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波:代表作《春节考源》,昆仑三族(中华民族的前身)、社皇教(中华民族宗教)、朝祖产业的提出者,中国民俗学会、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四川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中国民族学学会、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甘肃省齐家文化研究会等会员,“华学论坛”主编,微信号Tianbo13075468831。

创世神话将“托起”朝祖产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9-11-07 17:10:31 / 个人分类:原创论文

  

以下文章来源于文心载道 ,作者耕田书童

文心载道

2018•第二届中华创世神话上海论坛•中华创世神话的现代传承与联盟构建学术研讨会

创世神话将“托起”朝祖产业

田 波

摘  要:创世神话是追溯起源的神圣叙事,创世神话是民族的精神之根,公祖崇拜是创世神话之魂;因此,重视创世神话的时代往往具有昂扬的、大一统的王道气象,譬如周汉唐明。尤其是明朝,通过建立历代帝王庙将中华创世神话整肃为国家公祭的宗教圣地,有清一代,更臻完善。明太祖大修太昊陵,延续至今,香火鼎盛,春节庙会最兴旺。赫赫公祖,朝野共祭;龙的传人,抱团合一。当代中国,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能忽视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价值,由华东师范大学倡导的中华创世神话联盟将托起一个新兴的文化产业——朝祖产业。本文,将从朝祖产业当以创世神话为基础、朝祖产业把学术放养到田野里、朝祖产业是中华复兴的后备军三个角度,抛砖引玉。

关键词:创世神话、朝祖产业、中华复兴、现代传承、联盟构建 

甘肃天水卦台山庙会,祭拜伏羲)

引 言

创世神话,在神话学里,简称“神话”。创世神话,是远古先民追溯宇宙天地、万事万物起源的神圣叙事。创世神话的核心主题是追溯民族起源,这种追溯便是族源记忆。定型于中华创世神话的族源记忆,是一种超越地缘、血缘、党派、教派、部族的文化凝聚力,对古今一贯的上万年中华文明史,把古今华人凝聚成一个伟大民族,具有根本作用。

中华创世神话是中华起源的史影、是华人的族源神话,中华创世神话的主角是三皇五帝;因此,三皇五帝是华人的公祖、是族源的象征,三皇五帝神话是华人的族源神话、是中华起源的象征。对三皇五帝神话的认同与归宗,是华人最古老、最深沉、最持久的民族意识。这种认同与归宗,是中华远祖留下的最有力、最省力、最亲民的统战思想。因此,被誉为“中华创世神话保护单位”的中华圣地是代表中华史影、中华文脉、中华精神的名胜古迹。

朝祖产业,指以创世神话为理论基础、以祖先文化为考察对象、以游学旅游为实践导向的文化产业。这个概念,由本文首次提出。创世神话是朝祖产业的根,创世神话托起朝祖产业,朝祖产业是中华复兴的后备军。后备军,就是预备队,是储备的力量。朝祖产业赖以存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朝祖文化。

当代中国,学术自立,是时代之亟需,是学界之重任。其中,“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传承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一项伟大工程,而构建中华创世神话联盟不仅是文化传承传播的大事,更是学术研究的重要拓展”。因此,对于中国而言,“创世神话”托起“朝祖产业”,不在过去,而在今朝。

(卦台山上香祭祖,传说伏羲在此发明八卦,肇启华夏文明)

一、朝祖产业当以创世神话为基础

1.朝祖产业

朝祖产业在当代中国尚未成熟,只是地方性的局部事件、个案考察,而缺乏全国性的整体活动、跨界研究。比如,山西省洪洞县汉族的“接姑姑、迎娘娘”习俗,就是朝祖产业的萌芽形态、典型个案。

相传,尧王在羊獬村将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在历山耕种的舜,从此羊獬与历山结为姻亲。羊獬是娘家,称她们为“姑姑”;历山是婆家,称她们为“娘娘”。三月三,羊獬村从历山接姑姑回娘家,直到四月二十八尧王生日,历山等村来给尧王拜寿,将娘娘接回去,俗称走亲。前半段,叫“接姑姑”;后半段,叫“迎娘娘”。

走亲习俗,以尧舜神话传说为依据,有尧王访贤、尧王嫁女、尧舜禅让的美谈,有舜耕历山、舜孝感天、舜德服人的传说,有村名、地名、风物、人情的释源传说、有娥皇女英的灵验传说。走亲有传统线路,参与的村子有20多个。一年年的走亲让人们重温祖先的功德,传讲尧、舜、娥皇、女英的神奇传说。关注和传讲得最多的,是踊跃参与的各村与尧舜和娥皇女英的亲戚关系,而尧之故园“羊獬村”、舜之故地“历山”的传说最多。这种“亲戚”关系,4000多年来将汾河两岸、最远相距40公里、分处不同地形的20余个村庄维系起来,成为神话融合民族的缩影。

