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顺屯堡文化发展的思考 --探讨屯堡文化的保护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5-10 14:59:54 / 个人分类:屯堡文化

关于安顺屯堡文化发展思考

--探讨屯堡文化的保护

 

(贵州民族学院  民族文化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内容摘要]  屯堡文化是我国一笔宝贵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进一步研究古汉民族的最佳标本和对象。然而,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屯堡文化----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屡遭破坏,其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欲从根本上保护屯堡文化,笔者认为,这需从屯堡人自身的观念改变入手,辅之以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支持,加之相关学界的帮助,才能从根本上保护好屯堡文化,也才是屯堡文化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Resume]  The Tunpu culture is a precious also the rich history cultural heritage of our country, it's further studies the ancient Han nationality's best specimen and the object.However. along with moder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 the Tunpu culture----This is ancient and the mystical national culture inheritance is facing the serious impact, suffers the destruction repeatedly, its development receives the serious threat.Wants fundamentally to protect the Tunpu culture, author believed that must from to change oneself ideas of the Tunpu person, auxiliary by the local government educational department's support, adds the correlation educational world help, can fundamentally protect the good camp site culture, also is the Tunpu culture ca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est way.

 

[关键词]  屯堡文化  保护  富实象征  民族民间文化教本 

[Key words]The Tunpu culture   protects   symbolize of riches

nationality folk culture manual 

 

[作者简介]罗盛海,男,1984年,汉族,贵州,安顺屯堡人,贵州民族学院民族学专业,2009届本科毕业生。

 

屯堡文化是我国一笔宝贵且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古汉民族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极富音律的语言,遗留着江南风韵的石头建筑,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被誉为民间戏剧“活化石”式的地戏,保存了明代基本遗风的服饰,还有其独特的饮食文化,向世人充分展示了明代汉民族的语言、民居、习俗、娱乐、服饰、饮食等别具一格的特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安顺的这一屯堡文化是明朝汉民族的真实再现,具有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民俗学、伦理学、戏剧学、艺术学、宗教理论学术研究价值,是从更深的层次上研究古汉民族的最佳标本和对象,是举世仅有的历史文化财富。

 

一、 屯堡人及屯堡文化的由来与历史变迁

“屯”读作[t΄əη35]音,“堡”读作[p΄u214]音,它们与官、哨、卫、所、关、卡、旗一起,都是屯堡村寨独特的冠名之词。

从众多史料中便可以知道今天安顺屯堡人的由来和历史:

“屯堡者,屯军居住之地名也。”(《安平县志》)。

“屯堡人即明代屯军之裔嗣也。”“屯军堡子皆奉洪武敕调北征南而来,散处屯堡各乡,家人随之至黔。”(《安顺府志》)。

    “县境汉里之民,多明初平黔将士之裔,来自江南,尚有江南遗风”(《兴仁县志》)。

“迨制既废,不复能再以军字呼此种人,惟其住居地名未改,于是遂以其住居地名而名之屯堡人”(《安平县志.民生志》)。

安顺作为“黔之腹,滇之喉,蜀粤之唇齿”,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史料记载,朱元璋为率疆一统,于明洪武年间,先后多次调遣明军南下,进入云贵,史称“调北征南”。又前后调集大批农民、工匠、商贾、犯官罪人等迁徙黔中,与明军一起屯田戍边。如此,军屯军堡、民屯民堡、商屯商堡,驻军即为屯军,驻地即为屯堡,分散各地,聚族而居,便构成了现今安顺一带神秘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写就了今天辉煌的历史文化遗产----屯堡文化。

    据统计,今天的屯堡人共有20余万,分布在安顺市境内,主要集中分布在西秀区、平坝、普定、镇宁、长顺等地,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

现今的屯堡人的祖先们虽然来自中原和江南各省,但同一目的,同一命运,同一生存的需要,让他们永远的聚在了一起。他们不仅坚守并完成了明朝廷的使命,同时也凭借当时中原及江南一带先进的生产方式,结合安顺有利的自然条件,耕田制地,起房造屋,写就了屯田戍边的光辉历史,铸造了古朴神奇的屯堡文化。

