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风万里卷潮来

花影里说流年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3-09 23:07:41

童年的经历,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是作家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我喜欢用怀旧的文字,零零散散,留住光影,腊月二十八的记事。
   一、煮猪肉。掐指算着,今天可能煮猪肉。猪肉在我没来广东之前,还不知道可以天天吃。老家的农村人,十分节俭。吃猪肉不是家常便饭,逢年过节,偶尔为之,就很不错了。记事起,就不敢吃猪肉,原因是小时候去吃酒席,贪吃肥肉片,大冬天喝了冰水,这样一击,闹肚子。等病好了之后,对肉毫无兴趣,闻到肉腥就会恶心呕吐。家里除了我不吃肉,还有奶奶,爸爸吃的不多。六口人,平时家里不买肉,过节几乎不买,过年一定买,买也是七八斤或者十来斤,很少超过二十斤。农村那些年允许私人杀猪,一家杀猪多家去割。去的早了,肉价贵。去的晚了,可能买不到。每到过年,父母都会到处跑着割肉。家里那些年每年都喂猪,可是自家杀猪几乎没有的事,约略杀了三四次,大部分都是卖生猪。喂猪也不是件易事,家里舍不得粮食,每天刷锅水洗它的肚子,猪每每长不大,喂养一两年,也不见多大多肥,卖生猪时,又每每被买猪人算计。喂猪不管刮风下雨,不管有没东西,每顿饭好歹都要给它喂食,人要吃,猪更要吃。父母每天做工回来迟,吃罢饭,天大黑,还要提着潲水桶喂猪。大部分都是父母喂猪,闲散的时候,我也去喂猪。大冬天天黑,贪懒,每每把猪食倒撒到石头槽外,想来格外悲伤,大冬天猪还饿着肚子。家里有年杀猪,我帮忙抓猪腿。当猪被几个人放倒在架子车上,嗷嗷叫,声嘶力竭,挣扎着,力气非常大。当刀子捅进它的脖子,我不忍直看,闭上了双目,眼泪不由落下。刀子捅进去,持续一分多钟,猪才停止动弹,我们才松手。猪濒死挣扎的抽搐,令我心痛。除了杀猪,连杀鸡,我都不敢。有次贪吃鱼,买了几条,活蹦乱跳的,我也不忍心杀了吃,就养在水桶里,直到它们缺氧窒息而死,才对它们开膛破肚。佛家说:过节别让动物过劫。杀死的动物,巨大的痛苦存蓄在每一寸肌肤,所以吃的人也造下很大的罪业。把这些道理讲给人来听,恐怕没几个人乐意。家里买的几斤猪肉,母亲细细地烫洗了,切成块。先挑选一块上好的瘦肉剁成肉泥,用来盘饺子馅,刀刀剁下去,噼里啪啦地响着,年味就这样孕育了。剁好猪肉,母亲将发好的萝卜丝也切碎搅拌在一起,加入姜葱蒜和各种调料,肉饺子馅处理完毕。开始处理素饺子馅,前面说了奶奶和我不敢吃肉,大过年家家户户吃饺子,也不能把我俩撇下。母亲也会盘上一盆素饺子馅,母亲一边盘,一边抱怨麻烦。确实,这个家的很多事都要她操办,她忙得焦头烂额,抱怨也应该。素饺子馅料用剁碎的萝卜丝和炒的鸡蛋做成,满满一大盆,都归奶奶和我享用,有时候父亲也会吃一点。切好的猪肉,下锅,大火猛煮,再文火细烹,撒上花椒等香料,肉香四溢。农村的猪肉格外香,因为养猪没用饲料和激素。等用文火煮时,母亲会捞出带肉的骨头,叫父亲或者妹妹弟弟来啃吃,每次煮好都要我啃吃,我闻到那味就吐,哪里敢吃。