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

发布: 2008-11-19 22:31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民俗学论坛 | 查看: 681次

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s4z*bh

+L` DEYU!^4G----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 W+WN8l%e5U%x/U'n

:WxqC$okck发布时间:2008-11-15 07:37 来源:www.ccdy.cn作者:刘茜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UDnE-R BL


f}&~:Pe.w
b;~(imD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h0Bd O+Bs-W
    10月12日至14日,由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和北京语言大学联合主办,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九届年会暨国际学术讨论会” 隆重召开,来自10多个国家以及国内和港、台地区的350多位专家学者莅临大会。中国比较文学学会会长乐黛云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中指出,在世界多元文化互动的时代背景下,中国比较文学应当顺应历史潮流和改革开放的新进展迈向第三发展阶段,在跨文化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U%eGX4M'kB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U#^q eqK(~4l e
    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多元文化互动中的文学对话”,旨在为全社会的和谐进步发掘出深层次的比较文学文化资源。会议研讨内容全面涉及跨文化语境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诗学的历史生成与现代阐释、比较文学的人类学视野、比较文学的翻译转向等领域。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s1ccg9L(@ K y

$F cD`Z*hxq:\    一、跨文化视野中的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与会学者从中国文学主体创造的角度梳理、研究外来文化和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和接受。北京语言大学高旭东教授指出,当代中国文学面对着几个文学传统,即西方文学传统、从现代到后现代颠覆西方文学传统的新传统、中国文学传统。一些惟新是趋、惟西是趋的作家在各种文化矛盾交织下六神无主,造成了当代中国文学的驳杂性特征。鲁迅博物馆副研究员葛涛以鲁迅、老舍、巴金为个案研究中国作家对但丁的接受与转化,指出,这些作家在创作中不仅受但丁的影响刻画国民的灵魂,而且也融入了自己的生命体验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因子,这种创造性转化是中国现代作家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_ ZS)Pj.E1E'^
1`6R\C F-F6x2C    二、比较诗学研究。比较诗学当前处于多元拓展期,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研究视角与方法日益丰富,研究层次不断拓展,为中西文化汇通提供了新的土壤。北京师范大学与四川大学教授曹顺庆提出要重视海外研究者关于中国文论的研究,同时应进行当代西方文论与中国古代文论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周启超认为,斯拉夫文论的丰富性不逊于现代英美文论,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论研究中有待深度开采的典型。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A6^ PNN.B^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7m;n By(a.d$d
    三、文学人类学研究。文学人类学突显了知识全球化时代人文创新的动力和超出本学科范围的影响,坚持学术研究与现实承担并重,敏锐回应社会现实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叶舒宪在论及如何认识文学的社会文化功能时,强调要超越意识形态化的思维局限,回到文学艺术所由滋生的文化田野中,从而重新理解文学的“人学”实质。山东师范大学鹿国治教授探讨了网络间性与文学救灾关系。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q7P4c6m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Vc{ Vc1K
    四、译介学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教授谢天振教授指出,近年来国内比较文学界对翻译文学史的梳理和编撰为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会议还研讨了宗教与文学的互动、生态批评与文学、流散文学与少数族裔文学等相关问题。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C;VjJ2|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0~(WDP\}C'X
    比较文学研究历经30年发展衍变,推动了中国学术与国际接轨,以国际眼光探究民族文学文化问题,参与多元文化互动。与会专家在时代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孜孜努力探究中国比较文学的学科建设与理论架构,并为之注入了更丰富的现实内涵。

TAG: 多元文化 文学对话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最新评论

删除 引用 Guest  评论时间 2008-12-04 16:40:45
澳中友好交流协会

                  澳中友协[2008]13号

关于组团赴澳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与开发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文脉,而文脉就是一个民族的魂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在保护和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有着很成熟的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多元文化保护政策得到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历届政府不断的坚持和改进,并在管理措施、经验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趋势。这些适时的变化促进了澳洲社会的宽容与和谐。
为帮助我国各地文化部门了解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政策、经验与资金来源,推动我国文化保护和管理工程的健康发展,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澳中友好交流协会特组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考察交流。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出访时间
出访时间:2009年1月5日-16日,共12天;
出发地点:北京。
二、团组成员
各地文化局、文物局、文化馆、群艺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有关单位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
三、考察内容
1.澳新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机制;
2.澳新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评估及认证机制;
3.澳新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与保护制度;
4.澳新两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金和文物保护列支制度;
5.如何借鉴澳新两国经验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向资金,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6.如何解决民俗、民间文化保护和开发中的矛盾和困难。
四、拟访问单位及地点          
1.澳大利亚环境和遗产部
2.澳大利亚博物馆
3.悉尼歌剧院
4.澳大利亚的涂鸦桥
    5.新西兰文化遗产部
6.新西兰文化艺术委员会
五、相关安排
1.接待标准:本次出国考察将按照“VIP代表团”高标准安排,包括公务活动、会议、考察、航班、酒店、餐饮等各个环节;
2.出国团费:32800元(人民币)/人,费用包含以下内容:签证、国际机票、境外交通、境外四星酒店食宿、公务活动、参观考察、境外旅行保险、合影、小费、税等;费用不含:国内交通费、单间差、自费项目及个人消费等。
六、报名方式
参加本次赴澳新非遗考察交流,需尽快填好报名申请表发回我会。我会负责统一办理出国的各项手续,为保证考察交流质量和效果,限额20人参加,请在2008年12月25日前报名。
咨询电话:010-84467852
传    真:010-84466450
联 系 人:刘静   13718525345
联系地址:北京市朝阳区西坝河东里甲16号时代畅想大厦301室  
邮政编码:100028  网站:www.aacfe.org



澳中友好交流协会
                                   二○○八年十二月三日


附件:
赴澳新考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考察交流团
报名申请表
姓    名                性    别                 民    族        
出生地点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文化程度        
工作单位                职    务       
电    话                手  机                 传    真       
单位地址                邮    编       
身份证号码                电子邮箱       
护照种类                护照号码                有效日期       
工作年限                年  薪                会 语 种       
出国记录                 有无拒签史(2年内)       
工   作
经   历       
家   庭
住   址                 电  话        
                邮  编        
婚  否
爱人姓名
工作单位        
选派单位综合意见(政治思想水平和业务水平等)       


负责人签字:
                            (单位公章)
                             2008年  月  日
备注:1、填写以上各项内容务必完整、字迹清晰;2、电话号码前请注明区号;3、请在护照最后一页上签署本人姓名。
本人声明:以上所填内容完全属实,否则本人接受被取消申请资格并由本人承担因此造成的风险和损失!
申请人签名:                         申请日期:2008年   月   日
请将上述表格填完,签字盖章后回传至澳中友好交流协会:010-84466450(刘静收),我单位会及时寄发签证所需资料及其它相关资料。
(以上个人资料只用于签证使用,绝不用于他处。我单位将采取保密措施,绝不向外界透露)

查看全部评论……(共1条)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