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烈辉,广东汕尾人。国际亚细亚民俗学会、中国民俗学会会员,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行知书院本科生导师,汕尾非遗、社科、地方志专家,汕尾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诗词作品入选《当代中华诗词库》;论文《关于修志的“因”和“创”之探讨》荣获广东省人民政府地志办2016年省地志理论研讨优秀论文三等奖;《南海雄风---汕尾疍民历史文化研究》获首届暨南大学“潮学优秀成果奖”(在全球潮汕学术领域)二等奖,《广东汕尾民俗漫谈》获“第七届潮学奖”三等奖,曾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学术活动。

潮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翁烈辉:向海洋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上一篇 / 下一篇  2023-12-21 23:19:33 / 个人分类:《羊城晚报》对翁烈辉专访

潮学优秀成果奖获奖者翁烈辉:向海洋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来源:金羊网 作者:陈锴跃、赵映光 发表时间:2023-05-16 06:15
分享到
翁烈辉

文/图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锴跃 赵映光

日前,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关注潮学事业的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共话潮学。其中,广东省疍民文化研究会理事、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翁烈辉凭借《南海雄风——汕尾疍民历史文化研究》一书斩获“潮学优秀成果奖”。以疍民族群为研究对象,《南海雄风》有着“疍民百科全书”的美誉。近日,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专访《南海雄风》作者翁烈辉,听其讲述汕尾疍民“战天斗地”的垦拓史。

羊城晚报:您为什么会关注到疍民这样一个群体?又是因为什么原因决定写《南海雄风》?

翁烈辉:我出生于现汕尾市城区东涌镇龙溪村。龙溪自古就是“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的疍民停靠船只的地方。疍民的传说与歌唱,永远印在我生命中最亲切的土地上,也体现在我描写风土民俗生活情态的文字中。

2014年7月,我在立项《南海雄风》这一“2015年潮汕文化研究课题”之前,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汕尾疍民的研究,多着重于广府疍民,很少写到讲福佬话的“瓯船”疍民。而汕尾本地的学者,对于汕尾疍民的起源、演播、发展以及疍歌的采写,只着眼于历史渊源、演播文化的资料性撰写,没有全面写出讲福佬话的“瓯船”疍民和讲“白话”的“拖船”疍民的历史。“欸乃一声涛四溢,凌空破浪驾云驹”,汕尾疍民是一个“特别”的族群,其向海洋拓展活动空间的勇敢行为,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羊城晚报:一直以来,《南海雄风》都有着“疍民百科全书”的美誉,您觉得著作所进行的疍民研究的贡献是什么?

翁烈辉:一方面,一部汕尾疍民史,就是一部南海垦拓史。南海诸岛沧海桑田的背后,不只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有代代勇敢海上垦拓者的接续奋斗。

另一方面,著作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学习疍民那“乘槎摇斗极,触手摘星辰”向海洋探索的英勇行为,开发海洋、维护海权,爱护国家海域。向海洋探索,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著者用历史学方法来寻找汕尾疍民的文化依据,用民俗学的手段来挖掘汕尾疍民的文化传承,运用地方认同、文化认同的研究方式,用流动的眼光,在世界范围内看汕尾疍民历史文化。汕尾疍民历史文化研究,着眼于其经世致用的文化价值,能给汕尾疍民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羊城晚报:这本著作对疍民这一族群的历史文化研究横跨数千年,请您跟我们谈谈《南海雄风》这本书的采写历程。

翁烈辉:从2014年开始,我对疍民书籍和资料进行全方位的收集,相关资料大概有1000多本。从中我尽可能筛选出准确真实的数据,尽量做到引文权威,取舍有道。比如陆丰甲子有“元人加入疍民族群”故事,有人认为这是不可能之事,我查阅《明史》,有与之相关的文化信息,因而采纳。

自2017年1月开始,我借调到汕尾市城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办公室,接手汕尾市城区和红海湾区全粤村情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对两区近300个村落特别是重点渔村,进行了全方位的了解。

羊城晚报:疍民独特的族群文化是否会随着疍民“上岸”而逐渐消亡,还是会以新的方式传承下去?

