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钟灵毓秀 底蕴深厚——北京市顺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撷英

发布: 2012-6-24 07:31 | 作者: 记者 王晓风 李雪 | 来源: 中国文化报 2012-6-21 | 查看: 479次

非遗,记住我们顺义的历史和现在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f:M#w&Tg \#rsuY~

曾庄大鼓参加顺义区体育大赛开幕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ukw:`)V6a lh4jq+S

杨镇龙灯会参加2010央视元宵晚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7B0J:zi?B

表演中的大胡营高跷秧歌

kH8^xe s

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第七代传承人
p&QHcU王忠臣(右二)正在为其弟子讲解酿造知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zk)H|lFa*B

孙氏祖传糕点模具手工艺技艺传人孙宝德在矫正图样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s |X6th(F

曾庄大鼓新打法教学

phhu f

顺义区文化馆非遗保护小组成员与高跷会会头座谈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U"L-m^:tS

/~zn"[6\&E'LG'U j5eRR

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清蒸排杂

1y0cjzp B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 z[`!Q1uD

  本报驻北京记者 王晓风 李 雪

'E]:jt2b

d3M Tzq  顺义,一个位于北京东北部的远郊区县,提起现代汽车、燕京啤酒、顺美服装、京郊粮仓这样的字眼,也许你会对这里的想象更加立体。日益推进的城市化进程,并没有让开拓进取的顺义人遗忘先辈创造的优秀文化。相反,这里的人们怀着“记录历史文化遗产”的责任感,以不同的方式为它的崛起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L#j$K-_%|o5o6l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 ELtf_

  非遗,一个在新时期被重新认识的事业。当前,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成了顺义文化工作者崇高的追求。为此,顺义区设立了以文化馆为负责单位的非遗保护办公室,执行日常普查、申报、保护、培训工作。从2006年开始,工作人员投入大量的精力挖掘这座城市早在几百年前就铸造的荣耀,最终,158项非遗成果,23项非遗项目入选区级非遗保护名录、5项北京市非遗保护名录、1项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伴随着政策的出台和不断完善,非遗挖掘保护传承工作的常态化使顺义区文化遗产的价值和特色一点点展现出来,非遗保护意识走进大众和政府视野,为首都文化传承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At9k g#?o v*l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S R$KP:OT

  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在国内首次提出传承链概念

?^R?C

;_9Y5uD9y m-\\@@1P  “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制技艺”作为北京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的代表,于2008年6月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此,“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牛栏山在非遗的保护传承上又迈出历史性一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8Y dF)EX)RxS

8J{Ca(~c(t  北京牛栏山酒厂位于牛栏山镇,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潮、白二河汇合处,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好,适宜酿酒。300年前牛栏山镇的酿酒业就已十分发达,有证可考的《顺义县志》曾载,其“黄酒、烧酒”为远近闻名之“物产”。“所酿之酒甘冽异常,为平北特产,销售邻县或平市,颇脍炙人口,而尤以牛栏山之酒为最著。”这里所说的“烧酒”即现在所称的二锅头。康熙年间,牛栏山二锅头酒达到第一个发展高峰,先后涌现出王氏烧锅(后改为“公利号”)、富顺成、魁盛号、义信号等酿酒作坊。1952年,以上述几家烧锅为基础,组建了牛栏山酒厂,至此,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由牛栏山酒厂具体传承。至今,北京牛栏山二锅头酒传统酿造技艺已传承了十代,形成自己独有的二锅头传承谱系图,清晰地记载了中国二锅头的发展历史,确保了酒的风味特点和优良品质。第八代传承人李怀民,师从王忠臣学习烧酒,曾任牛栏山酒厂技术员,现为高级工程师,牛栏山酒厂党委书记、厂长。2006年,李怀民还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酿酒大师”称号。

,~v3q"n1b

4L\"W^r  提起牛栏山的酿酒技艺,酒厂党委副书记张树峰颇感自豪,他说,牛栏山二锅头传统工艺的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长,手工操作是其基本生产特点,酒的质量和口味,都是凭借一代代酿酒师的闻、看、品等经验提炼出来的。酒厂的老技师下手一抓就知道能出多少酒,用鼻子一闻就知道能出好酒,工具一抖就知道酒有多少度。为了技艺的传承,牛栏山早在几年前就塑造起一条“传承人——承传人——传承方式——法律保障体系”的活态传承链。拥有传承技艺的老师傅本着“口传心授、身口意合一”的原则,把技艺毫无保留地传给徒弟,酒厂为传承人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在职称评定、福利方面享受和中层管理干部一样的待遇。而传承效果也可见一斑。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9Ws:|!HC7E0W(Z8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MYr W0} F5J