近代以来,“接姑姑、迎娘娘”习俗,饱受劫难,20世纪80年代末始得复苏。尧舜神话传说,隶属于中华创世神话;尧舜位列三皇五帝,属于五帝范畴。因此,对尧舜神话的认同与归宗,即“接姑姑、迎娘娘”习俗,把数以万计的信众凝聚成一家人。这种习俗,是华人对中华创世神话的认同与归宗的缩影,是学术价值很高的典型个案。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芸芸众生,必有其祖。“族群确立的条件之一是要有群体共同追认的英雄祖先。‘人类族群认同蕴涵着两大因素——共同血缘与空间资源。为了共享与垄断资源,一群人凝聚在共同血缘(共祖)想象之下,这便是人类族群认同的本相。’”[1]“古史辨学派在知识圈内对于尧舜叙事作为信史的证伪,动摇了传说和仪式信仰基础。随后的社会主义革命,针对这种‘四旧’采取‘秋风扫落叶’的打击。”[2]

研究中华创世神话的当代价值,探索中华民族如何复兴,是当今学人的时代使命。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的大学培养出更多的家国栋梁、民族脊梁、社稷之臣、实干大家。因此,通过构建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把学术研究、文化传承融合起来,是既接地气也通庙堂的大好事,体现了创世神话强本固元、树立文化自信的文化功能。

发轫于殖民时代的资本浪潮,在席卷全球的同时,也淡化着华人的民族性。任何时代,我们都需要忠孝家国的社稷情怀、需要感恩祖德的赤子之心、需要实干兴邦的湘学精神[3]。为了实现由华东师范大学首倡的中华创世神话联盟,我们要走出书斋、奔向田野,围绕中华创世神话催生出一个新的文化产业——朝祖产业。

(伏羲女娲,是认同最广泛的中华共祖)

2.公祖崇拜

公祖崇拜,是祖先崇拜的最高境界,是民族意识之魂,是创世神话之魂。谁是华人的祖先,谁是华人的公祖,谁是中华共祖,谁能代表中华,事关华人从何而来的大问题。祖先,有私祖、公祖之分。私祖,即家祖,指家族的血缘祖先;公祖,即共祖,指部族的共同祖先。私祖有明确的血缘关系,而公祖却未必,更多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认同。

“传统中华文明是尊父敬母的,如果说我们也有‘宗教’,那就是祖先崇拜,这是华夏文明历经挫折始终未中断的缘由之一。在西方现代艺术观(在欧美也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为策划)进入之前,中国人并无类似欧洲人的‘俄底普斯情结’(杀父娶母),《红楼梦》算是为数不多的例外,它歌颂女性化的宝玉,作为男性化象征的父亲自然有点反角性质。但曹雪芹只是男皮女心,他写的不是杀父娶母的征服野心,而是一个女人心的男人在男权社会的失落。由此也可见被马蹄反复蹂躏的华夏到了近代已经渐趋女性化,数百年后的今天就更是不堪回首了。”[4]

神祖,即图腾祖先,是最早的祖先观念,是最古老的公祖,是民族认同的最古老标志。神祖,在一个部族的族源记忆里,往往有半神(半兽)半人的特征,既有鸟兽的模样,也有人的模样。从女娲、伏羲,到神农、炎帝、黄帝、蚩尤,再到颛顼、帝喾、尧舜禹,统称三皇五帝,他们多属华人的神祖,身兼鸟兽(图腾)、人类的模样。

华人的民族意识奠定于先秦,公祖崇拜是民族意识的根本。“图腾神话是创世神话的核心,夏朝缔造者大禹是华人的最后一位图腾祖先;所以,大禹之世是中华创世神话的下限。三皇五帝是中华共祖的谱系,最后一位是大禹。‘古有大禹,女娲十九代孙’(《遁甲开山图》),这是汉文古籍把一个中华共祖的根谱追溯到女娲的最后记载。《禹贡》九州的设置,使大禹成为‘疆域英雄’,‘禹迹’、‘九州’成为中华版图的象征。”[5]

显然,跟中华创世神话有关的祖先崇拜,以神祖崇拜为主。图腾崇拜是创世神话的主流,图腾祖先是创世神话的主角。因此,这次关于中华创世神话的合作联盟学术研讨会,当以神祖崇拜为主要考察对象。

(中国地形图)

