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天坛的传说》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03-14 13:50:14 / 个人分类:民间文学

查看( 964 ) / 评论( 1 )

《天坛的传说》序

刘锡诚

  天坛是明清两朝皇室举行祭天大典的祭坛。这座位于北京南端的祭祀之所,始建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后经明嘉靖、清乾隆两次大规模增建、改建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一个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乾殿的辉煌壮观的皇家建筑群。天坛的建筑,有圆的坛,方的墙,外坛墙和内坛墙构成了北圆南方的形状,这个形状正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和 “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具象体现。

  中国古人把天(神)/天帝视为宇宙间至高无上的主宰者,而皇帝——天子乃是天帝在世间的当然代表者。所谓“君权神授”是也。也就是《礼记·经解》所说的:“天子者,与天地参,故德配天地,兼利万物,与日月并明,明照四海而不遗微小。”而天坛就是天子向天帝表达敬意、祈求国泰民安、国运长久的祭祀场所。皇室每年要在天坛举行三次祭祀活动——祈谷、祈雨、祭天。有人统计,明清两朝前后累计执政573年(始自1368年,终于1911年),换了28位皇帝,曾有22位皇帝在天坛举行过654次祭天大典。帝制结束后,民国政府于1918年将天坛辟为公园,向民众开放,由天子举行的祭天大典随之成为历史。1998年12月2日,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二十二届会议上,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编号:200-021)。其评语是:“天坛是建筑和景观设计之杰作,朴素而鲜明地体现出对世界伟大文明之一的发展产生过影响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宇宙观。许多世纪以来,天坛所独具的象征性布局和设计,对远东地区的建筑和规划产生了深刻影响。2000多年来,中国一直处于封建王朝统治之下,而天坛的设计和布局正是这些封建王朝合法性之象征。”这最后一句话,讲得也很合乎实际情况,即:天坛是作为“封建王朝合法性之象征”而存在于天地之间几百年了的。

  “天人合一”宇宙观的融入,使被赋予祭祀功能的天坛建筑群和由皇帝主持的祭天活动,具有了神圣而独特的人文寓意。北京城区的市民和周边郊区的乡民,因直接受到天坛建筑群神秘性和神圣性以及祭天大典的激发和影响,久而久之,便创作出了一些关于天坛的口头传说。这些口头传说的产生,以及对一代代民众的影响,从根本上说,表达与反映了长期处于农耕社会下的广大民众的生存意愿和现实诉求。天坛建筑群的一柱一础,祭祀活动的一鳞一爪,因其蕴含着天地沟通的神圣寓意,而给了参与传说创作的民众以灵感的空间与想象的激发。受传说的内在规律的支配,愈是神圣的或神秘的领域,就愈能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围绕着天坛和祭祀而产生的民间口头传说,既有神圣性,也有世俗性,圣与俗的统一,成为天坛传说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北京市的民间文学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曾对天坛的传说进行过多次调查采录工作。本书编者根据历次调查采录、特别是2010年的调查采录所获得的口述记录文本,把天坛的传说大致分为五个类别:

  (一)建坛传说

  本书所收《天坛的由来》、《天坛建立之说》、《建祈年殿的故事》、《嘉靖重修祈年殿》等传说,从不同角度讲述了皇家与天坛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神童相助修圜丘传奇》中讲述说,乾隆扩建圜丘时,一个要饭的小童,帮助工匠们画出“九九祭坛图”,完成了皇上要求的“从坛面到台阶,所用石料都应是九或九的倍数。”阐释了天坛建筑中的“九”的象征意义。

  (二)景物传说

  景物传说或风物传说,在我国特别发达,老百姓把自己家乡的一山一水、一景一物,都赋予灵性,创造出美丽动人的传说,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的景物也一样,成为老百姓口头创作的重要题材。对于北京地区的老百姓来说,天坛是皇帝与天对话的地方,是个神圣而神秘的地方,所有的建筑都充满了神奇色彩,每座建筑的构成都由“天”主宰,体现着“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观念。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天坛景物传说的题材的天坛建筑群,大多不是自然物,而属于人造物,工匠们把建筑科学与人文理念融为一体。我们看到,天人感应的观念的融入,为天坛的景物传说涂上了一层神奇的和神秘的色彩。

  (三)天坛故事

  传说的创作,一般是有现实生活的人物或事物作为凭依,其体裁特点是解释性的。而天坛的民间传说中,有一些在流传中显然突破了传说体裁(形式)特点的限制,虽然也还保留着某些解释性的痕迹,却更像是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如《槐娘和柏郎的故事》、《火灾和小青蛇》、《苗笛仙和天坛益母膏》、《甘泉与天坛的甜水井》等。“益母草的传说”就是一个例子。清乾隆年间汪启淑著《水曹清暇录》里就有关于天坛益母草的记载,清道光时麟庆著《鸿雪因缘图记》中有《天坛采药》一章,清吴长元著《宸垣识略》中也有此传说的记载,这说明,民间早就有关于益母草的种种传闻,逐渐被民众附会到天坛的传说中来了。再如《甘泉与天坛的甜水井》的传说,也是有渊源来历的,清人王士祯曾做诗“京师土脉水甘泉,顾渚春芽枉费煎。只有天坛石甃好,清波一勺买千钱。”这里的“清波一勺买千钱”指的就是传说中天坛甜水井的水,说明天坛甜水井的传说,至少在清代就已广为流传。考察这类传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特别是弄清楚这些传说如何被粘附到天坛传说中,而又逐渐褪去传说的本性,逐渐向着幻想故事或生活故事演变,应该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学术课题。