  2007年8月17日,一场盛大的拜师会在牛栏山举行,身穿古代服装的18位年轻人向收下自己的9位师父行了叩拜大礼。此次拜师要求掌握传统酿酒技术并有10年以上功力者才能收徒弟,师傅必须毫无保留地传授,入门徒弟也必须严守本门技法不得私自外传、不可自减工料、终身不得参与制假贩假等五项规矩。

)he.m.B^

Ml:j+Y7v%[6fx3g  2012年,牛栏山酒厂成立60周年,一路走来,牛栏山印证的不仅仅是中国白酒行业“天道酬勤 质量为上”的箴言,更在保护和科学利用非遗这一特殊资源的过程中,汇集各方才智,将传统技艺传承的方式加以总结和提炼,首次在国内提出“传承链”理念,体现并见证了我国博大精深的酿酒文化,其历史、工艺、科学、经济价值不可忽视。

,ck/Y$JK5i6b 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lBO2|T I

  曾庄大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IJ8m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I!B.` fhH+L

  曾庄大鼓在顺义区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霸气”,很多见识过的百姓提起来都眉飞色舞:“那叫一个气势,牛皮大鼓胸前一挎,鼓棒一敲,彩旗一飘,十里地外都能听见震天响!” 近几年,曾庄大鼓还走出顺义,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2009年中国第七届花卉博览会期间、2010和2011年北京端午文化节等重大活动中都有精彩表演,成为展示顺义非遗魅力的一张靓丽名片。

~d'M t5I^X

%`N`L*@#w N(mKNg |  曾庄大鼓是顺义区首批入选北京市非遗名录的项目,流传于顺义区杨镇一带。曾庄大鼓的鼓有“京东第一大鼓”的美誉。鼓面直径约700毫米,鼓高约450毫米,鼓重约22.5千克,鼓帮选用椿木,双面蒙牛皮,用袢带挎在胸前单手以鼓棒击打。鼓棒长约330毫米,直径约35毫米,柳木制成。演奏时,演奏者手握鼓棒的中段,棒头棒尾均可使用。伴奏的乐器为沉子和小钹。沉子类似“铛铛”,略大于“云锣”,挂在“Г”形木架上,以木棒敲击。曾庄大鼓以八至十二面大鼓、两个沉子、两个小钹及一面会旗、十数面彩旗为一鼓队。因声音浑厚宏亮,套路花样繁多,鼓队声势浩大等独特风格而闻名一方,大鼓演奏起来气势磅礴,是顺义区文化活动中渲染气氛、活跃百姓生活必不可少的一档民间花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z a*ZgvU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7K;K3^;]}7V

  因其年代久远,曾庄大鼓以鼓大而不用鼓架、鼓体独特、传统套路完整为突出特色,具有很大的挖掘、保护、整理价值。杨镇地方党委、政府和顺义区文化馆对曾庄大鼓的保护与传承工作非常重视,目前已完成旧鼓的修复和鼓谱的整理工作,并录制了曾庄大鼓训练的资料;确定了与曾庄毗邻的顺义区沙岭中学为曾庄大鼓的普及传承单位;制定了曾庄大鼓的挖掘、保护和传承的长远规划。

[T2v[ Er0b.p\+P

/b1aqoVO  现在,在顺义区的沙岭中学,曾庄大鼓已经被列入学生日常必学的标准课程,每逢寒暑假,曾庄大鼓的传承人会头吕炳忠、鼓头张连广就会来到学校,组织学生学习曾庄大鼓的理论知识,手把手地将套路教授给每位学生。为了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当地政府制定了参加大型比赛、中考加分等奖励政策。

3op!@ G2}]O!S\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O3V"xI9O,|7]5j.R'V V

  吕炳忠高兴地说:“只要是逢年过节,我们的大鼓就会敲起来,只要老百姓还爱看,曾庄大鼓的传承就有希望。将来这些学生们出去了,也带走了曾庄大鼓的技艺,把老一辈的优秀文化带往全国,展示家乡的魅力,也是曾庄大鼓的一份贡献。”

7R] w }5t(s+^g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nE{ _2Kqn9d$j

  杨镇龙灯会: 扎龙的手艺已失传 舞龙的绝活儿不能再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r tf8o&lw/r2eC2u7Zs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Hjgl;C{

  在潮白河边坐落着顺义区最大的镇——杨镇,100平方公里的镇域里活跃的民间会档不仅有曾庄大鼓,同样发展得风生水起的还有具有200多年历史的杨镇龙灯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cmjt5o Jv%q P[

