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新二人转原生形态:个别低俗非整体问题

发布: 2010-12-19 17:50 | 作者: 杨 朴 | 来源: 中国新闻网—吉林日报 | 查看: 565次

5pQP#E'RCD/V  新型二人转的原生形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Ji.qFh,n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_5}(I8a1cuNA

  □杨 朴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N _2|vw#y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4U&K @}?8hB o

  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一种不同于传统二人转形态的新型二人转逐渐兴起,到21世纪的前十年,这种新型二人转逐渐走进了城市,并且方兴未艾,愈演愈烈。一台新型二人转,多则由四、五对少则由两、三对二人转演员组成,每一对表演大都是由丑角先进行说口,然后请出旦角,或进行简单二人转小帽歌唱,或唱一出压缩了的传统二人转剧目,或模仿流行歌曲,或又掺进杂耍表演等,但大多时间是丑旦间的逗哏和调笑。就是这样未经过文人的加工、导演的训练,甚至用正规学院派的戏剧标准来衡量也很难称得上是戏剧的新型二人转,却占领了某些现代化的都市剧院,吸引了拥有多媒体观赏条件的广大观众群。戏仿二人转演员经常追问这一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Gb$}4ws*A这恐怕与二人转的原生态形式特点有关。新型二人转展演在舞台上的几乎完全是初始的戏剧形式,其很大程度上是属于原生态戏剧。“原生态”是借用生物学的概念,指生物在自然环境下的原始生存状态。二人转的原生态,就是指二人转在当代文化环境中显现出的原始形态的生存发展状态。二人转的原生态所带有的原始的、野生的、粗鄙的形式和内容给了人们特别新鲜、新颖和新奇的戏剧审美感受。也许当人们看惯表现社会时代的那种对人们有着教化作用的正规戏剧后,才更容易被二人转这种表现人们原始情感、娱乐的戏剧形式所吸引。

*I$X5qb3k6Z  新型二人转与东北文化传统的内在联系,决定其构型的原生态特征。新型二人转和传统二人转一样,是属于东北地域“文化圈”的民间文化,连秧歌而接萨满,继民俗而承巫术,根基深厚,源远流长。二人转是从东北大秧歌中“劈出”的戏,它的一丑一旦的构型来自东北大秧歌的上、下装,是大秧歌上、下装“一副架”的变形;而东北大秧歌又和东北的萨满及民间舞蹈紧密相连,萨满和民间舞蹈又和东北远古祭祀形式一脉相承;远古祭祀形式是圣婚仪式,其形式是“二神转”。当代二人转就是远古“二神转”通过民间舞、萨满舞和东北大秧歌的一步步置换变形。从远古“二神转”到当代二人转的中间环节,无论怎样变化,都没有离开过一男一女“二”的构型。新型二人转是对传统二人转的进一步变形,但还保留着传统二人转“二人”的形态。我所说的新型二人转的原生态,最重要的就是指二人转这种形态的原始性和原型性。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yNp]!s9C

"W^5p"suQ6~  民间艺术的师徒承传性决定了二人转表演体系的原生态面貌。二人转表演方式不存在于书本之中,是通过二人转艺人代代口传留下来的传统,新型二人转艺人是通过向老艺人拜师学艺来掌握二人转原生态表演体系的。这种非文艺理论性的师徒承传的学艺方式虽然构成了他们表演知识的封闭性,但也正是这个封闭性使他们能够不受其它正规戏剧理论的浸染和改变,透彻地感悟到二人转原生态的表演体系,因而这又反而保证了二人转戏剧形式的原生态面貌。换一句话说,二人转的表演艺术,是任何正规艺术教育都不能教授的。这不是说正规艺术教育的无能,而是二人转民间艺术的原生态性质限定的。

