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国家级“非遗”二股弦缺乏关怀逐渐衰亡

发布: 2011-5-27 18:20 | 作者: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李骏鸣 | 来源: 中国新闻网—河南日报 | 查看: 477次

  让二股弦再唱500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XQ{&`L#d0D8g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李骏鸣

!KR8gN7e \uS&mn M

2_ [/o'{(g+Z1a,cO  立夏。武陟县大司马村。

m&[#F*d i[(b/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D1e7VCstU

  刚从地里忙完农活的村民丁全安胡乱扒完了碗里的面条,抄起二股弦就出门了。他媳妇狠狠地剜了他一眼,说:“就知道唱戏!唱这么多戏一分钱都不挣,家里的娃上学又该交钱了!”

O]PV"u'F\'T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O.BF Wxj

  丁全安扭头冲他老婆说:“你懂啥?马上去外村演出,我们得排练。这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这辈儿断了弦。”

z#m{ i-`#XK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u o)Y&W5E

  一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股弦,一边是不挣钱没饭吃的现实。这正反映出目前二股弦艺术面临的尴尬、窘迫的境地。500多岁的二股弦艺术,就像是一个久居乡野的沧桑老人,虽然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内涵,却因缺乏关怀逐渐走向衰亡。

&mfa8q%Q0g

#T+h/xG_Y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二股弦剧团,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正在政府和文化馆的帮助下,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w]M H

zwX H'X9Qd`r0QO  久居乡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V;J&r,Zoj.Z2qN

.RVpl F-B],dV*` |  “织布纺花不赚钱,一心想看二股弦。”这句流传于武陟周边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当地群众对二股弦的喜爱。在采访时,丁长胜副团长对记者说:“你看过《乔家大院》没?听过主题曲《远情》没?歌曲就是用二股弦伴奏的。好听吧?”

0Qd1S,ki@z"QM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9G$xyF2|Bf:o

  据了解,流传了500多年的二股弦发源于焦作市武陟县,由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来,最早形成于宋朝。在吸收了其他戏曲、曲艺的艺术元素后,二股弦的内容逐渐丰富,表演形式逐渐多样,在清代发展成熟。二股弦风格鲜明,乐曲唱腔委婉动听。剧目以表现家庭生活、情感故事为主,说唱用本地方言,采用历史上留传的古老五音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T5^l2{T:] H&l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ZI cn Wr

  但二股弦一直隐居在乡野之中,并不被外人熟知。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了这一稀有剧种,并帮助二股弦申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社科院研究戏剧的专家刘景亮介绍,二股弦在全国其他地方没有见过,更没有受到现代戏剧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s QUq?4GWRU

2R.o$v-oC4M,[  村民们对二股弦也十分熟悉。每逢农历初三,村里集会,不吃不喝也得听二股弦。“喜欢二股弦的观众还是很多,我们出去演出观众经常爆满。但光靠我们这一群老头儿能支撑多久呢?”丁团长对未来比较担心。

$?k)C4im.Q Am#nc

ePO)H^'w1d  人才断层令人忧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cb{n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3]-]]Jf

  站在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的广场上,记者十分惊讶于窗明几净的二股弦传习所。在以往的采访中,很少有乡间剧团能拥有如此整洁、亮堂和现代的排练、学习场所。但团长任全说:“房子盖好了,但学的人还是不多。”

3[6lM#z? C

5]rar+p_~+wo  据了解,目前该团演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尽管这些主演们身体很硬朗,但他们还是急需找到年轻人接班。遗憾的是,村里的青年男子,几乎无人愿意学习这门久远的艺术。而是纷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现在是经济社会,没人愿意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老艺人刘同校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K,l9ZOeC/H

!i3[Bg'G A  丁长胜介绍说,在过年过节时,剧团的演员才会受邀在本村或周边村镇演出,报酬不多,一年下来也就几千块钱。演员没有固定收入,致使剧团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前段时间我们贴出了招人启事,来的学员每个月发补助600元,没人报名,后来增加到800元,终于来了9个人,大多都是结过婚的妇女。”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bq-G"qEby)W

c*v V8C@qI  尽管人少,但老艺人们还是拿出看家本领来教导这些新演员。每天下午 让二股弦再唱500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6OK}'_

g-h&|(?U;q|  □本报记者 刘 洋  本报通讯员 李骏鸣

_4WX t6VD

v E2e~7G  立夏。武陟县大司马村。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e^V"D0vl