$gz/alq!c  杨镇的龙灯会是在清朝康熙年间产生的,以北方特点浓郁、造型完整雄伟、表演粗犷奔放而闻名,在全国传统民间花会中未见雷同,是传统民间艺术中的奇葩。杨镇龙灯会先后参加过1985年世界柯达杯少年足球赛开幕式,1988年全国首届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和1988年北京国际旅游年舞龙大赛并获优胜杯;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参加过电影《南北少林》、《黄飞鸿》、《新方世玉》的拍摄;2010年参加了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节目录制、北京市第二届端午文化节演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LuT{4|X z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S8M6k }i_J

  每逢传统节日和重大庆典活动,喜好热闹、拥有舞龙技艺的汉子们就会大显身手,舞起“巨龙”欢歌颂盛世,恭贺佳节。其表演气氛热烈,场面壮观,说笑唱跳,令人亢奋激昂,不仅丰富了周边城乡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了民间体育运动的发展,也从侧面佐证了杨镇龙灯会对人民生活生产的影响。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Co oQz2|F8y+C

6a/aL]vzc1F  龙灯会的传承人潘山跟龙打了一辈子交道,“龙”这种中华民族祖先用智慧和想象力塑造出来的形象,在潘山的生活中已经内化为亮金龙、北龙、板凳龙、断龙、双人龙等各种不同的形象以及三起头、戏珠、绞头、二龙出水、别寨笆、托塔、滚龙、三环套月、跳龙、戏水、金龙盘玉柱等极具特色的套路。潘山介绍,杨镇龙灯会最早是祭祀活动之一,随着时代的推移,渐渐演变为娱乐乡亲,增加节日气氛的活动,虽然在功能上有所改变,但其技法、套路、伴奏的鼓谱都沿袭了数百年,现在拥有11种套路,可以根据场地、时间、气氛自行编排,演出形式灵活多样,造型大气,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魅力,加之杨镇龙灯会采用传统龙灯会鼓谱,一直沿用铙鼓钹镲锣现场伴奏,善于以具有威慑力的震撼力量来控制气氛,在传统民间艺术中实属罕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X\0qr J+K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CCYo[N

  提起龙灯会的传承,潘山亦有自己的遗憾:“杨镇龙灯会的龙是采用传统工艺,纯手工制作的,共有两条龙:一条火龙,红色的,一条水龙,绿色的,火龙代表着兴旺热情、丰收的喜悦,水龙代表来年雨水充沛,风调雨顺。可会手工扎制舞龙道具的最后一位老人也在前几年去世,该项技艺已经失传。扎龙的手艺在活态传承方面已经不可再现,舞龙的绝活再也不能丢了,希望国家好的政策能够鼓励更多的年轻人投入到这项事业中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z A;[z`OR6b

5Y9a vTV5R*jc&O  大胡营高跷秧歌: 与专业学术机构对接,推动高跷文化与现代艺术相融合

2}A#VRmV ef

$nQ/_#L*O  一个北京京郊不足四千人口的行政村里的文化项目能被列入中国音乐学院学术研究课题,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而位于顺义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大胡营村做到了,凭借的是起源于明代,从南方传入有300多年历史的高跷秧歌。

c0C5t)_Jzm}#N#j@v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Ss*f7X aO3N

  大胡营村的高跷属文跷,按旧时说法,不够七档或十三档不能称之会,所以大胡营高跷称之为“玩艺儿”。大胡营高跷属文跷,由12人组成:托头、卖豆、武扇、文扇、渔翁、樵夫、两锣、两鼓,后增添了醉鬼和傻丫头。大胡营高跷虽属文跷,却兼有武跷,托头、卖豆、武扇为武跷。套路技巧有怀中抱月、搬团子、蹲跷、背跷(背剑)、鹞子翻身、蝎子爬、拉骆驼、斜背跷等,每个角色各有表演套路和技巧。

"N%n"B|H*Mu|B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x Kn

  大胡营高跷主要特点之一是,跷腿长,全跷高约1.8米,跷托处约1.4米高,带有南方色彩;二是,可在行走中表演,也可在固定场所表演,高跷表演间隙夹杂唱曲表演,是为大胡营高跷最重要的特点;三是,曲调保存较多,目前已经收集到的有近60首,唱词也保存得比较完整。大胡营高跷唱曲保留完整,腔调为莲花落,唱词生动,韵味醇厚,现遗传下来的唱曲有大小八仙、绣荷包、小放牛、小顶嘴、小白袍、小过桥、全家谱、访白袍等;四是种类丰富,包括锣鼓舞奏、高跷调演唱、凤阳歌、花棒表演令、十不闲等民间艺术品种,唱腔韵味浓厚、舞姿独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liZ V{P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iQ&S'je D

  今年81岁的李成华对高跷秧歌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7年,李成华在思虑良久之后下了一个决心:要把历经几十代断了的高跷秧歌再拾起来,老祖宗的好东西不能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x;k#`4^IBW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n?v:O2n%?