  (四)坛根儿传说

  “坛根儿”是北京老百姓对天坛周边地区的称呼。以天坛为中心,北有金鱼池,西有天桥,东有法塔和四块玉,南有筒子河,这些地方俗称“坛根儿”。这些地方,历来都是普通劳动者的聚居之地,在这里流传的传说很多,如《金鱼池和龙须沟》、《龙晴金鱼》、《沈万三脚跺金鱼池》等,反映出生活在社会最低层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被称为“坛根儿”的天坛周边地区的一些传说,被逐渐附会、纳入、融合或兼并到了天坛传说的系统中,从而丰富了、扩大了天坛传说的内容和领地。前面我们说到天坛传说是圣与俗的统一,既有神圣性的,也有世俗性的。从“坛根儿”的传说中,我们发现,随着社会的进步,天坛传说中属于神圣性的部分,受到现实生活变革的制约,而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而属于世俗性的部分,则逐渐扩大,越滚越多。

  (五)人物传说

  历代帝王天坛致祭活动的逸闻轶事,近现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行迹,历来成为市民的街谈巷议,在坊间广为流传。读者在这类传说中看到的乾隆、光绪等这些封建帝王,袁世凯等这些历史人物,都是民众通过一两件事情来展现,而不是对这些人物的整体描写,不可避免地偏离开人物或史实本事,有一定程度的虚构。但在这些传说里,老百姓对这些人物却有自己的褒贬评价,有时不免黑白分明,脸谱化了,但他们所表达的无疑是平民的立场和观点,跟正史是不会一样的。而这正是这类传说的价值之所在。

  天坛传说在北京地区已经传承了几百年了。这些传说的传承,靠的主要不是书面记载,而是口头相传:社会的传承,邻里间的传承,家庭的传承,公园职工的传承等。天坛传说之所以能在北京这样的大都市的市民和乡民中流传,其原因,如前所说,仰赖于融合了“天人合一”宇宙观的天坛建筑群,和历代帝王的祭天活动。如果再深究一步,天坛传说是农耕文明条件下的精神产品,而社会的主体民众的生存与发展,要靠自然的赐予,靠天吃饭,靠对“天”的信仰。他们也对皇帝举行的祭天仪式、祈雨仪式、祈谷仪式,从而达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给予认同和寄予希望。这就是天坛传说之所以能在北京这样的五方杂处的社会成员(主要是市井社会)中得以传承和传播的社会历史条件。如今,原始的和初级的农耕社会条件已经渐行渐远了,北京市已经由一个帝都城市发展成为现代化的国际化的大都市,也就是说,天坛传说之生存、传承、增益、延续所依赖的农耕社会条件,尤其是对“天”的信仰,已经基本上不存在了,传承的群体——旧时的市井与市民——也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天坛传说的生命力出现了衰减的趋势。随着天神信仰体系的衰微,天坛传说以及其他地方传说的功能和性质,开始发生着转变,文化遗产、文学作品、知识库、审美载体、兼具科学价值和认识价值的社会历史资料的角色和功能,越来越凸显出来。同事,随着城市规划和格局的变化,四合院变成了高楼,人们聚在一起谈天讲故事的机会和环境少了,而且能够讲述这类传说的,其平均年龄也多在70岁以上了,因此,以人为传承载体的天坛传说,也出现了传承危机。这也是我们要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加以抢救和保护的理由吧。

  2010年,原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组织力量深入社区、学校、旅游群体,挖掘、搜集、记录和整理当下时代还在民间流传的天坛传说,并将其采录来的文字记录稿编辑成书,以期天坛的传说故事能继续在口头传承的方式之外,也以其“第二生命”——记录文本,在更广泛的读者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这无疑是对以口头传承为传承方式的民间文学进行保护的一个重要措施。

  近几年来,笔者一直在关注着北京市的民间文学发展的命运及其保护工作,也曾应邀为原崇文区(现崇文和东城两区合并为新东城区)准备下社区去进行调查搜集天坛传说的社区文化干部朋友们讲过课,故而,在本书即将付梓之际,编者李俊玲女士要我为之写序,所以我很高兴地答应了。谨以上述文字表示我对这部传说集的出版的祝贺。在本序中,我也发表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得到读者和方家的批评指正。

  2011年3月13日于安外东河沿


TAG: 北京城 建筑群 圜丘坛 天圆地方 祈年殿

玉麓俗谭——英古阿格的博客 英古阿格 发布于2011-03-31 12:35:19
在这些传说里,老百姓对这些人物却有自己的褒贬评价,有时不免黑白分明,脸谱化了,但他们所表达的无疑是平民的立场和观点,跟正史是不会一样的。而这正是这类传说的价值之所在。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