 

二、 屯堡文化的主要表现形态

 

(一)屯堡民居----石头建筑的绝唱

世人用“石头城”来形容安顺屯堡,简直是一点不假。屯堡居民就是一个石头世界。“石头的路面石头墙,石头的瓦盖石头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磨,石头的板凳石头缸。”造物主赋予了屯堡人奇巧与灵性,他们用生命的智慧把大自然无私馈赠的顽石堆砌成温馨的家园,建造成一座座艺术的天堂。

一户民宅就是一座石头城堡,一个村庄就是一座纯粹的石头城。屯堡是一个防御敌人的整体,而屯堡居民就是组成这个整体的每个细胞。屯堡民居大多是以石头营造的碉楼式建筑,或依山据险,或平地建堡,沿袭了江南一带三合院、四合院的特点。石头建筑严格沿轴线依次营造,一般由正房、厢房、围墙连成一门一户的庭院,院内留有天井,墙上凿有枪眼,墙角砌有用以望或御敌的高层碉堡,宅院之间互不相通,“家自为塾,户自为堡,倘贼突犯,各执以御之”,具有明显的军事防御功能及特征。

屯堡石头建筑的房盖均用石板铺盖,其花样也很讲究。同是石板的屋面,但屯堡建筑的屋面却不同于布依族住房屋面那般不注重图形的应用,而是用石板拼成菱形百果花图案,这样,既实用又美观,体现出屯堡人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及审美观念。

现今保存较好的地方有天龙、九溪、本寨、云山屯等村寨,它们既是历史文化研究的最好见证,又是旅游者感受屯堡文化风采的最佳胜地。

(二)屯堡服饰----“凤阳汉装”

服饰是一种文化载体。各民族不同的服饰都反映了本民族的审美情趣、理念追求、文化沉积等各方面信息。同样,屯堡人也是这样。

屯堡男人的服饰以短襟和长衫为主,儿童的服饰则主要以帽子为标志,从小花帽到大风帽再到缎子帽,见证了屯堡男孩成长的印迹。

屯堡人服饰的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妇女的衣着及打扮上。屯堡妇女的服饰以青、蓝、粉红三种颜色为主,单从服饰来看,屯堡人往往被误认为是少数民族

“凤阳汉装”是屯堡妇女的尤物,也是他们一生的归宿。因为屯堡妇女都有一种普遍的心理----凡是到了一定的年龄或在某种特定的场合(如婚丧、过节等),必须身着这套装束,才能融入到集体当中,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才能“合群”。

“屯军堡子,皆奉洪武调北征南。妇人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安顺县志.民风》)

屯堡妇女的长发挽成圆形,再用黑色尼龙织成的网罩将其罩于脑后,再用管簪把特意从网罩顶漏出的发结扎成梅花形,缀之以玉簪和细金属链,最后用三尺余长的布条绕住额头,这样一来,不仅弥补了网罩的不足之处,让网罩没能扎上的绒发被布条包好、收拢,看上去也很大方、美观。屯堡妇女的发式也是区别屯堡妇女婚否的主要标志,因为已婚者除了把头发挽起来后尚需剃额修眉,而未婚少女则梳长独辫垂于背后。

屯堡妇女的衣服是大开襟的长衫(屯堡人自称“大袖子”,因其袖宽而得名)。长衫两边分叉,长及小腿,一般恰能覆盖花鞋的鞋桶口。领口、襟边,还有其一尺来宽的大袖子上都刺有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丝绣滚边。腰间围黑色丝头系腰,丝头系腰按一定的规范,把结打在腰后,前面则系上黑色围腰,既便于家务劳动,也是屯堡妇女服饰完整美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屯堡妇女穿的鞋被称为“花鞋”,因其刺绣的花纹而得名。这是一种用绣、补、镂、镶、滚等方法制作的高帮凤头布鞋。鞋帮和鞋桶均为布料做成,鞋桶是白布缝制,鞋桶口长及膝下。鞋帮上绣有美丽的花纹,鞋尖被特意隆起,使之向上微翘,而鞋底则用笋壳和粗布叠层或直接用橡胶制成,这样,便是一双完整美丽的鞋子。

