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中山大学中文系2014届毕业典礼致辞——魏朝勇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3-28 12:19:47
在这样的时刻给你们致辞,是我个人的荣幸。这样的时刻也是荣誉时刻——因为你们完成了大学生涯,在高等教育的层面上交付了合格答卷,你们毕业了。所以,这个荣誉时刻就是教育已获成功的时刻。
然而,教育是否真的成功?此时此地,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应景的提问。
我作为一个所谓的教育者,与你们相识,主要源于两门课程:一是《古希腊悲剧、政治生活与生命伦理》,一是《爱欲的修辞——柏拉图的<会饮>》。这两门课程是对古久的、陌生的异域希腊文明的思考。我不知道在这两次思考过程中,你们之中有多少人对那古久、陌生的异域怀有别样的乡愁。我们自己的文化传统铸就了我们的身份认同,我们并不想成为异乡人,更不愿意在自己的故土上成为一种“异乡人”。在那两次课程教学的思考中,我们触及了什么问题呢?——生命的限度、人的爱欲以及美好生活的可能方向。这些问题其实是关乎人生最基本的思考,不因民族的不同、时空的跨越和转换而变得无效。
不过,这样的思考在我们当下大学氛围中并不总是有效,它常常会因其严肃性而被轻浮地拒绝。一位来自异乡的现代哲人——尼采——曾经谈到过其时代大学教育,他说:“我们的‘高等’学校,及其教师,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全部以最暧昧的平庸作为准绳。到处盛行着一种不体面的匆忙,似乎一个23岁的年轻人倘若尚未‘结束’,对于诸如‘什么职业’那样的‘主要问题’还没有答案的话,就是耽误了什么……”。
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就得承认我们正处在这样的大学图景中。这样的评说不是一种指控,也不是一种嘲讽。当然,要是我们的学生在23岁“结束”大学教育之际还没有找到工作,我们也会替他们着急的。可是,在这里,我们仍然需要审思“最暧昧的平庸”和“不体面的匆忙”。现如今,我们的大学教师,越来越深陷“平庸”和“匆忙”之中而难以自拔。大学教师日益被教学工作量、教学评估、论文发表数量和发表等级、申请课题的数量和等级、各种评奖……诸如此类……所裹挟,惶惶如丧家之狗,耷拉着脑袋四处流窜却常常觅而不得。大学把大学的教育者变成了丧家之狗,我们又能向你们这些在大学求学的年轻心灵传授些什么呢?……
同学们,如果你们在大学生活中曾经学习了“美好”、并且拥有了“美好”,那么,你们是幸运的——因为对于“美好”的习得是一种偶然,而且越来越是一种偶然。
这个时代到处充斥着一种这样的伦理——不正义者的生活要好过正义者的生活,个人从不正义那里比从正义那里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这就意味着,你们未来的生活必将少不了恶的相伴。我想说,即便你们无力抵抗恶,也可以像一个在风暴中的人,当风卷起尘土和雨水时,站到一堵小墙边,看见别人干尽不法之事,但求自己不沾上恶,怀着善良的愿望和美好的期待,去过一种属己的私人生活。
在这荣誉的时刻,青春的脸庞须要洋溢着明亮的笑容,眼眸里须要泛着清澈的光辉……让我诚挚地祝福你们,向你们道一声:一路珍重!

相关阅读:
- 中大中文系“喊楼词”2 (欒欒, 2013-6-24)
- 中大中文系“喊楼词”3 (欒欒, 2013-6-24)
- 大型戏曲文献《清车王府藏戏曲全编》出版 (silver, 2013-8-29)
- 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刺绣)遗产国际论坛 (邓启耀, 2013-11-07)
- 宗教艺术......报告会和论坛日程 (邓启耀, 2013-11-30)
- “绿色中国”环保纪录片平行展播 (邓启耀, 2013-11-30)
- 人文学科的学子们如何接地气——中山大学中文系创新“校地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Robot, 2014-1-27)
- 【讲座信息】麻国庆:学术研究中的问题意识——从费孝通先生的研究说起 (silver, 2014-4-10)
- 危机应对与心理调适 (邓启耀, 2014-4-18)
- 任何行业的学习和追求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比拼过程 (秦发忠, 2014-5-24)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毕业典礼
中山大学
中文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