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解玺璋说端午:爱国主义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中

发布: 2009-5-27 00:09 | 作者: 解玺璋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09年05月26日 13:54 | 查看: 562次


B-m7MK3R [/dQ)kt
  

7Yz-Tmx ]J,xv  爱国主义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之中

`{qH:V+N{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S3jY!p8}3U2c0^1F

  ——贺首届北京端午文化节

T!^&IGy$F5[%R^

C.Z0S1x^,dN3Je%Y  解玺璋

om8L c$t/g%ef9g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Q&{o@q

  5月28日,旧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今年的端午节有一点不同于往年之处,是首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的举办,并将作为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广泛开展的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此期间,将有数十项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在全市各个区县陆续举办。这些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广泛的群众参与,使得参加活动的群众能够通过一系列运动会、龙舟会、游园会、花会、诗歌朗诵会以及各种技艺表演,在潜移默化中,领悟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增强人们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自信心。


I @f w7jrK#r3]4n

+hc_A |wI A

cu1lP!n0VW$Jj:k  端午是个历史十分悠久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的起源,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抑或源自先民的图腾祭祀活动。而流传较广的,却又是不同地区对于几个人物的祭祀或纪念。比如湘楚地区之于屈原,吴越地区之于伍子胥和曹娥,还有北方之于介子推,都在五月端午这一天,举行类似的纪念活动。其中最著名、流传最广的,就是对于屈原的纪念。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以怀念屈原,这在所有华人中,几乎是妇孺皆知的常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Uw Y

`\1d i7I4\0s1`,Y"iK  屈原是端午节留给每个中国人的一份精神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用他的诗歌,最后用他的生命,实践了自己崇高的人生抱负和人格理想。屈原是一个儒家信念的信奉者,他的价值信念首先在于个体的道德人格与情操的完善。而这种道德人格的完美理想又是与历史形态中的民族国家的价值联系在一起的。在屈原看来,个体人格的完满实现只能在民族国家的历史形态中才能完成。所以,尽管他屡遭放逐,仍然心系故土,不忍去国。他在《国殇》中写道:“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梁启超称赞他说:“这虽属侑神之词,实亦写他自己的魄力和身份。我们这位文学老祖宗,留下20多篇名著,给我们民族偌大一份遗产,他的责任算完全尽了。末后加上这汨罗一跳,把他的作品添出几倍权威,成就万劫不磨的生命,永远和我们相摩相盪。”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qJZ~Mv#K

j N&g(h}/[:F  千百年来,中国人民一直以这种民俗、民间的祭祀方式,追念这位怀有伟大、崇高情感的爱国者,与他“相摩相盪”。这种以民俗、民间为其特征的民族文化传统,以其日常的“暗示力”作用于生活在其中的每一分子,施加于他们的心灵,最终实现集体的、民族国家意识的形成和增强。事实上,长久以来,正是这样一些蕴涵了深刻内容的传统民俗节日,维系了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繁衍发展和成长壮大。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看到了设置和举办“北京端午文化节”所体现的高瞻远瞩和良苦用心。民族传统文化蕴涵了丰富的精神价值资源,如何将它转化为现代社会支配我们行为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是目前亟待解决的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重新开发、利用传统民俗节日在民众中的影响力,并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应该是个比较有效的办法。首届北京端午文化节的举办,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探索和尝试。 (来源:北京日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OO5]!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qxe*hf:`d!a

)B\9SIw(`'t/gLb
4Pch8L`,g}m4]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J"dA H%\!j M

TAG: 传统文化 端午 爱国主义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