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十二生肖与农耕文明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2-09 00:18:11 / 个人分类:原创论文

生肖文化与农耕文明:2016年中国•稷山第二届生肖文化学术研讨会

人民网2017-12-8原创首发


十二生肖与农耕文明

田 波

【摘要】“后稷”一词,具有多重含义;当帝俊神话被黄帝神话取代主流地位时,“后稷”便由神话人物的名字演变为官职称谓。这个过程,与中华史上的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演化,与中华民族从昆仑山所在的西域向四方开枝散叶的历史,大致同步。于是,植根于游牧文明的生肖文化,就从西域的游牧部族传播到中原的农耕部族了。周朝的男始祖“弃”,因为善于农耕,被授予“后稷”之职,司掌农耕,又称“农正”。渐渐地,后世以其官职代称其人,而把其原名丢落于尘埃。这种官职,便是神官,是以创世神话里的人物命名的。这个神话人物,便是帝俊之裔。

【关键词】后稷;帝俊;神官;生肖;农耕

一、稷山溯源,必说后稷

1.稷山之名

稷山县,地处山西省运城市北部,东靠新绛,西临河津,南以稷王山和闻喜、万荣接壤,北为吕梁山与乡宁相连。周朝的男始祖“弃”(因周朝为姬姓,故其全名,多认为是“姬弃”),在此树艺五谷、教民稼穑,被授予“后稷”之职,主掌农业,去世后又被奉为稷神,故称稷山。如今,山西稷山的稷王庙是中国最大的后稷祭祀场所,相传是后稷教民稼穑之地,后稷被奉为“华夏农祖”。

“稷山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农业始祖五谷之神后稷曾在此教民教稼,数千年的农耕文明的先河在这里开启,境内有全国最大祭祀后稷的庙宇--稷王庙和稷王山、稷王塔等。相传,江山社‘稷’之‘稷’乃五谷之意,源于‘后稷’之稷。稷山,古属冀川,春秋属晋、战国属魏,北魏太和十一年(公元487年)设置高凉县,公元598年改称稷山县至今。”[1]

“稷王庙,系专祀农圣后稷之古建,乃为元代创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15.1亩。据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碑文记载,原庙于道光十年失火焚尽,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稷山县知事李景椿倡导募捐重建。1996年元月由山西省人民政府[晋政发19967]正式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王庙‘无梁殿’,因整个建筑没有通长大梁承托而得名。此庙位于万荣县西北隅的南张乡太赵村,原庙宇宏伟壮观,颇具规模,可惜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侵略军烧毁,保存下来的仅有正殿(即无梁殿)和民国101921重修的舞台。稷王庙‘无梁殿’距今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金代建筑在我省亦不多见,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

“稷山县城步行西街北侧的稷王庙,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清道光十六年1836被火焚毁,二十三年1843重建,占地面积10080平方米。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献殿、后稷楼、八卦亭、姜嫄殿,两侧建有钟楼、鼓楼。献殿面阔六间,单檐悬山顶,琉璃瓦饰,东西两面山墙嵌有巨幅石雕。正殿重檐歇山顶,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三踩单翘斗栱,四周回廊,殿前有四根浮雕蟠龙石柱,有石雕花柱20根,以52块雕有图案的石板构成屏形栏杆。姜嫄殿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覆顶。八卦亭为元代遗构,献殿、后稷楼、钟楼、鼓楼为清代建筑。庙内现存清代碑碣8通。献殿两侧山墙各有一石刻。其中西壁墙上是清代稷山知县李景椿为重建稷王庙撰写的《稷王庙告成因赋》七古一首。在秀雅的文词、遒劲的字体中,可以感受到这位父母官在承建了民意安放之所时的惬意。献殿的东壁上有‘稷峰叠翠……羲陵晓照、玉璧秋风’等稷山八景图。正殿前后石柱上分别雕刻一颂联:思文配乎天树八百年王业之本,率育命自帝开亿万世粒食之源;稼穑劳后躬播种功能垂百代,民人饱圣德崇隆祠宇耸千秋。东西墙壁石刻,加之正殿上石刻对联,七十六块栏杆的内容和回廊四周的二十根大石柱,组成稷王庙‘三绝’:一、精湛的石雕。其中最摄人心魄的是主楼正门前的两根蟠龙石柱。一柱为火焰熊熊,朱雀穿跃的火龙柱,一柱为云腾浪涌,鱼跃龙飞的水柱。以鬼斧神工之艺术,展示着古老中华民族龙图腾的文化内涵。二、壮美的琉璃。进入稷王庙,抬眼望各个建筑之顶而去,望见的,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艺术世界。那铺顶的彩瓦,脊饰上的花卉、天马、神兽、人物,还有主脊两端高大的螭吻等。庙中最早的碑碣为明万历年间,碑文中没有记录该庙的创建事件;但已足以证明,明代,同样是传递后稷文明不可或缺的驿站。三、奇妙的木刻。绝就绝在其以静止的手法展示了行走的历史,以无声的笔调描绘了有声有色的世界。这是一幅灵动而有生命的立体画。画上,有手持谷穗的稷王、耕耘播种的农夫、默默辛劳的牛马、碾滚的碌碡、扬谷的扇车等,画上人物,既是昨日开启农耕文明的后稷及周部族,也是今日沿着后稷铺就的农耕文明线春播、夏管、秋收、冬藏的众百姓。因而,这幅画,与其说‘挂’在献殿前檐板上,不如说挂在一个民族信念的-上,一动,就有古今共振的乐章。同时被高高挂起的,还有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这就是——‘社’与‘稷’,‘土地’与‘粮食’。”[3]

