勃勃地表示等出院后即着手此事。不料钟老病情没有好转,新修教材的事也成为未竟功业之一,对此我深以为憾。后来我在写作本教材时,在努力创新的同时,也有意识地继承钟本教材的基本框架和学术思想,学习其表述风格。虽然仅凭我微薄之力,不能有太大的造就,但是竭尽全力,也算多多少少弥补了一些憾恨,以慰藉钟老在天英灵。

承蒙教材审评专家和教学管理机构的首肯,把它增补为名额不多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这是对我更大的肯定、鼓励和鞭策。近几个月来,我一直在忙于这本教材的修订工作,认真通读了一遍,校订错漏不当,并根据近年来民俗学领域的学术发展,增添若干新内容,现在终于初步完成了。

修订版的改动之处主要有:

一、改正了初版教材的少量文字错误,删除几处重复繁冗之处,对一些地方的说法做了小的改动。

二、在“绪论”中,将“民间文学的价值”改为“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并对相关内容作了相应调整;增加了一部分新内容:“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间文学”。

三、在第一章第一节,增加了“表演性”这一民间文学基本特征,并作了相关阐述。

四、在第二章,增补了对民俗学学科发展近况的一些叙述。

五、在第七章,增加了第三节“口头程式理论史诗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社会发展和国际学术创新的推动,在诸多优秀同行的努力下,国内民俗学学科在民间文学的科研教学上正在进行学术取向的转型和调整,本教材本应更好地反映甚至推动这种新探索,但是由于本人学识有限,在民间文学领域研究涉猎也少,未能对教材做根本的更新,希望将来能修订成基于新的学术取向的版本。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参考和借鉴了许多已发表的相关教材和论著,这些地方,除个别地方不能查找到确切出处外,都在附注中做了说明。在此,谨向这些成果的作者表示感谢。教材选用了不少民间文学作品,由于联系不便,没有事先一一征得这些作品的搜集者、整理者的同意,在此致歉,并表谢意,也请他们以后与我们联系,我们将按有关规定付以酬劳。

最后,衷心感谢在人民大学出版社辛勤工作、支持帮助本教材各项事宜的徐晓梅、豆艳倾、马文谨、李岩、黄晓宏、安杰、赵福琪、翟江虹、刘汀等诸位编辑。

 

 

                                             黄涛

                                      2009612于茶山

 


TAG: 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

民俗学子——苏长鸿(恩施土家) 引用 删除 恩施土家   /   2010-09-22 00:06:22
几年考上海大学的一个童鞋,前几天刚把书买回来,但是我看是老版本的,估计她还不知道黄老师出新版本了,
齐鲁青未了 引用 删除 齐鲁青未了   /   2010-07-28 11:11:15
祝贺黄老师新书问世。第一版已经系统学习过了,感觉这本书很不错。尤其是老师将理论和作品放到一起,读起来没有其它教材那么枯燥。而且老师写的书通俗易懂,用近乎平实的语言就把民间文学写的生动耐读,真的是很感谢老师编写了这样的一本好教材。
沙野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沙野   /   2010-07-12 10:11:49
皇兄好身手!
黄涛的博客 引用 删除 黄涛   /   2010-07-12 00:11:09
原帖由燕赵悲歌于2010-07-09 09:21:05发表
从钟敬文先生的《民间文学概论》,到黄涛先生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的民间文学走过了30年,似乎还.

谢谢评点。我个人以为教材不宜变得太快,也不宜一个人提一套,那些学科共识总是要在教材里讲的。如果创新性太强,就成个人专著了。
长白山上的金楼子 引用 删除 长白恒端   /   2010-07-09 13:53:03
这个封面作为教材和概论而言,似乎略显花哨
燕赵悲歌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燕赵悲歌   /   2010-07-09 09:25:28
28年前,我们是读着钟先生的概论和作品选,来讨论中国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阶级观念、作家作品与民间文学作品等。
时光过得真快,翻找出钟先生的概论,一切历历在目,只是物是人非,钟先生绝没有想到非遗的内容也会进入民间文学概论当中,与时俱进的结果。
燕赵悲歌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燕赵悲歌   /   2010-07-09 09:21:05
从钟敬文先生的《民间文学概论》,到黄涛先生的《中国民间文学概论》,中国的民间文学走过了30年,似乎还是在概论的框架内徘徊。记得看过施爱东先生对概论的学术史评价,不知施先生怎样评价这本概论新著。
笛威辛亢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笛威辛亢   /   2010-07-09 07:45:16
赶紧去买一本先睹为快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