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化-2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30 11:30:53 /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

查看( 1240 ) / 评论( 0 )

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化-2

 

 

“姚二军师,咱们地方也步量好了,该画图了。我看,咱们分开,各想各的主意,七天以后,在这儿见面。到那时,咱们脊背对脊背,当场画,各画各的,你看怎样?”

姚广孝一听,正合他的心意,就说:“行啊。大军师说得有理,就这么办吧。”两个军师就分开了。

……一晃又是三天过去了,剩下最后一天,得到现场画图了。大军师刘伯温走出来,脑袋沉沉的,一路走,一路心里还在琢磨。忽然,看见有一个红孩子在他前面走着。他走得快,这孩子也走得快;他走得慢,这孩子也走得慢。于是,他就紧紧追着这个红孩子。两个军师追着追着,碰到一块,一看,正是原来约定的地点。刘伯温说:“现在咱俩可以分头画了。”姚广孝顺口答应一声,两个人就背对背地坐在一起。刘伯温面向东坐着,姚广孝面向西坐着;两个人拿出纸来,铺在面前,就开始画。他们凝神静思,看着画纸。忽然两个人的眼前,同时出现了那个红孩子的模样:头上梳着小抓髻,半截腿露着,光着脚丫,穿的还是红袄、红裤子。……两人一想,这不就是八臂哪吒吗?两人同时一阵高兴,可是谁也不言语,都各自照着画了。

刘伯温这边,先照着从头上画起,然后画胳膊,画腿。一笔一笔全画下来了。姚广孝呢?也从头照着一笔一笔画了起来。可是画到最后,来了一股风,把哪吒的衣襟吹起了一块,他也就随手一笔画了下来。

画完了,两个人手递手交换了图样。……两个人一看,同时笑了起来。原来,两张图全一样,都是八臂哪吒城,只是姚广孝这边,在西北角上往里斜了一块。

姚广孝要刘伯温讲讲怎么叫八臂哪吒城?刘伯温说:“这正南中间的一座门,叫正阳门,是哪吒的脑袋;瓮城东西开门,就是哪吒的耳朵;正阳门里的两眼井,那就是哪吒的眼睛;正阳门东边的崇文门、东便门,西边的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那半边身子的四臂;北面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

姚广孝又问:“那么,哪吒的五脏呢?”

刘伯温忙说:“那皇城就是五脏。”

姚广孝想问些什么。刘伯温一看这架势,知道他想找岔儿,忙拿起图,指着姚广孝画斜的地方,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城哪能斜一块呢?“遥广孝说:”大军师有所不知,哪吒的图形就是斜的。“两个人争来争去,只好拿了图样去见燕王。燕王一看,正是八臂哪吒城,说:“好,你们不愧是我的军师。刘伯温画的方方正正,还是当大军师。姚广孝画的斜了一块,还是当二军师。”

刘伯温说:“那修城时,以哪个为准呢?”

燕王指指图说:“东城照你画的修,西城照姚广孝画的修。”

就这样,就动工修起城来。修成以后,一看,姚广孝画斜了的那一笔,正好是德胜门往西到西直门这一块。直到今天,北京城西北面城墙还是斜的,缺着一个角呢![1]

 

再看1961年从崇文区蟠桃宫庙会一位老艺人口述记录下来的一个传说文本。

 

燕王朱棣远征蒙古归来,便想在北方重建一座京城,于是把大臣刘伯温找来,问他应该在哪里兴造。刘伯温存心退让,就献议找大将军徐达去办。徐达来到,伯温对他说:“凭着你的神力往北射一箭,箭落在哪儿,就在那儿修建京城。”徐达应喏便到殿外搭箭拉弓,朝向北方射出。刘伯温连忙带着随从上船,顺着大通河往北去追。这一箭射得好远,落在当今北京南边20多里的南苑,那里住着八家小财主。他们看见箭落下来十分慌张,惟恐在该处建京城,房产和田亩便会被占用。就在议论间,其中一个财主说,把箭再射走不就行了吗?大家都说好主意,于是转手一箭往北射去,结果射到如今北京的后门桥那里。不久,刘伯温带人追到南苑,掐指一算,箭应落在这儿,便找财主来问,逼着要箭,财主们一看瞒不住,只好招认,请求不要在当地建城,要什么条件都行。伯温想了又想,答应在他们转手射箭落下的地方筑京城,但是要他们捐输建造,八家财主只好同意。