“稷王的由来,传说在舜帝时期,由于他出生在稷山,稷王是后来人们的尊称。稷王小的时候也吃了很多苦,长大以后,天生热爱农业种植和生产。据传说稷王可以观察出那些地可以种植,并且知道它种植什么,而且依靠多年的经验,可以让农作物增加产量。以至于舜帝非常欣赏他,让他负责农业管理,用今天的话说,就是粮食大王的意思。”[4]

“稷山县古名‘高凉邑’,据《诗经•大雅•生民》‘唐虞时家官(姬弃)始教民稼穑’,其封号‘后稷’,后人敬称为‘稷王’。稷王崩后葬于县城南五十里之山颠,故此山命名为‘稷王山’。由此于隋开皇年间亦将‘高凉邑“更名为”稷山县’。稷王庙,系专祀农圣后稷之古建,乃为元代创建,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占地面积15.1亩。据清代道光二十三年碑文记载,原庙于道光十年失火焚尽,至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稷山县知事李景椿倡导募捐重建。”[5]

2.后稷的含义

1)神话人物,帝俊之裔。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山海经》)

“槐江之山。……南望昆仑,其光熊熊,其气魂魂。西望大泽,后稷所潜也。后稷之葬,山水环之。在氐国西。流黄酆氏之国,中方三百里;有涂四方,中有山。在后稷葬西。”(《山海经》)

“有系昆之山者,有共工之台,射者不敢北射。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山海经》)

由以上记载,可知后稷的身世及其家族对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之功。

2)稷神,即谷神,与社神(土地神、神州地祇),合称社稷。

“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民始知礼也。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管子》)

3)农神,又称田祖、大田师、田畴、农祖、先农、先啬,等等。

“凡国祈年于田祖。”(《周礼》)

4)官职称谓,属于神官,即农正、农官,等等,今称“农业部长”。

“尧之治天下也,舜为司徒……后稷为大田师。”(《淮南子》)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后稷为田畴。”(《说苑》)

“姬弃,厥相披颐,为尧司徒,又主播种,农植嘉禾,尧遭水灾,万民以济。故舜命曰后稷。”(《潜夫论》。《周礼》:“地官,司徒。”)

“尧遭水灾,人民泛滥,遂高而居。尧聘弃,使教民……乃拜弃为农师,封之台……后稷就国为诸侯。”(《吴越春秋》)

5)以烈山之子“柱”等人,担任后稷之职;因此,按照华人的称谓习惯,他们很可能被下属、百姓以“后稷”相称,以示尊敬。

“稷,田正也。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弃亦为稷,自商以来祀之。’”(《左传》)

“汤伐桀,欲迁夏社,不可,作《夏社》。乃迁烈山子柱,而以周弃代为稷祀。”(《汉书》)

