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边缘书话:宝卷研究的重要成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10-21 17:21:48 / 个人分类:书评书话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宝卷研究的重要成果

——读车锡伦《中国宝卷总目》《中国宝卷研究论集》

 

边缘人

 

宝卷是承袭唐代的佛教俗讲传统,经宋至元末明初,逐渐演变而形成为一种广泛流传于寺院和民间的说唱文学,至清盛极而衰,其内容主要是宣讲佛道经书和劝善故事,也包括了大量世俗内容的民间传说,具有很强的宗教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宝卷的宣讲活动和宝卷的辗转传抄活动,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还在我国一些地区(如江浙和甘肃)盛行。学界一般把宝卷看作是俗文学或民间文学。

把宝卷当作文学现象研究的传统,始于顾颉刚和郑振铎二位先生。顾颉刚于1925111日出版的北京大学《歌谣周刊》第76号上开始发表《孟姜女宝卷》(岭南永裕谦刊,民国乙卯1915年),至1925621日出版的第96期分六次刊完,并写有精辟按语。稍后,郑振铎先生搜集、研究宝卷,先在《小说月报》(19276月)著文、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辟专章论述宝卷。宝卷始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特别是文学史研究者的重视。从30年代到50年代,陆续出版了几种研究和整理宝卷的专著。

进入新时期后,青年时代曾师从著名俗文学家赵景深先生的车锡伦,从20世纪80年代起开始步入宝卷研究的行列,潜心搜集和研究,前后达二十年而不辍,在郑振铎、恽楚材、傅惜华、胡士莹、李世瑜等前辈学者所作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宝卷文献的汇集编目和研究两个方面,都作出了值得称道的贡献。除了不断有文章见诸于大陆和台湾报刊之外,先后出版了《中国宝卷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8年;北京燕山出版社2000年)和《中国宝卷研究论集》(台北学海出版社1997年)两书,其成就为海峡两岸学术界同行所瞩目,并一跃而成为宝卷研究界为数不多的知名学者。

去年9月,笔者应邀到南京出席江苏省民间文艺理论研讨会,在会上见到了多年不见的车锡伦先生,承蒙他赠送两部大著。过眼之后的印象,正如周绍良先生在《中国宝卷总目·序》中所言,《中国宝卷总目》和《中国宝卷研究论集》是作者“大半生的心血荟萃”之作。《总目》所录国内、台湾和海外公私所藏宝卷总目达1585种、版本5000余种,较前面提到的傅编《宝卷总录》、胡编《弹词宝卷目》和李编《宝卷综录》三书所收之目,多出了三倍多。而在《附录文献》中著录的许多宝卷书目,是前人没有发现或没有著录,而由作者付出心血从国内外图书馆所藏、私藏以及书海或档案中寻觅搜求而来的,因而其学术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

以往在宝卷的研究上,比较注重在藏目和文本的搜求和著录方面。这当然是重要的,也是时代和现状造成的,因为没有这些前辈对藏目和文本的搜求和著录,就根本谈不上研究工作的开展。但也要承认,对宝卷本身的研究受着时代和现状的局限。郑振铎先生对宝卷的研究,历来被看作是宝卷研究的一个典范,他提出了许多当时发别人所未发的学术见解,为宝卷的研究开了先河。然而,当我们阅读先生的新著时,也欣喜地看到,他以先生的著作为起点,提出了若干新见,从而把宝卷的研究水准大大地推向前进了。

其一,车著对中国民间文艺学强调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的传统观念,是一个有力的冲击和修正。他有意识地发掘和研究被建国以来在苏联观点影响下的传统的民间文艺学所排斥的赞神歌、香火神会和神书、宣卷活动和宝卷文本的调查,而这类民间文学活动的特点是,大都与民间信仰或迷信联系得较为密切。作者《江苏靖江的做会讲经调查报告》、《浙江嘉善的宣卷调查报告》、《东岳泰山女神——泰山老奶奶》和《江南民间信仰的刘猛将》等调查报告,都多少发掘出了前所未闻的宝卷作品,和描述了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活态的民间宣卷活动,不仅填补了或丰富了我国民间文学的缺项,而且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也是一个有益的拓展。

其二,在宝卷的研究上,车著继承了郑振铎和赵景深的传统,但又不拘泥于前辈的论述。如在宝卷的渊源及发展过程的论述方面,以往的各家,大多沿袭先生的结论,认定宝卷滥觞于宋代,以《香山宝卷》为最早的作品,不敢越雷池一步,而车著则大胆更正了郑著的某些错误和疏漏,指出“《香山宝卷》产生于宋代无根据”,提出了宝卷形成于宋元时期的论点。(《中国最早的宝卷》)他说:其渊源可追溯到唐代佛教的俗讲;对后世宝卷发展影响极大的《金刚科仪》是宋代的作品;宝卷之名出现于元代,现存最早的卷本是元末明初彩绘抄本《目连救母出离地狱生天宝卷》。在宝卷形成期的演唱形态问题上,作者认为宝卷在其初期阶段,继承了俗讲散说夹唱的传统,唱词重复散说内容,说说唱唱,形成明显的段落。(《中国宝卷概论》)作者的这些研究结论,在八十年来宝卷研究史上,无疑具有学术出新的意义。