妇女装束中往往还配有耳坠、手镯、戒指、手笼、长圆裙。现在,其他地方只能在戏台上看到这在种穿着打扮,而在屯堡却是日常生活便装,其盛装、婚丧和过节日盛装更有独特的魅力。

(三)屯堡地戏----戏剧“活化石”

地戏的产生与延续离不开屯堡人,屯堡人保存了地戏,而地戏又增强了屯堡人的依托感和内聚力。

屯堡地戏之所以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或许就是由于它向世人展示神秘古老的古代战争文化的缘故吧。

    地戏又称为“跳神”,是盛行于屯堡地区的一种民间戏曲,因其以平地为戏台围场演出而得名。现主要分布在以安顺市西秀区为中心,包括邻近的平坝、普定、镇宁、关岭、紫云、清镇、长顺、广顺、贵阳等地的乡镇村寨中。据统计,安顺市现共有300多堂,其中西秀区就有190余堂,有《薛仁贵征东》、《楚汉相争》、《三国》、《薛刚反唐》、《精忠传》等表现中国古代忠义历史故事神话传说

    地戏演出时,“跳神者首蒙青巾,腰围战裙,戴假面具与额前,手执戈矛刀戟之属,应声而舞”,即演出时,演员们身穿土布长衫,腰间围绣花战裙,背上扎背旗,两米余长的黑纱布从头顶垂下并罩住面部,额上便戴着面具,于将帅之面具两鬓角处插上野鸡之尾羽,雄武之气悠然而生。

地戏的主要表演形式是唱和舞。唱,是没有伴奏的说唱,它是地戏的主体,是表演者向观众陈述地戏剧情的重要形式。地戏唱谱虽有男女角色之分,但却无男女声腔之别,因为屯堡地戏是忌讳女人参加的,当然就不会允许有女声出现。舞,实则应该称之为“打”,这是表现战斗场面的对打格斗,地戏演员从古代战争的骑马步战的厮打格斗中,借鉴衍化而形成现在略具程式的套路,加之其与农村生活紧密相连,融入了屯堡人的个性艺术,极富农村生活情趣。

每谈地戏,不得不提及的是地戏表演者的面具,因为它是地戏的灵魂。地戏面具俗称“脸子”,一般是用丁木或杨木刻制而成。刻制地戏面具有着很讲究刻法,它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和套路,如刻眉毛,它就必须要“女将一根线,少将一支箭,武将如烈焰”;而脸色则要依据古代典籍所记载人物外貌特征的去涂染。唯有面具的头饰物大多是由雕刻者随意刻上的不讲究的如蝴蝶、花草、藤蔓等之类的图案。如此,男女老少等各种各样的角色的五官个个不同,便从外貌上明显的树造了人物的大概性格,从此出发,便可以窥视出屯堡文化中金戈铁马的战场遗风以及带有浓厚的乡野生活的浪漫气息。

(四)屯堡饮食----便携易储的佳肴

    屯堡人的饮食文化源于军队,这应该是他们的祖先为适应战争和迁徙的需要而特意制作的,在征服与反征服的激烈对抗中,运动是不可避免的,动荡的战争生活中有诸多不便,其中,饮食就成了一个需动脑筋的问题。经过反复的试验和探索,屯堡人的祖先们便寻找到留传至今的这种便携易储的食品的特制方法。留传至今,便成了现在屯堡人家家户户的传统习惯。

    屯堡人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其中,主食有糍粑、糕粑、包谷耙等,副食有腊肉、香肠、血豆腐、干豆腐、干盐菜、干豆豉、干茄子、干豇豆、洋芋片、糟辣子等,都具有长期存放和便于携带的特点。这些食品或通过盐制或通过烟熏火烤或通过自然风干,大部分在体积、重量水分上均得到很好处理。

    可以说,屯堡人的传统食品是行军打仗及居家旅行的佳品。也是招接贵宾和婚丧酒席中必不可少的菜肴。

 