翁烈辉:因经济、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的原因,疍民独特的族群文化将随着疍民的“上岸”而逐渐消亡。对其独特的族群文化,我认为保存之道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重点是成立疍家文化研究院或者海洋文化研究院。可以拍摄疍民生产纪录短片,用独特的眼光与视角、原生态的追踪记录、独特的剪辑与故事化的呈现,发掘这种即将消失的社会生活与生产形态。可以记录研究“原生态疍歌”“海路经”“海岛谣”的文化,发掘其经世致用的文化价值。也可以分门别类建立疍家博物馆,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做大、做深、做响“中国侨乡、海洋明珠”品牌,促进品牌出海以及国际传播推广。

编辑:郑健龙

相关链接:

【中国社会科学网】詹伯慧等三人获得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

发布时间:2023-03-20 发布单位:文学


中国社会科学网讯(记者 李永杰 通讯员 苏倩怡 柯昱)319日,暨南大学举行首届“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詹伯慧、潮州市政协文史委原主任曾楚楠、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杨方笙3人获颁“潮学终身成就奖”,中山大学教授吴国钦等8人获颁“潮学优秀成果奖”。

詹伯慧是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著名语言学家,师从王力、岑麒祥等名师。他一生对潮学情有所钟,成果丰硕,并培养了一批潮汕方言研究的骨干。潮州方言是他的母语方言,1959年他就在《方言和普通话丛刊》上发表了《潮州方言》,也是较早对潮州方言进行全面描写、深入研究的著作。

杨方笙对潮学有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初期,其任汕头教育学院院长,即在该学院倡办潮汕文化研究所,出版《潮汕史学》杂志,开展潮学研究。离休后,杨方笙参与创办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并担任研究中心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参与了一大批研究项目的规划和设计。从1997年起,他执行主编潮汕文化普及读物——潮汕历史文化小丛书四辑40册,该丛书曾获广东省社科联优秀社科读物的奖项。

曾楚楠是知名的潮学研究专家,先后出版《拙庵芜稿》(一、二册)、《拙庵论潮丛稿》(一、二册)等著作,还编著《潮州广济桥》一书,担任饶宗颐总纂《潮州志补编》整理小组副组长,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他致力研究韩愈文化,精心打造韩愈文化品牌,写成《韩愈在潮州》一书并出版,为提高潮州文化的知名度、影响力和美誉度作出贡献。

中山大学教授吴国钦、广东潮剧院潮剧研究者林淳钧、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林春雨、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胡少东、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李宏新、广东疍民文化研究会理事、汕尾市社科专家翁烈辉、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吴巧瑜、汕头市潮菜研究会会长张新民等8人获颁“潮学优秀成果奖”。

北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在致辞中通过“学问、思想与情怀”三个关键词的阐述,展现了建设潮州文化研究院、开展潮学研究的思路和途径。他指出,潮学的发展壮大需要“研究队伍、学问标杆和精神氛围”,期待通过研究院的建设,为学界提供丰厚的文献整理、精细的田野考察以及众多专深的研究著作,未来能够“建立有关中国历史与社会文化的新的研究范畴和视角”。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在致辞中阐述了地方文化研究与中国底蕴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的关系,希望从潮州文化的局部加深对中华文化的整体理解,在“出思想”的要求和“数字人文”时代下,展望新时代潮州文化研究的意义,而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与建设正是这一背景下具有宏远战略眼光的重要学术举措。

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潮州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程国赋报告研究院建设情况。研究院借助协同创新中心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资源,汇聚一批潮学界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开展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和活动,如联合广东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开展“潮州文化专项”省级课题招标、编撰《潮学集成》大型丛书、设立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等,推动潮学研究发展创新。

在“潮学研究名家谈”中,陈平原、陈春声、詹伯慧、吴国钦、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等5位专家围绕“怎样才能把潮学研究做得更好”,共商新时代如何推动潮学创新发展,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等方面对潮学研究与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等问题展开了积极对话,也对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的建设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期待。

据悉,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于20219月成立,致力于推进特色地域文化发展,努力建成海内外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的重镇。研究院于202210月启动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征集,经初评会、终评会,评选出“潮学终身成就奖”3项,“潮学优秀成果奖”8项,将鼓舞更多青年学者加入潮学研究队伍,共同推动潮州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原文链接:http://www.cssn.cn/skgz/bwyc/202303/t20230320_5614263.shtml

(责编:苏倩怡)

相关链接:

【光明日报】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举行

2023-03-20


319日,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该校石牌校区校友楼举行。

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表示,学校依托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潮州文化研究院,一年多来积极努力构建具有侨校特色的潮州文化传承传播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潮学研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北京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通过“学问、思想与情怀”三个关键词的阐述,展现了建设潮州文化研究院、开展潮学研究的思路和途径。他指出,潮学的发展壮大需要“研究队伍、学问标杆和精神氛围”,期待通过研究院的建设,为学界提供丰厚的文献整理、精细的田野考察以及众多专深的研究著作,未来能够“建立有关中国历史与社会文化的新的研究范畴和视角”。

