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丝绸古道上的吉尔吉特

发布: 2009-2-15 03:22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民俗学博客 | 查看: 666次

 
本报驻伊斯兰堡记者 周戎 
 
光明网  刊发时间:2008-12-04 05:22:47 光明日报
 

} Q1mA8EDW*q

古丝路上的佛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b7E$s}G0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wYc\1V8BE8xl_9e#E^

  神秘和神圣的吉尔吉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g ]+l&z3z$?,S7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tcB X%XJ

  不久前,记者前往与中国接壤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进行采访。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A1g_mpV

  吉尔吉特是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首府,也是连接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喀喇昆仑公路的交通要道和北部第一大城市。这里民风极其朴实,你在车上和路上,总会有热情的吉尔吉特人向你挥手致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XR7cs"v

  吉尔吉特距离中巴喀喇昆仑公路约有14公里,位于喀喇昆仑山和兴都库什山脉的分界河——吉尔吉特河边上,离公路十多公里。很久以前,丝绸之路就已蜿蜒吉尔吉特山间,那连绵了数千年的商家驼队,载着丝绸、香料和瓷器从这里进出中国,而佛教和伊斯兰教的教士们,也是先后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从这里传向中亚和中国的。世界上有多少地方的人,能在两千年里,先佛教,再印度教,最后伊斯兰教,变换着信仰?恐怕只有位于丝路古道旁的吉尔吉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0D Y/R l`_ lg*q\,]

  作为古印度贵霜帝国的一部分,佛教曾在吉尔吉特兴盛一时,僧侣穿梭来往古印度与中国之间,传播着教义,法显和玄奘是其中最知名的两位。迄今,在吉尔吉特区南部的斯卡度,还居住着与中国藏族人长相相似的巴尔蒂斯坦人,他们是皈依伊斯兰教的藏族人,讲巴尔蒂斯坦语,接近现代藏语。他们所居住的巴尔蒂斯坦地区(斯卡度)是距离中国西藏最近的巴基斯坦地区。在吉尔吉特城外的丝路古道喀尔噶,也还能看见石刻的佛像。那巨大的立佛,刻在悬崖的当中,公元7世纪刻下的佛眼依然慈悲,而丝绸古道却早已湮没在荒草和历史中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_ o:dY Z t

  吉尔吉特河,水色如绿松石,两座铁索桥横跨河面,不同方向的车各行其桥,过了河不远,就到了俯瞰罕萨河的大印雍村,村子不远处,矗立着宏伟壮观的中国烈士陵园,是所有巴基斯坦重要军政官员和每个来往于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的中国人都要去瞻仰的。这里的看门人已是祖孙三代供奉陵园,他们不计报酬,默默为中国人守了30年的灵堂。他们当中的代表曾被中国政府邀请访问北京和上海。陵园不大,树丛灌木拱卫着正中的白色纪念碑,树枝上累累红果,在十月的阳光下灿烂夺目。陵园里种满了松树,每棵都长成脸盆粗,88座红字墓碑下安息着在30年前为伟大的中巴喀喇昆仑战略公路捐躯的88位中国人。

u\2Y.[9p PQ;L!|RG  当今的吉尔吉特还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贸易传统,占据了交通枢纽和贸易中心的重要地位,从繁忙的机场、车站,繁荣的市场和熙熙攘攘的街道,以及不同语言、不同服饰的民众,就可以看得出来,这里既是民族融合的乐园,也让吉尔吉特保持着其两千年来一直为人称道的地位,即通向中亚和中国的门户。

X y4u)L%P  今年9月,一年一度的“丝绸之路艺术节”,在辽阔的巴基斯坦北部地区铺开。歌手舞者、能工巧匠、体育健将等各路群英以及无数普通民众,从隐没于崇山峻岭的各族裔部落村寨,汇聚到北部地区首府吉尔吉特和卡里姆巴德、斯卡杜、阿里亚巴德等边城小镇,参与艺术节各种活动。山乡艺人现场演示、民歌民舞表演、传统鼓乐演奏、家庭小手工艺品展卖、特色风味小吃品味、瓜果山珍集贸、马球对垒竞赛等,乡风民俗尽现,丰富多彩。当地艺术节主办者和民众认为,源于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横跨亚欧大陆,迢迢数千公里,为古代文明史的伟大壮举,也是古代世界有关各国开展商贸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巴基斯坦作为中国传统友好邻邦,以中国丝绸之路西出阳关首国为自豪。巴基斯坦北部地区与中国接壤,可谓纵贯于顶,此艺术节冠“丝绸之路”之名,旨在彰显源远流长的传统和中巴之间的深厚情谊,吸引周边和世界其他地区广大客人,身临广袤的北巴土地,领略纯朴的民俗民风,饱览奇丽的雪山冰川,体味别异的山风野趣,促进各地区间文化商贸往来。

