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台湾《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

发布: 2008-12-16 21:29 | 作者: 网络转载 | 来源: 民俗学论坛 | 查看: 1905次

台湾《汉声》杂志总策划黄永松
rM,}w}TU
&~*f*X.C2H;G|2008-12-16 17:50:49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  编辑:姚毅婧  

XJ J:Gp t9e:bi9F

rM M$M Hb.d1tS


v:e7w(^l4P4I&t  
a7~"cx'H,\  国际在线报道:创刊于1971年的台湾《汉声》杂志是一家专门报道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杂志。中国结、油纸伞、泥人……这些中国民间传统文化被《汉声》杂志真实而全面地记录下来,《汉声》因此入选美国《时代》周刊“亚洲之最”,被誉为“给内行看的最佳出版物”,而其创办者黄永松也30多年如一日地践行着全面记录中国民间文化的诺言。
&K E,s }{{j9o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q;sdvL3jQ
  今年60多岁的黄永松是台湾桃园人,说起他与《汉声》结缘,还得回到上世纪60年代。当时,他刚刚从台湾一所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正在从事影视拍摄。这天,一个叫吴美云的文化人从美国学成回到台湾,她在朋友的介绍下认识了黄永松。两人商量办份杂志,于是,1971年,《汉声》的前身———英文杂志《Echo(回声)》诞生了,它一开始就包含5个元素,即“民间文化”、“民间生活”、“民间信仰”、“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创办初期的杂志社,编辑室里一共只有几个人,此时,吴美云是汉声杂志的总编辑,黄永松则是杂志的美术编辑和摄影师。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4f|7b D

6fyT(zwvvH  为了办好杂志,当时黄永松几乎跑遍了台湾各地的农村,采用田野实际调查兼图片、摄影并陈的手法,记录下偏远山村中潜藏着的许多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黄永松回忆说:“因为《汉声》杂志是以抢救自己民族、中华民族这个传统民间文化为主的杂志,所以我们每一项要做得很细,才能达到抢救的效果。” 

#[3b8E W6AwCY

C H e+D Onvr,Vl T


sz@ G(B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Fg5o'r I#u\0d"P k
  1974年,英国BBC广播公司找到汉声杂志,想拍摄一部关于台湾当地风俗和民间生活的纪录片。随后,黄永松与该杂志的总编辑吴美云带着BBC的工作人员,走访了台湾各地的农村,了解各种民间工艺与习俗,帮助BBC公司顺利拍摄了一部名为《长久搜索》的纪录片。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0r1c^,g&D1N,h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 i }Q0ew"T/p
  这次的合作让黄永松意识到,外国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是这么关注,自己和同仁们更应该振大汉之天声,通过杂志来弘扬民族文化。1977年,杂志名改成《汉声》,开始出版中文版。
F.`c-t.h Jtut
"}-e'J8w)v1FO8A'c  在办刊过程中,黄永松越来越感到台湾本土遗留下来的民俗,仅仅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小部分,因此,回祖国大陆去寻找那些已经传承了千年的古老民俗的念头,在黄永松的脑海中越来越强烈。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B9\,u4z7x{PE-I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fx|
  随之而来的两岸交流的开放,给黄永松提供了这个机会。黄永松颇为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在大陆工作的时候,最感动的事情就是在浙江的小山村找到了失传近千年的中国传统印染技术——夹缬。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_Y/a|D,e;N

;KGk+t G|;^&\&L_  夹缬是一种中国古老的服装印染技术,但很多人以为这种工艺已经绝迹。黄永松与汉声杂志的工作人员发现此项工艺在浙江南部的苍南县还尚存,他们迅速赶到这里并把这项印染技术的每一道工序都完整地记录下来。然而,正当他采访完毕准备离开时,这个夹缬作坊的主人却告诉他,由于夹缬制作过程非常麻烦,而现代人又很少再使用这种布艺,因此,他认为自己的作坊留下来已经没有太大价值,决定要打掉染缸,关闭这个可能是中国现存的最后一个夹缬作坊。他说:“然后我楞在那里。然后我就问他说,一定要打掉吗?他说一定要打掉,因为我们活不下去了,现代人不用我们这种蓝印花布。我一直动脑筋,后来说那你可不可以多做一点时间呢?他说我可以做一年。他说一年要有人买布啊,我那时候就非常冲动地告诉他说,我来!我当时毅然决然地就跟他订了一年的货。我跟他订一千条,一年需要一千条。” 
dg U(O.bC.s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E3f5cQ&rD&b8g`Wl~
  随后,黄永松在汉声杂志出版的《夹缬》一书的开篇,写下名为《千条夹缬》的声明,呼吁杂志订户和朋友来认购夹缬,共同挽救这种即将失传的民间工艺。杂志出版之后,在国内外纺织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全世界的很多专家与学者都找到汉声杂志,想去参观那个夹缬作坊。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z{G:@ p @;G)}-Gc)c ~

_oTn[.[:ZF  通过自己的报道能将这些被现代人忽视和遗忘的传统民俗保护起来,对于黄永松来说是最幸福的事情。
z6F riG!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zMJX}4n!c
  在中国山西,坐落着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镇——碛口。历史上的碛口,曾经是中国母亲河黄河航运中最大、最重要的水陆运转码头和远近闻名的贸易重镇。如今,这里是山西保存得最为完整的古村落群。2004年9月,汉声杂志社出版了一期《古镇碛口》,详细记录了这一古镇上现存的各种古老建筑物和一些流传至今的传统民俗。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5Wq$K b/M*t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1s6\ dW x!O2_
  黄永松在碛口当地向参观者介绍说:“那么像这种房子呢,你看起来它结构非常的严谨,那么因为它地形变化,有高有低,它的建造非常的美,这个美顺应自然,又是历史建筑,又是古建筑,那我觉得非常珍贵。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X0L&s1T['\:^

J:i'o? u4lWo  《汉声》给自己的定位是“中华传统民间文化基因库”。黄永松认为,全球化下的地球村里必须要多样性才好看才好玩儿。他说民俗是他一直追寻的宝藏,这些宝藏不仅仅是为了汉声杂志的编辑内容,更多的是象征着中华文明几千年来的见证与传承。他说:“那么走了大江南北这么跑,我觉得这个越跑越有精神,因为我每次接触到我们的对象,就是民俗文化,民间文化,跟这个老大娘、老大爷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我非常的兴奋,所以今天呢,(我)已经60多岁了,都不知道老之将至,所以我常常说,民间文化无尽藏,也是无尽藏,也是无尽的宝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F8[m!l1e

[本文图片采自网络]

,s`8b FRx

 

,W5PFDS K5az

TAG: 民俗文化 台湾 总策划 黄永松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