  一人单打独斗不成,李成华前后奔走,招呼起了其他曾参与过高跷秧歌的老伙计,克服重重困难也要恢复中断已久的高跷花会。必要的服装是大家伙儿凑钱买的,没有钱买道具他们自己做,没有人邀请,他们就化好装,分配好角色自己上街演出,竟也渐渐地开始有了关注的人群。2009年2月9日是历史性的一天,伴随着响亮的开道锣声响起,北小营镇大胡营村传统民俗活动——“高跷踩街”正式开始,北小营镇万余村民齐聚大胡营村,观看“高跷花会”,12名身着各种服饰、化装各异的演员脚蹬高跷,绕村一周,边走边跳。也是在这一天,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正式将大胡营村的高跷列为一项课题进行研究,音乐研究所所长谢家幸教授对大胡营高跷赞不绝口。他表示,立项研究并不仅是单纯的学术行为,而是为了更好地将民间艺术传承下去。

*D [4Yw gYU] W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hy

  如今李成华再也不用担心苦心经营起来的高跷秧歌后继无人了。北小营镇政府已经成立了专业大胡营高跷艺术团体,培养了一大批表演、创作和研究人才,改编、创作的作品和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表演内容和形式更趋丰富,表演技巧和艺术特征更趋完美,形成了政府、社团、学校、研究机构一体的保护模式。34岁的穆国民已经作为高跷秧歌的传承人,继续了这项光荣神圣的使命,伴随着首都非遗保护工作的政策和机制不断完善,大胡营的高跷秧歌也将迎来自己的春天。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r-x({_m2Qi:D

N!b'cd![2C  孙氏祖传糕点模具手工技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dI"u E+]+w7R5R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HHC7e}

  提起自家的祖传糕点模具手工技艺,不善言辞的孙宝德打开了话匣子:第二代传人孙万祥曾经是慈禧66岁寿宴团圆饼的模具雕刻师,在李鸿章女儿出嫁时为其制作了龙凤呈祥的模具;第四代、第五代传人孙富与孙宝德与北京市糕点二厂一起为邓小平同志寿辰制作了百福百寿饼模具;上世纪50年代抗美援朝时期的糕点模具都被孙富刻上了“抗美援朝”四个字; 1990年受中央电视台和顺义电视台之托制作第十一届亚运会会徽模具、1998年受中央电视台之托制作30年台庆糕点模具、2003年为日本大使馆制作紫禁城图案糕点模具,并收藏于日本。即使是现在,很多糕点模具的制作已经进入了机器化时代,他们仍旧为稻香村、桂香村、宫颐府、大桥道食品厂等知名厂家制作模具。“手工制作的艺术性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这也是孙氏祖传糕点模具历经六代不衰的原因。” 孙宝德总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iy&JE"m0w

~2a)E"eS_6G  孙宝德介绍,孙氏祖传糕点模具手工技艺以雕刻精致,种类繁多,传统套路完整为突出特色,其质地为纯木质,多选用百年以上树龄的杜梨木木料,通常只选用树干部分,木质细腻无华,横竖纹理差别不大,适于雕刻;糕点模具直径为三四寸左右,小的仅为3厘米,大的尺寸可达120厘米,形状多为圆形,也有正方形、椭圆形、莲花形、桃形等图案,形状的变化一方面体现制作工艺的变化,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区别糕点的不同馅料;糕点模具的雕刻工具种类繁多,需要使用300多套2000余把刻刀,模具从设计到成品的制成,包括设计、胚胎、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作里抛光、配木作纸盒等十余道工序;孙氏糕点模具制作技艺属于浮雕阴刻派,长江以北独此一派,雕刻出的作品拥有其独特特点,雕刻手法在民间雕刻中极为罕见;孙氏糕点模具,选料严格,做工精细,需要制作人拥有专业的工艺美术知识,占有古今工艺美术的详尽资料,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使设计与制作相统一,

#D ~]/`3F6p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d!k4YhIH

  孙氏糕点模具历经岁月沉积,历经六代传人而不衰,有着清晰的传承脉络,值得一提的是,孙宝德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旧习俗,孙宝德之女孙茜也继承了这项技艺,为雕刻技艺的传承起到了积极作用。“关键是传下去,非遗项目要想历久弥新,不仅方式、内容要创新,观念也要创新,这样才能拥有时代内涵。” 孙宝德说。

s1Vf.C1j#u?.C

TAG: 非遗 北京顺义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