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施爱东]几个簸箕几个螺?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8-12 08:48:24 / 个人分类:民间文学

  九个簸箕几个螺?

  作者:施爱东

  2010/08/09 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史林野获◆

  “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开当铺……”童年时代,您可曾唱过《螺纹歌》?童谣未必预示了命运,但却包含了人生百态。

  ◆口头传统◎施爱东

  据说,每个人的指纹都是独一无二的,世界上绝不会有指纹完全相同的两个人。可是,在儿童时期的我们看来,指纹只有两种,一种叫螺,一种叫箕。

  螺是指螺旋状的环形纹,箕是指簸箕状的开口纹。张爱玲小姐在《谈看书》中提到:十只手指上,螺越多越好,聚得住钱;男人簸箕也好,会赚钱,能够把钱铲回家;女人则是螺好,会积钱,手上没螺,拿东西不牢。

  我小时候知道的比这有趣一些,我们客家人有一首螺纹歌:“一螺穷,二螺富,三螺牵猪牯,四螺蒸酒卖豆腐,五螺骑马应圩,六螺打死人,七螺做中人,八螺驮锁链,九螺解下院,十螺十足,层箩列谷,瓮子盛足。冇螺穿椟惢(没有螺什么都留不住)。”

  现在如果还有螺纹歌的话,估计得换换名堂。比如“牵猪牯”这个行业,即便在农村也已绝迹多年。我小时候常常踫见那些被称作“猪牯佬”的光棍汉,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裤衩,牵着一头步履蹒跚的老公猪,走村串户去给别人的母猪配种,收取极少的几毛猪牯钱。

  ■螺纹歌的地图:盛行于东南沿海

  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从1918年开始面向全国征集歌谣,然后分批刊印,我印象中没有发表过这首螺纹歌。而在一些书商出版的童谣集中却载录了大量的螺纹歌,如商务印书馆《各省童谣集》第一集(1923年)就收录了三首,分别采自安徽休宁、浙江杭县、浙江新昌;上海世界书局《绘图童谣大观》(1924年)也收录了三首,分别采自江苏的吴县、无锡和江都。可在1949年之后,螺纹歌就再没有被大陆的正式出版物收录过。

  《各省童谣集》的编者说:“看螺纹定一生贫富贵贱,各省都有这种事,但所说各不相同,可见这事不足深信。”这话听起来,好像如果各地所说一致,就可以深信似的。这首曾经被打入“封建迷信”另册的趣味童谣,正因为异文众多,不足为信,才会给我们的童年生活带来许多相互打趣的快乐。

  我陆续搜集了101首大同小异的螺纹歌,却发现它们只出现在11个省市,并非“各省都有”。对照中国地图看一下,螺纹歌基本上流行于东南沿海地区,从江苏沿海路向南,上海、浙江、福建、台湾广东,一个不落,而内陆却只有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几个紧靠以上地区的省份。在西北和东北地区,我居然没能找到一首螺纹歌。

  北京的儿歌是最丰富的,可是,北大《歌谣》周刊并未见到有螺纹歌发表。我所仅见的北京这首《一螺穷》,内容还被精减、合并为“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开当铺,五螺六螺磨豆腐,七螺八螺自来有,九螺一箕,稳吃稳坐”。

  ■螺纹歌的韵脚:韵一换,运也转

  北京的《一螺穷》虽然简单,却大致反映了许多螺纹歌的主导思路,也即张爱玲说的,螺越多越好。另一首不明地域的螺纹歌,这一思路更加明显:“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卖豆腐,五螺六螺开当铺,七螺八螺有官做,九螺十螺享清福。”生活质量的好坏基本上与手上螺纹的多少成正比。不过,螺纹歌的价值更多体现在它的游戏性,而不是命相的准确度。

  各地螺纹歌中最一致的,大约是起首句“一螺穷(贫),二螺富”,全部101首中,占了67首。大凡“一螺穷,二螺富”的地区,基本都是为了在前几句中押一个“富”字韵,北平的《一螺穷》最有代表性。明白了这一点,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开当铺、磨豆腐、披麻布、无着裤、住大屋、倒大路。

  多数“一螺穷”会在五螺之后换韵。韵一换,运也转,比如湖北流传的“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住大屋,五螺卖柴,六螺穿鞋,七螺八螺,挑屎过街,九螺单,当天官,十螺全,点状元,十个簸箕,金银挑起”。这就有点像客家儿童唱“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在家,放屁就是他”,为什么放屁的是他而不是你和我,只是因为“他”与“家”押韵。因此,如果上一句唱成“老虎在家里”,那么对不起,“放屁就是你”。