三、屯堡文化生存面临的危机及其原因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屯堡----这一古老而神秘的民族文化遗产正面临着严重的冲击,面临着开发与保护,消亡与生存的抉择。

(一) 不合理的开发

    在西部大开发的今天,对于有着先天旅游开发条件的安顺来说,打出“旅游兴安”的经济发展规划及号召,无非是正确的,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也是适合时代要求的。然而,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某些具体措施和细微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开发过程中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常有损毁情况发生。

譬如,随着旅客的到来,给屯堡村寨周围的环境卫生及交通带来了新压力,环境受到污染,卫生处理不及时,交通承载力过大造成路面、路基损毁,作为宾馆的新建筑影响村寨整体风貌等问题。

在开发过程中存在“只看经济效益,而没有注意重视旅游地的生存发展”的片面看法,导致严重破坏,加之政府的相关措施跟不上,屯堡文化在旅游的开发过程中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冲击。

(二)保护意识和观念不强,自我认识不深。

这主要体现在屯堡人自身,很多人对自身屯堡文化价值的认识不深,或根本没有系统的认识,加之当地政府对在保护方面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很多根本性的问题逐渐出现,成为屯堡文化生存和发展的隐患。

1.屯堡民居遭到破坏

    自中国解放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屯堡人也逐渐从贫困境地中走出来,向小康社会迈进。然而,正因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日益改变,不少人力求去改建自家的居住环境,这样一来,对屯堡民居便造成严重破坏:其一,对石头房的拆毁本就是一种严重破坏,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二,在原有基础上建筑现代房屋,在屯堡村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面,现代房屋的出现便从整体上破坏了屯堡村寨的统一,看上去给人不协调的感观,严重破坏了屯堡村寨古朴的面貌。

2.戏剧活化石--地戏面临失传

    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类电子科技及其娱乐方式不断涌现,诸如电视、电影、电脑等,为现代人提供了全方位的消遣手段。加之在地戏演出的旺季(夏季农闲时期和春季期间),现在很多年青人喜好赌博,对地戏几乎不闻不问。如此,这一古老的戏剧受到了严峻挑战:其一,地戏继承人越来越少,这可能直接导致地戏这一戏剧形式失传;其二,地戏的观众群越来越少,几乎只剩老人和小孩,而年轻人因外出打工或外出念书,根本不愿意涉及或没能够涉及地戏的演出或观赏,导致地戏时常出现冷场现象。如此下去,恐怕地戏总有一天将会在民间失传,最终成为民间戏剧艺术的永恒遗憾。

3.屯堡服饰--凤阳汉装面临挑战

随着现代文明的无情冲击,现代便装大有取代各民族服饰的气势,同样,屯堡人服饰也面临这样的考验,其中,屯堡男人和小孩服装的变异和消亡,足以证明这种可能性和现实性。

现在,或许是由于方便的缘故,很多短襟在屯堡地区已逐渐流行起来。虽然说屯堡服饰多体现在屯堡妇女身上,且凤阳汉装是屯堡妇女的尤物和归宿,但不可忽视也不可否认的是,出与轻便的需要及追求时髦的心理需求,在几十年或几百年之后,“凤阳汉装”也可能只能在博物馆才能有唯一的见证和回忆。

 

                       四、保护建议及方案

 

当前任何一项文化或自然遗产的保护,光靠少许的民间力量和个别专家的呼吁及奔走是远远不够的,也是不现实的。要真正抢救或保护好一项遗产,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必须大量借助诸如民间、政府、相关学术界等多方面的社会力量才有可能做到、做好。

(一) 屯堡人自家应注重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的培养

1.转变富实象征观念。所谓富实象征,亦可称财富象征,是指用于象征其自家资财或表现其富有程度的具体事物。这类富实象征在农村一般表现在房屋的建造上面。

之所以提出转变这种富实象征观念,是因为在屯堡村寨这一整体的特殊环境中,不宜用现代建筑作为富实象征。对此,笔者认为有两种原因:其一,拆毁屯堡民居----古石头房屋,本来就是一种对古代历史文化遗产的彻底破坏行为,原则上是绝对不允许的;其二,在拆毁的原有基础上或在屯堡村寨范围内建造现代建筑,将会影响到屯堡村寨的整体风貌,从而也破坏了屯堡村寨的统一和协调。

