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下一颗种子,在泥土中静谧的休憩,而地面枝叶生机盎然,如期绽放的杏花,落英缤纷如雨,随风飞扬
青海:不朽史诗《格萨尔》的故乡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07-18 08:42:55
青海新闻网讯 即使有那么一天,飞奔的野马变成枯木,洁白的羊群变成石头,雪山消失得无影无踪,大江大河不再流淌,天上的星星不再闪烁,格萨尔的故事也会世代相传。史诗《格萨尔》是人类文学宝库中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是藏族文化中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7月17日,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吉狄马加将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格萨尔》。在《格萨尔》与世界史诗的神秘召唤下,怀着对史诗和民族文化的敬仰、热爱之情,带着如何在现代社会更好地挖掘、研究、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深切思考,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意大利、德国、法国等11个国家的专家学者从世界各地走来欢聚一堂,对话史诗。 ●青海被学界誉为《格萨尔》的故乡 ●《格萨尔》史诗传承时间之久远、流布地区之广阔、篇幅之浩繁、结构之宏伟,堪称世界史诗之最 ●青海是国内外最早发现《格萨尔》史诗的地区 ●在发掘、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格萨尔》史诗方面,青海当属全国范围内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区 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伟大史诗 格萨尔王,相传是连花生大师的化身,一生戍马,扬善抑恶,宏扬佛法,传播文化,成为藏族人民引以为自豪的旷世英雄。史诗中的格萨尔幼年时即遭驱逐,同母亲流落至玛域。母子俩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励精图治,终于开发和治理了玛域,从而使原本荒无人烟的地方变得水草丰茂。在一次赛马大会上,年轻的格萨尔战胜群雄,登上王位并迎娶了美丽的珠牡姑娘。接下来的故事里,他降服入侵的敌人,使百姓摆脱战乱之苦,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最终让青藏高原走向统一…… 《格萨尔》是藏族人民集体创作的一部伟大的英雄史诗,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格萨尔》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史诗从生成、基本定型到不断演进,包含了藏民族文化的全部原始内核,在不断地演进中又融汇了不同时代藏民族关于历史、社会、自然、科学、宗教、道德、风俗、文化、艺术的全部知识,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是研究古代藏族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格萨尔》是世界上唯一的活史诗,至今仍有上百位民间艺人,在中国的西藏、内蒙古、青海等地区传唱着英雄格萨尔王的丰功伟绩。 《格萨尔》大约产生在公元前二三百年至公元六世纪之间,在近千年的漫长时期内,民间艺人口耳相传,不断丰富史诗的情节和语言,到十二世纪初叶,《格萨尔》日臻成熟和完善,在藏族地区得到广泛流传。 每个艺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萨尔》 《格萨尔》之所以能够流传百世,至今仍活在民间,应该归功于史诗最直接的创作者、继承者和传播者,那些才华出众的民间说唱艺人们起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是最优秀、最受人民群众欢迎的人民诗人。在大规模的抢救工作中,通过考察,发现了近百位活跃在农村、牧区的说唱艺人,藏语称“仲堪”。其中有十多位是在群众中享有盛誉的优秀艺人。他们在说唱前要举行各种仪式,或焚香请神,或对镜而歌,说唱时还要头戴作为道具的帽子,帽子上插有各种羽毛,手拉牛角琴或手摇小铃鼓。就同一个艺人而言,因每次说唱的时间、环境和个人心态不同,每次说唱的内容也就长短不一,不尽相同,从而形成了“每个艺人口中都有一部《格萨尔》”的局面。 