说到骨头,每次买肉母亲都要唠叨,割肉不好,猪头肉啊,猪屁股啊,猪肩肉啊,哪里肉好,哪里肉坏,哪里骨头多,都被她一一数落。母亲的嘴巴是闲不住的,凡事她都要挑剔唠叨。从买肉到煮肉,一连串过程,充满着母亲的声音和行动,充满着乐趣。后来我读初中,离家远,长身体的年龄,经常饿肚子,伙房的饭里,偶尔有几块猪肉片,为了不浪费营养,我闭着眼睛,也不咀嚼吞下去,每次吞肉片因为恶心都憋出泪水,一来二去,也能吃猪肉了。再后来,奶奶死了,母亲过年也不做素饺子馅了,按理她该松口气,可还是每天唠叨个不停。每年春节过后,都会剩下不少猪肉。勤劳能干的母亲将猪肉腌在盐巴里,可以吃得很久。每次做捞面时,切一小块,满嘴都是香,日子充满了苦,也蕴藏着欢笑。煮好的肉,冷却后,等到炸油条的时候,趁着滚锅热油,用柿子或者葡萄糖浆美其名曰烧肉,可以将鲜美的肉保持的久。
   二、蒸馒头。北方的习俗,馒头就菜和稀粥,日子满是油。北方农村的日常饮食非常简单,没有城里人的讲究。每日的饭菜,无怪乎吃馒头配炒菜,喝玉米粥。若说有其他戏法,无怪乎围绕着玉米和面百变花样。所有的食物当中,我最喜欢是馒头,所有的馒头花样当中,我最喜欢实心馒头。实心馒头,就是素面馒头,没有添加其他作料,面的本色。这样的馒头,配着炒菜,喝着玉米粥,那就是神仙了。馒头和炒菜的花样百变,玉米粥就一个样。平日里母亲蒸馒头就是实心素馒头,偶尔蒸些花卷里面包裹了葱花。葱花卷放硬后,放在火上烤,那味道实在好极了。读小学时,东湾村一户本姓人家的女孩子拿着自家火烤的花卷,那焦脆的香味令我垂涎三尺,我竟然不止一次使出浑身解数向人家讨要,大半个馒头就这样被我吃了,二十多年过去,还是那么香。母亲蒸花卷,蒸菜包,蒸糖包。母亲常说菜包是父亲喜欢吃的,其实是她自己嘴馋,我倒不怎么喜欢。母亲的菜包一个大如北方海碗,可不是小笼包,小笼包的鲜美,我可是来之不拒。家乡的馒头和包子都非常大,一个要有五六个包子那么大。我不知道只有我们家这样,还是别人家也是这样。母亲蒸的馒头我都爱吃,最难忘的要数柿子面馒头,现在回想,那是人生难再的美味。所谓柿子面馒头,就是将成熟的柿子和麦麸按照一定比例搅拌在一起晒干,去除杂质,到磨房磨细了,蒸馒头时候包裹在里面,被称为柿子面花卷。柿子面花卷浓缩了柿子的清甜和麦香,味道好极了。小时候,我特别不喜欢这种馒头,因为它的甜影响我就炒菜吃。现在吃不到了,倍加回味这种柿子面花卷。家里的柿子树砍伐殆尽,有时候姨夫家会拿来一点柿子,满足我这个柿子馋猫。说完平时的蒸馒头,要说过年。 过年时蒸馒头是件大事,事先发好几大盆面,准备好糖啊,葱花啊,红豆啊,备用。蒸馒头前母亲反复叮嘱多准备一些好的干柴,免得揉面时,不停地烧火,让烟火沾染了白面。蒸馒头开始了,母亲在大大的案板上揉面,汗水浸湿了她的额头,她不止一次用袖子擦干。一笼笼馒头热气腾腾地出来,母亲一脸的笑容。每次出锅,母亲会抱怨馒头蒸得好不好,比如颜色白不白,模样周不周正,有没裂开,有没面没发开。别看母亲只读过三个月扫盲班,她不管做什么事都非常细心。素馒头几笼,花卷三笼,花卷正月二十上坟要用。红豆馅馒头两三笼,是我们的大爱,沙沙粉粉甜甜的。枣山一笼,糖包一笼。大大的一个竹簸箩,装满了馒头,足足有两百多个。蒸完馒头,炸油条要开始了。有人会疑问,一次性蒸那么多。我家孩子多,嘴多,所有任务都包在母亲身上,过年时休息,尽量多做点,天气冷,也不会变坏,可以吃到正月二十左右。
