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前送龙舟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2-12 09:29:07 / 个人分类:黄石民间文化论集

西塞山前送龙舟

张承良

 

“西塞山前白鹭飞”.这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留下的诗句。西塞山前送龙舟.这可是当地百姓一年一度之盛事。

五月端午赛龙舟,自古有之.其缘由都说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有关。五月十八送龙舟.这就少见了。我的家乡西塞山脚下的道士袱村,至今还延续着先人的五月十八送龙舟的习俗

《资洽通鉴》中说:“风俗,天下之大事也。”家乡的此习俗有着它自己的特色.

先说龙舟。冠此美名,其实是用篾扎纸糊的一条龙。艺人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用半个月的工夫将龙扎得栩栩如生。虽说是一条纸糊篾龙,但龙头高昂、龙身粗壮,龙尾摇摆自如。龙舟内.还摆放着用彩纸扎成的各种人物像,以及鸡、鸭、鹅、羊、猪、牛等动物,做工精细.形态逼真。

舟应行于水.可家乡的龙舟先耍行于陆地.五月十五龙舟扎好之后,在深夜子时开光安放。五月十六,由百姓推选出的八名强壮汉子将龙舟从龙宫内抬出,铜锣开道,喇叭吹奏,接家挨户地将道士袱村游上一周。父老乡亲早就摆好香案,燃放鞭炮,恭恭敬敬地迎接着龙舟.后因城市禁鞭不再有这一习俗。

   送龙舟前后.要唱乡戏助兴。自五月十六起至十八的午夜。要连唱乡戏三天。方圆百里的百姓走亲访友,你接我迎,都来看戏,每日看戏者都在数千人之多.戏迷凑到一块儿,少不了聊戏,什么喷口儿、什么字正腔圆、什么翎子功袖子功翅子功、什么京汉楚……聊到兴头,老先生边拍打叮腿的蚊子,边潇潇洒洒地跟着戏台的演员唱开了《借东风》,闹得其它戏迷忘情地把锣鼓点儿也”叫”出来——“呛啷‘茄子’呛!

送龙舟重在“送”宇上。如何送呢?可有讲究.五月十八这天中午,是这一活动之高潮。上午十一时.领送者身着道袍,头戴道帽,在龙舟前摆起香案,口中念念有词.尽言龙为劳动者带来的欢欣和富足。此时此刻,有不少女性随领送者微微拜之、默默求之。约一刻钟.领送者一声令下,八名汉子抬起龙舟,向长江边走去。人群如潮水般地在龙舟后涌动.一到长江防洪堤顶,领送者停步,壮汉细心地将龙舟头朝长江,横放在堤坝上,领送者再次诵经膜拜。这时,堤坡上、坝脚下,跪下了一大片女性,那份执著,那份投入,就是拥有万众欢呼万岁、人海旗林中尽享尊拜的古代皇帝,也未必有龙的这份荣耀,就是“鞭敲金蹬响、人唱凯歌还”的得胜将军,也未必有龙的这番得意。十二时整,领送者手一挥,八壮汉抬起龙舟.直奔长江边.将龙舟安放在用树枝、麦草捆扎成的龙舟底座上。此时.有一小船前来向龙舟抛出一根牵引绳,一壮汉将绳子牢牢地系住龙舟底座。小船牵拉着龙舟慢慢地向江中游击。忽然,从四面八方围上来一只只鱼船、农用船,绕着龙舟转着圈儿,三圈之后,欢快地离去。此时的江边、堤坝、防护林上,站满了观看龙舟的人群.多达万人以上。他们目送着龙舟渐渐地驶向长江主流。龙舟到了主流后,牵引船迅速地解下牵引绳.欢送龙舟自行向东而去。

   西塞山前送龙舟,体现了人们对“龙”的崇拜,体现了人们乞求社会安宁、天下风调雨顺、世间人寿年丰的愿望。自居易说过:“俗齐则和,心一则固。”《明史》中写道:“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此言不虚。


分享到:

TAG: 西塞 龙舟

穆昭阳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穆昭阳   /   2010-02-12 09:31:23
今年想去看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