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民俗:且闹腾且凋零

发布: 2009-7-27 07:32 | 作者: 苏南 | 来源: 路桥新闻网 2009年07月23日 | 查看: 646次

2e|,DdM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il Iu-Q:T
  南官人文大展坛第四十七展是《温州民俗风情图片展》。展出的内容颇为丰盛,从节令民俗、经济民俗、物质民俗到人生礼仪民俗、文化娱乐民俗等,几乎囊括了温州人传统生活的方方面面。让人注目的,自然是独具温州地域特色的那些民俗,譬如单挡布袋戏、塌床和鹤兜、苍南夹缬、点柚灯等,颇为映衬题目中的“风情”二字。把玩几回,竟然觉得平添几分妖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g0jAbXJ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NOY&s]~3b&VG`

  观看展览时,偶遇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在看展览。倘若小孩能够看得懂,应该格外青睐“过除夕”这一节令民俗。现代人自然不稀罕满桌的珍馐,但应该还是盼望能在过节时拿到一份“压岁钱”。殊不知,压岁钱是中国的大民俗,笔者在小时候就盼着拿压岁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a(P R"SK?

|#Z f%q,Ap V9B3l  看着一幅幅喜庆的图片,斑驳的记忆画面里浮现出童年的影子:盼着天天是春节,既能吃上好东西,又能逛五彩缤纷的灯会;既能得到压岁钱,又能穿上新衣服。清明前,跟在外婆后面到田埂上、田地里采摘马齿苋,那种满载而归的喜悦是现在的孩子无法领略的。貌似过小年时,住在四合院里的几家人会聚在一起做年糕。姑姑做的年糕最讨孩子欢心,一团年糕经她一捣鼓,瞬间就变成小鸟、小兔或是小猴。

,J@f!`8H{8`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R7l}2j0M

  古人说得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所长的见识大概就是各地的风土人情吧,这里既有地貌、物产,也有各地的生活习惯等。虽说各地的情况千差万别,但终究逃不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世故人情来。走的路多了,会被人誉以见多识广,其溢美不亚于学富五车。

;CW(@G,b+}s[I:^

G.|x TF J7YlB  不知笔者说的对不对,我们的民俗保护,是随着这几年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而越来越受到重视的。这些一度被视为破旧的、落后的、反动的封建遗存,现在又逐渐成为了人们的追捧。值得思考的是,热热闹闹一阵之后,又有多少能够真正保护下来,又有多少能够不进博物馆,而重新融入我们现代人的生活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b3g#jt$c&R-_

$d lAmv/ANA$q^  笔者有位朋友的朋友,目前置身于搞非物质文化的研究。他说,搞文化,千万不能和经济挂钩。他的意思也许是不能急功近利。他说,有些东西该消亡的自然会消亡,我们只是把它们记录在纸上,以至于让人们不要忘记。笔者倒有几分茫然,如果注定消亡,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注定要被抹得一干二净,那我们记录它又是为了什么呢?若干年之后,除了博物馆中的学究们还能读懂它,我们又能从中得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吗。

X%o8|!K%yOp#R$fp

T:~ h$R@5F pr  与此次展览闹腾呈现不同的是,那个小女孩的一脸茫然。在《序》里写道:人是需要怀揣记忆生活的。民俗就是我们最生动也最深情的记忆。实话实说,或许诸如笔者这般,尚能从展出的这些苍茫旧影中触摸到旧梦的温存,这些熟悉又陌生的风景于穿梭在城市间的我而言,感受到一股久远的温情。但这样深情的记忆,是那个小女孩所无法理解的。

3uG/f0W6N'_O/Ce|9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6D;Nd;a p)p`q

  今年,乡下的父亲盖新房,下地基之前特地放了鞭炮,宴请村民师傅们好好吃了一顿。听父亲说,隆重的话,还要请阴阳先生算风水、选地基、再择日动土。生活在城市的我们哪知道这些仪式,我们都是仰望高楼的“房奴”。在父亲这辈,民俗仍是联结他们与祖先之间的纽带,到我们这辈,这根纽带平白消失了。

+]7hr3^3c_-GG:Z

,@&Du jY#WW  其实,老祖宗留下的这些民俗,多多少少会在后人的生活里留下印记。过端午吃粽子、元宵节看灯会,这依然在我们的生活中延续。但终究无法回避的是,民俗抵挡不住滚滚历史,正在逐渐消失,泯灭成为一个凋零的符号。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N,x){e1x A8}k

3h s/P"T5[G&A6a@:Gl 

/ml}u0XwinBU

TAG: 博物馆 民俗生活 民俗展 温州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