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古稀老人还原溱潼记忆

发布: 2009-7-31 20:34 | 作者: 记者 尹宁静 通讯员 胡亚亭 | 来源: 泰州新闻网-泰州日报 2009-7-31 9:51:57 | 查看: 1251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o&UXF4gvv G@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yn(Te7l2P
  本报讯 (记者 尹宁静 通讯员 胡亚亭)13大类、90项 “非遗”项目,这是姜堰溱潼镇历时半年的 “非遗”普查成果。

LUd3Y9\rDhk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z|"]0W6l

  负责 “非遗”线索搜集、整理、撰写、归类的,是20多位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人。他们在溱潼生活了半个多世纪,是溱潼文化生态中最活跃的群体。早在十年前,他们就开始孜孜不倦拼接、还原 “溱潼记忆”,自发组织采写、编辑、出版 《溱潼古镇风情录》、 《溱潼小吃》等十多本书,参与筹建溱潼契约馆、溱潼砖瓦馆,直至千年古镇溱潼声名鹊起。

,KE-[7~Wv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EU\Hri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cW I3e$u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p.a"p|Q.Q

  方圆百里访古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G|wR-x$KG

gx+? eU&Z._3X1O  “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早起步5年,溱潼镇的发展就不一样了。”84岁的退休工人夏正浔惋惜地说。千年前,溱潼镇临海,居民以打鱼为生。百年前,溱潼镇是里下河地区商业中心。1999年前,溱潼镇有 “一条麻石街道,三座小石桥,三个大牌坊”。最后一座被推倒的牌坊上那副对联,老夏至今一字不漏记得。

;f$Jv!CTx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6U$o Ww k F

  “如果我们这一代人不做文化遗产的抢救工作,也许再过10到20年,就没有人记得溱潼的历史了。”老夏说,他从1998年起调查、记录溱潼文化遗产。如今,跟随他开展这项工作的老人超过20人。

'ymim f#]X4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e/Zp|T q/Xt

  一根拐杖、一支笔,这群古稀老人访遍溱潼及方圆百里的姜堰、东台、海安、兴化、江都。他们广泛发动群众,积极提供普查线索,日夜调查、搜集线索,逐项梳理、筛选、归类,把那些没有经过雕琢、原汁原味反映溱潼地区天文地理、民间文学、民间信仰、生活习俗、生产商贸、民间手工技艺、民间传说等具有历史文化底蕴、地方民俗特色和研究价值的文化遗产,一一考证、记录。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9^ZT g A jU 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vU!Y v|:s n/Sd

 

$wS[8kx)\S"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2B+Vt&O6P

  挖掘溱潼故事

9~,{7i~p"i5m 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l%\ i4[

  “溱潼是一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宝地,随处可见的地名,老百姓随口而出的俗语、谚语,都有出处。”老夏说,溱潼民间俗语 “独修金山范马良、青蒲角上除皇娘”说的是溱潼富商范马良独资重修金山, “皇帝”张士诚的老婆生于溱潼青蒲角。3年前,老夏出版 《水云楼杂韵》记载了百余个溱潼民间俗语的由来故事。

b%iyWD1I8}HN'}I

;U'j ub/s_b0X  齐荣书,72岁,从姜堰的企业退休后,安居家乡溱潼,专注于溱潼镇老行当的调查、记录。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o$j |p7V'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t|*xn;]!Y6a

  溱潼镇老行当比较讲究的对联,老齐一一记载。以铁匠铺为例,风箱上写着对联 “孔明东风、周瑜火攻”,打铁的墩子上写着 “无敌大将军”。船家的对联也考究, “日行淮北三千里,风送江南第一州”。理发铺一般贴这样的对联: “做天下头等大事,用人间顶上功夫”。

0vzSrr:H!e'R

v6tvk$ov gl  目前,溱潼老人们已出版十本书,涉及溱潼民间俗语、老行当、小吃、诗歌、传说、景点等方面的故事,成为溱潼文化的宝贵财富。

F{XB l,Yg {

o'|!v|.Z2u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i R.g:ZuOP6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 hth? u f9ESc+j

  重振九月十六庙会

\)?*pP P%yx_-@J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AE"U2c

  1996年至2003年,现年72岁的赵友才年年上书请求恢复溱潼镇九月十六庙会。

:Z7ym(v9hdK

| B1}u?#^#_  2003年,溱潼镇政府同意赵友才牵头,以民间名义举办1945年之后本已中断的溱潼镇九月十六庙会。于是,赵友才找到年迈的民间艺人,请他们回忆、示范,记录下庙会的形式、内容。他们在传统庙会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此,九月十六庙会与清明会船节,成为溱潼盛大的两大节日,每年吸引游客数万人。

H9] {c;z&_:s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A,H e;w$b(P

  今年年初,溱潼镇开始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夏正浔、齐荣书、赵友才等20多位潜心溱潼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考证、保护、延续的老人应邀义务承担这项工作。他们在多年成果的基础上再次摸底、搜集线索近300条,经过集中座谈、资源分析,初定线索150项,最终确定90项、13门类,撰写90个篇幅、3000章节、8万文字,并全部制定电子文本归档保存。

y r-e/c1q| X)n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i.@)F cCvxs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dwFfM9~8`

TAG: 非遗 记忆 老人 姜堰 溱潼镇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