因此,屯堡人自家应该从观念,进而从行动上彻底改变以房屋建筑作为富实象征的作法,这才是从根本上保护屯堡文化的途径和措施。

考虑到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需要改善;考虑到屯堡人自家生产生活的需要,房屋的修葺和改建是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应该的。但在此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保护为主”的原则:其一,在既不影响正常的生活生产需要而又可以进行修葺的情况下,尽量采取修葺的方法,最大限度地保护古文化遗产;其二,如在不可以修葺并须改建的情况下,应当尽量不要影响到村寨或整个文化片区的协调统一。对此,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在修葺或改建过程中,房屋的外墙全部采用当地石料;外墙不宜用瓷砖装饰;楼房不宜过高,三层以下为宜;房盖一律采用当地石板。而房里屋内,即可以随房主意愿进行装饰和布置。这样,既不影响房主正常生活生产,又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何乐不为? 

2.重视自身历史文化价值。屯堡文化的价值除了体现在石头房上面外,地戏、“凤阳汉装”和饮食等也是非常重要的方面。因此,也应该对他们加以重视。

    屯堡村寨的村内事务负责人应该带领全村人积极倡导弘扬和继承传统的优秀娱乐方式,组织本村的地戏班子定期举行地戏演出,认真、慎重的搜罗地戏的传承人,并积极吸收新文化因子以为地戏服务,增加地戏内涵。

    自觉继承屯堡祖先留传下来的独特的衣着打扮、传统的佳肴美食和有意义的宗教活动,永远保持屯堡人家独特的生活气息。

(二) 当地政府应给予各方面支持和帮助:

对于自然或文化遗产的抢救或保护,借助政府的力量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应该的。

1.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政府的支持和帮助首先应该体现在文化教育上面,因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使人们的观念得到自觉性的改变,而观念的改变,就会真实地体现在行动上来。这样一来,保护不再是一种呼吁,也不再是一种单边力量,而会成为一种自觉的行动,或者可以说成为一种时尚。

那么,我们应该通过一种什么样的方式去教育呢?笔者以为,参照现今我国对待英语的态度,将民族民间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纳入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本中,将其作为正式课程来开设,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本省概况为主,国内概况为辅,在高中阶段则着重在全国及全球,而在大中专、本科甚至更高级的教育中,则在高中的基础上向深度研究方面发展。这样,通过学校教育让一代一代的学生了解民族民间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概况,学习基本的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知识,从而就能产生自觉爱护和保护人类的共同遗产的意识。

具体到屯堡文化的保护上,当地政府应联合教育部门,按照学生的理解和接纳程度,将屯堡文化逐步纳入到教育计划之中。通过专业的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的文化保护意识。由于小学生理解力不强,只需让其对家乡文化群有个大体的学习和了解即可;而初中生一般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思考能力,便可对其做进一步的启迪,让其具体认识家乡文化和本省文化的生存发展现状,可对个别认识和理解较深的学生进行更深程度的引导,如开展研究性课题等;高中阶段是学生创新和动手能力很强的发展阶段,也是应该普遍开展研究性课题的阶段,这期间应让学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组研究小组,辅之以老师的正确指导,凭借学生多年来积累的知识和沉积已久的感受,主动研究他们感兴趣的课题;而在大学阶段,除了让相关专业做专业研究以外,可向其他专业学生推广,争取当做社会科学课题加以研究。

    如此,从文化教育、思想观念上入手,无论是屯堡人本身还是旅游者或者其他群众,都会自觉地不去破坏屯堡文化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相反,便会自觉地爱护、保护她。

2.从现实角度来看,政府可以针对屯堡建筑的破坏及地戏后继乏人等问题,对要改建房屋的人家及地戏的传承者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以作为建筑材料超支费用的补助和对地戏继承人的奖励。

