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涛]过一个亲近自然、环保卫生的清明节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09-11 20:12:35 / 个人分类:传统节日

过一个亲近自然环保卫生清明节

黄涛

日期:2008-4-8 

 

    阳光明媚,枝头吐绿,草长莺飞,又到了清明时节。

    我们的传统节日特别注重人类活动与自然节拍的和谐,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人们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习俗。如立春之日,举行打春牛、吃春饼等迎春仪式。而清明节正是刚刚完成冬春转换的早春时节,自然物候的变化非常明显,所以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理当有一个大的节日让人们适应这种天气转变。

    古代在这段时间有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就是上巳节,本是清明节的源头之一。其节期原在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日,与清明节气时间邻近。此时寒冻过去,草木萌芽,人们兴致勃勃地来到郊外,在水边或祭祀洗浴,或招魂续魄,既召唤亲人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苏醒、回归。古人认为自己的灵魂也如同万物一样随四季的变化经历发芽、成长到凋零的过程,故在初春要招魂。郑重的仪式之后是春嬉踏青,青年男女在水边草地嬉戏郊游,并自由择偶。魏晋以后,上巳节的古朴之风转衰,水中沐浴、招魂续魄之俗逐渐消失,改为临水宴饮,曲水流觞以及踏青郊游。到唐代,上巳节逐渐消失,其习俗被整合到清明节习俗之中。清明节到野外春游的习俗就与上巳节踏青春嬉活动一脉相承,而清明祭祀先人的习俗也与上巳节在初春招魂续魄的观念与做法有密切关系。

    清明节更为直接的源头是寒食节,其祭祀先人之俗发源于寒食禁火与换新火的习惯。清明节与原本意义上的寒食节在习俗内容上共同之处并不显著,二者主要的联系有两点:一是时间相连,二是都有怀念、祭祀前人的情感诉求。这两点联系最终使清明节取代或兼并了寒食节。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三日禁火完毕,到清明这一天要换新火,就是以柳条或榆木乞取新火。其实,唐宋时期清明前后的一系列活动是连成一片的,在当时人们的观念里清明节是寒食节的一部分,换取新火的一天也被当做重要的日子。而禁火吃冷食的习俗因为不利于身体健康,唐宋时期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清明”作为一个节气名常被人们提到,所以这段时期的习俗逐渐被称为“清明节”,寒食节也就被以春游和扫墓为主的清明节取代了。

    唐朝清明祭祀的风习已经很盛,参与者遍及全体国民,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从唐朝开始,朝廷就给官员放假以便于归乡扫墓。据宋《梦粱录》记载:每到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墓,以尽思时之敬”。

清明祭祀以墓祭最为普遍,也可以说墓祭就是清明祭祀的特色。在墓地祭祀,祭祀者离祭祀对象最近,使生者对死者的孝思亲情得到更好的表达和寄托。清明祭祀的方式或项目各地有所不同,常见的做法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一是整修坟墓,二是挂烧纸钱、供奉祭品。过去由于寒食禁火的影响,纸钱不焚烧,而是挂在墓地的小树上、竹竿上,或用石块、土坷垃压在坟墓边。这样,凡是祭扫过的坟墓就有纸幡飘飘,构成清明前后的特有景观。后来,一般不再讲究禁火,就把纸钱烧掉。旧时北京清明祭祖的主要形式是“烧包袱”。所谓“包袱”,就是被祭祀者当做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的“包袱皮”,即用白纸糊的一个大口袋。

    社会生活在不断变迁,节日习俗也与时俱进。现在许多乡村地区的祭扫方式保留传统做法较多,而城市居民的扫墓习俗变化较大。城市里都采用火葬;或者有坟墓,但一般也不按家族分区修坟,即一般找不到祖坟了。它们的变化必然带来祭祀方式和内容以至祭祀观念的变化。比如祭祀对象在骨灰盒里,就不会有整修坟墓的内容;找不到祖坟,一般就不再祭祀祖灵。在清明祭祀观念上,人们扫墓主要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孝敬或怀念,寄托自己的亲情。在祭祀方式上,总的趋势是简单、文明、不断翻新。

    近年来许多人以敬献鲜花、上网扫墓等形式寄托哀思,不事铺张,既文明又时尚。一些网站设立网上墓园这种虚拟墓地,网民可以在这个墓园里为死去的亲属设置墓穴;有些墓园的管理者将实地墓园与“网上墓园”互动,所有在实地墓园中安葬的死者,都可以在“网上墓园”得到一块网上墓地,死者的亲朋好友可以在这个属于死者个人的网上专页中为死者献上一束鲜花、留一支歌曲、点一根蜡烛、种一棵松柏或留下祭文,也可以经常在网上墓园给逝者写信……这种网上祭祀方式新颖而方便,但与传统的扫墓相比,缺点是不能兼有春游的好处。

    清明春游的习俗是清代以后逐渐衰落的,到今天该节日差不多纯粹是个扫墓节了。而且多年来由于没有假期,上班族们只能集中在清明前后的周末去扫墓,以致造成交通堵塞。现在,有了清明小长假,我们可以分散在几天的时间内从容地去郊外扫墓缅怀先人,可以有效缓解以往清明扫墓期间交通拥堵的问题。人们只用半日或一日的时间祭奠,其余时间可踏青,赏花,旅游。那样清明假日主要不是扫墓假,也许称为春假更合适。

    选择清明节作为春游的节日,是我们的祖先在生活中根据长期的经验自然选择,符合自然界的变化规律。它可以使国人更加接近大自然,密切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进而加强爱护自然环境的思想意识。这样,清明节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春游习俗自然就恢复了。清明前后也是植树的好时候,在出游的时候顺带栽几棵树,既有情趣有纪念意义,又是有利于环保的好事。 

(发表于《中国花卉园艺》2008年第7期)

 


相关阅读:

TAG: 清明节 环保 卫生 亲近自然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