B-NCV/P6H$q4~  刚从地里忙完农活的村民丁全安胡乱扒完了碗里的面条,抄起二股弦就出门了。他媳妇狠狠地剜了他一眼,说:“就知道唱戏!唱这么多戏一分钱都不挣,家里的娃上学又该交钱了!”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q2u8{"KV(`

6wB%\@Um3`  丁全安扭头冲他老婆说:“你懂啥?马上去外村演出,我们得排练。这祖宗传下来的东西,不能到我这辈儿断了弦。”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ym V6Z$YvBS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6h9HJ3a*s*I4`d

  一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二股弦,一边是不挣钱没饭吃的现实。这正反映出目前二股弦艺术面临的尴尬、窘迫的境地。500多岁的二股弦艺术,就像是一个久居乡野的沧桑老人,虽然有着极大的魅力和内涵,却因缺乏关怀逐渐走向衰亡。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UN#n"L

A{0Ivu$?u]  作为目前全国唯一的二股弦剧团,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正在政府和文化馆的帮助下,努力改变这种现状。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l:H6e&TyS

eG1o5m7aS!XA  久居乡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kE_ M Q 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8m7_-T-t"D

  “织布纺花不赚钱,一心想看二股弦。”这句流传于武陟周边的谚语充分说明了当地群众对二股弦的喜爱。在采访时,丁长胜副团长对记者说:“你看过《乔家大院》没?听过主题曲《远情》没?歌曲就是用二股弦伴奏的。好听吧?”

1Y cG?O

zK hD![ H  据了解,流传了500多年的二股弦发源于焦作市武陟县,由民间小调发展演变而来,最早形成于宋朝。在吸收了其他戏曲、曲艺的艺术元素后,二股弦的内容逐渐丰富,表演形式逐渐多样,在清代发展成熟。二股弦风格鲜明,乐曲唱腔委婉动听。剧目以表现家庭生活、情感故事为主,说唱用本地方言,采用历史上留传的古老五音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z8Nk6U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5`)z h? bJT4{

  但二股弦一直隐居在乡野之中,并不被外人熟知。2006年,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在调研时发现了这一稀有剧种,并帮助二股弦申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社科院研究戏剧的专家刘景亮介绍,二股弦在全国其他地方没有见过,更没有受到现代戏剧的影响,基本保持了原生态,具有很高的学术及文化价值。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b

'iI ]o4aRO%o(jW  村民们对二股弦也十分熟悉。每逢农历初三,村里集会,不吃不喝也得听二股弦。“喜欢二股弦的观众还是很多,我们出去演出观众经常爆满。但光靠我们这一群老头儿能支撑多久呢?”丁团长对未来比较担心。

S N+U\5g}

t*AV?8b2\([:W  人才断层令人忧

%?Pf(X5uz E

+g _ jHb HAw s  站在武陟县大司马二股弦剧团的广场上,记者十分惊讶于窗明几净的二股弦传习所。在以往的采访中,很少有乡间剧团能拥有如此整洁、亮堂和现代的排练、学习场所。但团长任全说:“房子盖好了,但学的人还是不多。”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QEHKj8DC/V!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C4u\*a1p)yy

  据了解,目前该团演员的平均年龄在70岁左右。尽管这些主演们身体很硬朗,但他们还是急需找到年轻人接班。遗憾的是,村里的青年男子,几乎无人愿意学习这门久远的艺术。而是纷纷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现在是经济社会,没人愿意学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老艺人刘同校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t? s Sj,e~4_ z]/S

NN0|/Wxl-d  丁长胜介绍说,在过年过节时,剧团的演员才会受邀在本村或周边村镇演出,报酬不多,一年下来也就几千块钱。演员没有固定收入,致使剧团的发展缺乏必要的资金和人才。“前段时间我们贴出了招人启事,来的学员每个月发补助600元,没人报名,后来增加到800元,终于来了9个人,大多都是结过婚的妇女。”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 I:t1}wi;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j xVI

