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女蛙”,到“女娲”
文/田波 2017-07-09
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
这个问题,即“龙的传人”的图腾学解读,关键在于,图腾的分类有约定俗成的古规。以神话思维为准,可将图腾分作两类:根图腾、类图腾。根图腾的原型,叫类图腾。中华图腾,分为两种:龙、虎、凤三大根图腾,类龙、类虎、类凤三大类图腾。
类图腾,多属实物图腾,将它们的一些特征组合起来,便是根图腾。比如:古代,龙有“九似”之说:“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尔雅》)“龙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本草纲目》)
在形象设计上,各种图腾并非水火难容,比如,有翅膀的蛇叫羽蛇或腾蛇,有翅膀的龙叫应龙,有翅膀的虎叫飞虎,龙爪即鹰爪,龙掌即虎掌,太阳被视为火凤凰,有丹凤朝阳之说。只要是崇拜或审美的对象,不管它是什么物象甚至是虚构之象,皆可通过神话思维组合成一种新的抽象图腾。所以,华人既可能是龙的传人、狼的传人、熊的传人,也可能是蛙的传人、牛的传人、鸟的传人,等等,并无高低贵贱之分,身上都流着三皇五帝的血,因为三皇五帝在华人的族源记忆里多是图腾祖先。
根图腾,又分为母图腾、父图腾。父图腾所代表的部族,是母族联姻的对象。同一母图腾的人,都源自同一个女祖神,她具有始母神、生育神、爱神、创世神、保护神等身份。母图腾是族源的标志,母图腾是什么就属什么族。当“母图腾”、“始祖母”融合为始母神后,就具有了“化万物”的神性。
华人的母图腾最初是龙,因为人间最初的生灵是“龙神”女娲所生,古语“人日”讲的就是女娲在正月初七造人。龙、凤,以及“神虎”,是由许多实物图腾整合而成的抽象图腾、复合图腾,它们产生于原始社会的结盟联姻;因此,龙虎凤是部族融合的产物和象征。始于西王母的虎族,到了伏羲时代、黄帝时代以及周朝,势头相继盖过了龙族、凤族,人口最多,虎因此成为华人的母图腾。女娲是身兼龙虎凤特征的图腾祖先,而水族神话说,牙线(女娲)是人(兄)、凤凰(妹)之母,兄妹相婚,始有人烟。据此,凤凰也是华人的母图腾。所以,华人是“龙虎凤的传人”。
龙图腾彩陶罐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馆藏
神祖,即图腾祖先,象征血缘中心,身兼人类、鸟兽的模样,是最早的祖先观念,是民族认同的最古老标志。图腾崇拜是最古老的祖先崇拜,祖先崇拜始于神祖崇拜。初民从妇女的怀孕、分娩的直观印象中,对女人的生育力充满了惊异、好奇,从而对妇女在种族繁衍上的功劳给予热烈的赞颂和景仰,并把感激之情集中于与生育孩子有关的女人的性器官上。后来,通过一些象征物把这种感激之情表达出来,这便是图腾崇拜。
图腾崇拜是生殖崇拜的产物,图腾神话实为生殖神话。对孕妇的崇拜,回答的仅仅是人口繁殖问题,把孕妇的象征物神化为图腾后,便触及氏族起源;当圣母观念产生后,则上升到了人类起源的高度,触及万物起源、宇宙起源、文化起源,从而构成了创世神话的主干。因此,只有那些生殖力强大、物种繁盛的动植物,才可能被崇拜,被奉为图腾。
蛙、蟾,是类龙,主要是因为其在春天展示的超凡的生殖能力而被奉为图腾,水塘边成堆的蝌蚪既可爱又让人惊羡;因此,蛙可象征“龙神”女娲,女娲又称“女蛙”。20世纪四川郫县等地出土的东汉石棺画像上,女娲手持的月轮里常有蛙、蟾。马家窑蛙纹,是龙纹的原型之一;龙并非起源于马家窑之蛙,龙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综合了众多的原型,在广袤的大地上形成的。龙起源于众多的类龙——龙的原型,它们是大自然实有的事物,上有星辰、虹霓、闪电,下有鱼、虾、蛙,中有虫、蛇、山脉、江河、古树、牛、鹿,等等。能否成为龙的原型,主要取决于两点:生殖力是否超凡、形象上是否曲美。
远古时代,初民面临的最大难题是生存问题,既涉及人的繁衍,也涉及物产的丰收;所以,生殖崇拜是主流文化。据此,不难理解,为何女娲又叫“女阴”。
“女娲又被称为女阴,是母系氏族社会的象征,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征。”[1]“女娲又称女阴、女娲娘娘。女娲造人的传说,体现了远古最朴素的一种崇拜,即生殖崇拜。”[2]“女娲又称女阴、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纪,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亦或为凤里牺),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3]
