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传承民间工艺,要见人、见艺、见精神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7-09-05 05:28:20 / 个人分类:转载文章

传承民间工艺,要见人、见艺、见精神

转载/田波

按语:

       2017年中国民协在河南省鲁山县举办七夕节大讲堂,我首次遇到邱老师,似曾相识,觉得他很像四川茂县的羌医李荣贵先生,长得象菩萨,讲得象春雨,接地气!翻遍二十四史,从古到今,尚未有人如此体恤民瘼地为民间艺人说过话,说这些巴心巴肺、体贴如亲人的话,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空洞的口号,没有高大上的训词,没有不着边际的梦语,却句句入心、字字动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国家有这样的人参与民族的文化事业,是家国之幸、我等之幸!大清早的,转载为赞!


邱运华:传承民间工艺要见人见艺见精神

2017-06-09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中国民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邱运华

    民间工艺是民间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数千年以来中华民族子子孙孙生产劳动实践积累起来的宝贵成果,也是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日常生活和民间风俗结合最密切而产生出来的艺术结晶。因此,民间工艺作为艺术遗产,其含义就是中华民族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生存经验和智慧。每一个民族都有自身独特的生存方式,也有自身的生产方式,两者密不可分,紧密相连。华北地区地处平原,阳光充沛,季节分明,黄河川流不息,世代哺育着居住在这个区域的人民大众,人民以小麦、高粱为主要经济作物,形成了围绕这种经济作物为核心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

    为支撑这一生产方式和生存方式,老百姓制造出各个门类的器具,既服务于生产活动,也服务于日常生活。自然、人文,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生存方式,这一切综合直接造就了我们今天仍然感受到的民间日常生活。南方沿海、东南沿海地区,形成了以海洋生产和生活为中心的生存方式,衍生出围绕海洋形成的器具系统;而西北、华北草原区域,形成的畜牧业生产方式;在西南多民族地区形成狩猎、种植为核心的经济生产方式,陪之以相应的生产性和生活性器具。一定区域的经济生产方式必然形成相应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与之相应的器具系统。我们祖国的民间工艺就是在长期的经济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它与我们祖祖辈辈的劳动实践、经验智慧密切联系着,是它的结晶。今天,我们看到的简洁实用、形式精美的器具,各自都有自己的发展演变历史,无不凝聚着我们祖先的心血和智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和审美精神的载体。我们在传承着民族民间工艺,一定程度上,就是在传承我们民族自身。

    民间工艺作为艺术遗产,饱含着我们民族先辈创造过程中面临艰苦卓绝的自然环境、经济地位以及征服它付出的力量、焕发出的精神力量。我们传承民间工艺遗产,既要见物质形态的遗产,更要见人、见艺、见精神,要由物质见社会、见历史,要把以往旧的历史叙述所遮蔽的工匠、工匠家族、传承人,作为创造者、作为具体社会和历史中的人凸现出来。《庄子》里说“庖丁解牛,技进乎道”;建造汴京开宝寺塔的都料匠预浩,或是曾侯乙编钟的制造者,几乎所有民间工艺的发明者,都被正统的历史所遗忘,既不见他们的生活,也不见他们的创造;既不见他们的个性,也不见他们的情怀。《尚书·大禹谟》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民间工艺家的“人心” 、“道心”却被正史所刻意漠视。但是,在民间,这些器具的千百年创造过程中,既保留着生产和生活实用的功能,同时保存着先辈的审美风范,凝聚着智慧和趣味,更饱含着艰辛、卓绝、苦难与喜悦、坚守、创造,以及辛酸苦辣五味俱全的工匠精神。

    《史记·货殖列传》说:“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中国古代正史看不见、也看不起民间工匠,它或者美化工匠,或者干脆抹杀工匠的存在,根本藐视工匠艰难创造过程。但我相信,每一种器具的创造和完善、完美历史过程,都非一日之功,都不是简单的一挥而就,在这里几乎没有仅仅依靠妙手偶得、神来之笔便大功告成的民间工艺遗产;我相信,今天我们看到和使用的所有民间工艺器具,都渗透、浸透、饱含和凝聚着无数先辈的心血。历代工匠被苦难的生活逼迫,被艰难的生存环境逼迫,被不平等的社会阶级关系压迫,被无奈、绝望、饥饿、伤病、疯狂和死亡等各种难以诉说的生命体验驱赶,劳动人民创造出今天看起来精美的器具,这是多少代先辈付出个人生命和家族生命创造的结晶。他们之创造,基于生存的艰辛;他们之创造,基于生老病死之威胁;他们之创造,常常处于精力和智慧耗尽的临终绝望之际的灵光一闪。

    《吴越春秋》《越绝书》里说:越王勾践请名剑师铸剑,山崩水枯,赤堇山为之裂开,若耶溪为之干涸,雨神下大雨,惊动雷神、蛟龙、天帝……可见每一件兵器的创造都有惊天地泣鬼神的效应;《搜神记》里写道,干将为楚王铸成不世宝剑,却被楚王杀了,原因是只是害怕他再为别人铸剑,这就是古代工匠的命运。中国古代工匠的命运,就是中华民族饱含着血泪的工匠精神所生存的历史基础。我们知道,任何创造活动都不是轻而易举;我们知道,民间工匠的生存都十分艰难。无论是鲁班,还是孙思邈,无论是李春,还是祖冲之、黄道婆,我们古代工匠都在艰苦卓绝的生存环境里创造着并挣扎着,他们的每一项创造成果,都在“生存还是死亡”的被强加选择中挣扎,他们以命相搏,以生命的全部尊严相搏,从而锻造出今日的中华文明、今日的工匠精神。直至今日,我们不是还经常看到伟大的艺术创造与卓绝的生命体验紧密关联着吗?我们当代民间文艺工作者要为民间工艺作传,就是要为民间工艺家作传,为那些传承着民间工艺的家族作传,不仅传播物质形态遗产的精彩,更要传播出民间艺术家的精神强大、艺术精湛。我们的社会要进步,就是要为艺术创造这种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使我们艺术创造性活动付出的代价小些、更小些,进入到马克思所说的“艺术地生活”的理想境界。

    中国民协长期重视民间工艺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新中国成立以来,参与《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工程,培养了大批专家学者;率先启动了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三套集成的收集整理工作;挖掘出《亚鲁王》这样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史诗以及各民族叙事长歌系列。进入新世纪以来,推动了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立项,分别在中国口头文学遗产数字化、中国木版年画、中国唐卡艺术、中国剪纸艺术等项目作出了抢救性保护工作取得社会广泛认可;特别是呼吁启动中国传统村落抢救工程,唤起全民族对传统村落保护意识,进而唤起了各级政府部门对传统民间文化、对乡愁、对古代民居、名村、名镇的抢救性保护浪潮。近年来,中国民协持续考察、推荐出以传统文化(包括民间文学、民间工艺和传统特色产业)为中心的区域文化命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工程,为地方政府走特色发展之路,摆脱贫困、闭塞和落后局面,提供了新的思路。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把“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列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重大工程项目之中,赋予民间文艺事业的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

    我们研究《中国民间工艺集成》编纂工作,首先是研究工作,研究民间工艺物质形态,研究民间工艺家的社会地位、社会生活,发掘其中饱含着的精神力量,传达出通过民间工艺品中的人格魅力、审美风范,成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础,也成为我们今天发展我们的民间文艺事业的新动力。

(后一幅图,借自网络,致谢作者)


分享到:
相关阅读:

TAG: 民间文艺家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