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大西北的良师益友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11-14 11:03:49 / 个人分类:原创随笔

大西北的良师益友

尊敬的郭老师:

您好!您的大作《乡土陕北》,由恩师馈赠于我;于是,我斗胆来信,向您老人家请安。

我是田波,男,1971年生于四川,定居重庆,网名“耕田书童”,无文凭的打工仔,中国民俗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会员,昆仑三族的提出者,社皇教的提出者。代表作《春节考源》,是第一部考证春节起源的专著,认为春节是女娲神话以及以女娲崇拜为核心的社皇教的产物。

中国民俗学会2015年年会10月在辽宁沈阳召开,我以论文《“生肖”与“初灵”》赴会,与陕西省合阳县的史耀增老师、甘肃岷县张润平老师,一见如故。在这次会议上,史老师是第一个对我的《春节考源》予以肯定的人;张老师,则是对《春节考源》的立意,在理解上与我高度契合的人。我拜请他俩做我的推荐人,向中国民俗学会递交了入会申请。回到合阳,史老师给我寄来包裹,里面有两封亲笔信,一是落款盖有朱红印章的入会推荐信,一是家常信,还有他的大作《合阳民间俗语里的民俗》,以及一沓他所写《合阳风情》中研究女娲的复印稿。当时,是11月初,我以论文《氐羌是华人的主源》,参加陕西省宁强县由张老师介绍的“中国•宁强羌文化挖掘保护发展高峰论坛”,人未回家,包裹早到,让人唏嘘。

由此,开启了我与祖国大西北的师友之缘。大西北,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的一部分。大西北汉子的豪爽畅快、重情重义、童叟无欺,大西北女子的善恶分明、识得大体、温柔美丽,让我折服。以史耀增老师、张润平老师、程文徽老师、宁锐老师、王勇超老师、郑亮老师、薛洁老师、吴新锋老师、刘力坤老师、赵德利老师、仵军智老师、郭冰庐老师为代表的大西北学者,让我颇受教益。

20166月,去新疆的石河子大学、阜康市天山天池,以论文《西王母与昆仑三族》,赴会“第三届中国神话学与西王母文化研究年会暨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高层论坛”,结识了薛洁老师、李燕慧同学等人。后来的其它会议,若与他们不期而遇,甚为欣喜。

20169月,我去山西省稷山县,参加中国首届后稷文化研讨会、中国第二届生肖文化学术研讨会。会后,西渡黄河,南下陕西,首次亲临合阳。下午,我刚下车,额头闪亮如寿星、慈祥和蔼如福星的史耀增老师,已经71岁了,双腿不便,却迎上来紧抓我的手,说:到了合阳,听他的。然后,拉我去“县强餬饽”店,吃黑池羊肉餬饽。黑池镇,位于县城东南,是羊肉餬饽的发祥地。传说,“书圣”王羲之在此挥毫,刷笔于池,池水变黑,故而得名。田正锁、田乾州、田县强,祖孙三代,经营餬饽;田乾州是黑池镇导基村人,自幼随父学艺,改革开放后,进城经营,已三十余年。目前,店开在合阳县城东黄河路西段、祥如路北口的交汇处。当地,有“宁吃一盘餬饽,不吃酒席一桌”之说。正当盛年的田县强亲自入厨,我连汤带水哗啦啦全扫光。

随后,史老师安排我入住108国道旁的婧希豪大酒店,晚上以中国民俗学会会员的嘉宾身份,参加在酒店对面广场召开的合阳雅购电商公司的开业庆典。史老师登台致辞,节目以陕西老腔给我的印象最深,雅俗共赏,痛快淋漓。在酒店里,史老师在纸上工工整整地给我写了合阳简介,以及第二天的行程安排:“合阳县属渭南市管辖,距渭南120公里,距省会西安180公里,有108国道、西禹高速、西(安)韩(城)铁路可达,北距韩城55公里。洽川处女泉——帝喾陵——福山——坊镇吃踅面——回县。从酒店出门往右,过了十字路口,等103路车,坐到汽车站下。进站向左手走,找合阳-洽川的车,坐到处女泉景区。看完,找帝喾陵。看完,到路口等回县的公交车,在坊镇下车,找茂林踅面店(离停车处往回走50米,左手),找田怀智吃踅面。吃罢,重新上车回县,打电话联系,坐103到洞子巷口下车,见面。”