“弃,周之始祖,能播百谷。汤既胜夏,废柱而以弃代之。”(《左传》杜预注)

“稷祀起源的传说始见于《国语》、《左传》,说烈山氏之子柱是夏以前稷祀的对象,后稷是商以来稷祀的对象。”[6]

6)周朝的男始祖——姬弃。

《生民》:“厥初生民,时维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无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载震载夙,载生载育,时维后稷。诞弥厥月,先生如达。不坼不副,无菑无害。以赫厥灵,上帝不宁。不康禋祀,居然生子。诞置之隘巷,牛羊腓字之。诞置之平林,会伐平林。诞置之寒冰,鸟覆翼之。鸟乃去矣,后稷呱矣。实覃实訏,厥声载路。诞实匍匐,克岐克嶷,以就口食。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诞后稷之穑,有相之道。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褎,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栗,即有邰家室。诞降嘉种,维秬维秠;维糜维芑,恒之秬秠。是获是亩,恒之糜芑。是任是负,以归肇祀。诞我祀如何?或舂或揄,或簸或蹂。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载谋载惟,取萧祭脂,取羝以軷。载燔载烈,以兴嗣岁。卬盛于豆,于豆于登。其香始升,上帝居歆。胡臭亶时?后稷肇祀,庶无罪悔,以迄于今。”(《诗经》)

“岐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適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为儿时,屹如巨人之志。其游戏,好种树麻、菽,麻、菽美。及为成人,遂好耕农,相地之宜,宜谷者稼穑焉,民皆法则之。帝尧闻之,举弃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帝舜曰:‘弃,黎民始饥,尔后稷播时百穀。’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史记》)

7)姬弃去世,被奉为稷神、农神,简称“稷”,配享于社神之侧,成为社神的属神。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为稷。”(《国语》)

“禹劳天下,死而为社;后稷作稼穑,死而为稷。”(《淮南子》)

8)稷祀,即后稷祭祀,又称“稷祠”、“郊稷”。

“自禹兴而修社祀,后稷稼穑故有稷祠。”(《史记》)

9)与社祭并举,合称社稷,象征政权、国家、江山。

3.神官制度

神官,指以创世神话里的人物来命名的官职。这种官僚制度,属于神权制度,是中华民族宗教的体现,兴盛于神话时代,即先秦,体现了先秦文明在文化上、制度上的连续性,对秦朝到清朝的中华文化犹存影响。

广义神话,分为两种:创世神话、文学神话。原始社会的神话是最早的神话,称作原始神话,即创世神话,简称神话,又称释源神话、推原神话、狭义神话。凡是创世神话的模仿之作,由于突出了文学性而淡化了信仰性,故称次生神话、文学神话。创世神话,有三大主题:宇宙起源、万物起源、文化起源。对于神官,与文化起源神话有关。文化起源神话的主人公,称作文化英雄。“真正的文化英雄是以神话语言为传播媒介的。”[7]在帝俊神话里,后稷是开创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者;因此,他是神话人物、文化英雄。

神官制度,创于何人,待考;但黄帝的“正命百物”却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例证,而黄帝正是中华起源史(大致相当于先秦史)由神话时代向信史时代过渡的关键人物。正命百物,即“成命百物”,指给事物取名。这种命名法,体现了先秦宗教对祭祀对象的取舍,具有高度的严肃性、庄重性、神圣性、稳定性,体现了古人所追求的王道仁政。所择定的祭祀对象,“皆有功烈于民者”。古人认为:“仁者讲功;无功而祀之,非仁也。”其目的,是给朝野之人树立建功立德的榜样,通过国家制定的祭祀,来潜移默化地施行教化,从而达到稳定社会、绵延国祚的政治追求。文治之妙,莫过于此,《周易》谓之“神道设教”。祭礼,是礼乐制度的关键;因此,仁政之治,必须“慎制祀以为国典”。

正命百物,见于《礼记》“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礼记•祭法》‘疏’曰:‘黄帝正名百物者,上虽有百物而未有名,黄帝为物作名。’”[8]其完整记载,为:

