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亮相 引观展热潮

发布: 2009-2-13 17:28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民俗学博客 | 查看: 788次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亮相 引观展热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15:33  国际在线

O ]~"Y+s tz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晓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正在北京举行,展览汇集2000多件珍贵实物,并有1000多名民间艺人现场展示传统技艺,是新中国成立近60 年来规模最大、种类最全的传统技艺展览。连日来,观众络绎不绝。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下去也成为人们关心的话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zx!y)o4m UWD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n#bI!L3pn#oE

  2月9日开幕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为期两周,由中国文化部、教育部、国家文物局等十多个部委及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集中展示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项目133项。

1A$i3f"Y*e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0BB5c+n ]

  60多岁的北京市民孔令秀女士在展览现场看到纳鞋底,感慨不已:“我们小时候上课还有手工劳动课,专门到鞋厂学过做鞋,用弯针、弯锥子做,所以一看那个就想起过去的事情来。看到这些东西都挺眼熟的,要不是这个活动根本都见不到。”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hF;w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Eu-vJ

  一起观展的孔女士的女儿却觉得纳鞋底是很古老的事儿,与母亲丝毫不能产生共鸣。其实就在30年前,中国城乡还有很多家庭是靠主妇一针一线纳鞋底 做布鞋来解决一家老小的穿鞋问题。纳鞋底、绣鞋垫,曾经是中国千百年来女人必需掌握的技艺,发展到今天,纳鞋底这门手工活几乎在城市绝迹了,只存在于农村 和少数民族地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e4s\K-x5v

8[p^yW  另一位观众50多岁的崔秀琴女士看见制作锡器的艺人,很兴奋。她家里收藏有一套锡制酒壶和烟盒,那是她父亲使用了几十年的“宝贝”,崔女士说, 很多人想要收购,老爷子都不肯出手。今天能亲眼看到锡器制作,对锡器又加深了了解。她说:“昨天听了广播说有这个展览,我今天赶紧过来了,特别想看看中国 过去传统的东西,看完以后觉得特别好。我特别欣赏这个,你看做锡做的多好。”

V!Q}~s/i

K'm R'i nzZj {  80岁的锡器制作师应业根老先生来自中国东部浙江省,他从13岁就开始跟叔叔学习制作锡器,他擅长制作各种活灵活现的小动物,实用的茶叶罐、烛 台、酒壶等等。老人被评为该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到现在,仍每天制作锡器十几个小时,乐在其中。老人说:“做锡器我很高兴。我什么都会做,从事自己的本 行是很高兴的。我每天要做十多个小时,四五点钟起床来做,一天睡觉六个小时。样品一般是烛台、茶叶罐、花瓶之类。女孩子出嫁,我们那里都是要陪送一套锡器 的。”

(H e}C(Hp'}5]'^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 qdP

  传统艺术的传承人们,痴爱艺术,一门心思钻研技艺,才使得传统技艺延绵传承,成为中华艺术的瑰宝。复制水墨画的林玉晴女士30年如一日,在每一 道工序上,精益求精。她说:“我1972年参加工作,做了三十六七年了,带我的老技师都已经过世了。我喜欢进入这个角色,我做了一辈子,特别喜欢。对我来 说手艺很轻松,没有枯燥的感觉。一张画稿做完,我很有成就感,很高兴,很开心。”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d/L h7wn

j L3LPF$[Q/f;Q  展厅里的传统技艺,老人们看着怀旧,时尚青年看着新鲜,不过几乎所有的观众都觉得,保护这些传统技艺就是在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19岁的男 孩王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些民间美术做得挺精细的,巧夺天工,感觉太难了,很复杂,花费的时间特别长。他们(老艺人们)都很不容易。应该保护中国的 非物质文化遗产。”

&UqCRh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_]n {qjpI0n

  但和世界其他国家一样,中国在现代化、全球化和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传统手工艺面临传承难题:老艺人逐渐消亡,年轻人面对多元的文化选择,对传统工艺兴趣不大。应业根和林玉晴目前都没有徒弟,他们曾经教授过几个青年人学习手艺,但最终徒弟们都转行了。

2c+p {&e%U`

[(hJdu E  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朱培初先生说,从事传统手工业需要耐性和敬业精神。而在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这与年轻人的心性、 愿望不符。他说:“这种东西需要坐冷板凳,需要很大敬业精神。过去一般艺人从事这种东西(创作),并不完全是为了钱,主要是创作欲望和敬业精神,对事业挚 爱。现在年轻人对这个也不了解。当然,现在经过大量宣传,慢慢(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知道一些情况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m5x \"g7ItQ~

C8Ne6~6o.ld*rUF  这一次,十几个部委合力举办传统技艺大展,也是为了进一步增进民众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展览期间还举行论坛,邀请相关专家、学者、传统技艺传承人等,探讨如何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L1t8h*I b.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 dd L%E+B4z^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乌丙安先生认为,纯手工制作的产品在现代社会得到认可是一种发展潮流,这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验证, 中国的传统工艺保护也需要走这条路。政府也在对传承人给予补贴、增强公众认知等,这值得肯定。他说:“现在传承人青黄不接是个问题。现在就是采取补贴的办 法,传承人如果带徒弟,每月可以给补贴,让年轻人也愿意学习。同时,江苏扬州、浙江等地把当地的传统手工艺列入中小学课程,进行普及,就像日本等国家采取 的乡土教材。”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3Q9Y`Z\3u+b

9rR8P;b uW  中国各级政府以及相关机构都在积极采取措施,以使传统技艺能在现代社会中生存且发展下去。刚才提到的制锡老人应业根的家乡浙江永康,当地的非物 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对他的制作过程摄像、为他寻找徒弟、推广产品。具体负责人杨彪先生介绍说:“我们也想让他应业根把徒弟带起来,还在找这种机会,这样 是最好的。像这种没有传承人的,我们就把他制锡的每个过程进行录像和文字记录,我们还希望把他的产品推销出去,产品赚钱了,肯定有人愿意来学。”

{H,~2M7s aq9e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b0aD7CZs(_C,[Xq

  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保护与传承,早已是中国各界热烈讨论的话题,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可能各地的实践不同,但有一点已经成为全社会共识,即:流传数千年的精神和文化不能被急速发展的工业文明替代,公众乐见一个既秉承传统又不断创新的社会氛围形成。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O w/x1JKE*o3AB

TAG: 传统技艺 非遗 文化展示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