要让屯堡人改变以房屋作为自家富实象征的观念,还需考虑一下其现实性。因为根据当前市场情况,采用钢筋水泥作为建筑材料比采用石头和石板要便宜,并且也比较轻松、简便。因而,在没有其他什么条件干涉的情况下,很多人家无疑就选择了前者。

对此,笔者建议政府应该指派相关人员对房主作疏通工作:其一是让其了解在这样的特殊环境下建造现代建筑的不利之处;其二是让其知道政府对于在这样的环境下建房的限制政策及其相关的补助情况。通常情况下,房主乃至村民们对政府的正确政策都是会理解和支持的。作为农家人,没有人会不爱惜自己的家乡,更没有人会愿意背弃众人之意愿去做一件不受欢迎的事,何不做个顺水人情呢?更何况,又不影响自家的生产生活,还能有一定的补贴,何乐而不为呢?      

欲使屯堡地戏这一珍贵的戏剧“活化石”永久留传下去,让我们的后代也能切身感受地戏表演的真实场景,政府可对地戏的自愿继承者或有能力让地戏传承下去者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对他们的贡献表示肯定和鼓励,这是有必要的。

3.政府部门在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坚持可持续的发展之路,从长远的利益来考虑,不要太注重经济效益而长期无限度的开发,忽视了对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最终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和永远的遗憾。

4.政府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就怎样保护屯堡文化这一问题多请教有关专家、学者,应该聘请有关的专业工作人员对屯堡文化进行必要的抢救和保护。因为单靠一个或几个人的意见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集众家之良言,聚大家之力量,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 相关学术界应该积极关注并为之出谋划策

作为相关学术界的人士,应该都可以称之为文化人,而作为一个文化人,更应该了解其自身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期望相关学术界的人打破地区、民族的区分,跨越金钱的鸿沟,关注一下屯堡文化及其他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状况,为屯堡文化的保护献计献策,可以说也是在为祖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尽心尽力、献计献策。

 

                             五.结语

 

感于对家乡的热爱,感于自学习本专业以来的思考和理解,以上是笔者对家乡——安顺的屯堡文化的一些粗浅介绍及对其在现今的发展中所面临的某些问题,特别是针对屯堡文化面临的挑战和遭受的破坏提出的一些粗陋的拙见。希望能够起到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引起各方面人士对屯堡文化的关注,为安顺屯堡文化这一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发展道路。

注:

①一说为“雕楼式”,但笔者赞同“碉楼式”,因为屯堡民居之所以如此构造,起初主要是为御敌之用。而所谓的“雕梁画栋”,虽然匠心独运,但只是屯堡人对房屋的自我装饰而已,不足于体现屯堡民居的特色,此文不作详诉。

②:“富实象征”观念是笔者为说明问题而组合应用的,还望方家赐教、指正,以便笔者及时更正。

 

参考文献及资料

1.《安平县志》

2.《安顺府志》

3.《安顺县志》

4.《兴仁县志》

5.《中国面具史》(顾朴光,贵州民族出版社,1996.1)

6.《图像人类学视野中贵州安顺屯堡》(邹正明主编,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

7.《六百年屯堡----明王朝遗民纪事》(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8.《一个人的安顺》(戴明贤,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分享到:

TAG: 安顺 发展 思考 探讨 屯堡文化

秦发忠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秦发忠   /   2010-06-30 20:37:50
来了不得不看,看了不得不说,我认为屯堡文化的开发利用只是中国民族民间宝贵文化的一个列子,要真正做到挖掘、保护、传承发展,必须政府、学界、文化持有者真正坐下来,同坐一条船,同划一根桨,同打一面锣,同敲一面鼓,同唱一曲戏,如果只是为了各自的目的,那说什么都是自私,甚至说不择手段。。。。。。
幽谷——程剑的空间 引用 删除 程剑   /   2010-05-11 13:38:31
西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院讲师,民族学博士张原的博士论文是做这个的,已经出版成书,建议参考!你们还是老乡呢!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700
  • 日志数: 8
  • 建立时间: 2010-05-08
  • 更新时间: 2010-05-30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