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兰农会、赤卫队旧址
翁烈辉
东山兰农会、赤卫队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经济开发区遮浪街道东尾村委东山兰村西南方路边街2号翁氏祠堂。
1922年7月,彭湃开始在海丰从事农民运动,当时正在彭湃家修房子的东山兰村村民翁根,看到晚上总有几个农民来得趣书室找彭湃,边喝茶边聊天,不知聊什么很兴奋,到大家都睡觉了,他们还不想离去。后来彭湃换了跟他们一样的衣服天天出门,还有更多的农民来找彭湃,他们听说加入农会了,就不会势单力薄受欺负,都过来看看。翁根四处做泥水工,经常遇到彭湃在赤山约大榕树下,跟周围一群路过歇脚、乘凉的农民聊天,告诉大家想不受地主恶霸的欺压,就要加入农会,人多抱团,以后有事大家相帮,还能联合起来对抗压迫剥削。联想到自己四处做工经常被欺负的遭遇,1923年初,翁根加入了海丰县总农会。随后,听彭湃说,要扩大农会影响,拉更多人来加入农会,壮大农会力量,所以翁根无论到哪里干活,都讲加入农会的好处。
1923年4月,翁根回到家乡东山兰村,跟大家讲他在县城的见闻,讲成立农会后那些村发生的变化,向村民解释农民每天耕田干活却总是吃不饱的原因,并给村民讲彭湃写的《海丰总农会成立宣言》《海丰总农会对时局的宣言》等,为村民解说《海丰总农会临时简章》等条文,介绍了农会给予农民的种种福利,如济丧会、农民医药房等,说服和动员村民组建农会,团结起来和地主作斗争。5月初,翁根邀约翁怀彬、翁贞群、翁兆明等村民一起来到自家祖屋(原名石感宫),让大家填写了从县里带来的农会会员证,成立了东山兰村农会,有经验的翁根被推为农会会长。此后,翁根利用打工和回村的机会,把县总农会的意图告知村农会会员,带领农会会员,发动广大群众反对赌博恶习、抵制地主恶霸欺负、减租减息、济贫助弱等。8月,县城“七五农潮”后,各地农会被明令取缔,东山兰村农会也无法公开活动。
1926年初,在第七区领导杨小岳和曾昭贞的指导下,东尾、狮(西)岭、新岭(上乡)、东山兰(东兰)、湖尾、桂林(葛秀)、五家曾、新圩、湖联(狐狸埪)、长沟、九堀、长劳兜、西地和径尾等10多个乡村成立了遮湖十八乡农会。3月,因加入农会的人员越来越多,人数发展至300多人,为了适应形势,方便活动,区委指示,遮湖十八乡各村分别设立农会。5月,遮湖乡农会的翁佛涵到东山兰村传达区委要求,重新成立了东山兰村农会,黄振农任农会会长,翁根经常外出做泥水工,任副会长。东山兰村农会成立后,组织带领农民开展减租减息运动,救济受荒灾影响的村民,改善村民生活,举办村民识字班,使村民的积极性和思想觉悟都有提高,家家户户都加入村农会。
随后,在翁少民和翁佛涵的指导下,村里把原先的更练队改叫村农民自卫军小队,翁波任队长,吸收了翁贞快(翁根的儿子)、翁贞抽、翁贞畏、翁怀然等一批青年人加入村农民自卫军。翁波带领农军维护村里的治安,调解村民之间的纠纷,督促村民禁赌禁毒,防御土匪,与欺压村民的地主恶霸、土豪劣绅进行斗争,东山兰村农民自卫军的威信,在遮湖乡产生了较大影响。
10月,海丰县把新参加农民自卫军的青年集中办班,名称叫农军干部训练班,因为所有学员结业后要担任各地农军骨干,所以叫模范班,翁波和翁根被七区委选派参加了这次培训班。所有人编成一个中队,吴振民兼任中队长,广东区委派第四期黄埔军校毕业生于昆到海丰加强农运武装,由他主持训练工作,黄埔军校和潮州分校毕业生林孔粦以及彭桂、黄强等任教官。培训期间,彭湃曾到训练班看望学员,亲自向翁根等学员赠送枪支、大刀、长矛等武器,鼓励大家学好本领,保护农会和农民。培训班在学习训练中考察培养优秀学员,至1927年4月,培训班内共发展了90多名党员,翁根、翁波就是在培训班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培训结束后,翁根、翁波回到东山兰村,将学习到的军事技能和理论传授给东山兰及周边各村的自卫军队员,如号音、冲锋、防御、退却等,明显提高了东山村一带农军的思想觉悟和战斗力。
