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文人多自谦,戒浮燥,胸怀平常之心,甘为边缘人。粗茶淡饭,布衣裘褐,倒可以冷眼洞察社会,静观人生百态,写出多少能够传世的作品来。——录自随笔《边缘人》(1998)

刘锡诚文章著作目录(2)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7-28 17:49:25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本站原创
  • 文件来源: 作者提供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本站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刘锡诚文章著作要目

 

  

2004年

  作为民间文艺学家的何其芳 《民族艺术研究》(双月刊)2004年第1期

  四时报喜 肥猪拱门 香港《明报月刊》2004年第2期

  关键词:文化权利 《文艺报》2004年1月8日

  思念春节 《深圳商报》2004年1月17日

  岁之朝:思念春节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4年1月22日;《中外论坛》(纽约)2004年第2期

  为心灵祝福 《中国艺术报》 2004年2月6日

  岁月苍黄 《宝石城文艺》(昌乐)2004年第1期

  《山岳与象征》序言 见游琪、刘锡诚编《山岳与象征》,商务印书馆2004年2月

  关于抢救和保护民间文化的几个问题 《超然台》(诸城)2004年第2期

  研究国情不能忽视民俗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3月26日

  山海经图的多学科探索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副刊》2004年4月8日

  民间文化的中断或缺失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 《中国民族报·文化视角》2004年4月9日

  民俗:增强民族地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族报·民俗》 2004年4月9日

  文化整合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4月23日

  华威再世 署名:边缘人 《文艺报·副刊》 2004年4月13日

  学苑一丰碑——评《飞鸿遗影——钟敬文传》 《中华读书报》2004年4月21日

  民间文化的中断或失传是一个民族最大的遗憾 《中华读书报•文化视角》2004年4月9日

  民俗:增强民族地区凝聚力的重要因素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4月9日

  文化整合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4月23日

  研究国情不能忽视民俗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4月26日

  关于移风易俗 《中国民族报·民俗》2004年4月30日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民俗学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年第1期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俗文学学派——郑振铎、赵景深及其他俗文学派学者论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文艺档案解密问题 《文艺报》2004年5月25日

  风俗史研究和写作的新路 《光明日报•书评》2004年5月25日C2版

  董作宾:乡土研究的先驱 《西北民族研究》(季刊)2004年第2期

  薛汕与《民风》双月刊 《民俗学刊》(中山大学民俗研究中心主办)第6辑,澳门出版社2004年6月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流派问题(上)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下)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 5月30日

  一个知识分子的精神死亡档案 《中华读书报•书评》2004年6月16日

  北大歌谣研究会与启蒙运动——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第一个流派 《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4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

  从梁祝董永权属之争说起 《中国文化报》2004年7月19日

  “采风”正义 《文艺报•副刊》 2004年7月22日

  《中国象征文化丛书》总序(2004年7月28日)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2007年

  长相忆 《内蒙古日报•北国风光》2004年8月7日

  保持“一国两制”好——再为民间文学学科一呼 《社会科学报》(上海)2004年8月12日

  高有鹏《中国现代民间文学史论》序 《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4期(138期) 8月

  郭建华《桥》序(2004年8月21日)

  多彩世界的读本(评廖东凡《世界屋脊上的神话传说》) 《长江日报》副刊2004年8月26日(有删节)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文学人类学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双月刊)2004年第4期

  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10月25日出版

  礼失,求诸野 《中华读书报·家园》2004年11月3日

  对中国文学史模式的颠覆——纪念毛星先生 《民族文学研究》2004年第4期(11月15日)

  有感而发的批评——《收回评论权》序 《中国文化报•读书》2004年11月29日第7版

  超越是一种境界——苗得雨散论 《山东文学》2004年第11期

  为民众代言——深切悼念董均伦先生 《民间文化论坛》2004年第6期(总140期)12月20日出版

  勒布采风手记 《鹏华》第6期 2004年12月20日出版(深圳)

  时代特色与文化精神——评陶立璠主编《中国民俗大系》(甘肃人民出版社) 未刊稿

  非物质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西部民间文艺为例(2004年9月6日,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的“西部人文资源论坛”上发表的论文)

  专 著:

  《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 河南大学出版社 2004年9月第1版

  《山岳与象征》(与游琪合编,撰序并有论文) 商务印书馆2004年2月

  

2005年

  凤凰涅槃:《文艺报》复刊 《文艺报》2005年1月15日

  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讨论(上、下) 《文艺报》2005年1月22、2月5日

  岁终更始说鸡年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第7版 2005年1月31日

  梁祝的嬗变与文化的传播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第23卷第1期(2005年第1期)