刘伯温跟着找到落箭的地方,就拿出已准备好的图样,去找工匠动工。最先建的是西直门城墙,所要的费用全都找南苑的财主们要,但是没想到一座城还没修成,八家财主已经倾家荡产,如何是好?伯温又掐指盘算,便着手下把一个晓得有藏镪的沈万三找来。过了两天,随从果然把他带到。此人原是个讨饭的,浑身脏臭,腋下夹着个破瓦盆,又用一跟绳子系在脖子上。刘伯温见到沈万三就说:“建北京城没钱用,你可给我想办法?”万三一听就被吓坏,自言是个穷汉,哪里有钱财。伯温见不就范,立刻叫人用棍子朝着他打,万三只好叫饶,讲出地底埋下有银子的巨缸,着他们去挖。刘伯温派人去挖,果然发现一大缸银子,于是就用来接续修城。可是没多久,这些钱也用完,伯温因此又找沈万三,按着他劈打要钱,万三被打得急,只好又往地下指出埋银处,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北京城便有足够的钱建筑起来。

话分两头,京城还未动工,苦海幽州的龙王已经晓得,故此当刘伯温坐船追箭快到北京时,突然冒出水面,把前脚往船头一搭,将船踏歪了一半。伯温急忙走出舱来,问个究竟。龙王就说,北京是他的地盘,诘问占了它去建京城,会给他什么甜头。伯温于是回答建好都城后燕王必会好好酬谢。龙王摇头不信,说若要在这儿造城,一定要把他的九个儿孙在京城安排职位。伯温只好佯作答应。龙王大乐,便放过了他,让他的船继续往北开去。到了北京城修完,燕王便迁到那里,坐上龙廷当皇帝。一天,皇宫门前突然来了一老头带着好几个孩子,吵着要见刘伯温。伯温出见,原来是龙王和他的儿孙。龙王就说他前此允诺给他的儿孙职位,因此把他们带来,问怎么安排。伯温哈哈笑,说都已分配好。可是刘伯温好厉害,把龙子龙孙分别派到华表、柱子、屋檐和影壁上去。安排完毕,他一喝令,九条小龙腾空而飞,飞到被分发的地方,一个个贴了上去。结果,欢蹦乱跳的活龙都变成石头刻的、砖石烧的、油漆画的死板饰物。这一绝招真把龙王气坏,就要跟刘伯温拼命,于是引起许多剧烈的斗法去争水源,结果伯温成功地把大多的海眼都镇盖着,将龙王一家禁锢在城下,于是解除北京缺水的威胁。[2]

 

再看21世第一个十年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中,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办公室的杨建业于20095月从崇文区居民、艺人张俊显口中采录到的第三个文本:

 

话说刘伯温开始建北京城的时候,虽然皇上给了他很多钱,可还是不够。刚开始修正阳门,刘伯温就没钱了。可他又不好意思再去开口向皇上要钱,那样不是显得他太无能了吗?他就想别的招儿。

什么招儿呢?就是向北京城里有钱的大户筹钱。但是因为造城的工程太大了,找到的几个财主还没等城门修好,就已经成了倾家荡产的叫花子。工程只好停下来,监工的徐达找到刘伯温,问他怎么办。刘伯温说你别着急,马上就有人送钱来。他掐指一算,让徐达派手下的将士去找一个名叫沈万三的人。

几天后,士兵们还真找到了一个叫沈万三的人,并把他带到了刘伯温的面前。这个沈万三衣衫褴楼,浑身上下又脏又臭,胳肢窝里还夹着个要饭的盆儿。当他听清楚刘伯温找他是为了跟他要钱修城楼时,便浑身哆嗦着说:“我一个穷要饭的,哪儿有钱给你们修城楼啊。”听了这话,刘伯温眼睛一瞪,大声喊人说:“来人呀,给我打这个没钱的!”于是,兵士们上来劈里啪啦一顿狠打,把沈万三打得眼冒金星。这个沈万三实在扛不住了,就用脚跺跺地说:“这地底下就有钱。”刘伯温听罢大喜,马上派人开挖起来,果然从地下挖出了大缸大缸的银子。