3.中华一统

一统者,大一统也。《春秋•公羊传》:“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论语》子夏云:“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孟子》孟子云:“天下定于一。”《汉书》:“《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汉书》又载,汉代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也。”

“大一统”的观念是春秋战国这个分裂动荡的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不已的产物,庄子对此喟叹不已:“《庄子》回顾了周代‘《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的学术一统之后,笔锋一转,言‘天下大乱’,道德从此不再统一,学者们多各有一见,各执己端,就像是耳朵、眼睛、鼻子、嘴巴,各有自己的用场,又像是百工技艺,各有自己的用途,但谁也不能包容全体,这也就是‘道术将为天下裂’,道术因天下的分崩离析也被弄得分道扬镳了。”[6]

中国传统的大一统思想表现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就是华夷一统。不论汉族坐镇中原,还是少数部族入主中原,都遵循着大一统的政治追求,以承继大统、国家统一、四海抚定为首务。比如,唐太宗提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清雍正皇帝说:“中国之一统,始于秦;塞外之一统,始于元,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又比如,中国古代统治者重视文字的统一,以及度量衡的统一。相传早在秦始皇之前,黄帝时代就进行过统一文字的工作,帝舜时代就进行过统一度量衡的工作。

这种“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一统天下”的意识,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壮族《麽经布洛陀》载:最早时候的人们一起吃稻种,半数不会说,半数不会走。下方百姓变三类,中界之民变三等。不懂书斋事,没有规矩和道理。建干栏杀父敬客,还杀孙子敬外婆,家公与儿媳共枕,女婿和岳母同床。所以,上天让伏羲到人间治理。于是“伏羲造十二个月亮,造十二个太阳”。“伏羲造水淹天,造雨淹云”。洪水后,只剩伏羲兄妹俩,于是结为夫妇,造人类,立下了祭祖宗的规矩,等等。[7]

为何很多伏羲女娲的造像他们手上握着“规”、“矩”两种工具?其实,是象征伏羲女娲是给中华文明定规矩的,所以他们被奉为中华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所定的规矩,千百年来都在用。因此,河南淮阳太昊陵的右边钟鼓楼的楹联是:“望苍天兮白云从何处飞来;登斯楼也金钟为谁人长鸣”,左边的钟鼓楼的对联是“重楼挝鼙鼓为神州逐诲;羲皇都宛丘替华夏奠基”。宛丘,是河南淮阳的古称,是中国第一个首都。“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经过儒家对‘大一统’思想观念的阐述、强化、实践,使‘大一统’思想观念成为中华民族天经地义、至高无上、别无选择的政治灵魂。”[8]

中华一统,贵在人和。其中,对祖先神话的认同与归宗是最古老、最根本、最持久的人心归一、万众归心。这种文化认同,是孕育和巩固中华民族的关键因素。“民族的形成的标志之一,在于它的神话走向成熟。”[9]“对神话的认同与归宗,乃是民族融合的关键。”[10]这里的“神话”,指创世神话。创世神话,是一种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信仰认同,是超越血缘、基于信仰的认祖归宗,是以图腾祖先为主导的祖先神话。民族是个文化概念,民族是文化认同的产物,其关键是公祖崇拜;如果这种信仰消失了,民族便消亡了。惟有公祖意识,才会产生真正的民族意识,才不会让“中华民族”这个名词被舶来的民族理论所虚化、架空,从而让中华走向真正的大一统。最终,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合一。

梁启超在《政治学大家伯伦知理之学说》一文中首次提出“中华民族”一词,认为:“上古时代,我中华民族之有海权思想者,厥惟齐。故于其间产出两种观念焉:一曰国家观,二曰世界观。”[11]北京大学的马戎,说:“西欧的民族主义运动,提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民族国家’。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中提出以‘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单元来建立‘民族国家’。我国在20世纪先后‘识别’出56个‘民族’,这样就在‘民族’概念上出现了一个双层结构——‘中华民族’-56个‘民族’,结果在客观上把‘中华民族’虚化和架空了。”[12]可见,有分裂祖国之虞,是舶来的民族理论的先天缺陷;因为,这种民族理论,本是殖民主义者瓦解土著的学术工具。

(太昊陵庙会,自发祭祖)

前些年,华东师范大学倡导“中国高校清明文化传承创新联盟”,神州高校,纷纷响应。清明节,不仅需要祭祀家族的私祖,还需要祭祀民族的公祖,把三皇五帝、伟大祖先的事业传承下去,把有关他们的名胜古迹更好地留给子孙后代,让民间自发的公祭公祖成为神州大地上的民俗常态,从而带来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双丰收。只有这样,才能找到庄子所说的盛行远古的“道术”,即把泱泱中华定于一尊的精神体系。