  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 《燕赵文化》(河北社科院,石家庄)2005年第1期

  非物质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西北民族研究》2005年第1期;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2005年第5期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普查概说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5月

  民间文学调查提纲 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编《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普查工作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5月

  二访广州(上、下) 《文艺报》2005年2月19、26日

  激越悲怆晋北歌 《中华读书报》2005年3月2日第6版;又见贾真《小曲儿一唱解心宽》,作家出版社2004年11月

  “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 《文艺报》2005年3月5日(蒋守谦争鸣文章,见该报4月30日)

  见证《文艺报》之一:《凤凰涅槃:〈文艺报〉复刊》 《文艺报》2005年1月15日

  见证《文艺报》之二: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讨论(上) 《文艺报》2005年1月22日

  见证《文艺报》之三:关于《大墙下的红玉兰》的讨论(下) 《文艺报》2005年2月5日

  见证《文艺报》之四:《二访广州》(上) 《文艺报》2005年2月19日

  见证《文艺报》之五:《二访广州》(下) 《文艺报》2005年2月26日

  见证《文艺报》之六:《“新时期文学”词语考释》,《文艺报》2005年3月5日;《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5年第2期

  见证《文艺报》之七:《“黄埔一期”:长篇小说读书会》(上、下) 《文艺报》2005年3月12、19日

  见证《文艺报》之八:《一篇来稿引出的一个故事》(上、下) 《文艺报》2005年4月9、23日

  见证《文艺报》之九:张光年约谈《文艺报》改版问题(上、中) 《文艺报》2005年4月30日、6月4日

  见证《文艺报》之十:《文学,要关注九亿农民》(上、中、下) 《文艺报》2005年6月18日、7月2日、7月16日

  《乔厂长上任记》论争始末 《中华读书报》2005年5月18日第30版

  艺人手里的竖琴 《鹏华》2005年第1期(总第13期) 深圳

  唐布拉之夜 《鹏华》2005年第2期(总第14期,4月20日) 深圳

  斑鸠的象征 《鹏华》2005年第3期(总第15期,6月20日) 深圳

  远去的村庄 《鹏华》2005年第4期(总第16期,8月20日) 深圳

  胡同:文人的摇篮与炼狱 《鹏华》2005年第5期(总第17期,10月20日) 深圳

  伊宁情思 《华鹏》2005年第6期(总第18期,12月20日) 深圳

  渴望”liberty”的人——晚年周立波 《海内与海外》2005年第5期

  保护不能失真 《人民日报》2005年6月17日(第14版“文艺纵横”)

  偃师姓氏源流考·序

  贤者之风——悼念关德栋先生 《中国民族报》2005年5月20日第11版

  关于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1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5月

  乡土研究派及其历史地位(上) 《民俗学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第八辑 澳门出版社2005年6月

  乡土研究派及其历史地位(下) 《民俗学刊》(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第九辑 澳门出版社2005年12月

  葛沽皇会考察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3期

  象征的美丽衣裳(《中国象征文化丛书》总序) 《成都晚报》2005年8月21日

  记忆中的何其芳 《中华读书报》2005年8月24日第22版

  民间文学保护的一个关键问题(2005年9月14日在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主持的“文化遗产日”座谈会上的发言,未刊稿)

  思念“兔儿爷” 《中国民族报》2005年9月16日第9版

  台静农与淮南民歌 《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4期

  民间文学学术史百年回顾 刘锡诚主持 《民间文化坛》2005年第5期;《中国民间文艺学年鉴》2005年卷,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2月

  超越是一种境界——苗得雨散论 《山东文学》2005年第11期

  文坛早春片忆 《文汇报》2005年12月4日第7版

  履行使命:保护与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习时报》2005年12月12日第6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间信仰 《学习时报》2005年12月26日第6版

  董大中《董永新论》序,北岳文艺出版社2005年9月

  陶 阳《口头文学集》序(2005年5月26日)

  深邃的思想 凝重的责任——北晨小说集《笼中人》序 《华夏文坛》(中国泗河文化研究会主办)2005年第2期,华文出版社2005年

  专 著:

  《文坛旧事》 武汉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评 论

  韩晓芹《竖琴人生》,《东北师范大学报》2004-12-14

  陈 辽《一位编辑的“文坛回忆录”》 《中华读书报》2005年4月20日第6版

  陈 辽《小题目 大著作——读评〈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江苏省作家协会编《评论》2005年卷第1期,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2005年7月

