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南湜 当代中国的哲学精神构建的前提反思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6-02-01 10:06:41 / 个人分类:实践观

任何真正 的 哲学都是其所在时代 精神 的 体现者和 引 领者 。 能 够充分体现 当 下
中 国社会发展趋势 的 哲学潮 流 , 便是今 日 中 国 之哲学精神 。 这样一种 哲学精神 的构建 , 无疑是中 国 文化现代塑造过程中 的 核心 内 容 。 这一构建要解决的 关键 问 题 ,乃是减 缓现实生活传统文化之间 的 张 力 , 因 此 , 任何一种成 功 的构 建必须顾及现代性生活与 传统文化两个方 面 。 这 一 问 题 的 困 难之处 , 在 于其间 的 张力 不仅仅是理论上 的 , 而且在现实 生活 中实实 在在地 存在 。 问 题的 解决便并非 只 是在理论上提出一种新颖 的观念 , 而是必然 要充分顾及其在现实 生活 中 的 可 能性、 可行性 。但令人遗憾的是 , 尽管许多构建方案都会在形式上涉及两个方面 , 但往往会 自 觉或不 自 觉地基于某种终极和谐 的前设 , 试图将两方面归 结为 一, 从 而在实质上忽略或弱 化 了其 中一方面 。 如 中 国 自 由 主 义之方案 , 便在实 质上不 能 贴近现实 , 并且忽略了 传统文化精神在 现实 生活 中 持存 的 意义 与可 能性 ; 而新儒家之方案 , 则在实 质J: 未能充分顾及现实 生活 的 现 代性 转变之剧烈 程 度 。 至 于那 些 将传统文化与 自 由 主义 直接拼接在一起 的理论主张 , 虽则 看 上去 是兼顾两者 , 但只 是直接把要解 决的 问 题当成立论 的前提 。 因 此 , 欲推进此 问题 的 探讨 ,首 先便有必要 对这一构建 的根本性前提或预设作一番反 思性考察 , 以 求能够从 中探 寻到使构 建得以合理地进行的 方法论原则 。在 这一探寻 中 , 与 我们 有着 较 为相 似 历史 境遇 的 德意志 民 族构建现代文化 的过程 , 当具有 一定 的借鉴意义 。 德 意志 民族构 建现代文化的过程充分反映 了 当 时德意 志 民 族的 历史 处境 , 包含 着不 同 思 想倾 向 之间 的激烈斗争 。 马克 思 的方法论原则 在这一过程中 代 表着 最为 合理性 的思 想方 向 , 能 够 提供有意义的 正 面启 示 。 因 而 , 我 们 考察德意 志 民族现 代 文 化构 建 中 的 经验教训 ,并阐 释马 克思 对德国 唯心主 义批 判 的 启 示意 义 , 在 此基础 上对 中 国 自 由 主义 和 现代新儒学 的构 建方案 作批判 性反 思 , 最后则 对构建 中 国 的 哲学 精 神 的 可能方式作一些 原则性探讨。




在 当今中 国 , 这种 现代性现实 生活 就是 中 国 特色 的 社会主义 , 就是 中 国 道路 ,因而 , 所要进行的“开新”的文化理想 自 然就 必须是以 这一现实 为参照而 进行的构建。这种“开新”性的构建 同 时也构成 了 中 国 道路 的一个有 机组成部 分 ,或 者说 ,这种构建在受到 中 国道路形塑 的 同时 , 也参与到 了 中 国道路的形 塑之 中 。而 由 于文化理想与现实生活 之间 的 这种搭挂不能是“刚 性的”, 而 只 是一种“柔性 的”的搭挂 , 因而 , 在这一参照基础上建构何种文化理想 , 仍存在 着一个相 当 广 阔 的 可能性空 间 。 而这就为文化理想 的创建者 留 下 了 相 当 的能动 性余地 。 如何在中 国 特色社会主义 、 中 国道路这一基础上构建无愧于这 时代的 中 国 哲学精 神乃至 中 国 文化 , 就成了摆在国 人面前无可推卸 的历史任务 。 而且 , 由 于现 实生活是一个处于经常性的 变化之中 的历史过程 , 因而 , 基于这一现实历史 过程的文化理想 的建构也就必然是一个在 与现实生活持续对话 中不断进行的历史过程


分享到:

TAG: 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 现代性 现实生活 可行性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3-12-0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4587
  • 日志数: 90
  • 图片数: 5
  • 建立时间: 2016-01-06
  • 更新时间: 2016-05-0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