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禹与在苗争夺江南铜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1-12-14 18:24:12 / 个人分类:矿冶传说

尧舜禹与在苗争夺江南铜

李贤浚

四千二、三百年前,即公元前2300—前2200年左右,尧帝在位,他在平阳(今山西襄汾)建都,设官分职,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四位大臣分守东、南、西、北四方,观察天象,制定历法,以授民时,称为“四岳”。单说“四岳”之一的羲叔奉命居守南方,一直开发到五岭以南,称为南交。尧帝向羲叔交代:“江南的铜绿山可是一个宝地,我的先祖黄帝和颛顼帝都曾到过那里,先祖们在那里采集了不少孔雀石和自然铜矿石。你要好好保卫和开发那个地方,我们要充分利用那里的铜矿资源,经富国强兵。”羲叔领命,带着人马来到铜绿山,对铜绿山铜矿进行露天开采。但分布于长江中游洞庭湖至鄱阳湖一带的三苗部落,却屡屡来争夺铜绿山铜矿。羲叔要管理整个南方,他一到别的地方去三苗就来抢夺铜材。羲叔穷于应付,就向尧帝报告,说三苗一再为害。尧帝每隔五年巡狩四方一次。所谓巡狩,就是天子视察诸侯所守之境。尧帝巡狩到南方,亲自视察铜绿山,听取羲叔的汇报,并与羲叔商讨对付三苗的办法。但是商量来商量去很难找到一个万全之策。所以到尧帝晚年,三苗的问题仍然没有解决。

尧帝晚年,感到自己体力不支,想选一个接班人来替自己执政。就对部下说:“天下可以托付给谁?”放齐说:“你的儿子丹失聪明通达,可以继任。”尧帝说:“他这个人顽劣好斗,不能用/。”尧帝又问“谁可以?”讙兜说:“共工遍揽事务,颇见成绩,可以任用。”尧帝说:“共工巧言善辩,但没有真实本领;他表面上听命,而内心里连天都敢瞒。不可用。”尧帝又对四岳说:“你们总能执行命令,你们中哪一位来接替我吧!”四岳回答说:“我们德行浅,如果继任天子,那会玷污帝位的。”尧帝说:“那你们推荐吧,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只要德行好就行。”四岳同声说:“民间有个单身青年叫舜的很不错。”尧帝说:“你们说说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四岳说:“他是个盲人的儿子,父亲冥顽,后母狠毒,弟弟骄恣,三个人经常害他,他却始终孝敬父母,友爱弟弟,保持家庭和睦,使父母和弟弟没有变成坏人。”尧帝说:“好!那我就来试试他吧”于是将两位公主娥皇、女英嫁给舜,想通过两位公主来考察舜的德行。舜让她们放下公主架子谨守好道。尧帝很满意,就让舜推行五种教典,而百姓都乐意接受;尧帝又让舜负责接待宾客,而诸侯和各方来宾都对舜女士肃然起敬。这样经过三年的考察,尧帝认为舜确实德才兼备,就让他代理天子巡狩四方。舜规定:天子每五年巡狩一次,其余四年,四方诸侯轮流来朝见天子。通过巡狩和朝见,天子对诸侯进行指导和考核,政绩突出的,便给予奖赏。舜在全国设立十二个州,又广泛疏通河道。他将刑法刻在青铜器上告示百姓,用鞭杖作为官府的刑罚,用戎尺作为学校的刑罚。舜规定:无心之过,可以赦免;屡教不改,严惩不贷。重罪可以宽恕为放逐,轻罪可以用铜材赎罪。从此开了夏商周三代用铜赎罪的先河。

此前黄河流域发洪水,浩浩荡荡,淹没高地,包围群山,百姓流离失所,叫苦连天。尧帝问四岳:“谁能治水?”四岳说:“鲧可以。”尧帝说:“鲧总是违背教令,残害同类,不可任用。”四岳说:“他很有才能,先任用再说吧。”尧帝就听从四岳的意见,叫鲧去治水。结果治了九年,他到处堵水,水害越来越大,百姓深受其苦。此时,舜请示尧帝,追究鲧失职之罪,把他列为“四大恶人”之一,将他流放到东方羽山去,让他去治理东夷。将另外“三大恶人”共工、讙兜和三苗的首领分别流放到北方、南方和西方去。