  胡德培《别具一格的文学史——喜读刘锡诚的回忆录》,《文艺报》2005年8月11日第2版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何要改写——关于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的出版意义》 《文艺报》2005年12月8日

  徐华龙《多元共生与流派消长——刘锡诚的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民间文学研究通讯》创刊号,台湾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编,2005年5月

  白 烨《不该忘却的“旧事”——读刘锡诚的〈文坛旧事〉》,《博览群书》第9期

  徐华龙《多元共生与流派消长——刘锡诚的现代民间文学学术史研究》,《民间学研究通讯》创刊号,2005年5月,台北花莲师范学院民间文学研究所。

  

2006年

  厂甸庙会——北京的文化名片 《北京观察》2006年第1期

  民间文艺:遗产保护上层楼 《中国艺术报》第543期,2006年1月20日

  文化发展和研究需要成熟的理论体系 《学习时报》第231期,2006年1月23日

  春节常青 《中国国土资源报·社稷坛》2006年1月29日

  履行使命:保护与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民族报》第511期(2006年2月14日)4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性质问题 《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1月31日);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文化研究》第9期转载(9月9日)

  民俗学派的民间文学研究述略 《神州民俗》2006年第1期(总第4期)学术版

  山与镇的姻缘 《鹏华》2006年第1期(2月20日)

  茅盾与中国神话学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2月28日)

  图文互动 阐释传统(评《中国节》) 《中华读书报》2006年3月8日

  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的朱自清 《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第2期(4月28日)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理论建设 《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把这根文化“接力棒”传下去 《北京日报》2006年5月1日第6版

  重整民族的“文化记忆” 《鹏华》2006年第2期

  心理真实而后生活真实 《人民日报·文艺评论》2006年5月18日第9版

  在中西文化比较视野下看神话资源转化的中国实践 《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文化产业是“活态”保护的一种模式——以蔚县高佃亮剪纸为例 《美术观察》第129期(2006年6月)

  关于民间信仰和神秘思维问题——兼谈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问题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第1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年5月

  他走自己的路(评潜明兹《民间文化的魅力》) 《文艺报》2006年7月4日

  《文艺报》:见证新时期文坛风雨(口述) 《新京报》2006年7月6日

  顾颉刚与“古史辨”神话学——纪念《古史辨》出版80周年 《长江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8月15日)

  传承与传承人论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9月30日)

  记忆中的何其芳 《出版参考》2006年第20期

  第一只酒杯 《西城文苑》(北京西城区)2006年第7期

  山与镇的联姻 《鹏华》2006年第1期(2月20日) 深圳

  重整民族的“文化记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阐释(4月20日) 《鹏华》2006年第2期

  西西里的意外之旅 《鹏华》2006年第3期(6月20日)

  王府大街乙64号(上) 《鹏华》2006年第4期(8月20日) 深圳

  王府大街乙64号(下) 《鹏华》2006年第5期(10月20日) 深圳

  原始雕塑 《中华艺术通史》第1卷(原始卷,刘峻骧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原始岩画 《中华艺术通史》第1卷(原始卷,刘峻骧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专 著:

  《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河南大学出版社10月第1版

  《在文坛边缘上》,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第2次印刷

  评 论:

  高有鹏《中国当代文学史为何要改写——关于刘锡诚〈在文坛边缘上:编辑手记〉的出版意义》,《文艺报》2006年1月26日;《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6年第1期转载

  王加林《历史的另一种写法》(评《文坛旧事》) 《长江日报》副刊2006年7月30日

  

2007年

  “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概念 《河南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胡适的民间文学理论与实践 《西北民族研究》2007年第2期

  基于实践的理念探索 《中国文化报》2007年1月3日

  龙的风波说明了什么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7年1月8日(第369期)

  唱给自己的歌 《中国艺术报》2007年1月23日7版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简介 《求是》(半月刊)2007年第2期

  谈谈文化的传承——以非物质文化为例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7年2月5日(第373期)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群体传承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7年3月5日

  慎终追远 生生不息——春节的民俗学界解读 《艺术评论》2007年第2期

  水葫芦的联想 《作品》2007年第2期

  白蛇传传说:美女蛇故事的流传、变化与异文 《文景》(上海)2007年第2期

  论新一次民间文学的普查、申报与保护 《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

  民间文学学科向何处去? 《社会科学报》2007年5月24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问题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7年6月11日

  我国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化的权益问题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2007年6月25日