“夫圣王之制祭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菑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是故,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殖百谷,夏之衰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霸九州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帝喾能序星辰以着众,尧能赏均刑法以义终,舜勤众事而野死,鲧鄣鸿水而殛死,禹能修鲧之功;黄帝正名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契为司徒而民成,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虐,文王以文治,武王以武功,去民之菑,此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夫日月星辰,民所瞻仰也;山林川谷丘陵,民所取财用也。非此族也,不在祀典。”

成命百物,见于《国语》“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这是由一只海鸟是否可以作为祭祀对象的问题引发的一段妙论,实质上是对先秦宗教如何确定祭祀对象的总结,其完整记载为:

“海鸟曰‘爰居’,止于路东门之外三日,臧文仲使国人祭之。展禽曰:‘越哉,臧孙之为政也!夫祀,国之大节也;而节,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为国典。今无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肆患则祀之。非是族也,不在祀典。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夏之兴也,周弃继之,故祀以为稷。共工氏之伯九有也,其子曰后土,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黄帝能成命百物,以明民共财,颛顼能修之。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尧能单均刑法以仪民,舜勤民事而野死,鲧障洪水而殛死,禹能以德修鲧之功,契为司徒而民辑,冥勤其官而水死,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稷勤百谷而山死,文王以文昭,武王去民之秽。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尧而宗舜;夏后氏禘黄帝而祖颛顼,郊鲧而宗禹;商人禘舜而祖契,郊冥而宗汤;周人禘喾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凡禘、郊、祖宗、报,此五者,国之典祀也。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皆有功烈于民者也。及前哲令德之人,所以为明质也;及天之三辰,民所以瞻仰也;及地之五行,所以生殖也;禁九州名山川泽,所以出财用也。非是,不在祀典。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处物。无功而祀之,非仁也;不知而不能问,非智也。今兹海其有灾乎?夫广川之鸟兽,恒知避其灾也。’是岁也,海多大风,冬暖。文仲闻柳下季之言,曰:‘信吾过也,季之之言不可不法也 。’使书以为三策。”

如何确立祭祀对象?标准,只有一个,看其是否有功德于民。“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不毁之名也。王者,祖有功,宗有德。”(《旧唐书》)“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时人皆土著,故名宗望姓,举郡国自表,而谱系兴焉,所以推叙昭穆,使百代不得相乱也。”(《新唐书》)“自古圣王,祖有功,宗有德,更封立始祖……故《尚书》云‘七世之庙,可以观德’矣。”(《旧五代史》)“古者,祖有功,宗有德,皆先有其实而后正其名。宗庙之制,祖有功,宗有德。”(《宋史》)“神农、高辛已上,系圣帝明王及三代开国之主,皆以功及万世,泽被生民。故历代载于祀典,礼未尝废。”(《元典章》)

比如,“历正”一词,指主管天文历算的官职,《尚书》谓之“羲和”,本指《山海经》里的帝俊之妻、太阳之母。其记载为:“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尚书》)“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羲和之国,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日浴于甘渊。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山海经》)日、月、星,谓之“天之三辰”。万物生长靠太阳,能生下太阳,并且是十个太阳,其“功烈”之大,何须赘言;因此,羲和是神话人物,羲和是比日月星更重要的祭祀对象,羲和之名被借用为官职之名。

《山海经》云:“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谷。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是始作牛耕。”帝俊,是“天帝”,是日月之父,昆仑山是其“下都”;因此,后稷的神性十足,百谷是他“降”下的,有点从天上带到人间的意思。至此,就不难理解关于“姬弃”的许多事:生前被授予“后稷”之职、身后又被奉祀为“后稷”之神、后世被人以“后稷”相称。

由于“稷降以百谷”,才有了“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即“始作牛耕”。瞧,比伏羲、神农、炎帝、黄帝所处的时代都还古老的时代发明的牛耕,犹存于中华大地,谁能小看后稷及其家族对中华农耕文明的开创之功呢?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有功烈于民者”。因此,以“后稷”之名,确立的官职,便是关于农业的神官。很荣幸,周朝始祖“姬弃”,曾任此官。于是,才有了山西省稷山县的得名。

……

按语:欲知全文,敬请参阅:十二生肖与农耕文明(原创首发) http://bbs1.people.com.cn/post/44/1/2/165555924.html



TAG: 农耕 生肖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