《说文解字》云:“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女娲造人的神话,源于生殖崇拜,基调是感恩的、礼赞的、健康的。女娲最显著的神力是“化万物”,这个“化”字是中华宇宙观的核心,意为化生、化育、生殖、生育、创生、造化。
女娲(女巫)纹饰彩陶罐 甘肃马家窑彩陶文化博物馆馆藏
与甘肃毗邻的陕西骊山有许多女娲遗迹,女娲在骊山号称“骊山老母”,建有“老母殿”。1972-1979年,考古界在陕西临潼骊山北麓发掘了仰韶文化早期原始村落姜寨遗址,在出土的彩陶盆壁上画有蛙纹写实图画,蛙与娲同音,是为女娲的氏族图腾标志。骊山蛙图腾的出土,证明中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有一个女娲氏时代确曾存在。当地风俗说,骊山周围的临潼与蓝田一带,群众都要在农历正月廿日过“补天补地”节,有的或称“女王节”、“女皇节”、“女蛙生日”。届时人们或摊煎饼,或烙面饼,由家庭主妇把饼扔到房顶,名曰“补天”,然后将饼向窨子或枯井中投掷,名曰“补地”。
在节日礼俗中,女儿给娘送“女娃包子”(又叫“女儿包”)。端阳女儿节,实为女娃节。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娘家要给出嫁的女儿送“裹肚儿”,上绣蛤蟆蛙。骊山人闹洞房有“审新娘”的风俗,即姨、婶、姐们要看新媳妇身上绣有巴掌大的蛤蟆蛙的“花裹肚儿”。它不仅显示新娘是女娲娘娘的后代,还有作护身符和表明自己心灵手巧的作用。从风物来说,骊山有“老母殿”、“人祖庙”、“炼石处”、“补天台”,以及女娲与伏羲兄妹成婚前进行占卜和验证的磨子沟的“婆父圣硙”。[4]
河南淮阳的太昊陵,又叫人祖庙。泥泥狗,是给人祖守陵的,是供祭太昊、伏羲、女娲等人祖的神物,是进香谒祖者辟灾、求福的圣物,是孩子的玩具。产地河南,以淮阳、浚县的为佳。每逢正、二月,两地均有为期一月的庙会,重在祭祖、求子。
淮阳人认为,泥泥狗源于伏羲女娲在淮阳抟土造人的传说。当地传说:夏天里,伏羲造了柳笛,欢乐了一个氏族。冬天里,柳笛没有了,他做成泥泥狗,在它身上扎了俩眼儿,一吹,便响起“哩哩噜噜”的声音,于是叫它“哩噜”。[5]
老人们讲:古时候,洪水涛天,灭绝人类,只剩下女娲、伏羲姐弟俩,老鳖让他俩成亲再造人类,做姐的拉不开脸,就戴了一顶草帽。所有交配的泥泥狗都和这个传说有关。庙会上到处在卖泥泥狗,似狗非狗、似猴非猴、似鸡非鸡、似鸟非鸟,你背着我,我背着你,一律黑色作底,红、黄、白、绿、粉红作色。泥狗,有一款是草帽老虎。交配的动物头顶草帽,遮住了整个头部。
“河南淮阳县的伏羲陵,每年正月的庙会上的古传之一是卖‘泥泥狗’和‘人面猴’。人面猴,多为人猴同形的坐像,用泥捏好之后上灰色,晒干后彩画,有的从肚子上直到下部画一大女阴,象征猴是人类始祖。”[6]“河南淮阳人祖庙供有人祖奶奶——女娲,庙会上出售一种‘泥泥狗’,猴面人身,身躯粗犷,阴部突出,中央划一红道,两侧划一绿道,又在其上画若干横道。不少学者认为它是女阴形象,但整个‘泥泥狗’又若女人状,显然不是伏羲,而是女娲。”[7]
图腾的融合,即动物形象的融合,暗示着部族的融合;因此,泥泥狗是伏羲时代的图腾写照,微言大义地记载了部族大融合的远古图景。汉族自称龙种,中原是汉族的起源地,河南是中原的腹地。河南淮阳,为何把象征女娲的泥泥狗塑成“猴”状、以“狗”相称?原来,猴、狗,都是生殖力很强的物种,喜群居,通人性,因此被奉为图腾,都是类龙,比如畲族把“龙狗”槃瓠奉为祖神;因此,猴族或狗族的后代都是龙裔、龙种,猴或狗都可象征女娲。
在动物里,猴子跟人最接近,所以最易引起人猴同源的联想。藏、珞巴、鄂伦春、蒙古、土、羌、彝、纳西、拉祜、哈尼、傈僳、瑶、布依、汉等族,都有猴祖神话;甚至,不少猴祖神话在讲“女娲造人”。
龙主雨,传说女娲是神龙;因此,有淫雨天祭女娲之俗。“大旱雩祭而请雨,大水鸣鼓而攻社。”(《春秋繁露》。社,社坛,即社祭的祭坛,主神是女娲,号为社皇)“雨不霁,祭女娲。”(《论衡》)“女娲盖主晴霁之神。”风行汉朝的伏羲女娲图,多被刻画成蛇身人首、龙身人头或鳞身人面,而蛇,是类龙,俗称“小龙”;因此,蛇可象征女娲。《天问》注:“传言女娲人首蛇身。”汉代王文考《鲁灵光殿赋》云:“女娲蛇躯。”《山海经》注:“女娲,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