  论古村镇的非物质遗产保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后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古村落》为题收入王恬编《古村落的沉思》,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年6月

  保持中华文化的生命活力 《中国艺术报》2007年10月16日第16版

  蛮荒之旅的四点感言 《学习时报》2007年11月26日(第413期)

  名人与文化 《贵州日报》2007年11月26日

  红要带送我上征程 《鹏华》总第25期(2007年2月20日) 深圳

  龙的风波 《鹏华》总第26期(2007年4月20日) 深圳

  酒文化趣考 《鹏华》总第27期(2007年6月20日) 深圳

  陶阳《口头文学论集》序 《口头文学论集》,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年9月第1版

  杨复峻主编《淮阳神话传说故事》序,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论原始的诗歌与神话 收入《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一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

  我的方山 《宝石城文艺》2007年;收入《昌乐一中70年》(昌乐县政协文史资料专辑),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2月。

  民间文学调查的理念和方法 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中的田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 未刊

  《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序 学苑出版社2007年

  关家铮《20世纪〈俗文学〉周刊论文总目》序(2006年10月27日) 齐鲁书社2007年1月第1版

  《三足乌文库•学术著作》总序(2007年8月28日) 学苑出版社2008年出版第1种《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申明淑著)

  著 作:

  《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文集),中国文联出版社2007年5月

  评 论:

  高有鹏《中国民间文学研究的新阶段——读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中国艺术报》2007年3月30日

  高有鹏《一部学术史的大度与厚重——读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文艺报》2007年5月8日

  李丽丹《丰富的史料 卓越的史识——评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第5期

  武新军《为文学史添枝加叶》,发表于作者博客网页

  

2008年

  民间文艺:传承民族文脉 《中国艺术报》2008年1月11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民族文化精神 《中国民族报》2月25日

  送浩然上路 《文艺报》2008年3月8日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凯里学院学报》2008年第1期

  吾师曹靖华 《文汇报·笔会》2008年6月10日

  永生难忘的破冰之旅 《中国文化报》副刊 2008年6月19日

  保持文化的特性 《人民日报·大地》2008年6月

  《刘伯温传说》序 曾尾阳主编《刘伯温传说》,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

  两千多年的传说——牛郎织女 《中国文化报》2008年6月29日

  牛郎织女传说的时代命运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灵山圣境》(廖东凡著)序 中国藏学出版社2008年7月

  两大文明的握手 《中国艺术报》2008年8月15日

  大地震后的文化担当 冯骥才主编《羌向何处》,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

  张琴《蓝花布上的昆曲》序 《蓝花布上的昆曲》,三联书店2008年9月第1版

  客观看待“非遗”的价值 《中国文化报》2008年9月28日

  天外晨钟 《人民日报·大地》2008年8月22日

  民间传说及其保护问题 《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4期(总第59期)

  吕国增诗集《旅人蕉》序 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为你骄傲——我的老朋友江晓天 《中国艺术报》2008年12月16日

  杨建业《前门的传说》序 北京市崇文区文化委员会编印2008年12月

  “非遗”的价值判断问题 《民间文化论坛》2008年第6期

  秦汉之风与江汉之化——陈连山编《武当山神道民间叙事诗选》序(2008年5月25日)

  《中国牛郎织女传说丛书》(五卷)总序(叶涛、韩国祥主编)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第1版

  时代和人民的需要——《晓雪选集》座谈会上的发言((2008年3月21日)未刊

  在《中国民俗史》首发式上的发言(2008年6月14日)未刊

  一帧照片见证一段历史(2008年10月25日) 未刊

  评论

  陆 闻《世纪描述:民间文学学科的历史风貌——〈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座谈会纪要》,《民俗研究》2008年第1期。

  高有鹏《民间文学学科历史的甄别与梳理——关于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术意义》,《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1期

  高有鹏《关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的学术意义》,《西北民族研究》2008年第3期

  陶立璠《读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感言》,中国民俗学网·陶立璠博客

  刘守华《用学科和国情的视角看民间文学》,《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吕 微《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节本),《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7月31日

  吕 微《中国民间文学的西西弗斯——刘锡诚〈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读后》,《民俗研究》2008年第4期(总88期)

  孙春芳《走在乡间小路上——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陈平原主编《现代中国》(北大中文系)第七辑,2008年1月。

  

2009年

  文 章

  在民间文艺的园地里——我的学术自述(2009年1月20日)

  从拜年的历史看社会变迁 《人民日报·大地》、新华网 2009年01月23日

  吾师曹靖华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编选《2008散文》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2月

