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城书院山门外的抱鼓石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1-09 20:58:46

       抱鼓石,青城人叫“世面”。《青城记》中称“面石”,俗称“石面”,谐音“世面”,此石雕一般放置在官府、衙门、书院、大寺院等比较尊贵且普通人不常去的地方,去了就等于见了世面,故如此称之。地方不同其“世面”上所雕的图案就不相同。青城书院山门东面抱鼓石的正面是“喜牛望月”图(此处的喜牛系耕牛,非犀牛),背面是一条三爪龙;西面抱鼓石的正面是“天马行空”图,背面也是一条三爪龙,但两个三爪龙图案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说起“喜牛望月”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神话故事:喜牛原是天上的一位神将,受玉皇大帝的指派来凡间给人们传达起居规范:要求百姓“一日一餐三打扮”,意思是注重礼仪,少食甘味。而喜牛下凡后被人间这个花花世界扰乱了心神,将玉皇大帝的旨意误传成“一日三餐一打扮”,不但违背了天帝的意愿,还使人间严重缺乏粮食,天帝大怒就将它罚下天界,让它用自己的劳动果实供养人类。日复一日的艰辛让它无时无刻不思念天宫的幸福生活,于是一到晚上闲下来的时候它就抬头望月,希望再能回到天宫享受以前的美好生活。青城人把这个图案刻在书院抱鼓石上寓意青城书院的学子要像喜牛一样怀着对前途的美好向往刻苦学习,以取得好成绩。

“天马行空”一词出于元代学者刘廷振的《萨天锡诗集序》“其所以神化而超出于众表者,殆犹天马行空而步骤不凡”,这里也有一个典故。西汉时期,西域大宛国出产一种名马,它因为可以日行千里而被人们称作西极天马天马行空,天马奔腾起来特别快,就像是在空中飞行一样,后来人们就用这一个成语比喻人的思想活跃豪放,诗文气势奔腾。青城书院选用这一画面寓意青城书院的学子们经过老牛一样的艰苦劳动(学习)而学识渊博,在社会的各个阶层都能像天马行空一样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自己的抱负,做一个对社会对人民有用的人。

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龙的手爪中国历史上向来有三爪、四爪和五爪之说,一般认为三爪龙即幼龙。另外,民间又有“五爪为龙,四爪为蟒”的说法,所以皇帝穿“龙袍”,大臣们穿“蟒袍”。青城先人在此用三爪龙指代就学的年轻学子,从而间接地表达了他们对学子们的美好祝愿:希望他们将来能升官加爵,穿上“蟒袍”或“龙袍”。

另外,抱鼓石的下面是一张桌子,桌子上铺有一块四角下垂的裹布,裹布的上面、石鼓的两边是两捆书卷,它们与石鼓一起构成了一幅图画,传达出了青城人的另一桩心愿。中国人向来有“击鼓进军,鸣金收兵”的说法,他们之所以用击鼓来号令军队前进就是因为鼓声有很强的震撼力,能激起士兵作战的勇气和激情,青城人把鼓置于书院门前意味着书院发出的是文化的鼓声,希望它能像战鼓一样激励学子勇往直前,用自己在书院所学的知识在科举战场上打一个漂亮仗,一举取得好功名。


TAG: 石雕 普通人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我的存档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427
  • 日志数: 7
  • 图片数: 1
  • 建立时间: 2013-11-01
  • 更新时间: 2013-11-0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