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 | 下一篇

"装泥鱼"习俗濒临失传 珠海将建生态保护区

发布: 2010-6-24 15:27 | 作者: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梁力生、江文宇摄影报道 | 来源: 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 | 查看: 955次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G KacOv(g2fr

  “装泥鱼”的习俗越来越难得一见。

uT9q2cEt)E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J?C#wO$t j

  “装泥鱼”用的鱼笼。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i+ud?%Z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p)Gwwm$VR:\

  “装泥鱼”习俗濒临失传 珠海斗门将建泥鱼生态保护区

,L@%R;_n5P

r.XQq(|?(RG C  装泥鱼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间(1765年),由于泥鱼表皮非常光滑,经常在浅滩上跳跃或爬行,很难徒手捕捉,村民们根据泥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了用笼子诱捕的办法,而“装”在广东方言里即“诱捕”之意。

(^!I+k7G'c_ wfa"b`

*R6Xt%v"Kw}5PH%T K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版的《香山县志》卷十四中对这种不知名的小鱼进行了描述:“弹流鱼即田流鱼,一名花鱼,一名七星鱼。色灰黑,长三四寸,身有花点,肉嫩,味清美,可作羹。”因为花鱼长期在滩涂上活动,体表颜色与海泥接近,所以乾务镇虎山村一带的村民习惯把“花鱼”称作“泥鱼”。目前泥鱼的市场价格约为110元/斤,有很高经济价值。

7j*T7i&F,IXzl^"d昨日,记者从珠海市斗门区宣传部获悉,有着240多年历史的传统习俗“装泥鱼”,日前正式成为新入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区将通过建立泥鱼生态保护区保护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t a/?8n~

  村民称滩涂为“泥夹万”

;nnI+wh

OsET@H  “装泥鱼”的传统手工技艺起源于清乾隆三十年间(1765年),由于泥鱼表皮非常光滑,经常在浅滩上跳跃或爬行,很难徒手捕捉,村民们便琢磨起捕捉泥鱼办法。

9_5L%MXUzP:P|R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1b'l3y$t?

  最初是钓,但未找到合适的钓饵,后来根据泥鱼喜在泥洞里出没的习性,琢磨出了用笼子诱捕的办法,而“装”在广东方言里即“诱捕”之意。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P$R$x6@f?%C,`

4ib:V6r Q7Y"~H  240多年前,斗门区乾务镇虎山村的先人们便以“装泥鱼”为生,他们将大批的鱼贩运至中山、江门、新会、台山等地区,成为当时非常重要的一种贸易形式。

8uvT/eL,]8H

p1vlc5N5}9y ]  直到上世纪中叶,虎山村90%的农村家庭都以卖泥鱼所得作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经常成群结队外出捕鱼。至今当地村民还把广阔的滩涂亲切地称为“泥夹万”(粤方言,意思是指滩涂上的银行)。

%RxH"L-Q h D

-MT!nSZ/AlS7f OV  “装泥鱼”习俗濒临失传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Gi!WYfp

(UR'fO@ X,i m  作为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技艺,“装泥鱼”集传统手工编织和捕鱼技艺于一身,在斗门区乾务镇广大滩涂地区广为流传。但即使在“装泥鱼”的发源地斗门,现在了解“装泥鱼”的人也越来越少,目前乾务镇会“装泥鱼”的村民以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为主,面临后继乏人的局面。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Q.jCu C d$@9WM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upj4I*WL

  同时,由于泥鱼只能生活在没有污染的自然滩涂中,在工业发展日益迅速的今天,自然滩涂又越来越少,这一原本在当地童叟尽知的传统习俗越来越无“用武之地”,“装泥鱼”的场景难得一见。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oC3E3RsF

N{/I7s&D(i)L  建泥鱼自然生态保护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8rJ1^p!`J*b9?

Ql,^0hI0I1P4X#n  1997年,斗门区文化馆馆长沈俊校就根据这一民俗编成舞蹈《装泥鱼》。他介绍,在全省乃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中,像“装泥鱼”这样类型的并不多见。

;gPK/j1{y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Shb_i1`g

  昨日,记者从当地宣传部了解到,对于这一新荣升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斗门区委、区政府现已批准划定乾务镇大角头水闸至连湾闸海滩一带为泥鱼生态保护区。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D-z.DG4ZJ_+v

D8o0j.Q)j  为培养传承人,在乾务镇虎山村黄氏宗祠设立“装泥鱼传承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活动,教他们编织泥鱼笼和鱼篓的习俗,让他们了解“装泥鱼”的历史,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这项活动中来。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2Z F$fY;v"V5a

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 sh jL?aX

  此外,乾务镇将从今年起,每年不定期地组织大型“装泥鱼”系列活动,包括织鱼笼比赛、织泥鱼篓比赛、现场“装泥鱼”等活动,让“装泥鱼”这一传统习俗在活动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TD"S],A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 ^:} U$giuy

  为防止泥鱼进笼后逃脱,村民们不断地将泥鱼笼进行改良,最后编织成一种特别的鱼笼,笼口用三绞篾编织、笼尾可以折叠。

T.[!a5?*]YGK

Jc,M y+[qX-Cb  为在滩涂地上更快地寻找泥鱼出没的洞口,村民们又自制可在浅滩上滑行的泥板;为保护村民的双脚不被浅滩上的蚝壳割伤,妇女们缝制了功能类似雨靴的多层蚝袜。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梁力生、江文宇摄影报道)民俗学博客-Folklore Blogsc+~]:l3m

TAG: 生态 失传 习俗 珠海

字号: | 推荐给好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sec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