  “新时期文艺”的诞生 《中国文化报·纪事》2009年2月3日第3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自序(2009年2月4日)

  王光普《甘肃古傩》序(2009年2月9日)

  李苍彦《俏皮话里的手工艺》(2009年2月11日)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9年

  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是弘扬传统节日的关键——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召开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讨会”上的发言稿(2009年3月11日)未刊

  清明节的天候和物候——清明节的文化意涵之一 福州:《海峡文化遗产》(福建师大美术学院主办)2009年第2期(2009年3月)

  蔡丰明《城市语境中的民俗保护》序(2009年4月10日)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9年

  富育光《萨满艺术论》序(2009年5月23日) 学苑出版社待出

  郑振铎在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上的意义——为郑振铎诞辰110周年而作 《民间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 4月20日

  转变理念正当时——有关文化理念的再思考 《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5月15日)

  刘守华《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2009年7月30日)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武汉

  金天麟《中国·嘉善田歌》序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年5月,哈尔滨;《嘉善日报》2009年9月12日

  秦越之风 江汉之化——《武当山南神道民间叙事诗集》序 武汉:长江出版社2009年7月

  尺素史影 《文艺报·副刊》2009年9月26日

  老照片里的专家们 《文汇报·笔会》2009年9月26日

  1961:一帧老照片的人文故事 《民间文化论坛》2009年第5期 10月20日

  田野手记:会说话的山岩 深圳:《视点》2009年第11期(总第145期)

  曹靖华引我走上文学路——纪念曹先生诞辰110周年 查晓燕主编《曹靖华诞辰110周年纪念文集》,红旗出版社2009年11月

  原始艺术及其在民间文化中的遗留与影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问题的探讨 《河南社会科学》2009年第6期(2009年11月1日)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典藏丛书》总序(2009年3月1日) 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11月

  评 论

  过 伟 《刘锡诚与〈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第2期,2009年6月

  著 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理论与实践》(论文集) 学苑出版社2009年5月

  《为您骄傲——忆江晓天》(刘锡诚、冯立三主编) 作家出版社2009年11月

  主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藏典》丛书十种之《中国传奇》(田兆元、范长风主编)、《中国女红》(贺琛编著)、《中国医道》(王凤兰主编),古吴轩出版社2009年11月

  

2010年

  正月里来正月正 《文艺报》2010年2月8日

  要慎重对待传统节日 《中国文化报》2010年3月12日

  20世纪中国神话学概观——《中国神话学文论选萃》(增订本)序言 《西北民族研究》2010年第1期

  不倦追求者的足迹——刘守华著《民间故事的艺术世界·序》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我国民间文艺的权益问题 《中国艺术报》2010年4月27日

  《八达岭长城的传说》序(2009年12月29日) ,北京出版社2010年4月第1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收入方李莉主编《西部人文资源论坛文集》,学苑出版社20104月第1

        《西和乞巧歌》序(2010年清明节),赵子贤编,香港银河出版社2010年4月。

  《嘉兴端午民间故事》序(2010年5月18日)

        “非遗”产业化: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北京传说与京派文学(2010613日)

          谢娅萍《言情于歌——清江流域土家族歌谣研究》序(2010730日)

           曹靖华引我走上文学路  《文艺报》2010年8月9日

          重建国学与节日文化 《民间文化论坛》2010年第4期(2010830日出版)

      中秋对月思 《文艺报·新作品》2010920

 

    

      文化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以西部民间文艺为例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01012日第16

 

      秦越之风 江汉之化 《文艺报·记录》20101110日第8

 

      什么是我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之我见 《文化遗产》2010年第12

 

 

  著作

  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 中国文联出版社2010年3月第二次印刷

  主编: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图文藏典》丛书十种之《中国民舞》(马盛德、金娟著)、《中国风俗》(杨秀编著), 古吴轩出版社2010年5月第1版

TAG: 刘锡诚 目录 著作

刘锡诚的博客 引用 删除 边缘人   /   2010-07-28 21:07:08
共勉,知遥。作为个人的数据库,存档而已。许多文章都找不到了。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10-07-28 19:38:33
榜样的力量
马知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马知遥   /   2010-07-28 19:38:11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边缘人

边缘人

闲门掩薜萝 边缘垒书城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91076
  • 日志数: 988
  • 图片数: 104
  • 文件数: 114
  • 书签数: 76
  • 建立时间: 2010-04-08
  • 更新时间: 2020-09-2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