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截至目前,较为准确的统计数字显示,我们共收集到《格萨尔》手抄本和木刻本总数为289部,除去各种异文本,仍有200多部,若按每部平均20万字计算,总字数也在4000万字以上。仅从字数来看,《格萨尔》已远远超过世界几大著名史诗的总和。由此可见,这部史诗传承时间之久远、流布地区之广阔、篇幅之浩繁,结构之宏伟,堪称世界史诗之最。 世界最长的气势磅礴英雄史诗 《格萨尔》的内容丰富,结构宏伟,卷帙浩繁,气势磅礴,是世界上最长的一部英雄史诗。 《格萨尔》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史诗中演唱篇幅最长的,它既是族群文化多样性的熔炉,又是多民族民间文化可持续发展的见证。这一为多民族共享的口头史诗是草原游牧文化的结晶,代表着古代藏族、蒙古族民间文化与口头叙事艺术的最高成就。无数游吟歌手世代承袭着有关它的吟唱和表演。它历史悠久,结构宏伟,卷帙浩繁,内容丰富,气势磅礴,流传广泛,作为一部不朽的英雄史诗,《格萨尔》是在藏族古代神话传说、诗歌和谚语等民间文学的丰厚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提供了宝贵的原始社会的形态和丰富的资料,代表着古代藏族文化的最高成就,同时也是一部形象化的古代藏族历史。 青海是最早发现《格萨尔》的地区 自古以来,青藏高原是一个神秘、神奇而又神圣的地方,巍巍昆仑屹立于此,滔滔江河发源于斯。伴随着人类早期文明的诞生,《格萨尔》史诗同昆仑神话一起向世人传递着华夏民族智慧的光芒。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质朴的高原人始终将神话叙事和史诗表演作为自己文化之根,代代相传。正因如此,青海——这个人杰地灵的地方,被学界誉为《格萨尔》的故乡。 在青海,《格萨尔》的各种版本多,格萨尔的遗迹遗物多,格萨尔的传说故事多,《格萨尔》的说唱艺人多,《格萨尔》的藏戏表演多。说不完《格萨尔》的艺人才让旺堆,写不完《格萨尔》的艺人格日尖参,唱不完《格萨尔》的艺人达哇扎巴,画不完《格萨尔》的艺人尕日洛、东智,抄不完《格萨尔》的艺人布特尕。他们是史诗的民间创作者和传承人,为我们讲述着《格萨尔》——这首唱不完、写不完的伟大诗歌。 早期的青海非常封闭,大部分地区没有公路,人们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尽管如此,《格萨尔》史诗却像一股清澈的山涧溪水,汩汩流淌,经久不息。许多国外学者早就注意到流传于此的《格萨尔》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他们纷纷背起行囊不远万里来到青海,徒步进入果洛、玉树等广大牧区,搜集和挖掘出不少《格萨尔》史诗的原始版本,从而使青海成为国内外最早发现《格萨尔》史诗的地区。与之相呼应的是,在果洛州甘德县,人们把鲁姆德果山顶的一个山洞形象地称为“岭国觉如的口袋”;在热贡地区的隆务峡口处,有一四四方方的棋石,每当路过此地,人们总要在棋石旁做一下赛棋的动作;而在同仁县麻巴乡,人们都知道有个格萨尔赛马场……美丽的传说加上现存的遗迹,不免令人遐思万千、心驰神往。故此,一直以来,青海被《格萨尔》史诗爱好者和研究者所钟爱,现在已经成为《格萨尔》工作乃至整个藏学工作的重要科研基地。在发掘、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格萨尔》史诗方面,青海当属全国范围内起步最早、成果最多的省区。(作者:王肖芳) |
相关阅读:
- 博友对《逗 你 玩!----本科生毕业论文答辩》的点评 (宁锐, 2012-7-17)
- 【八木先生的祝贺语】人间情多,真诚难得 (宁锐, 2012-7-17)
- 谈郭明义精神的当代性追问与建构 (东山峻石, 2012-7-17)
- 博友对《请您夏季去海南旅游的十大理由》的点评 (宁锐, 2012-7-17)
- 西瓜园的传说 (宁锐, 2012-7-18)
- 【送一笑堂贺语选】世上最难断的是感情 (宁锐, 2012-7-18)
- 【 八木先生的养心经】《幸福是一种心态》 (宁锐, 2012-7-18)
- 【八木先生的生活小百科】快速减肥: (宁锐, 2012-7-18)
- 【八木先生的风趣话儿】《花钱买的票不能亏了!》 (宁锐, 2012-7-18)
- 格萨尔与世界史诗国际学术论坛在西宁隆重召开 (杏雨飞扬, 2012-7-18)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的
格萨尔
故乡
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