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陈建宪《荆楚民间文学》出版并后记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2-10 06:58:52 / 个人分类:朋友著作

陈建宪《荆楚民间文学》出版

后记

我的《荆楚民间文学》一书,2014年12月已在武汉出版社出版,现将书稿电子版存放于此。首先贴上“后记”,便于读者了解书稿的成书经过。

后   记

我真没想到这本书写了近五年之久。
2009年接受写作这本书的任务时,觉得不过是20万字左右的小书,自己从上世纪80年代初起,就参与了湖北省的民间文学工作,又一直在湖北高校中教民间文学,应该很熟悉情况,写起来不难。最初的想法,甚至是无需自己动手,让研究生们找点资料,凑合起来就能完成了。但当学生们写的东西交到我手上后,才发现:这是一件极难的事,研究生们在校学习的有限时间里,根本无法完成。
难在何处?
首先是资料。民间文学本身是一门很小的学科,在当下社会急速转型的时期,不怎么受社会关注,已出版的资料不多。好在笔者多年在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兼职,能获得大量未正式出版的地方资料本,这个问题不难解决。然而,正是由于有大量未出版资料,它们的价值尚未得到认定,从学术的角度看,几乎每一本资料集都是一片处女地,必须一本一本地读,一个作品一个作品地挑,本书所附参考书目中的100多本作品集,就是在教学和其他工作的空隙,慢慢啃完的,这当然需要花时间。
其次是理论。中国的民间文学理论不发达,而针对湖北省民间文学的研究成果更是稀少,可借鉴的不多。此次笔者试图提出湖北民间文学的文化地图观,不仅在省内是首次提出,在国内外也鲜见。只有边研究,边从作品中归纳,这样自然难有好的进度。
这是第一本对湖北省民间文学作全局分析的书,笔者不敢说书中有什么大的理论突破,但毕竟认真阅读了如此多的地区性的民间文学集,当然能挑出许多自认为非常好的作品出来,我相信这些作品是能发挥大作用的,有的甚至成为永恒的经典也难说。当然,个人眼界有限,存在遗珠之憾也是在所免的。
我过去也写过一些书,但我要说:这是我写得最费力、最认真、也最与自己的耐心较劲的一本书。
非常感谢丛书主编们对我的宽容,尤其是刘玉堂兄对我的纵容。非常感谢炎黄文化研究会办公室的小王同志,如果不是她经常督促,我多次几乎不能坚持下去了。非常对不起这套丛书的其他作者,由于我的延误,使大家的佳作不能及时面世,我这里给大家鞠躬赔礼。


                                        陈建宪
                                  2014年4月11日于桂子山 
http://folkvideo.ccnu.edu.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1454


TAG: 出版社 电子版 湖北省 武汉 研究生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5-02-11 12:46:10
荆楚有才!九头鸟后继有人矣!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