有了沈万三的银子,正阳门终于如期修好了。那些挖完银子留下来的大坑,后来有了水,再后来里面有了鱼,人们就把那地方叫做金鱼池了。

讲述人:张俊显(60岁,家住崇文区长青园社区)

讲述时间:20095

讲述地点:张俊显家中。

记录整理人:杨建业,崇文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人员

 

在第二个传说文本里,写的不是刘伯温如何与姚广孝两人竞赛画图建城和按哪吒八臂的图样建城的情节,而是命徐达搭弓射箭寻找建城的地方,同时增加了(或合并了)刘伯温强迫江南巨富沈万三资助修建北京城的情节(或故事)。第三个文本则突出了北京多水域和多水患的描写。因此,我们可以断言,就形成的时间而言,第二个传说文本的核心部分应是“苦海幽州”北京水患,显然比第一个文本——金本要早,尽管金本的核心情节是建八臂哪吒城,而这个情节滥觞于元大都时代刘秉忠建城的传说,却有意无意地把水患的内容给删除了。杨建业在新世纪搜集这个文本的特点,重点不是建城,而是把刘伯温问沈万三要钱的情节,附会到了修建前门的传说中来了,突出了前门的修建这个情节。

 

到目前为止,陈学霖的《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中所搜集到的关于八臂哪吒城的传说材料最为完善。国人搜集的“八臂哪吒城”传说文本,最早的是前文所论金受申于1957年编写的那份。其实,在他之前,英国人L. C.ArlingtonWilliam lewisohn合著的In Search of Old Peking一书中,就已经载录了哪吒八臂城的传说了,而且在L. C.ArlingtonWilliam lewisohn的书里,前门在北京城的地位和形象就是:(1)前门(正阳门的俗称)是哪吒的头颅;(2)前门两旁门是它的耳朵。[3]前门是作为哪吒的头颅的象征出现于建城传说中的。

 

北京建城传说群所以在元明之际形成并得以传播,显然是受了当时特别是明代道教传播和哪吒神的影响,在这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把八臂哪吒的故事和形象,附会到北京建城的传说中来,从而使北京的建城传说变得格外扑朔迷离,引人入胜,是不难理解的。然刘伯温这个历史人物之引入这个北京建城传说中来,并与八臂哪吒融合到一个情节中来,倒是一个至今缺乏有说服力的解说的问题。关于刘伯温这个人及其关于他的传说,笔者曾在为《刘伯温传说》一书所作的序言中说过这样一段话,不妨引在下面作为讨论的基础:

 

刘伯温的传说属于人物传说或历史人物传说,是以历史上的真人真事为核心而逐渐发展演化为传说的。我们知道,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历史人物都能进入民众口头传诵的视野的,只有那些做过大量有益于老百姓的好事、因而符合民众意愿,或做过许多坏事而为民众所唾骂的人物和事迹,才比较可能进入民众的口碑之中。一个历史人物一旦进入当地民众的记忆,成为传诵讴歌的对象,并在一传十、十传百地口头流传中按照民众的愿望逐渐附会上或被赋予了许许多多也许并非是历史上实际没有发生过的、而在传说中却是合理的、为民众所认可的事迹、情节和细节,那么就会形成一个以这个人物或事件为核心或凭依的庞大的“传说丛(群)”和“传说圈”。有的传说的主体部分或某些情节,甚至在流传中还带上了神奇的色彩,如刘伯温的神奇出生。这种故事人物的神奇的出生,本来是古老的神话史诗中所特有的一种思维模式,在刘伯温传说这样的历史人物传说中出现,其实在故事的听众听来和读者读来,并不觉得讲故事的人是在胡说,反而觉得是顺理成章、合情合理的,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逻辑和人物的生活史的,有了神奇的出生,后来在辅佐朱元璋完成大业的过程中出现的许多出奇制胜的智慧和行为,就显得更加可信,从而塑造出了一个传说中的刘伯温。与刘伯温之出生的神奇性一样,朱元璋的隐居、以及在朱元璋官兵的追捕下吞金倚柱而死的情节,同样也是神奇的。而神奇的事件,不仅在塑造人物独特的个性时,起到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也比较符合人们的好奇心理,容易被吸收、黏附和融汇到传说之中。

