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竖琴人生(韩晓芹)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27 14:29:58

竖琴人生

作 者 :韩晓芹
来 源 :东北师范大学报 时 间:2004-12-14

偶然在网上读到刘锡诚先生写的一篇文章《给我一把竖琴》,细细品味,不觉怅然。作者明写散文创作中真情实感的重要性,字里行间却又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竖琴在风中呜咽,竖琴在雨中悲泣,竖琴的丝弦上,有沉重的思绪,也有愉快的欢笑”,恰如人生百味。以这种指法所“弹奏”出来的,自然都是些“夹风带雨的有血有肉的”散文精品。

始终认为“人生如戏”,三十岁之前是诗境,三十岁之后宜写散文,最后,以或多或少的人生零碎拼凑成一个较完整的人生,情节也许还是起伏跌宕、引人入胜的,这又蕴含了小说的结构模式在内了。
  
少年时曾经痴爱散文,偶尔也诌几句诗,因为那本是一个富于诗意的年龄。细想想,有哪个年轻人没有写过诗呢?闲来无事,便在纸上涂鸦,写些长长短短的文字,或者零零散散的文章,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在里面,所倚仗的也无非是少年的真诚,“咀嚼自己小小的悲欢”、“为赋新辞强说愁”。回首想来,这些“初始之作”恰如未熟的青杏,入口虽然微涩,却也余味悠长,颇留下了些美好的记忆。但写来写去,毕竟学生不精于世故,所以文章的内容也总是局限在校园的小圈子里,长此以往,情感也似变得越来越窄,渐渐感到索然无味起来,最后便丢开了手。
  
年过三十,一直致力于写学术论文的手又意外地重新拾起了曾经写过散文的笔。经过了多年的人生历练,思想自然日渐成熟,人生感悟也似日益丰富,总觉有许多话想说,却又时常不知说些什么,尤其令人烦恼的是往往缺乏写作的恰当心境或时间,刚刚拿起笔,因一时倦怠又将其放下了,虽然也想从“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认认真真地写些东西,却往往受职业习惯影响,再也无法以纯然的普通人的审美直觉去捕捉作品所给予自己的心灵震撼了,反倒常常以一种文学批评者的超然的、挑剔的眼光去“研究”、“审视”放在眼前的“文本”,避免主观情感的过度介入,以达到对其尽量“冷静”、“客观”、“公正”的评价。这是一个缺乏“激情”的时代,而“激情”的缺乏又常常会让人感到一种隐隐的悲哀,仿佛失去了真实的生命。

  如何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真散文”呢?读完刘锡诚的这篇文章,我忽似有所感悟:从盲艺人手里所拨弄的那把竖琴的琴弦之上,飞流出来的或舒缓或激越的韵律,不也正是散文的韵律吗?在这里,人生的韵律和散文的韵律是内在契合的,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在黑夜,无论是在村街的墙角下还是在暗淡的月光下,只要他是在全神贯注地弹奏,只要他倾注了自己的深沉的爱怜和深切的同情,只要他的情感是真实的,交织着自己的喜怒哀乐,不伪饰、不矫情,那么他所弹奏出来的就是一首动人心弦的乐曲,所写的就是一篇引人入胜的散文,所实现的就是一个不悔的人生。

  盲人会友置身于黑暗世界的包围之中,别无选择,因此所弹奏出来的每每是泣血之作,在催人泪下的同时,亦带有几分无奈,因此“那琴弦上所发出来的声响,就大半是些很凄凉很伤感的韵律,可能是哀怨自己身世的不幸吧,叫人忍不住伤心,忍不住惆怅”,但亦能表现出“内心的欢乐”和“老百姓的自足或艰辛”,并不是完全的沮丧,这就一定程度地凸现出了其肯“直面惨淡的人生”的人生态度。现代社会所给予人们的诱惑远远超过了盲人会友所面对的黑暗世界,让人觉得喧嚣而浮躁、困惑而离奇,无论谁置身其中,有时都难免会被潮流推着、身不由己地往前走,有时也难免伪饰,甚至矫情。但鲁迅先生说,“我不愿意彷徨于明暗之间,我不如在黑暗里沉没”,因为那个世界“全属于我自己”。尽管我们有时不免绝望,不免惆怅,不免悲哀,但是在“反抗绝望”的过程中,却也能够收获到莫大的快乐,以激励我们不断前行。

发表于《东北师范大学报》2004-12-14

TAG: 韩晓芹 人生 竖琴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3868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