广东汉族《女娲与海龟》讲:远古时,天熔地烂。天盖不过地,而且很低很低,整天雷火燃烧,雨水倾泻。地上洪水泛滥,山火不熄,猛兽横行。玉帝见此情形,要挑选一种生灵来主宰天下。当时,海上有一蛇族兄妹俩,在刻苦修炼。玉帝认为妹妹确实有本事,就决定由她来主宰天下,由她来造人。她就是人类的始祖女娲氏。[8]浙江海盐《伏羲女娲做夫妻》讲,伏羲兄妹成亲后,女娲生下一条几丈长的蛇。因此,龙蛇之族,都是女娲之裔,都是龙的传人。[9]
泥泥狗
对于华人而言,祖之大者,乃女娲。女娲神话,干系华人自何而来的大问题。女娲崇拜是中华影响最大、认同最广的祖先崇拜,培养了华人最深沉的民族意识。女娲神话,是干系华人自何而来的大问题,是中华影响最大的人类起源神话、族源神话、人类再传(再造或再生)神话。在神话传说里,女娲造人,有多种方式,比如:抟土造人、甩绳造人、化育“七人八蚕”等世界最初的物种、与伏羲再传人类、高禖送子、命儿子后土造人(比如,青海河湟地区的神话),等等。
三皇五帝,多跟女娲有关。比如:“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国语》)郭沫若认为,轩辕一名,即《国语》“我姬氏出自天鼋”之鼋,即大,即蛙。女娲,又叫女蛙。“炎帝神农氏,姜姓,母女登,有蜗氏之女,为少典妃。”“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遁甲开山图》)禹娶涂山氏,“涂山氏名女娲”。(《世本》)“涂山氏之子,叫女娲,是生启。”(《帝系》)
祖先崇拜是贯穿中华古今的宗教信仰,最初的祖先崇拜是图腾崇拜。图腾祖先,即神祖,身兼人类和鸟兽的特征,有别于父系母系血源都很明确的人祖。在华人的族源记忆里,中华创世神话里的神话人物多是神祖,其杰出者便是三皇五帝,他们是华人的公祖、共祖。
学界认为,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华人以古羌为主源,即“氐羌是华人的主源”;但是,如何证明?宏观路径,主要有两条,即血源认同、文化认同。“图腾崇拜-图腾祖先”,恰恰把血源认同、文化认同融合了。所以,大多数的华人自称“龙的传人”。
注释:
[1]杨冠丰、杨洪潮、黄淼章:《羊图腾》,南方日报出版社2010年,第117页。
[2]石赟:《中华民俗全知道》,中国妇女出版社2011年,第4页。
[3]女娲姓_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OIfZ_CVg3gyXivr_FY76noUA8f_GJpcZTWtlfXi6Hz5AJwQrjqqD7KdyWSAWiGrf5D9z23JROc6V7_0CDmc4vScq3w2a3d4aGI_npMX_PIZoQcChLt8kcZOkkx_6Tbrx。
[4]张自修:“骊山女娲风俗及其渊源”,《陕西民俗学研究资料》,1982年12月第1集。转引自,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7-38页。
[5]迷狂的感知_孟宪明_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24d94e0100bfzj.html。
[6]陶阳、牟钟秀:《中国创世神话》,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1-83页。
[7]宋兆麟:《民间性巫术》,团结出版社2005年,第9页。
[8]林轩讲:《女娲与海龟》,《民间文学集成》(广东),2006,P4.人类起源神话:汉族36-4
-王宪昭的空间-民俗学博客- -http://www.chinesefolklore.org.cn/blog/?uid-2072-action-viewspace-itemid-11484。
[9]王宪昭:论伏羲女娲神话母题的传承与演变|《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第5期-中原文化研究-微头条(wtoutiao.com) http://www.wtoutiao.com/p/159jsyZ.html。
文章,节选自《古羌的图腾崇拜》,
“2016丝绸之路彩陶暨嘉峪关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兰州大学出版社2017年
作者:田波(重庆文化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