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让生命诗意存在 为教育添加箸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1-18 11:56:20 / 个人分类:转载文章

让生命诗意存在 为教育添加箸力

——韩国“筷子节庆典”学术研讨会记略

文、图/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   2017-11-18

    20171110日,韩国筷子节庆典大幕正式开启之前,主办方“理论先行”——举行了一场“东亚学术研讨会”。

研讨会假座清州高新文化产业园区3楼会议室举行。会议开始前,乐队作了精彩演出,预热了会场。当地时间下午2:10会议正式开始。

研讨会由韩国忠北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Kim Yangsik博士主持。清州市副市长Lee Beomseok先生致辞。本次研讨会的总主题为东亚生命文化,下设两个专题:一,东亚与生命文化;二,筷子与教育。

我们知道,地球人的进食工具有3种,筷子、刀叉和人体自带的手。3种工具中,我们华夏先民发明的筷子使用时和谐优雅,以简御繁,从容自在,既没有刀叉的杀伐之气,也没有手抓食物时的各种尴尬,实在是一种能让生命诗意存在的上好工具。筷子与生命有天然的关联。

研讨会上有4位学者就东亚与生命文化的主题作了发言。

做主题演讲的是韩国先史文化研究院理事长李隆助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清州小鲁里稻种是东亚生命文化的源流》。他认为,距今17000年的清州小鲁里稻种是世界上最早的稻种,是东亚生命文化之源。但究竟什么时候开始用筷子进食,他认为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韩国全南大学国乐系教授高英兰作了题为《光州的音乐》的发言。高教授说,光州与相邻的全罗南道因本身的地理因素以及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给地区居民音乐情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她回顾了1900年代至今的光州传统音乐的变化,最后说,现在“光州传统音乐……不断地进行实验剧场的文化创新,同时,努力防止古典传统音乐的毁损,加以保存。”

韩国文化通发行人、光州日报编辑局局长池炯源说,人们进食用的筷子是笔直的,而麦秸也是笔直的,应该在“筷子节庆典”会场加设麦秸舞比赛,以拉动居民一起参与。他的题目是《筷子节与麦秸舞》。

民以食为天,韩国济州乡土饮食保存研究院的金志纯题为《济州岛乡土饮食研究》的演说,着重谈了济州岛的乡土饮食。他说,西方生活文化曾一度风靡韩国,导致济州的传统饮食文化处于濒危的边缘。但现在情况有了改变,社会上出现了回归济州传统饮食的现象,几近遗忘的古老饮食得以渐渐恢复。

东亚与生命文化专题讨论结束,茶歇10分钟,进入第二个专题——筷子与教育。

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使用筷子,通过筷子,润物细无声地传输礼仪教养,对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大有裨益。

第一位发言的是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理事王有钧,发言的题目是“中国民间信仰中的筷子神”。其实,这个发言归属到第一个专题更为合适,因为在我们中国民间信仰中,筷子神是一位护卫生命、保护人口安全的神灵,明显属于生命文化范畴。

由于时间的限制,王有钧先生的发言未能充分展开,只是精要地提到了筷子神与“暗物质”“暗能量”关联的可能性,但结论是十分明确的,即“我们认为,筷子神并不是什么超自然的东西,而是一种尚未被我们发现的自然物质。这些猜想,当下难以得到确认,但我们可以密切关注并结合最新的自然科学成果,实时地将成果融汇进教育中去,促进筷箸文化的研究。”

对于王有钧先生的发言,会议的主持人、韩国忠北研究院首席研究委员Kim Yangsik先生认为,这是一个从未被人提及过的问题,是一个新的见解,有很大的讨论空间。在会后的私人交谈中,也有人认为这个问题还可以深入探讨。一同出席会议的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周剑石教授就建议说,可以从《周易》中寻找筷子神的源头。

接下来发言的是韩国筷子协会会长、清州筷子研究所客座研究员Kim Pilsoo先生。他的发言题目是《韩国的筷子和教育》。他认为,筷子是中日韩的共同基因,在世界IQ(智商)地图中,中日韩三国国民最为出色。中日韩应该共同申请将筷子文化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他还建议,中日韩三国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他说,筷子教育要从小教起,从幼儿园开始,到了成人难以矫正筷子的使用方法。他介绍说,2004年他们开发普及了学习筷子使用方法的功能性筷子“筷子博士”,帮助幼童学习使用筷子。

北京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周剑石先生的《生漆筷子与生活美学》的发言介绍了生漆筷子健康安全的原理。生漆可以封固木头或竹子表面上易于藏污纳垢的沟壑,而且还有祛毒抑菌的作用。不但如此,生漆筷子还有美学上的作用,周教授和他的学生一起参与制作的筷子,以点、线、面构成的几何图形既具有非常养眼的形式美,又有一种温润如玉的光泽与质地。他希望生漆筷子在更为广阔的生活美学中得到应用。

世界箸文化研究院常任理事、中国台湾的赖作明先生,鉴于一次性筷子寿命的短暂,及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他在台湾地区大力推行“一生一筷”——人的一辈子就用一双筷子——因此,他的发言题目就是《一生一筷》。与清华大学周剑石教授不谋而合,主张用漆树的叶汁做筷子。他说,树漆筷子不氧化,是古今中外最优良的艺术材质,不剥离,不褪色,使用越久色泽越温润华丽,更能体现使用者的尊贵气度。会议的主持人在点评中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理念。

记得在我们促进会的关于一次性筷子的沙龙讨论中,也曾提出过大力推广“自备筷”的主张,如果我们将上海、北京和台湾三地学者的主张整合在一起,推出一种“恒久系列”供各色人等选用的筷子肯定是一件大好事,是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贡献。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日本国际筷箸文化协会事务局长中道久次先生。他的《筷子与教育》首先回顾了日本筷子文化教育的变化与现状。他说,主要源于日本社会的巨大变化,家庭生活、饮食生活趋于西方的倾向,关于筷子的礼貌教育开始崩溃了。接着他谈了日本筷子教育的现状,他们通过各种传媒加以启发、请艺人主持筷子礼仪综艺节目等形式对孩子进行再教育。

发言人发言结束后,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徐华龙会长发表讲话。他高度赞扬了这次研讨会的成功,对东道主的付出表示了感谢。

最后,会议主持人作了简单的总结。他说,筷子是东亚文化的基因,对筷箸文化的研究要不断地深入下去,早日让筷子列入联合国非遗目录,要将筷箸文化推向全世界。


TAG: 筷箸文化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7-11-18 22:16:30
徐华龙老师曾问我,在马家窑文化里发现过筷箸的实物或者图画吗?我想了想,直摇头,但心有不甘,期待有所发现。不知其它古中国的文化遗址,有筷箸文化吗?请师友们帮忙留意一下,若有发现,敬请告知,必有重谢!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7-11-18 22:05:29
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会长徐华龙老师,建议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一起搞点征文、展览之类的活动。筷箸、陶器,都跟食物有关,还真有内容也,明年就会促成此事,希望大家惠赐大作,谢谢!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