  起首句与《一螺穷》不一致的地区,主要是广东、福建和台湾。台湾金门的“一螺一嗲嗲,二螺跄脚蹉”与闽南的“一螺一底底,二螺跑飞飞”,以及潮州的“一螺一帝帝,二螺走脚皮”估计是同源异文,所谓嗲、底、帝,大概也只是各地记录者用词的不同,都是为了表达一种闲适状态,以便与“二螺跄脚蹉”的劳碌状态相区别。

  《一螺穷》放在闽南话中,读起来很不爽口,因此只能重编一套《一螺一嗲嗲》的新螺纹歌。所以说,一螺到底是“穷”还是“嗲嗲”,不是因为东海岸人与南海岸人长得有什么不一样,而是因为他们的语言系统不一样。

  ■螺纹歌的秘密:

  三教九流,人生百态

  在杭州到台州的连接带上,杭州、诸暨、新昌、天台、临海,都流行一种恐怖版螺纹歌,杭州是“五螺磨刀枪,六螺杀爹娘”,诸暨是“七螺磨刀枪,八螺杀爷娘”,新昌是“七螺磨尖刀,八螺杀爹娘”,天台是“六螺磨刀枪,七螺杀姨娘”,临海是“五螺掼刀枪,六螺杀爷娘”。少一螺的,总是执行前一工序,或者叫帮凶;多一螺的,总是执行后一工序,因此成了凶手。

  六螺在所有螺数中是最狠最倒霉的,在杭州和临海一定是凶手;到了天台可以弱化为帮凶;再到诸暨或新昌,穷虽穷,却可以不必干那杀人的勾当;如果能走远一点,北上江苏如皋,好歹可以“去种田”;到了扬州、仪征一带就能“骑花马”;如果脚力勤,远上北京,还能攒钱“开当铺”。但是不能往西或往南,往湖北只能“穿草鞋”、“做强盗”;往湖南则是“打草鞋”、“放鸭婆”;到江西也还有可能“打死人”;到了广东和福建,大多数情况下还是只能“讨饭匹”、“掰心肠”、“做小偷”、“给狗拆”。当然,少数南下分子也可能“做相公”;如果能渡海到台湾,则有可能“米头全”或者“有米煮”。

  据说人种不同,螺数分布的规律也不同。白种人与非洲人箕纹多,澳洲土著螺纹多,黄种人介于两者之间。假设这种说法是正确的,那么,黄种人应该是以五螺六螺居多了,按杭州和临海的说法,他们都在“磨刀霍霍向爹娘”——这当然只能拿来当个噱头,供儿童们互相唱着取笑。

  纵观各地螺纹歌,各行各业五花八门,计有重工业(砸石条、掼刀枪),轻工业(磨豆腐、弹棉花),农牧业(会种田、牵猪牯),建筑业(起大厝),服务业(挑粪桶、抬花轿),商业(开当铺、卖老婆),交通(骑白马、坐官船),能源(担柴卖),文教卫生(中状元、捡狗屎),信息产业(做媒婆),文化艺术(吹喇叭),宗教(拜菩萨),行政管理(会做官、管天下)等等,三教九流,包罗万象。

  螺纹歌中最常见的生活状态是平平过、谷满仓、坐颓颓、走脚皮、盖草铺、住大屋、无米炊、操心肠、得高寿、有钱无人知、金子银子压秤砣之类。另外,打死人、做强盗、做贼、偷挖壁、沿街乞、倒大路的现象也非常严重。

  要说螺纹歌真实地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人生百态,那显然是拔高了,但若说反映了传统农业社会对于社会结构与人生百态的粗浅理解,则不会太过。

  当然,螺纹歌也缺失了许多很重要的社会内容。比如对于读书的理解,只给出了“中状元”一条出路,似乎中不了状元就只能捡狗屎。至于现代社会的现代行业,就得不到体现了。螺纹歌几乎没有什么实际的命相作用,也不会真有人拿着鸡毛当令箭,因此,我们也就用不着大惊小怪地把它当作封建迷信一棒打杀,权当一张陈旧发黄的老照片,也挺好。

  ■供图/施爱东


TAG: 簸箕 施爱东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08-12 09:46:52
好文章!
施爱东博客 引用 删除 施爱东   /   2010-08-12 09:36:51
谢谢锡诚老师的垂爱!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