   三、炸油条。蒸完馒头,开始炸油条。油条不是炸一两根,而是一大簸箩,足有五六百根。儿时的那些年,过年走亲戚拿的礼物就是一竹篮油条。我们家亲戚多,所以油条要多炸。几大盆面提前发好,为了使面蓬松,会加入白矾。炸油条,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常常需要父亲帮忙,每次炸油条母亲都要抱怨父亲笨手笨脚。炸油条的开始了,我们兄妹几个脸上洋溢着欣喜。油条平时难得吃一次,过节或者请人干活了,母亲才会炸一点。母亲揉好面,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用手一拉,丢进油锅,给油条翻身,等油条泛黄了,就可以捞出来了。母亲负责揉面切面快拉面快,父亲负责给油条翻身捞油条。我常坐在灶台后烧火,母亲每每抱怨火小了,火大了,将我赶出去。有时,我们兄妹几人会挣着坐在灶台后,也因此打架被母亲责骂。炸完油条,炸豆腐干,炸粉条,炸狗枝杈,炸果子,炸疙瘩,炸丸子。从早忙活到晚,母亲没一个闲空。眼看着桌上的面团在变少,簸箩里的油条在增多,锅里的油逐渐减少。炸油条的时候,空气中弥散着油的香味,生活很充溢,生活很幸福。年幼无知的我们,根本不操心,不在乎太多的世事,无忧无虑,只考虑着吃和玩。母亲炸油条,偶尔也会炸几根麻花给我们解馋。可是,母亲炸的麻花每每没有卖的咯嘣脆。炸油条有趣的是炸狗枝杈,也就是发开香菇和木耳,切碎融入萝卜丝和面粉搅拌了,炸成各种形状,美其名曰狗枝杈。每年炸油条我都会央请母亲炸这个美食,母亲每每抱怨我嘴馋,因为这个狗枝杈最费油。我属鼠,就是嘴馋。母亲还会炸些红薯片,味道很好,比肯德基的薯条有味道。最难忘的是母亲炸果子,所谓果子就是没发的面里面掺杂了鸡蛋,用擀面杖碾压的极其薄,将其做成莲花形状油锅炸了,等我大年初四生日时摆供。大年初一早上,也会用到祭祖。这种脆脆的果子,很香,味道很美,我的嘴禁不住多吃,每每被母亲藏起来,因为要祭祖用。从一岁到十二岁,我过了十二年的生日,母亲每到这天都会专门为我给神仙摆供,她对我的关怀无微不至,而我总是模糊而不能感。现在母亲年龄日增,神思大不如往,脾性也多变,每每让我找不回从前的样子。今年春节我离家南下时,大清早,黑乎乎的天,飘着雪花,母亲送我到桥上,我说了什么她不满意的话,她头也不回地回去了。换往年,她每次都要等到车来才离开,可是这次她满心的伤感,提前离开。明年春节在即,我没回家过年,怕别离的感伤,怕旅途的辛苦。
   四、扫房子。俗谚:二十四扫房子。母亲每年腊月二十四都会扫房子,雷打不动,扫房子似乎是她的专利。每次扫房子,母亲都满腹牢骚,抱怨没人帮她的忙。家里烧柴火,柴灰和烟,到处弥散,熏黑了屋顶,熏黑了墙壁,熏黑了锅台,熏黑了窗户,更熏花了母亲的双眼。到了腊月二十四的早上,母亲起早做了早饭,告诉我们她要扫房子。于是,灶房里的锅碗瓢盆等物品被搬出来,母亲用塑料袋包裹着头,绑了长扫帚开始清扫屋子。等母亲清扫完厨房,她就像个从烟囱里爬出来的圣诞老人一般,灰头灰脸的,滑稽相。她简单洗脸,又开始擦桌子抹凳子扫地。她要么抱怨我们做的不好,要么亲力亲为,每年都有这么打动手脚一次。家里被母亲收拾的窗明几净,尽管没有几件值钱的东西,都是朴素的用品。不由得想到有位名人说,人穷或者落难,也不能有丧气相,哪怕简朴,也要衣着打扮干净得体,免得更加晦气,惹人嫌弃。母亲就是这般勤劳,辛苦的汗水换来干净清爽的屋子。