处女泉,属神瀵,即瀵泉,是向上喷涌的自流泉,传说远古的女子出嫁前到泉里沐浴,格外漂亮。瀵者,水肥之神泉也,浇菜种地,如同上粪,丰收在望,所以用这个字称呼它。洽川的“洽”字,读“合”。洽川,即洽水。川,意为“水”,即河流。比如汉水,是长江最长的支流。洽川镇及其处女泉,位于合阳县的黄河西畔,据宋代的朱熹考证,是周文王与太姒谈恋爱的地方,《诗经》第一首诗“关雎”就是写的这个地方。景区大门前的广场上,有两位古人的巨大塑像,他们是周武王的父母亲,也是后世情侣心目中的爱情偶像。景区内,芦苇繁茂,河汊纵横,鱼虾闲游,鸟禽啁啾。漫步在芦荡长廊里,静听芦苇丛中的鸟叫,“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意,悄然浮现。

合阳谚语:“不吃踅面不看线,不算到过合阳县。”线,即线戏,即提线木偶戏,国家“非遗”项目。我在处女泉景区内,坐在茶馆里,眼观对面的戏台,第一次听线戏,剧目是《卖杂货》、《云头送子》,木偶的动作惟妙惟肖,唱腔细腻,荡气回肠,余味无穷。演出结束后,我到后台,见到了刘佳、王坤两位演员,想不到他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为我演示了如何操作木偶、如何伴奏,让我有了近距离拍下资料照片的机会。谈起史老师,他们都很敬仰老人家,感激他抢救了线戏。

帝喾陵,也在洽川,从处女泉往回走,右拐入巷,即可找到。2016年我在山西省稷山县开会,最重要的景点是稷王庙。相传,周朝的男始祖姬弃耕稼和葬地都在该县南边的一座山上,故称稷山,后来演为县名。《史记》载,帝喾是姬弃之父,姬弃是周文王之祖。姬弃,曾任“后稷”之官,即农正、农官,今称农业部长;因此,后世又以“后稷”代称姬弃。山西稷山、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两座稷王庙,祭祀的都是姬弃。三皇五帝是华人的共祖、公祖,而帝喾是其一;因此,我心怀感恩和崇敬、顶着烈日、迎着建筑工地的灰尘,步行一个多小时找到了帝喾陵,瞻仰了许久。

时间仓促,未能到处女泉游泳,未能去福山,直奔坊镇的茂林踅面店。踅,读“雪”。踅面是一种面食,即以荞麦面、面粉混匀后烙成的大饼,切成面条状,过水,加红薯粉鱼鱼,放佐料,色香俱全,面条劲道,鱼鱼爽滑。有的人写成“旋面”,因为“旋”字在合阳方言里念“踅”。有的人,误作“页面”。

360百科,如此解释:“踅”字是个冷僻字,清代合阳有人编了一本《土音杂字》,出于好心,找了一个古音又读“xué”的“页”字为“踅”字注音。但知道这个古音的人实在太少了,结果大家都按本音读“yè”,外地人到合阳更是按字读音。踅面,相传是由西汉淮阴侯韩信所创,至今已有2000多年,可谓“中国最古老的方便面”。汉朝初年,魏王豹反汉,韩信奉命出兵平叛,准备在洽川的夏阳渡军。假如埋锅造饭,敌兵就会从烟火的大小多少判断兵力的强弱,是兵家大忌。为解决士兵吃饭问题,韩信让以当地盛产的荞麦为原料,烙成大饼,发给士兵,吃时用开水一泡即可。“踅”即“折足”,是个会意字,在关中方言里,意为“转来转去”。踅面从和面、摊饼到下面、捞面,甚至放调料,每一个程序,都有“踅”的动作,因而得名。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烙熟后,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条形,码得整整齐齐,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相对于其它饭食,踅面有利于行军打仗;汉高祖能稳坐天下,也有踅面之功。

坊镇是史老师的老家。田怀智的茂林踅面店,总店在坊镇东街,两家分店在合阳县城,一在解放路,一在西大街。吃罢踅面,夜色苍茫,田怀智开车,送我回县城。史老师的家,在合阳县城西大街。他让我帮他上网确认了他参加2016年中国民俗学会年会的事,送我两本书:早已绝版的《黄河岸上的明珠——洽川》、图文并茂的《合阳民间社火》。在史老师家里,捧着两本书,让我想起201699日在山西稷山开后稷文化研讨会时,贾克勤老师说的话:“晋南人每家的门上都写着‘耕读’二字,耕就是劳动,读就是学习。戏养神,孝养家。”其实,祖国大西北的许多地方,何尝不是崇尚耕读、褒奖孝道?

