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2017鲁山七夕论坛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11-03 17:32:54
/ 个人分类:原创诗词
2017鲁山七夕论坛
文/田波 2017-10-20
泱泱中华号震旦,天下之中是中原。
中原腹地在河南,地灵人杰堪称冠。
为人厚道崇文教,鸿学硕儒敢争先。
鸡年有幸去两次,别了郑州上鲁山。
春节郑州开论坛,七夕鲁山去问仙。
仙姑芳名叫织女,曾与牛郎结姻缘。
邂逅之地今尚在,夫妻供奉瑞云观。
山侧有个牛郎洞,每逢佳期人不闲。
又对歌来又牵线,祈祷爱神赐美满。
网络公司凑热闹,广告打到鲁山巅。
任尔岁月多变幻,忠贞爱情千古传。
仙姑下嫁孙守义,不嫌牛郎是穷汉。
你耕田来我织布,鲁峰山上养柞蚕。
柞蚕不是那桑蚕,放养柞树在露天。
通体金黄惹鸟馋,蚕农费心来看管。
盛产蝎子十条腿,既入中药又入宴。
传说乡贤是屈原,还有墨子爱无边。
东周列国出神人,挥戈退日三尺三。
鲁山花瓷有腰鼓,两头拱来凹中间。
原型就在马家窑,彩陶作鼓歌舞艳。
遗址位于甘肃省,洮河西岸黄土塬。
鲁山美食胡辣汤,忘了斯文喝三碗。
物美价廉揽锅菜,包你撑得肚儿圆。
多少掌故传天下,春夏秋冬讲不完。
文人墨客好事者,牛郎织女代代鲜;
演绎说法千百种,悲剧里头找浪漫。
不管哪朝与哪代,相互忠贞最值钱;
地也老来天也荒,哪怕一年见一面。
天上王母真可恶,划条银河来拆散。
喜鹊展翅搭爱桥,让那夫妻得团圆。
夫妻分居是常态,朝朝暮暮多期盼。
纵是自家事难全,也祝真爱很普遍。
夫唱妇随如日月,此生只围你来转。
有情有义多扶助,不离不弃万万年。
诗三百里有你们,隔河相望两颗星。
祝愿天下有情人,仰望你们眨眼睛。
金风玉露在良辰,今生今世结伴行。
每逢七月初七夜,天涯咫尺同此心。
天神地祇祈求您,造座大桥在银河。
恩爱夫妻得团圆,惹得眼红是嫦娥。
倘若王母来问罪,我愿上天去辩说。
中原大地祝福您,风调雨顺甲天下;
鲁山花开亿万年,年年枝头结硕果。
我盼爱神保佑人,人人都能有家室。
一唱一和度余生,儿女成群羊满坡。
计划生育别再搞,免得未来担忧多。
生息繁衍天在定,何须人来瞎吆喝?
万物灵长仍是物,天道终究逃不脱。
谁若求子去鲁山,瑞云观里把头磕。
不忧老来无人管,不怕无人保家国。
世间万般得靠人,留得青山多柴火。
注释:
2017年8月27至29日,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我们的节日——七夕民俗与现代生活”大讲堂活动。
我以一首蹩脚诗作为开头写了篇论文,提交给主办方,有幸入选,受邀参会。这首题为《牛郎叹》的蹩脚诗,云:“飞星传恨载《诗经》,结为夫妇见曹《注》。老牛相助得织女,郎耕田来女织布。牛郎遇上恶嫂子,织女有个凶王母。单身之时遭分家,婚后又被银河断去路。天上人间都在愁,一年只一晤。所幸喜鹊把桥搭,银河变通途。”
与河南的父老乡亲结缘,是今年过小年,即祭灶节时,以论文《伏羲在中原主创春节》受邀参加2017年1月19至20日(农历腊月二十二至二十三)在河南省会郑州举办的“我们的节日:乡关何处——春节文化与城市文明研讨会”。会后,我写了游记《2017年郑州春节论坛》。这是我的习惯,喜欢怀旧,可供温习之用;因此,这次从河南省鲁山县返回后,再忙也得写文纪念,不枉此行。
文债不可欠,否则对不住河南师友的厚爱,谨致谢意、歉意!
相关阅读:
- [张勃]七夕节,中国传统社会的女儿节 (张勃, 2011-8-05)
- [张勃]谁在复兴七夕节——传统的发现与发明 (张勃, 2011-8-05)
- 中国文化报:七夕节复兴绕不过尴尬和期待 主题存有争议 (张勃, 2012-8-20)
- 七夕节的历史走向与现实情境 (张志春, 2013-8-12)
- [张勃]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七夕节在当代的蜕变 (张勃, 2013-8-12)
- 关于《从乞巧节到情人节》一文的来信与复信 (张勃, 2013-8-16)
- [张勃]七夕节成为“中国情人节”是民众文化选择的结果 (张勃, 2013-8-18)
- 他山之石为我用——毕雪飞《日本七夕传说研究》序 (叶涛, 2014-6-12)
- [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上) (张勃, 2014-7-29)
- [张勃]从乞巧节到中国情人节——七夕节的当代重构及意义(下) (张勃, 2014-7-29)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七夕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