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广东大埔描金画工艺面临传承困境

发布: 2010-6-12 15:14 | 作者: 杨薇 丘佳纳 黄志忠 | 来源: 中国新闻网 | 查看: 812次

p9`sKd.A1u K kd  黑漆描金画作为一种装饰品和艺术品,在广东大埔乡间曾辉煌一时,作品还曾出口到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备受华侨和当地人赞誉。然而,笔者今天从大埔县政府了解到,眼下,如黑漆描金画等很多传统工艺也难逃脱技艺后继乏人的困境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Md&t9}E ZJ Rs,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f?0i!s

  由于随着现代人们生活观念和习惯的转变,描金画工艺逐渐失去了它生存的市场,现在除了在一些老祠堂、老建筑依稀能见到外,新建的农家早已用现代的元素替代,已很难见到描金画的踪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 H a9YmybT

evdiT(H  罗超科是当地一名从事描金画的民间传统艺人。笔者在他家看到,《三英战吕布》、《连年有鱼》两幅描金画,在高85厘米、长60厘米的木板上,人物、花鸟、山水、形态逼真、工艺细致、立体感强。

2BqU/`C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z{euL

  谈起当年参加制作8米多高的《清明上河图》描金画屏风过程,罗师傅依然神采奕奕、喜形于色。如今年近花甲的他看着描金画也正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此门工艺技法面临着濒危的状况,也只能叹一口气。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gw)q%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 we_2f6U4g1o

  据罗师傅介绍,描金画要经过上漆、推光、制稿、画底版、描画、上金粉、作色、线条钩划等复杂的工艺流程,原材料主要有硬木胎、生漆、金箔等。其作品品种丰富,题材广阔,绝大多数表现在房内装饰及部分生活用具上,多以人物、山水、亭台楼阁、吉祥图案、戏曲人物等图饰来体现。作品构图自由、层次清晰、典雅古朴、绚丽多彩,富有很强的立体感。

!eF{"`3l-f

6M2U3M y3xp2I  描金画作为劳动起源的艺术,具体时间不清楚。据罗师傅介绍,从父辈师父的师父起就有这门技艺。由于长期受父亲的影响,从小他就喜欢上了画画,有时还帮助父亲打下手,初中毕业后,为了使这一传统工艺传承下去,父亲对他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每天“迫”他画图稿、学上漆,上金粉作色钩图,时常还得跟随父亲来往于梅州、福建等地区,给当人家制作“福、禄、寿”等作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LmV _pI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 |VVH

  为了把这工艺好好传承下去,六、七十年代大埔设立了工艺厂,把专业工艺师们集中起来,生产有描金画的屏风、果盒等产品,销往广州、潮汕地区及东南亚等国家。后来由于受成本、经营、市场、原材料、人才及体制原因,生产逐渐停滞,到80年代后期只好转制,从事这项工艺的人才越来越少。企业转制后,有朋友介绍他去当行政干部“吃皇粮”,然而长期从艺让他难舍描金画“情怀”,只好辗转于福建、深圳、潮汕以及当地作画,坚守着他的描金画工艺事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e8D7Z5M ]9w"u7a;|

\ O;wl6y(Kgz  罗师傅曾经带过5个学徒,由于学描金画必需要有深厚的绘画基础,入门时间又长,未形成产业化,这些学徒相继弃学转投其他行业。罗师傅谈到传承时说到:“传统工艺已经很难吸引年轻人了”,传统工艺面临传承后继无人的困境。

!I9H_~*I8F*XFFV

a{!w I*d e Ic+C  为了抢救文化遗产,近年来,大埔积极开展对民间文艺、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抢救、保护和传承工作。目前,湖寮镇把描金画工艺列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把罗师傅作为此项工艺的传人积极向上级申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2N#Bl l2y7O

TAG: 大埔 工艺 广东 困境 描金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