U7@`O:z](z0aG

.A6@'~\\ZFJa E  民间性的戏剧表演方式决定了二人转形式的原生态特征。新型二人转形式的原生态是极其醒目的:它没有剧本,演员演出只是根据一个大致的框架,具体台词和内容则完全靠演员现场临时发挥、即兴创造;它没有导演,新型二人转就是这样的一种戏剧艺术,由于它的长和短、素和荤、蔫和欢、说和舞、耍和唱、稳和浪、新和旧等等要完全根据现场观众的要求来进行,因而,事先导演基本不起作用。新型二人转的演出形式实际上也是对旧时代原生态二人转的一种回归。虽然旧时代二人转没有留下任何影视资料,但是通过老艺人的回忆资料,我们还是能够窥见旧时代原生态二人转大致的几个最基本的特征:一丑一旦一副架的构型和造型形式;跳进跳出的演出方式;滑稽模仿的戏拟方式;与观众交流的观演关系;“百货迎百客”的娱乐观众的演出内容和方式;兼容并包形式特征等。由于旧时代二人转的演出必须绝对地迎合观众趣味,以获得报酬和赏钱,这也就造成了二人转演出的即兴性、变化性和多样性。二人转就这样,在迎合观众的演出中,慢慢地形成了自己的原生态特征和体系。

g\2o6kZOx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b1N7~N+ai"r8|*V

  新型二人转的表演形态是对旧时代原生态的回归,当然,还有变化和创造,如为适应新的生活节奏和情感节奏,对二人转演出形式的大刀阔斧删繁就简,去舞蹈化,去歌唱化,去故事化,增加说口,增加调笑,增加片段化特征等等。但是,不论怎样变化,二人转还是原生态的形式,并且,距传统二人转原生态形式并不遥远。那么,这种原生态的二人转到底有什么价值呢?

6Z o'g!h@ z{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oKZ,N

  最为明确的是,表现原始冲动的原生态二人转是对艺术功能的重要弥补,它满足了观众的情感需求,在其它戏剧和曲艺长期不能摆脱总体低迷的情况下,新型二人转为什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就是这样一个原因在起作用。

RM)\ QCEz]%y]

/~'E*L | H+K)Z%Z0V  民间文化的层次性决定了二人转内容的原生态特征。整个社会文化是由三种大的文化层次构成的,即知识分子文化、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和民间文化。这三种文化就好像一个三角形的金字塔,最上面的知识分子文化是少数,中间的主流意识形态为常数,最下面的民间文化是一个更大的基础部分。二人转文化在这种整体文化结构中所对应的正是金字塔的基层部分——民间文化,这也就决定了它所表现的是有别于道德教化和伦理束缚的人的最原始的情感内容,这也使二人转具有了独特的不可替代的鲜明特色。如果一个社会只是主流意识形态文化和精英知识分子文化起作用,而民间文化被遏制,人的本能的原始的情感便会受压抑而得不到表现,人也会苦闷不堪,失去平衡。换言之新型二人转之所以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就在于二人转这种原生态艺术所表现的就是人的本能情感,人的原始冲动,这种艺术形式在新的时代为人们提供了宣泄的自由。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x;E8]t(S!o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W$|I-Nzgc5X*ll9~

  虽然新型二人转也存在表演过于低俗的问题,但我以为:二人转的个别过于低俗不属于二人转整体低俗问题。当然这并不是说,二人转的原生态可以没有任何底线地无所禁忌地表现,那也是对二人转的毁灭。这里也应该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一个是大众能够接受,另一个是艺术化的,而非泛艺术化——流于一种文化现象的表现。应该充分相信大众的欣赏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对过分的表现,大众会反感、批评和抵制的;大众的反感、批评和抵制会使二人转过度地以期矫正。我认为,原生态二人转最主要的问题是非艺术化问题,不少二人转艺人表演的二人转并不是艺术,缺少将情感意味形式化的能力,这是原生态二人转必须亟待改变的弊端。新型二人转的原生态特点,并非一定对二人转泛艺术化的肯定,原生态二人转也是一种戏剧艺术,也完全可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提高表演水平的二人转不会失掉活力,相反会具有更大的活力,赵本山“绿色二人转”的展演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GL;S6s

im9x:N G7oz6^"Ou  民间文化传统的艺术是“根性”的艺术,它可以超越于各个时代,令最初祖先身上显露的心理与精神在子孙身上照样显现。二人转这种原生态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大传统文化的一种活化石,一种活的文化形态,一种还在发展变化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它不是哪种政治、哪个艺术家个人创作的艺术形式,它是种族的、人类的情感形式,是原始性和原型性的艺术形式,更是贯穿历史,超越各个时代的艺术形式,它的发展繁荣正是这种原生态艺术生命力的显示和象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k{AZrYm

TAG: 二人转 形态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