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表示,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的成立与建设,为联动“政-校-企”开展特色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了范例,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打造出一个卓有成效的特色研究院,提升潮州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潮州文化的传承传播。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的设立,将吸引更多学者参与到潮学研究的队伍中。

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潮州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程国赋汇报研究院建设情况。研究院借助协同创新中心多学科交叉的学术资源,汇聚一批潮学界专家和中青年学者开展系列具有开创性的研究和活动,如联合广东省社科规划办开展“潮州文化专项”省级课题招标、编撰《潮学集成》大型丛书、设立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推动潮学研究发展创新。

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婷介绍,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基金由广东省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发起并成立,以5A级社会组织管理标准贯穿日常工作,支持研究院开展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项目策划,切实产出标志性成果,助力学校打造文化传承传播示范窗口,擦亮暨南金字招牌。

颁奖环节中,暨南大学社科处处长潘启亮研究员,原韩山师范学院校长、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教授为李志贤、林春雨、胡少东、李宏新、翁烈辉、吴巧瑜、张新民等7位等首届暨南大学“潮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获得者颁奖。

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潮州文化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夏泉为首届暨南大学“潮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获得者吴国钦颁奖。

陈春声、陈平原、林如鹏为詹伯慧、曾楚楠、杨方笙等3位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颁奖。

仪式后,围绕“如何做好潮学研究”“怎样才能把潮学研究做得更好”,陈平原、陈春声、詹伯慧、吴国钦、林伦伦等5位专家围绕进行“潮学名家谈”专题对话,共商新时代潮学创新发展。

据悉,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于20219月成立,致力于推进特色地域文化发展,努力建成海内外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的重镇。研究院于202210月启动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征集,经初评会、终评会,评选出“潮学终身成就奖”3项,“潮学优秀成果奖”8项,将鼓舞更多青年学者加入潮学研究队伍,共同推动潮州文化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春燕 通讯员苏倩怡 柯昱)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羊城晚报】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今天颁发

2023/07/13 14:43:32分享到

3月19日上午,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广州暨南大学校友楼举行,共评选出“潮学终身成就奖”3项、“潮学优秀成果奖”8项。

出席仪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中山大学教授吴国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北京大学教授夏晓虹,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爱群,南方都市报党委书记、总裁戎明昌,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伟亮,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潮州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程国赋,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邢映纯,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旭东等关注潮学事业的各界人士60余人。

3月19日上午,首届暨南大学“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颁奖仪式在广州暨南大学校友楼举行,共评选出“潮学终身成就奖”3项、“潮学优秀成果奖”8项。

出席仪式的嘉宾有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院长陈平原,中山大学党委书记陈春声,暨南大学教授詹伯慧,暨南大学党委书记林如鹏、暨南大学党委副书记夏泉,中山大学教授吴国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副院长林伦伦,北京大学教授夏晓虹,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副社长、副总编辑孙爱群,南方都市报党委书记、总裁戎明昌,汕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丁伟亮,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潮州文化研究院理事长程国赋,潮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邢映纯,汕头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李旭东等关注潮学事业的各界人士60余人。

林如鹏在仪式上致辞介绍,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潮州古城的重要讲话精神,做好地域文化研究和侨务工作,暨南大学依托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成立了潮州文化研究院。

一年多来,该院积极努力构建具有侨校特色的潮州文化传承传播平台,服务于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新时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传播和潮学研究的进一步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助力。

首届“潮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詹伯慧

潮州市政协文史委委员 曾楚楠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顾问 杨方笙

首届“潮学优秀成果奖”获得者:

中山大学文学院教授 吴国钦

广东潮剧院潮剧研究者 林淳钧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李志贤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 林春雨

汕头大学商学院教授 胡少东

汕头市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 李宏新

中共汕尾市城区委党校特聘讲师 翁烈辉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吴巧瑜

汕头市潮菜研究会会长 张新民

仪式后还举办专家座谈会,陈平原、陈春声、詹伯慧、吴国钦、林伦伦等专家就“怎样才能把潮学研究做得更好”主题展开讨论。

暨南大学潮州文化研究院2021年9月成立,致力于推进特色地域文化发展,将努力建成海内外潮州文化传承传播的重镇。

(与会嘉宾合影)

原文标题:快讯 |“潮学终身成就奖”“潮学优秀成果奖”今天在广州颁发

微信图片_20230323173431

微信图片_20230323173431

8525338_dzzzz9_1684156216303_b

8525338_dzzzz9_1684156216303_b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5-01-17  
   1234
567891011
12131415161718
19202122232425
262728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3012
  • 日志数: 68
  • 图片数: 2
  • 建立时间: 2016-11-01
  • 更新时间: 2024-08-28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