舜知道中原地区铜矿匮乏,而江南铜矿富集。当时三苗部落群在长江中游洞庭湖与鄱阳湖一带,一再与中央政权争夺江南铜资源,时常占领铜绿山等地,控制铜、锡、铅等战略物资,卡中央政权的脖子。舜请示尧帝,率领精兵,以南巡之名,攻打三苗,从长江北岸一直打到南岳衡山。舜打三苗主要是驱赶而不是杀戳,是将苗民赶离铜矿产地,不是要消灭三苗这个民族。舜对部下说:“只要将苗民赶得远远的,使他们不能再来占领铜矿区就行了,不必将他们赶尽杀绝。”部下有人说:“那就将苗民都赶到西北方的敦煌三危山去吧。那里荒僻偏远,交通不便,他们去了就回不来了。”舜说:“三苗部落群至少有几十万人,怎么能将他们全部赶到三危去呢?那要多少军队押送?即使有办法押送他们到那里去,这么多人,路经洛河和渭水这些我们的中心区域,那他们岂不会像蝗虫一样吃过去吗?这不是明智的人要做的事。”部下说:“那怎么办呢?”舜说:“我看只有分而赶之。将他们的大小首领最多几百人押送到敦煌三危山去;而将苗民大众驱赶到湘西的大山里去,让他们蛇无头不行,不能再来抢夺江南铜。”众人认为此计大妙,就照此执行。结果安定了几十年,中央政权的江南铜基地铜绿山等处,一直平安无事。这期间尧帝死,舜继帝位。

尧帝末年,禹、皋陶、契、稷、伯夷、夔、龙、垂、益等贤人就已被任用,但各自的职司不明确。此时舜征求四岳的意见,同时征集十二州长官和天下百姓的意见,讨论天子的德行,都认为只要推行行政,不接近阿谀奉承巧言令色之徒,就是蛮夷也都能服从。舜帝对四岳说:“谁能努力工作,光大尧帝的事业,就让他任官辅政。”四岳说:“让禹任司空,可以光大帝尧的事业。”舜帝说:“好!禹,你去治理水土,可要尽忠职守啊!”禹跪地拜谢,想让给皋陶、契、稷。舜帝说:“他们另有任用,你去上任吧!”舜帝又任命稷为农官,指导百姓种好谷物;任命契为司徒,推行五种教典;皋陶为刑官,量刑适中,执法公允;益为虞官,管理山陵沼泽;伯夷为秩宗,主持三种祭礼;垂为工官,掌管制陶炼铜;夔主管音乐;龙管接待宾客。他们各司其职,各显其能,都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其中禹的功劳最大,他吸附他父亲鲧治水不成的教训,放弃堵水的作法,而采取疏通了九条大河,划定发九州地界。方圆五千里的国土,一直通到边远的荒山野岭。往东安抚了长夷、鸟夷、往南安抚了郊止、北发,往西安抚了戎、氐、羌,往北安抚了山戎、息慎。四海之内都感戴帝舜的功德。天下的文明德政,都从虞舜开始。

到舜帝晚年,湘西大山中的苗民,又选出了新的首领,又回到两湖地区来争夺铜资源来了。舜帝就选定禹为接班人,命令他率领各部落人马去征伐三苗。禹就集合各部落首领一起誓师,禹一面宣布三苗的罪状,一面要大家听他的命令,齐心协力,克敌建功。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江南,可是打了30多天,没有将三苗打败。碰上绵阴雨,北方士兵很不适应,无法继续作战,只好撤军回去整顿。舜帝看到苗民赶又赶不尽,打又不容易打赢,知道光靠武力不能解决问题,就采取软硬两手,一方面整兵习武,保持威慑态势,一方面大施文德,派人去与苗民首领谈判,允许他们在两湖地区居住,但要按时向中央贡纳铜、锡铅等物资。经过70多天的反反复复的谈判,最后双方谈妥了,三苗服于中央,保证按时纳贡;中央保证不再攻打和驱赶他们。

舜帝将权力完全交给禹,禹即天子位。舜南巡,想去教化苗民,为中央政权保住铜资源。他过长江视察铜绿山矿区,然后南下洞庭,直至苍梧,最后死在那里,葬于九疑山,这就是零陵。他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赶到江南奔丧,双死在南方,葬于衡山。

夏王启铸九鼎

四千一百多年前,即公元前2100年之前,鲧治水九年不成,反而使百姓受到洪水之害更深,舜将他流放至羽山,其实鲧是无心之过,也就是说他主观上想把水治好,因为所采取的堵塞方法不对头,结果事与愿违,水害越治越大,这不是他有意造成的,所经罪不至死;但他毕竟严重失职,浪费了国家的人力物力,耽误了治水的时间,给百姓带来更大的损害,所以必须惩罚,就将他流放至东方。当时天下人都觉得这个处罚公允,鲧自己也口服心服。他后来病死于羽山。处罚了鲧以后,舜要四岳再推荐一个能人去治水,四岳说:“以前我们向尧帝推荐鲧,现在看来是推荐错了,我们也有举荐失察的责任。”舜说:“你们虽有举荐失察之责,但你们也是出自公心,并无私情,可不追究。你们再举荐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来补救吧。”四岳说“我们想举荐鲧的儿子禹,不知行不行?”舜说:“我看可以。我观察禹好久了,我处罚鲧,禹没有怨恨之意,可见他深明大义。他很有才干,不能因为他是鲧的儿子就不用他。叫他去治水吧!”于是任命禹为司空。


分享到:

TAG: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