9db(EG _ _5i)]'[  吉尔吉特地区的“中国群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N+o&KE%m F @ N!F6s ~6F

  在吉尔吉特地区,除了有在那里为巴基斯坦人民改扩建喀喇昆仑公路的数百名中国工人外,还有相当一批“中国人”,他们多是上个世纪中叶先后进入这里定居的维吾尔族华人和塔吉克族华人,这里的人们迄今仍称他们为中国人,而在北部地区将近200万人口中,据说有百分之二十六的人有中国少数民族血统或者有中国亲戚在中国境内。

w Y{TI  记者访问了吉尔吉特地区的中国血统的维族华人。这里的维族华人大多是上个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来到这里的,也有少数70年代初期来到这里定居的。他们仍然保持着维吾尔族的生活习惯。阿赫特·江今年40岁,是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wQ@/jw5_-l

  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维族华人华侨协会副会长,有3个孩子,两个女儿,一个儿子,有一个小商店。哥哥叫阿塔度拉·江,43岁,在当地地区卫生局工作。他们的祖先来自中国新疆和田。他们还保持中国人的习惯,爱吃抓饭、拉面等。他们还经常告诉自己的孩子们,“我们是中国人。”孩子们由于年纪比较小,并不知道自己与当地人有什么不同,民族语言已在这一代消亡。从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开始,多数孩子都不会讲维吾尔语,更不懂汉语。

;V'\3~#af)W q U/hc  但他们招待我们的食品依然是新疆的馓子和馕,水果多是葡萄干、梨、苹果。随后我们在巴基斯坦吉尔吉特市高等法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F)BF/fW

  院旁边一个不起眼的地方找到了维族人的骄傲——巴基斯坦著名摄影师克里木·江先生,他现年51岁,曾为巴基斯坦著名领导人穆沙拉夫、贝·布托、齐亚·哈克等拍过照,其名声享誉全巴大地,作品经常获全国性大奖。克里木·江先生穿着普通,人很淳朴。他自己还开了一个小摄影店,一些高级政府官员也经常到这里照相。他始终保持维吾尔传统,经常到新疆访问。最近他还买了卫星接收器,可以收到新疆电视台的节目。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gZ6J:}[*m5g9h?

  还有一个维族华人叫努尔·穆哈默德·江,68岁,是著名的北部地区司机。他是1952年和父母及7个兄弟姐妹一起骑着马来到吉尔吉特的。1982-1986年,他是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唯一获准开车载客去中国境内的人。他的口碑很好,许多在喀喇昆仑公路遇险的人经常被邀请到他家过夜,他为这里的中国移民赢得了声誉。

T\)_ aP`lsa  当地维族华人领袖克尤木先生对我们说:“我们很受尊重,当地人把我们看成是中国人,我们写籍贯也表明自己来自中国。我们的孩子也说成是中国人后裔,尽管当时我们与中国没有联系,但我们被看成是中国人的化身。中巴关系一直很好,再加上中国的发展强大,在这里经商的中国人很受尊重。”克尤木先生是这里华人华侨协会的秘书长,实际上是整个维族华人华侨界的核心和灵魂。他是在吉尔吉特最富有的华人,也是与中国关系最密切的华人,他被我国政府特邀出席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他还专门邀请罗照辉大使到这里参加北部地区华人华侨协会的成立仪式

y8lF7X/|/M  动身来此地之前,罗照辉大使特别嘱咐记者,代表使馆、代表伟大的祖国向当地华人表示问候,当记者将罗大使和使馆赠送的礼品送交给这些华人时,他们激动地说:“中国没有忘了我们,我们也永远心系中国。”

2s0o[n@a6|j

吉尔吉特郊外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3E_:B.@%x6s x1S

TAG: 丝绸古道 吉尔吉特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