   五、贴对联。对联早些年,都是父亲买了笔墨纸砚,请人来写。后来,写对联的人成了稀缺,父亲就开始买对联。对联的大小和字体,都是母亲抱怨的对象。前年春节,我没回家过年。母亲嫌弃父亲对联贴歪了,自己上去贴,梯子不稳,一脚摔下来,年都没法过了,真叫人闹心。她就是爱没事找事,折腾点事做。对联贴歪了,贴反了,贴高了,唠叨不完的瑕疵,让父亲不胜其烦。自从摔了一脚,吃了教训,贴对联的时候,她尽量少说话,还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大门的对联要买最大张的,最贵的,金子的,大门嘛,不能寒酸,要大器,要上档次。本来大门很大,大对联标准也那么大,贴上去,一对比就小了,成了母亲出气解恨的对象。家里也闹腾着大门贴瓷砖,贴了大门框还不行,一直贴到上房外墙以及屋顶,这样才高端大气上档次。此外,母亲还跟风花高价买了橡胶挂帘,挂在上房门前,橡胶味臭得很,也被她宝贝似的倍加呵护。贴对联,浆糊是自家用面粉做的。母亲连浆糊的粘稠度都要关心,每每抱怨一下太稀稠了。就这样,吵吵闹闹,对联和门神年画贴好了。红红的对联,张牙舞爪的门神,年就要来了,一切洋溢在幸福之中。在这样的唠叨声中,我们兄妹几个也长大了,为了工作,各奔东西,只剩下父母二老在家。
   六、除夕。因为前面殷实的准备,除夕过得安稳和自在。看着屋子里堆积的馒头山和油条海,以及自家种的和买的各种菜蔬,自然欣喜涌上心头。除夕晚上要吃饺子,下午四点左右,母亲就忙着和面擀面皮包饺子。家里五张口,吃的人多,干活的人少,都被母亲一个人包揽了。我们也会去凑热闹,包的饺子每不趁人意,母亲叫我们滚一边去,别添乱。饺子没包好,下到锅里还没煮熟,很快就烂掉,一锅粥似的。也有一二年,母亲不知从哪里学的花样,要在饺子里塞硬币,谁吃到来年就好运。我对这个可不感兴趣,真有人磕牙吃到了,大家报以笑声。夜色渐浓,白花花的饺子包了足足两百多个。灶台的火熊熊地燃烧起来,锅里的水欢呼地唱起歌来,白花花的胖子纷纷下锅。母亲这时空出手来,挑选了香菜和葱花切碎,加入酱油、醋、盐巴,搅拌均匀后,再滴上几滴香油,作为佐菜。热腾腾的水饺,一碗碗捞出来。先别急着吃,各个祖宗牌位前烧香,饺子摆上去供奉祖先。过了三五分钟,就可以开吃。饺子平日里,也不怎么吃。真做好了,也吃不了多少,因为肚子早被馒头和油条等丰盛的食物塞满了。吃完饺子,大家积聚在屋里看春晚。母亲一个人在厨房继续包大年初一的饺子,包完饺子还要准备大年初一早上的供品。我们喊母亲过来看,她也没兴趣,继续忙着,年年如斯,辛苦了她。春节晚会,八几年推出。记事起,九零年以后开始看。那些歌舞对于小朋友来说,毫无吸引力,看到鼻涕哈欠连连。坚持不到十一点就睡了,父亲一个人在炉火旁热呵呵地看,睡在床上的母亲不停地责备他熬夜,第二天早上起床迟。最早记的一首歌曲是《白发亲娘》,也忘了哪年春晚的。从那年以后,人也逐渐长大,开始关注春晚。只是这些年,娱乐多元化,对春晚的兴趣年来俱减。也曾在除夕夜,学着城里人,摆了七大碟八大碗,浪漫一下,可是这些零碎的食物,很快就放凉,没有了味道。傻帽做的事只有一次,这碟碟的风度不要温度,对于农民来说,还真流行不起来。手机普及之后,除夕夜就是忙着发短信拜年,或者上网。除夕,马上就要来了。张也春晚唱的“最甜最美的是除夕”又回响在我的耳畔。这些年,几个小孩大学毕业,家里经济稍微好转,也会买一些烟花。绚烂的烟花冲向天空,瞬间绽放,片刻的美,寓意这个家,这个千千万万的普通家庭,来年平安兴旺。