作为历史人物的刘伯温,以自己超人的智慧和胆识,忠心耿耿地辅佐朱明王朝,在明代建国和治国中多所贡献,死后被追谥为太师、文成公,成就为一位杰出的古代军事谋略家、政治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事迹,在其出生地浙江省青田县被编创进种种民间传说,持久地被民间传诵,受到家乡父老兄弟子孙后代的讴歌,是顺理成章的,符合传说规律的。鉴于他在百姓中的影响,关于他的传说,并不局限于他的家乡以青田为中心的浙南一带,就是其他地方,包括今南京、北京等明代建都的地方,也都广为流传,如北京建城的传说中,就不乏刘伯温的传说。[4]

 

历史上的刘伯温曾经主持修建了南京城,尽管北京城的修建与他无关,但其人确实到过北京。由于他在辅佐明王朝上的盖世功绩和过人才干,甚至到了被民间神化的程度,故而,民众把他的行迹附会到修筑北京城的传说中来,也就不仅符合传说生成和流传的规律,而且也是顺理成章的了。

 

北京建城传说在其扑朔迷离的传说幻想中,折射出燕王时代被称为“苦海幽州”的北京时遭水患的历史现实和民间记忆。民间传说中透露出,北京地区水患连年,而水源被龙王垄断,故而要请哪吒八太子来解难。所以,传说就把刘伯温和姚广孝两位军师规划北京的蓝图,与神话传说中的八臂哪吒联系了起来。我们不妨做这样的解读:如果说,元代刘秉忠之建六臂哪吒北京城,“这些充满神奇色彩的传说,不论是作者虚构,或是采自闾里,莫非揄扬刘秉忠能感通神灵,未卜先知,夸张其超人的才智技能。它们不但透露民间的膜拜英雄意识,虔诚地供奉神祇冀求难解禳灾的心态,而且表暴汉人对蒙元统治的反抗,把流行的传说渲染增饰,来宣传鼓吹反蒙的意识和行动。”[5]那么,到了明代及其以降,北京民众在其口碑传说中说刘伯温、姚广孝按照哪吒八臂的体形模样来建造北京城,或许更多地延续了哪吒传说中所隐藏着的、或遮蔽着的镇压频发水患的龙王的隐喻或象征,以及民众希冀镇住龙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愿望和憧憬。

 

在北京建城传说中,除了古老神奇的八臂那吒城的传说外,另一个不容忽视的主题和题材是胡同的传说。一般认为,“胡同”一词起于元代,源于蒙古语。(《宛署杂记》、《析津志》)最早的记载见诸于元杂剧。关汉卿《单刀会》第三折:(平云)“你孩儿到那江东,旱路里摆着马军,水路里摆着战船,直杀一个血胡同。”《沙门岛张生煮海》中张羽问梅香:“你家住哪里?”梅香说:“我家住砖塔儿胡同。砖塔胡同如今犹在。纵横交错的胡同,构成北京城的独特格局。而每一条胡同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或多个传说,无不从民众的立场和眼界述说着一段有趣的历史。

 

第二、三两个传说群,要么是反映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的清代各个帝王的逸闻轶事的,要么是描述我们还能亲眼目睹的明清时代的、主要是清代的建筑、园林及其建造者的,一方面由于距离我们的时代较近,在市民的记忆中还较为清晰,一方面由于人们对宫廷人物与生活内幕的好奇,故而在近现代以来,尝为市民街头巷议,逐渐成为北京市民阶层中最为流行的传说群。清宫里发生的种种事情,如康熙私访,乾隆对诗,慈禧专权,珍妃之死,崇桢上吊,刘墉抗旨,等等;围绕着故宫、颐和园等皇家建筑的种种逸闻,如故宫里的宫殿为什么是九十九间半,鲁班爷怎样修建故宫的角楼,等等;都是北京市民阶层中流传的脍炙人口的传说,他们通过这些传说表达其对皇亲国戚奢靡生活的臧否和对精致文化的赞赏。

 