1927年,东山兰村农民自卫军积极响应中共海陆丰地委的号召,参加海陆丰三次武装起义。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败退的国民党保安队、地方武装龟缩在捷胜城,第七区团特支书记翁少民组织东山兰村农军和遮湖十八乡其他村的农军,配合县工农革命军团队围攻捷胜,捷胜城坚固难攻,敌人死守待援,久攻不下,团队长林道文派人向海丰县委请求增派援兵。11月18日,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会上代表一致通过派出军队增援攻打捷胜的议案,并决定由董朗、黄雍率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第四团一个连队前往助战。当晚,部队赶到捷胜,董朗、黄雍同林道文等人连夜制定作战方案。19日上午6时,部队与农军分三路攻打捷胜城的东门、西门及北门,林道文率七区农军与梅陇、公平农军攻打西门。翁根、翁波等奋勇争先,手提大刀、长矛等,冲锋在前,首先爬上西门城墙,攻入捷胜城。经过革命军和农军两小时猛烈攻击,东门、西门及北门均被攻入,敌人死的死逃的逃,捷胜战斗取得胜利。20日,参战的革命军和农军凯旋,彭湃率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的代表和群众,到县城十里外的谢道山迎接参战的队伍,在县城举行了“庆祝捷胜胜利大会”。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全县农民自卫军改称赤卫队,东山兰村农军改为东山兰村赤卫队,翁波任队长。赤卫队员轮流巡逻,维持村里治安秩序,督促村民破除封建迷信、破除陈规陋习、戒赌戒毒,召开批斗土豪、渔霸的群众大会,镇压反革命。在遮东乡苏维埃政府委员翁佛涵带领下,东山兰村赤卫队参加了围攻蔡昭闩等海匪,迫使剩余海匪无路可逃,最终缴械投降。农军对海匪进行教育,责令他们悔过自新后解散队伍,放他们回家。在七区土地委员的指导下,村农会带领村民,没收并烧毁了地主豪绅的田契、债券,开展分田地运动,村民家家欢欣鼓舞,个个喜笑颜开,支持革命、支持苏维埃的热情愈加高涨。
海陆丰根据地的建立,被广东国民党反动当局视为眼中钉,无时不伺机进犯,港英帝国主义也恨之入骨,经常派兵舰配合广东当局,骚扰海陆丰沿海,有时还向遮浪海岛开炮,当地群众非常恐慌。东山兰村赤卫队队员连同遮湖十八乡赤卫队队员,轮流下海巡逻,维护附近海域安全。同时,安抚群众,向大家解释敌人是在放空炮,不敢上岸,如胆敢上岸,哪怕只有大刀、长矛、尖串,也要和他们拼,把他们赶跑。
1928年3月,海丰县城失陷。红四师和赤卫队反攻汕尾失利,红四师一个连与大部队失去联系,往田墘、遮浪方向撤退,有十多名战士在田墘革命群众的带路下,从大德岭转移到东山兰村,东山兰村农会马上派人与第七区区委联络。同时,热心安置红军的食宿,组织会员和赤卫队员分别到村头村尾放哨,防止敌人来袭。随后,在区委的安排下,翁佛涵、翁少民、刘辉、翁根、翁贞快等人用渔船把红四师战士送往碣石,转往惠来与大部队会合。
