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客南来休问事 夜深无数采珠人——赠苏轼 (苏轼遭贬谪后,好友文与可提醒他仕途险恶,随波逐流)
北客南来宜问事,日好唯报万年春——人生是一个自由选择的过程,不如选择日日是好日,夜夜为春宵。
豫东地区春节的祖先祭祀仪式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5-03-02 11:10:32
今年春节,回祖籍河南西华县西夏镇张庄村,参加了家族春节上坟仪式,大致过程如下:
一.请亲人
1. 大年三十,下午三点后,家族里男丁,每个独立门户的都要去一个男丁,辈分不论,要去祖坟地上坟,带4个馒头,一块煮3层熟的猪肉,一定要肥瘦各半的整条,插上筷子;苹果、点心各一盘,共4盘,还有三个酒杯与酒。
2. 到了坟地,先放鞭炮,要呼太爷各位亲人:过年了,子孙来给你们送钱了,都起来了!
3.按照辈分从高到低,敬酒三杯,倒在地上,要念念有词,给您敬酒了,然后烧纸钱,冥币,每次烧,都要在坟墓前画个半圆的圈,不要跑了钱财。要祷告亲人称谓,过年了,起来拾钱吧!
4.然后各自念叨:这一年你受苦了,儿孙请你回家团圆了,把钱存好,跟着我回家吧,回家吃饺子了,回家过年了。
二、送亲人
1. 正月初三,凡是父母亡故的女儿,都要在在这天回娘家上坟烧纸。(父母健在的,初二回娘家),
2. 带的东西,如上,从家里出来,要念叨:父亲或者母亲,各位先人,亲人,年过了,女儿送你回去了,跟着我走,别迷路,跟着我近点,看着我的脚后跟,走了。
3.烧纸的程序,如上,不同是,女儿烧纸钱时,供品是摆放在自己父母坟前,其他亲人祖先,各自坟前也都要去烧几张纸,冥币。程序如前。但是女儿上坟,一般都会大声哭出来,诉说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请求父母祖先如在世时一样,心疼保佑女儿一家平安。一般新丧会哭得厉害一些,逐年减轻一些,会由那些丧了父母早点的姐妹来相劝。离开坟墓,不能回头看。
三、初一上水饺
会在家里亲人照片前面(过去是灵位 ) 摆上供品,这些从三十到十五一直摆放,初一要放一碗水饺,敬酒,烧纸钱,全家跪拜,念叨亲人过年了,吃水饺了,第一晚要敬亡故亲人。全家才开始吃。
四、十五上汤圆
到了正月十五,上一碗汤圆,敬酒,烧纸,跪拜,然后才能开饭。
这个春节的亲人祭拜,到正月十五,才算真正结束。
这些仪式里面,承载太多天理人情内涵,首先,我个人感觉,在整个仪式里,思亲的情怀得到极大释放,同时,这里面,蕴含着很多人生的现世解释。
本来是回复一个关于春节上坟的帖子,可网络问题一时发不出,又找不到了,就另发出来。
相关阅读:
- 河南:2011年农民收入增速再超城镇居民 (宁锐, 2012-3-03)
- 冯骥才:文化界的人不能不来河南 (波上寒烟, 2012-4-04)
- 4月1日——6日游走在河南和山西大地 (马知遥, 2012-4-08)
- 河南山西文化调研札记 (马知遥, 2012-4-14)
- 青铜时代——走进河南博物馆 (陶立璠, 2012-5-30)
- 河南新型农村社区对民俗文化的潜在影响 (波上寒烟, 2012-8-12)
- 【八木先生的风趣话儿】从河南到湖南 (宁锐, 2012-9-04)
- 馋死人的上海十大名点心 ! (宁锐, 2013-10-09)
- 翁源婚俗 (王焰安, 2014-4-16)
- 河南峽縣地坑院天井窑--地窑(珍藏版) (宁锐, 2014-6-26)
导入论坛
收藏
分享给好友
推荐到圈子
管理
举报
TAG:
点心
河南
筷子
西华县
张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