第四个传说群,是前门和前门大街的传说。这里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在北京最早的萌芽之地,也是市井阶层麇集之地。前门和前门大街之于北京,犹于俄罗斯人的涅瓦大街之于彼得堡。前门的建筑,如前门楼子啦、箭楼啦、瓮城啦、五牌楼啦;前门地区的胡同街巷,如大栅栏啦、鲜鱼口啦;寺庙信仰,如火神庙啦;漕运和水域,如通惠河啦、二闸啦,金鱼池啦;商业老字号,如同仁堂、会仙居、独一处啦;历史人物,如刘伯温啦、徐达啦,……清·俞清源《春明丛谈》里记载的前门地区:“殷商巨贾,前门大街设市开廛,凡金银财宝以及食货如山积,酒榭歌楼,欢呼酣饮,恒日暮不休。”那种店铺林立、商贾辐凑、百工丛集、酒肆茶房、戏楼书场的市井社会生活场景,尽显于民间传说之中。

 

就现有的材料看,前门及前门地区的传说,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一,在滥觞于元代、明代继之的北京建城传说中,已经包括了前门(丽正门)传说的身影,其所反映的,是在北方“草野之地”、“地有龙池,不能干涸”的沼泽水网地带建筑一座都城的民间历史,带有早期建城传说的所有特点,而前门(丽正门)被赋予了八臂哪吒城的脑袋的地位和经济与文化上的吐纳之道的象征功能;二,清代以降,前门地区及前门大街一带商业发达、市廛繁荣、市井社会和以天桥为代表的市井文化的形成,其传说,更多地反映了市场经济在北京的兴起与繁荣发达,以及市民阶层(市井社会)的登上北京历史舞台的过程。

 

近代以来,在北京向着现代化都市迈进的过程中,无论在商业经济的发展繁荣的代表性上,还是在新的市民阶层和市井文化的形成上,前门地区都是一个重要的地区。而坐落在前门地区的前门楼子这座古代建筑,作为北京城市古建筑和古文化的标志,其所蕴涵的文化信息和所昭示的文化内涵,在传统的北京文化系统(“大传统”和“小传统”)中的角色、地位、作用和影响,自然是无法饶过去不论的。此外,前门和前门地区以商铺、戏楼、书场、老字号等为代表的市井文化,也是构成古老的南城文化的核心要素之一。凡此等等,都在前门一带或南城一带普通市民阶层中间流传的传说中,得到了很好的反映和印证。而21世纪初所进行的新一轮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和为申报“非遗”名录所作的专题调查中,又向读者提供了许多当下民间还在流传的传说,显示了这些传说在现代化的进程加速的环境下,不仅仍然在民众中流传,而且还在发展——无疑这是一个令人欣喜的趋势。

 

在本节就要结束的时候,笔者要说的是:北京传说,乃是一部老百姓口述的北京史!但,传说毕竟是传说,传说包含着事实的成分或影子,却又不等于事实;传说包含着历史的成分或影子,却又不等于历史。传说是老百姓口传的、反映了他们的思想、观念、憧憬和愿望的民间文学作品,因此,笔者还要说:传说及其他民间作品所构成的,是与精英文化有别的北京文化的另一个系统。传说既是人们娱乐解颐、丰富知识、提升审美情趣的深入浅出而又富于想象的民俗文艺形式,又是传授人生经验、伦理道德、历史事件、治国安邦、讴歌英雄伟人的知识宝库。

 

(待续)

[1]金受申这个传说文本,是他于20世纪50年代编写的传说文本(《北京的传说》第一集,北京:通俗文艺出版社1957年)的缩写本,而不是从北京市民的口中搜集采录来的。《中国民间故事集成·北京卷》编者把金受申编写的两个文本全都收入其中,并在文末署上“采录者:金受申”字样,显然是求其与编者的选录要求一致起来。采自张紫晨、李岳南编《北京的传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6月。

[2]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北京分会编《北京风物传说》,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1983年。

[3]陈学霖《刘伯温与哪吒城——北京建城的传说》,第86页。

[4]拙文《曾娓阳主编〈刘伯温传说〉序》,第56页,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6月。

[5]陈学霖《刘伯温与哪吒城》第66页。


分享到:
相关阅读:

TAG: 北京传说 京派文化

我来说两句

(可选)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