海陆丰县城沦陷后,国民党反动派企图彻底消灭海陆丰的革命力量,他们在地方反动武装的配合下,对海丰各地进行清乡围剿,东山兰村农会及赤卫队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1928年10月,海陆惠紫四县暴委会主席杨望派余国英到田墘、捷胜等区,组建东南暴动委会员,组织东南地区暴动。东南暴委成立后,余国英被省委调往香港工作,暴委主席是陈子岐,委员有杨鲁、陈允材等。10月底,翁根去田墘接受东南暴委任务后,抄小路返回遮浪,不料,在东山岭路上遭遇小股地主民团清乡搜查,躲避不及双方交火。战斗中,翁根中枪负伤倒地。危急时刻,听到枪声的村赤卫队队长翁波,带领赤卫队员赶来,打退了地主民团,几个赤卫队员抬着翁根回到家里,因伤势严重,流血过多,翁根不幸牺牲,时年42岁。
常驻东山兰村指导工作的的翁佛涵、翁少民等人,在海陆丰根据地低潮时期,为逃避敌人的抓捕,被迫改名换姓,四处躲蔽,辗转于香港、新加坡、上海、福建、海丰等地,颠沛流离,虽然多次被当地政府驱逐出境,但是他们始终保持高昂的革命斗志。
1930年,翁佛涵到上海,找到在海丰一起工作过的丘汝珍(丘岛人)几兄弟。1931年,因丘国珍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78师156旅参谋长,翁佛涵和丘汝珍、丘东平、丘俊三兄弟入役十九路军,参加了“1.28”淞沪会战,坚决抵抗日军。后随十九路军撤出上海,撤到福建。在厦门,经丘汝珍推荐,翁佛涵加入“厦门海员工会”。接着,党组织委派翁佛涵为东山县党支部负责人,他开始在东山县开展工运、学运活动,开办市民夜校、读书班等,传播革命火种。1935年冬,翁佛涵转到闽粤边区工作,活动在韶安至汕头沿海一带。1937年翁佛涵被派到香港八路军驻港办事处,协助连贯做后勤及统战工作,参加了连贯指导下的“福建救亡同志会”。1940年,前往上海领导学生开展救亡运动,后被追捕,又转回福建工作。1946年,翁佛涵协助张圣才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工作。1948年,翁佛涵再度赴港,协助香港工商委员会委员庄希泉做海外侨胞统战工作,成功营救被马来西亚和菲律宾政府驱逐的革命人士及华侨300多人,帮助他们安全转移。1949年10月,翁佛涵随军解放广州,任广州市航政局主任委员。一上任,他立即着手筹备各航线复航通运,协助做好解放军物资运输等工作。10月21日,翁佛涵在参加省军管会议时,被特务杀害,不幸牺牲,时年48岁。
从海陆丰革命斗争低潮时期幸存下来的翁贞快,继承父亲的遗志,延续革命火种。1946年,在第四区党组织的领导下,翁贞快以渔民身份,经常利用出海捕鱼的机会,护送革命同志往返于大陆和香港。同时,翁贞快还担任第四区地下交通员,他灵活机智,不论半夜三更,刮风下雨,坚持早踏露水,黑夜行路,把信件、字条等情报藏在杂物、香烟里,稳妥的送到海丰、汕尾等秘密交通站。1949年11月,翁贞快参加了解放龟龄岛的战斗。新中国成立后,翁贞快任海丰县遮浪公社建筑队队长一职,先后参与修建东山兰山海防碉堡、防空洞,遮浪南澳空军基地、雷达连基地、公社社址、东山兰湖大路,公平水库、湖尾水库等各种建筑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
沧桑人间,事经百年,先烈精神,永远不灭!东山兰农会、赤卫队旧址,默默的伫立在红海湾畔,它见证了东山兰人民历经磨难坚贞不屈的艰苦岁月,始终无声地向世人展示革命英烈和先辈忠诚坚定、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爱国爱民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