这种把泱泱中华定于一尊的精神体系的源头,就是中华创世神话。文明古国,唯有中华健在,因而保留了最悠久的祖先崇拜。多族同源的族源神话是中华创世神话的主流,同源共祖是中华族源神话的基调。讲述中华各族同源共祖,是中华创世神话最突出的特征,比如西南的苗、畲、瑶、黎、侗、壮、佤等族,均传说伏羲女娲乘葫芦躲避洪水灾难,再传(再造或再生)人类。伏羲女娲,被他们称作人祖爷人祖婆、社公社母、傩公傩母,等等。由于信仰的广泛,所以关于伏羲女娲神话的异文、胜迹,多不胜数。

如何传承中华创世神话“同源共祖”的主旋律,避免西方民族理论有分裂祖国之虞的缺陷?最重要的方式,便是完整地构建从神话到历史的中华谱系:“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到如今,是一个连续的完整大系统。孔子在《易经•系辞下》说:‘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记载了以伏羲为首的中国大祖谱世系--庖牺(伏羲)→神农→黄帝→尧→舜。这个中华大祖谱世系2000余年来,一直到明清从来没有动摇过。”[13]

(部分成员在甘肃天水伏羲庙合影《2018甘肃古陶与中华起源有奖征文》游学

(踏着安特生走过的路,考察齐家坪遗址:《2018甘肃古陶与中华起源有奖征文》游学)

二、朝祖产业把学术放养到田野里

1.游学传统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知行贵合一。走出书斋,迈出校园,奔向广阔的田野中去,去实地感悟书本上的东西,往往别有收获,眼界大开。

放养,就是让曾经家养的禽畜回归自然,恢复其部分的野性,让它们在大自然里自由地吸天地之精华。所以,土鸡就比养鸡场的鸡好吃,因为土鸡是放养的,而不是圈养的。拿“放养”来比喻学术研究,古称“游学”,就是把学问的课堂搬到田野之中,通过田野作业、田野考察、文化旅游、拜师学艺等方式来做学问。

“游学 (Study Tour),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游学精神溯源于孔子,孔子周游列国治学精神是现代的游学始源。‘游学’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一个全新的环境里进行学习和游玩,既不是单纯的旅游也不是简单的学,在学习之中潜移默化的体验人生,在体验当中学习。”[14]

其实,比孔子更早的大禹、伯益,才是游学的鼻祖,他们把游学经历写成了《山海经》。这是一部以地理为表、以百科为里的千古奇书,地负海涵,包罗万象,异域奇景,层出不穷。西汉刘歆,在其《上山海经表》中认为《山海经》是大禹、伯益所作。这本书,被神话学家袁珂誉为中国人的“民族自传”,它是中华创世神话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华创世神话传承与联盟”的典范之作,它绝无仅有地整合了中华创世神话,它展示了九州一统、金瓯无缺、万邦来朝的王道政治、大国雄风。

孔子之后,以游学著称的,有玄奘、徐霞客等人,而古文“唐宋八大家”都嗜好游学。俗话“自古文人多入蜀”,就道出了游学有助于做学问、写文章。湘学以入世实干著称于世,湘学之集大成者毛泽东,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他不是学院派、海归派,他的本事是从自学中、从游学中慢慢悟出来的。因此,夫游学,内证之法门、实干之津梁也。

(齐家坪遗址;《2018甘肃古陶与中华起源有奖征文》游学)

2.个案分享:2018甘肃古陶与中华起源有奖征文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耕田书童 引用 删除 耕田书童   /   2019-11-12 22:01:42
创世神话将“托起”朝祖产业-华学论坛-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U1MjczMTcxMQ==&mid=2247488477&idx=1&sn=b5500bf81496f67ba6fa5fe5a716a5a0&chksm=fbfcc68dcc8b4f9b30ecd71e6fba717b414e924466eb0315f10715b832731e69f90f19bb871a&mpshare=1&scene=1&srcid=&sharer_sharetime=1569412812686&sharer_shareid=b7bd15e2db424257c0112d3f719da931&key=c42d66c364abd1b3ff66f992aa14d8e20195b0ad0e4f054315720dd6bdebd35271f29a960b78522513a4b385a5731665575e3a16868d40ca353991e2bf9ab074b2f7e7dc00be5d896741d4042b7e6a3d&ascene=1&uin=NDM4MTU3MDg4&devicetype=Windows+10&version=62070158&lang=zh_CN&pass_ticket=7FIYVk2AtRZ5XEkUVEXx7CbT4eG3B%2B6aWrvBqD8fErBg2avCckmmfWyt1ZfvBmN1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