  七、大年初一。大年初一人们起得很早,母亲总是说大年初一起早了,一年都是早,若是迟了,被人笑话。每每我对她这些理论嗤之以鼻,再后来看古书,真有这么个说法:看一家人是否兴旺,就看他早上是否早起。每年大年初一,母亲的唠叨自然少不了。父亲看了春晚,早上不愿意起早。母亲早早起来,给祖宗摆好供品,烧火煮饺子。母亲一边烧火一边吆喝父亲,赶紧起来放鞭炮。父亲在床上熬磨一会儿,爬起来,将一大盘红红的鞭炮拖到院子里点燃,噼里啪啦,震耳欲聋。不少男孩子都喜欢放鞭炮,我对它们倒是有些害怕,火药的威力,不是闹着玩的。长长的鞭炮大约持续四五分钟,震耳欲聋的响声在山谷间回荡。其实,大年初一从零点开始,山村里的鞭炮就回响不绝,一直绵延持续到早上八点。天亮了,母亲早煮好了饺子,不厌其烦地喊我们起床。我们说不吃了,不想起床,母亲又开始责骂,大年初一饿着肚子,一年都是忍饥挨饿。耐不住唠叨,纷纷起床,随便吃几口。儿时,鞭炮放完之后,地上会有遗漏的没有炸响的,大家会捡起来,装在口袋里,早饭后和伙伴玩耍燃放。有年大年初一,一个大龄的孩子,竟然将鞭炮燃放到我的脸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麻坑,二十多年去了,麻坑依然。农村有什么可玩耍的地方呢?成年人聚集在一起烤火侃大山,聊五谷丰登风调雨顺,或者打扑克。小孩子三五成群地积聚在一起,放鞭炮,或者比赛谁的新衣服漂亮。上午十点左右,母亲又开始忙活。大年初一中午的饭菜异常丰盛,母亲做了满满的一桌菜,加热了不少馒头油条,把久不用的圆桌子搬出来,大家喜庆地围坐在一起品尝食物。至于汤水,雷打不动的苹果汤,上面有几颗油炸的花生粒。大年初一上午,有很多年都是跟亲朋好友去攀爬石柱山。石柱山海拔近千米,孤峰突起,在起起伏伏的山峦间格外引人注目。甚至本地的名字就叫石柱队,名字可以追溯到明朝末年。过了大年初一中午,年的滋味就淡漠起来。随后,上学的去上学,劳动的去劳动,喜庆春节,就这样草草地结束,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新的一年繁忙的工作周而复始地开始了。 


TAG: 冰水 财富 广东 老家 流年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12-06  
1234567
891011121314
15161718192021
22232425262728
2930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0459
  • 日志数: 35
  • 建立时间: 2014-12-14
  • 更新时间: 2016-01-24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