其三,车著大体把宝卷定位为“民间说唱文艺”,他在阅读文献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将宝卷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宗教宝卷”,“宗教宝卷”又分为“佛教宝卷”和“民间宗教宝卷”两类;一类为“民间宝卷”。他说:“宗教宝卷是宗教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社会功能是宗教宣传……。民间宝卷(具有)信仰特征和教化娱乐作用,它们体现为这类宝卷内容和艺术上的特点和审美特征。”(《中国宝卷概论》)作者对民间宝卷的信仰特征、教化作用、故事模式和娱乐功能,都作了一些细致的探讨,并指出:清初宣卷活动已流入民间社会,成为民众信仰、教化、娱乐活动,而没有明确的宗教归属。民间宝卷的内容大部分是文学故事,唱词主要是十字和七字的诗赞体,用吟唱式的韵诵或改变各地民间小调演唱。近现代以来,民间宝卷大量改变弹词鼓词等说唱文艺传统故事,借鉴其艺术表现形式,注重人物和细节的描写,已成为其总的发展趋向。由于与民间信仰的紧密粘连,消亡已成为民间宝卷的一个无可挽回的趋势。作者充分注意到了并论述了这一发展趋势,但他同时又指出:“中国宝卷延续六百多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留存的大量卷本,为多角度、多层次研究中国俗文学发展所提供的信息,是其他任何一种传统民间说唱文学所不能比拟的。”

作者在《台湾宗教学会通讯》2000年第5期发表的《读宝卷札记——补中国宝卷总目》里写道:“1984年中国俗文学学会(北京)成立的时候,刘锡诚先生在发言中说:‘过去民研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资料室收集的宝卷就有几万册’。(《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大会纪念册》第16页)笔者多年来一直在追寻这批宝卷的下落。从当年有关的经办人员得知,它们是1956年前后主要由已故路工先生搜集自浙江地区,实际数量没有那么多。19991月,笔者终于在中国文联资料室库房看到这批资料,其中少部分过去已经整理过,存放在十几个卷柜中。据说还有不少堆放在另一间屋子里,估计总数在数千册。四十年来,经过历次运动,特别是“文革”浩劫,这应是劫后之余了。由于阅读时间不足两小时,笔者只能请管理人员打开了几个卷柜,一边翻阅一边登录,计得宝卷70余种。其中最多的是清末民国间的民间手抄本,也有部分木刻本、石印本。有4种宝卷《总目》未著录:1,《卖耍货宝卷》,又名《五路财神卖耍货》,旧抄本,一册。2,《雷电宝卷》,又名《雷公宝卷》,旧抄本,一册。3,《双惜禄宝卷》,民国丙戌(三十五年,1946),周嵩涛抄本,一册。4,《宾头卢宝卷》,附‘三皈五戒’,松江广明桥文魁斋刊本,一册。这批资料并非都是宝卷,其中杂有各种唱本,也有少量其他古籍。笔者过目的有:京都文萃堂刊梆子腔剧本《玉坠》、《日月圆》,清嘉庆六年(1801)江南赞神歌抄本《通城》(“城”字疑为“诚”字误);还有一些民间教团编印的经卷、唱本,如《弥陀经》(民国武安郭广聚刊)、《舍罗汉》(清末刻本)等。《总目》已著录的《天缘经偈略解》(清光绪杭州弼教坊玛瑙经房刊),现在能见到的只有日本京都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收藏的一部,而这批资料中竟有两部。将来这批资料如果全部整理、登录,不仅丰富现存宝卷的数量,也会发现许多可贵的俗文学资料。”

我在中国俗文学学会成立大会上致辞时说的那段话,向宝卷研究者提供了一个信息,导致了车锡伦的一段寻找宝卷的历程。可惜车锡伦只在中国文联资料室的库房里阅读抄录了几千种中的寥寥70种,他现在已步入老年,恐难再有机会把它全部整理著录并公之于众了。上世纪50年代路工先生收集这批宝卷时,我还是个青年研究人员,究竟当时他收集了多少卷未能确知。其实我讲那段话时,路工先生就在场,我也没有向他核实。当年在“左”的思想影响下,领导者把宗教思想严重的宝卷剔除在民间文学的范围之外,决定移交给曲协收藏。记得移交时有几万册这样的话,可能是与各种手抄的唱本一起算的吧。经过“文革”浩劫,这些当年收集来的宝卷残余卷本,静静地躺在中国文联的资料室里,又是20年无人问津了。“文革”后周扬同志担任文联主席兼党组书记时,主张创建中国文联图书资料馆。周扬过世后,文联领导几经易人,放弃了周扬的主张,调来建馆的人员被遣散,越来越没有人懂这些东西的价值了。现借这篇小文,再次呼吁“放虎归山”,给这批宝贵资料以应去的地方,使得其所哉吧!

2001326

TAG: 宝卷 成果 书话 研究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10-24 08:43:53
岷县的宝卷应该尽可能地收集起来,由地方政府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掖、酒泉的已经进了国家名录,我现在既无职又无权,何以能组织人马去考察!待有机会,能说上话时,见机而行吧。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0-10-22 08:14:07
刘先生你好!看到写于2001年的这篇文章,感慨万千。岷县的宣宝卷活动一直非常活跃,宝卷的存量也丰富和普及,不仅寺庙上有,部分私人家庭也有传承,尤其是私人家庭传承的,大都根据传说有五六百年的历史。不仅宝卷有广泛传承,而且唱腔异常非常,在10年前还有人能够宣唱40多种调子,可是现在能够宣唱十多种就已经相当不错了。他们的唱腔都有词牌名。根据部分学者的初步认定,岷县的宝卷多属于宗教宝卷。我把此事在今年的泰山庙会文化研讨会上给王秋桂先生说了,他非常感兴趣,希望在岷县召开一次学术研讨会。后又给陈泳超教授说了此种情况,都非常感兴趣。希望先生有机会可否组织人员来岷县考察?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1203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