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边缘书话: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31 21:34:01 / 个人分类:书评书话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湮没文化有待出发

刘锡诚

 

版画家杨先让和杨阳父女合作撰写的图文合璧的《黄河十四走》,几经周折,终于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回想上世纪80年代中期,长于油画和版画的杨先让教授,一片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和倾心,促使他暂时放弃了熟悉的版画,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民间美术系,并带领一帮教授和研究生,扛着摄像、录音、照相、画夹等器材,不辞劳苦地到甘肃、青海、陕西、宁夏、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八省的黄河沿岸许多地图上没有名字的村镇聚落做了十四次田野考察,前后长达4年之久,考察和搜集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民间艺术,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前无古人的贡献。他带着一付得胜回朝的将军那样的神态,邀我到他的那个简陋的陈列室去观摩田野考察中搜集的民间艺术物件陈列,把他拍摄的民间艺术黄河行记录片《大河行》放映给我观看,我被他对民间艺术执着的爱和献身精神感动得不能自持。一恍过去15个年头了,我们也都已离开了那个曾经一度为之服务的事业。晚年他定居美国,继续他的版画创作,像旋风一样,时而休斯敦,时而费城,时而路州,为举办画展和演讲,为中美文化交流而忙碌。

 

这部《黄河十四走》,以文字和图片两种手段,记录了杨先让率队十四次出入黄河沿岸考察民间艺术的丰硕成果,把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所养育的多地区、多品种、多题材、多风格的传统民间艺术揽入一册,见解独具的考察报告达25万字,稀世民艺的图录有近千幅,是一部何其珍贵、何其难得的巨著啊!且不说杨先让所首创的黄河民间艺术田野考察这“十四走”的学术勇气和胆识何等可贺可叹,仅就其结果而论,其在中国文化史、中国美术史、中国民俗学史上的价值,也是整个20世纪这一百年里无与比肩者!学术上提倡首创,文化上也提倡首创,“黄河十四走”就是首创!著名画家黄永玉说得好:“湮没的文化有待出发,沉睡的文化有待唤醒。”他赞曰:“《黄河十四走》这一走,就好像当年梁思成、林徽因为了传统建筑的那一走,罗振玉甲骨文的那一走,叶恭绰龙门的那一走,……理出文化行当一条新的脉络,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无可估量。”(《写在书前》)这番评价,一点儿也不为过。他们发现了传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黄河沿岸这片广袤的民间艺术的“富矿区”!他们发现了几十个乃至几百个像库淑兰那样卓尔超群的民间艺术大师!他们搜集到数量可观的、有不少是已经失传的民间艺术珍品!

 

时代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而黄河考察的时间在上世纪的80年代。真可谓是逝者如斯!杨先让们采访调查的那些民间艺术家,有的已经成了故人,他们所负载的民间艺术及其绝技,虽也多少有所传承,但毕竟无可挽回地随之湮没无闻了!那个曾经两度被邀请到中央美术学院讲过学的农妇、巧手的剪纸艺术书家曹佃祥老大娘,不就是带着她的绝技告别了人世、弃绝了心爱的艺术吗?他们所继承的文化传统与技艺、他们安身立命的物质(贫困)和精神(富有)环境所赐予的那种独特的艺术思维,更是压根儿不可复现的!所幸的是《黄河十四走》为华夏子孙们、为世界文化界,留下了20世纪80年代黄河民间艺术的真实影像!百年来史籍文稿浩如烟海,也许只有二杨的这部《黄河十四走》把这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记录在册,使之永世流芳!这是多大的一宗文化遗产啊!

 

已有的中国文化史,几乎都是残缺的文化史。出于种种原因,文化史著作的作者们,没有把为亿万民众所创造、所拥有、所传承、所发展的民间艺术置于自己的视野之中,因而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和叙述。而民间艺术正是研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族群、一个聚落的文化发展与传递的最直接的材料,缺了这些,不是残缺吗?考察者们记录和拍摄下来的这些黄河民间艺术,以及他们对民间艺术及其创作者的“参与研究”,其珍贵之处,不仅是方法上的,更在于起着填补中国文化史的空白的角色!

 

十多年前,台湾《汉声》杂志曾发表过《黄河十四走》的调查,因而在海外境外的美术界、文化界、学术界名声鹊起,尽管得见者也属寥寥,而国内读者更是望梅而已,没有机会读到它。出于与先让的朋友关系和对民间艺术的酷爱,我多次向出版机构推荐,希望能将此著在国内出版,让更多的读者能够读到和收藏。现在,我们终于能读到这本经过作者补充修订的田野调查大著,终于能够拥有20世纪80年代这一历史时段的黄河民间艺术影像了。远在他乡的先让,当他看到四年艰难调查凝聚成的这部著作,能以如此精美的图文形式在国内问世,也该感到欣慰了。

 

时间在前进,而民间艺术却在一天天地消失。20年前在黄河沿岸一带生存和流传过的这些民间艺术,以瞬间的形态永远“定格”在纸上,永远属于历史了!

 

2003211

 

[发表于《文汇报》822日第15]

分享到:

TAG: 书话 文化 湮没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11-01 11:42:55
这也是注定的历史规律。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0-11-01 08:03:50
永远属于历史的实在太多了!我们只好望洋兴叹!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1169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