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文化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西部民间文艺为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26 19:46:14 / 个人分类:民间文学

文化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西部民间文艺为例

 

刘锡诚

 

作为中华民族摇篮之一的黄河流域,“西部”曾经在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史上占有非常地位,在未来的全球化时代,“西部”在中华民族之命运中的地位仍然举足轻重。在中华民族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西部”除了能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资源、人力资源等保证外,另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就是历史悠久、积淀丰厚而又从未中断过的人文资源——物质文化遗产。而这些悠久而丰厚的人文资源得到保护,是使中华民族以其文化的独特性和丰富性而屹立于世界之林并永葆活力的重要因素,也是在一代中国青少年中加深和培育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一环。

 

重视传统文化

 

       未来的全球化时代,应是经济的国际化与文化的多样化并存,二者缺一不可。世界上各个民族保持自己的文化独特性,文化处于多样化的纷繁状态,那才是人类最适宜于生存的世界。

 

中华文明是世界四大古文明中唯一没有断流的优秀文化,对世界文化发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地处黄河流域中游的西部,又是中华古文明最重要的摇篮之一。

 

远古的渔猎、游牧文化,特别是漫长而发达的农耕文化,培育出的多样而灿烂的西部人文——非物质文化,以生生不息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适应和改造环境的大智慧,以及淳厚知礼的民风民俗浸润着一代代西部人,这些被称作“遗产”的文化至今仍不同程度地“活”在人们记忆中和口头上,经过学者和文化人的多次调查采录,留下了珍贵资料和信息,但从国家的角度而言,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全面的重视和系统的采集、整理和研究,以发挥其在国家民族精神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如果单一地强调发展经济而忽视了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对几千年传统的民间文化的继承,或对中华本土文化及其精神丧失了自信,凭空制造出所谓的新文化,让西方通俗文化任其横流,后果将是难以设想的。

 

人文资源为国情研究提供根据

 

我们通常说西部是欠发达地区,这只是就经济发达程度和人均占有的财富的数量而言,而从人文资源上来说,西部又是一座“富矿”,甚至是一座蕴藏丰富的“国学”宝库。换一个角度说,由于社会发展较沿海地区缓慢滞后,商品经济对西部的许多农村、牧区的渗透和冲击,还相对较为薄弱,而传统的农耕方式或游牧方式在意识形态上给予老百姓的影响还相对牢固,民族的“文化记忆”和“口头传统”在这些地区和民族中还相对丰富而完整。

 

以歌谣为例,在我国古代文论中,歌谣一向被称做“风谣”或“风”,是因为歌谣总是伴随着时代的脉搏和变迁,能动地反映时代和社会的面貌,对世事和世相及时作出来自社会底层的评判。歌谣受历代统治者重视而实行“采诗”制度,在媒体不发达的社会环境中,采诗制度的建立,其实是国情研究和治国安邦的一个很不错的制度。即使在今天,歌谣的传统仍在延续,特别是那些针砭社会的歌谣,搜集这类歌谣,为我们研究社会研究国情提供了根据。

 

近几年民俗学者调查报告的天水的祈雨仪式、陇东的祭虫仪式,这方面的文化遗存,都对今天的国情研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除了国情研究的立场之外,对于歌谣,至少还有两种学术的立场:一种是诗(文学)的立场,采集和研究歌谣,以作发展新诗(文学)的参考和养料;一种是民俗的立场,采集和研究歌谣(扩而大之,及于一般的民俗),以作改善社会、改良风俗、治理国家的参考,同时建立学术研究的体系。

 

文化多样性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在今天,鉴于随着全球化、现代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随着从漫长的农耕文化下的生活方式向工业时代/后工业时代即消费时代和信息时代的转型,作为民族的“文化记忆”的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民歌在内,正面临着急剧衰退乃至泯灭的趋势,而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的一旦被遗忘,乃是一个民族的最大的悲哀。

 

于是,我们今天正在启动的民间文化保护事业,其意义就远远超出了改善民风民俗、改善国家的治理,以及建立民俗学的学科体系等方面,而在于最大限度地留住和珍重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根,保持和继承我们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和各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认识和继承、发扬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为我们民族和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保证。

 

“强调非物质遗产的重要性,它是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可持续发展的保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2年召开的第三次文化部长圆桌会议通过的《伊斯坦布尔宣言》中一个重要思想,从世界范围来说,是重要的、及时的。世界文化本来是多元的、多样的,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剧,西方文化(主要是美国文化)的扩张和入侵,使许多处于弱势地位的或对自己的民族文化失去自信的民族和国家的本土文化——非物质文化,面临着削弱乃至消亡的危险。在这样的趋势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保持世界上各个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从而也就保持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从我们的国家来说,保持文化的多样性,也是极具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的。西北民间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多元构成中的重要的一元,而且甚至还保存了更多的原生性和优质性,因而西北民间文化的保护,更值得全方位地加以重视。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0月12日


分享到:

TAG: 可持续发展 民间文艺 文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