  尽管人少,但老艺人们还是拿出看家本领来教导这些新演员。每天下午2点半,他们都会在传习所内等候这些学员们的到来。从身法到演唱,一丝不苟地言传身教。学员们也十分钦佩这些老艺人的敬业精神。一位学员说,自己本来想着是农闲时来这里学着玩的,但看到老艺人们这么用心,而且演出时也得到乡亲们的极力追捧,有种名人的感觉。“我越学越认真了。”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j:bL5_(\ e1tqp

k#IC'OL cN ui  大力扶植成效初显

E:l%{:y)|X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k[u8zE?d

  由河师大教授丁永祥在武陟县创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我国第一家民间文化保护组织。在保护中心和剧团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二股弦的资料和剧目被整理出来,一些宝贵的音像资料被保存下来,政府的拨款也及时到位……这些都让二股弦老艺人们看到了希望。武陟县委宣传部崔金河副部长表示:“古老的遗产不能消逝,在文化艺术繁荣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让二股弦再唱500年。”

R gUr @0`&l3~ C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EC Uw7Z3M:v)y

  保护中心主任朱顺利告诉记者,“只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了解、接受、传承二股弦,这种艺术才不会失传。”他说,保护中心一直在组织专家进行资料整理,并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联系,让大学生利用暑期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类、校对和录入,还拜二股弦艺人为师学起了二股弦。老艺人们对这些大学生赞不绝口:“别看这些大学生是听着、唱着流行歌曲长大的,他们学习起二股弦来还挺快。”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H d#V.tPj4J%C E

4Vj i+Z!Q0j  武陟县文化馆馆长郭小白说,武陟县委对保护二股弦下了大工夫。专门设立扶持基金,通过开展戏曲比赛、定期举办演出等活动发展壮大二股弦剧团,让传统文化回到群众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他们还努力为剧团争取到30万元资金,保证剧团的正常开支,引导剧团走出去,并提供相应的补助。“光靠我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参与并加入到保护和发展二股弦的行列中来,让二股弦走上新的戏台,散发持久的艺术魅力。”郭馆长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uP` U D8\3K*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xK"rc bJ5s0H3d6Q

2点半,他们都会在传习所内等候这些学员们的到来。从身法到演唱,一丝不苟地言传身教。学员们也十分钦佩这些老艺人的敬业精神。一位学员说,自己本来想着是农闲时来这里学着玩的,但看到老艺人们这么用心,而且演出时也得到乡亲们的极力追捧,有种名人的感觉。“我越学越认真了。”

6^.dr dpz0m^2e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Z!y*|c:mRwav-A

  大力扶植成效初显

@;Q!A'N0O ^U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7g$pI6W uzo!q X$XVS

  由河师大教授丁永祥在武陟县创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是我国第一家民间文化保护组织。在保护中心和剧团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二股弦的资料和剧目被整理出来,一些宝贵的音像资料被保存下来,政府的拨款也及时到位……这些都让二股弦老艺人们看到了希望。武陟县委宣传部崔金河副部长表示:“古老的遗产不能消逝,在文化艺术繁荣的今天,我们要努力让二股弦再唱500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A*|}T nHQe7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Jhr)a(S

  保护中心主任朱顺利告诉记者,“只有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了解、接受、传承二股弦,这种艺术才不会失传。”他说,保护中心一直在组织专家进行资料整理,并与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课题组联系,让大学生利用暑期对相关资料进行归类、校对和录入,还拜二股弦艺人为师学起了二股弦。老艺人们对这些大学生赞不绝口:“别看这些大学生是听着、唱着流行歌曲长大的,他们学习起二股弦来还挺快。”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uJI

F-x)ZQ9Z,z n  武陟县文化馆馆长郭小白说,武陟县委对保护二股弦下了大工夫。专门设立扶持基金,通过开展戏曲比赛、定期举办演出等活动发展壮大二股弦剧团,让传统文化回到群众中,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他们还努力为剧团争取到30万元资金,保证剧团的正常开支,引导剧团走出去,并提供相应的补助。“光靠我们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希望有更多的社会群体关注、参与并加入到保护和发展二股弦的行列中来,让二股弦走上新的戏台,散发持久的艺术魅力。”郭馆长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v K+w6?(daZin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