第二天,史老师、师母杨岁茹女士、我,坐上师母娘家人杨师傅的车,去陕西省富平县,参观习仲勋的故居、陵园。路上,史老师授我一句俗谚:“南方才子北方将,咸阳的黄土埋皇上。”比如,富平县桥山的唐十八陵,礼泉县九嵕山的乾陵。在富平县,史老师把我送上去西安的车。在合阳几天,直到我们分别,史老师把我的衣食住行,统统包了,让我轻装前行,在考察之路上,满载而归。这种事,对于以自费自学为主的我来说,极其珍贵。受此熏陶,2016年国庆长假,尽管我很艰难,但我还是帮一位名叫“于其赫”的上海大学生在重庆安排了几天的免费住宿,他是我在山西稷山开生肖文化研讨会时认识的。我相信,广结善缘,必有福报。

老人家知道我在研究中华宗教,推荐我去西安市长安县的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那里有座稷王庙。他叫我从大雁塔坐500路公交车到终点,或者坐地铁1号线往南,到长安(韦曲),转-04路公交车到终点。由于自己安排不当,意犹未尽,竟然去了两次。路上,我想起该院的院长王勇超老师,我们曾在去年陕西省宁强县的羌文化论坛上见过一面。该院是梁思成弟子张锦秋等建筑名家规划的,占地500亩,一期工程2008年对外开放,二、三期在建。解说员刘攀,说:“院长从1985年开始收购拴马桩,博物院的工作由此开始。陆续迁了近40座院落、近千间渭北的古民居。然后,借用这些院子,把收集来的民俗器物珍藏在里面。院长一有空就来,许多事情亲力亲为。”进了院子,我直奔稷王庙,其“正殿稷王、左殿道教、右殿儒教”的建筑布局,印证了我的观点。

回重庆没几天,我以论文《苗族神话与华人起源》,去昆明参加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年会。自从去年在陕西宁强与张润平老师的弟子李志康相识以来,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切磋学问,还成了新浪博客的好友。去南京开会之前,又以《古羌的图腾崇拜》投稿“丝绸之路彩陶暨嘉峪关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获得张老师的嘉许。这期间,多次与史老师联系,商谈南京会议等事宜。从重庆到南京,中途在武汉下车,拜谢华中师大的刘守华老师,他在几年前曾赐我美文《春节的文化精神》作为《春节考源》的代序,这次又送我一本他的论文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文学》,上面有他的墨宝。

南京的2016年中国民俗学会年会,史老师从陕西合阳不远千里给我捎来了您的大作《乡土陕北》,塑封尚未开拆,品相很好,内容更妙,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作者郭冰庐,责编邵永忠。史老师与我见面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激动地介绍您这位作者,郑重地把书捧给我,说:“这是本好书,送给最需要它的人。”他还说,本来他已买了一本,您听说他喜欢,又寄来两本。回家后,我时不时地翻看,越发敬仰你们。上网查找您的资料,偶然看见了您的联系方式,于是来信打搅,向老人家请安,感谢史老师的一片苦心,既送我珍笈,又引荐了您老人家,让我倍感荣幸。古人有“一字之师”的古训,您老人家是恩师的挚友、知音,又有那么多的论著惠泽于我;因此,请受俗家弟子田波一拜!弟子躬谢!

写作《春节考源》时,曾拜读并借叶涛老师的论文引证过您关于“三老殿”的论述,以佐证中华民间把毛泽东奉为“祖之神者”,是社皇教的当代现象。拙稿,史老师那里有一份,可以为证。我认为,华人的信仰是拜祖教,把伟大的祖先奉为神明。俗称“社皇”的女娲,号为“中华圣母”、“人文始祖”;因为,她有开天辟地、造人造物、补天补地、开创文明等等伟业,才有了华人的生生不息、中华的浩荡文运。因此,女娲是中华民族宗教的主神,社稷是政权、江山、国家的象征。所以,把中华民族宗教称作社皇教。

陕北的父老乡亲,自建三老殿,足见其淳朴厚道、知恩图报。最初得知“三老殿”,是您刊登在中国民俗学网上的美文“我与中国民俗学会”,即:199710月由北京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举办的中国北方民间文艺协作区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在会上,我首次拿出一篇《陕北“三老殿”考察》的调查报告,并在小组会上展示了敬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的神塑像的照片。大家看了照片甚为惊骇。陈子艾老师说:‘你应当注明时间和地点!’我说:‘有,在背面。’大家一看背面后说:“田野作业的科学性就应当是这个样子。这篇文章被与会的民协编辑看到,以《陕北“三老殿”考察》为题抢先发表在《民间文化199803期上,同时又载《文艺报》19982713版。此后,《香港特区》(月刊)19985月号5054页又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再上神坛——陕北信俗“三老殿”景观》为题发表;《广东民俗》1998年第3(秋卷)·总第13(季刊)2225页又改题为《陕北“三老殿”是怎么一回事?》刊登;《乡土》杂志(月刊),1998年第11(总第101)48页又改题为《神游陕北“三老殿”》刊登。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韩敏获得信息,专程赶来调查了此三处‘三老庙’,其调查报告发表在日本《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研究报告》2005294号上。”

本来,《春节考源》注释,摘引了您的这段论述;后来,压缩篇幅,借用叶涛老师的短文。其实,二者互为呼应。出版时,一定争取。我跟史老师说,我要去中国的许多地方,为写书做准备。想不到,您的大作,为我“提供了原汁原味的翔实可靠的民俗史实”。田野考察,费时耗财,最想获得的东西往往是偶然得之,绝非三棰两棒子的事。个中甘苦,深有体会;因此,您的《乡土陕北》对于我,是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比如,“‘立稷神以祭之’的献场祭斗农事习俗”这节,正是我望断天涯路无处寻觅的鲜活个案。

您是陕西省洛川县人,1935年生于陕西省黄陵县,中国民俗学界的前辈,被陕西师范大学的宁锐老师誉为“塞上洞主”,即研究中国窑洞文化的著名学者。罗杨老师的序,把陕北高原比喻成您“死缠烂打”的恋爱对象,来盛赞您对故土的赤子之心。您的后记,让我看到了您与师母张剑侠女士的相扶相助、共筑梦想。中华文脉,以及中华文明的精气神,正是靠着您、史老师这样的扎根民间、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守望者,才得以相传。站在你们这些巨人的肩上,或许我能稍有作为。青灯之下,看罢墙上的地图,摩挲着装帧精美、大气厚重的《乡土陕北》,我仿佛成了封面上那些击打腰鼓、酣畅起舞的陕北汉子。

2015年沈阳的中国民俗学会年会,有您的论文,不知您到会没有?我去了,没见到您;通讯录里也没有您。想必您未去,如果去了,史老师肯定会引荐我拜师于您。2016年南京的中国民俗学会年会,我未去火车站接史老师,结果他被一位女出租车司机宰了168元,其实坐地铁只需3元。我后悔,没拒绝他不要我接;返回时,我无法与史老师同行,只好从新疆石河子大学的薛洁老师那里抓了两个“壮丁,即李燕慧、张茂东两个研究生,请他们把史老师送到火车站。史老师进了站,李燕慧给我发来短信,以及他本人到家后,打来电话,我才放心。薛老师的通情达理,两个研究生的勇于担当,让我成了石河子大学的拥趸。

《入冬》:“书山有路师友在,不信冬去花不开。埋头苦干结善缘,自有艳阳驱雾霾。”

北望遥祝

        身健如虎,笔健似龙!

                                        弟子:田波                                         2016-11-12初稿

              2016-11-13二稿

 

 

 


分享到:

TAG: 老人家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11-18 13:30:55
躬谢刘老师,屈尊寒舍,恭祝吉祥!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11-14 18:08:20
多谢宁老师,拔冗鼓励!塞上洞主?有趣!那么,我愿当《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做你们这些高人的俗家弟子,真幸福!
一笑堂 引用 删除 宁锐   /   2016-11-14 17:51:46
你认识郭冰庐先生大有好处。他是  “塞上洞主”。中国窑洞文化著名学者。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6-11-14 17:22:51
前路多贵人,上天在安排。水到渠成时,自有鸿运来。躬谢张老师!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6-11-14 16:50:35
本是应该事,何须夸言哉。重庆一才子,豪情总满怀。

仅以顺口溜祝福祝贺成果显著!
张润平 引用 删除 张润平   /   2016-11-14 16:40:25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