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梦发与西塞神舟会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9-10-17 18:02:59 / 个人分类:黄石民间文化论集

胡梦发西塞神舟会

汪红光

 

200662,“西塞神舟会”作为黄石地方端午民俗与“屈原故里端午习俗、汨罗江畔端午习俗、苏州端午习俗”一起被批准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此,这项在我市西塞山地区流传了数千年的民间文化活动,正式登堂入室,成为源远流长的黄石文化继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后又一张亮丽的名片。
   
根据现有的历史资料显示,“西塞神舟会”这种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系统、完整、长时间在民间流传不息,除了民间心口相传的古老文化流传方式外,著名的清代文人胡梦发所作的“龙舟会”记载起了关键的作用。
   
胡梦发,何许人也?
   
查《大冶县志》可知,胡梦发,号卜子,大冶云程里(今还地桥)人。康熙47年举人。其远祖胡希瑗乃明朝嘉靖19年举人,曾任四川潼川知州;曾祖胡应辰,明万历26年进士,官至户部主事;其父胡绳祖,崇祯15年举人,曾任潜山县知县;其叔父胡念祖、叔祖胡希寅等都是闻名地方的名士。
   
古代还地桥胡家,是我市不多的几个望族之一。
   
出生在人文气息如此浓厚的家庭,胡梦发自小便与众不同。据《同治版·大冶县志》介绍,胡梦发天性聪明颖慧。四岁入学,读书过目成诵。八岁作《黄鹤楼赋》、《衡山赋》,文字工整华丽,遒劲有力,“见者叹为奇绝”。正是这个“神童”一般的胡梦发,少年时,参加县试、府试、院试皆获第一,十七岁时因为成绩特别优异被选送到国子监进修学习。
   
尽管胡梦发才学非凡,知识渊博,“天下五经,惟此一人”(清康熙年间大司农汪某赞誉之词),令人可惜的是,他成年后一直未能科场得意,直到73岁时才与侄儿胡齐泌一起中举。
   
而此时的胡梦发早已经垂垂老矣。
   
也许正因为科场失意,数十年间,胡梦发得以遍游我市山川形胜,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多珍贵历史资料。尤其是那一篇《五月十八日龙舟记》更是以生动、翔实的笔墨,极为具体细致地记录了西塞山地区,发生在数百年前“西塞神舟会”活动的空前盛况。
   
这篇文章对我们今天研究“西塞神舟会”,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
   
细细研读该文,我们发现,在胡梦发的笔下,“西塞神舟会”是一项非常热闹、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它具有几个典型特点。
    
一是奇。 
   
“西塞神舟会”的奇,奇在两个方面。一是时间设置与众不同,二是文化内涵充实。胡梦发在文章里,对当时流传在长江流域几种不同的端午习俗进行了充分的探究、比较,最后得出“西塞神舟会”“有逾(不同的意思)他处”的结论。
   
胡梦发是这样作比较的。
   
先引用《荆楚岁时》的民俗记载,说明楚地端午习俗一般都是“五日竞渡,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以舟楫拯之”。(楚地时兴五月初五竞渡,为了拯救投汨罗江的屈原)。
   
接着,胡梦发又引证了流传在越地(江苏、浙江一带)不同的端午习俗。“五月五日,时迎伍君,逆涛而上”。(越地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当年的伍子胥)
   
最后,他指出,“西塞神舟会”与上面所说的两种民俗都不相同。一则时间定在农历518,二则该活动除了纪念屈原的文化意蕴外,还包含着民众心中那种消灾祈福“竞渡以助阳气,装饰楼船送屈子,疫气亦随之以去”的朴素迷信思想。
   
很显然,经过胡梦发这样一番探究比较后,“西塞神舟会”就不再是一场普通的民间迷信活动,它身上承载了浓厚的地方文化、地方民俗。成为区别于他人、具有典型地域个性特点的民间习俗。今天我们把它当成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得上是实至名归。
    
二是繁。
   
繁,顾名思义,就是复杂、琐细的意思。“西塞神舟会”的繁复包含三个方面,一是该活动持续时间长,二是活动项目多,三是龙舟结构复杂、装饰绚烂。
   
首先我们来看时间,“西塞神舟会”自农历“四月上旬起工,五月事竣”,历时四十余日。可谓独树一帜。
   
其次在具体活动项目上,“西塞神舟会”同样也是与众不同。据胡梦发记载,整个“神舟会”活动包括募集资金、扎造龙舟、闹船摆设(龙舟开光、搭台唱戏)、神舟送福、神舟升天等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中最为隆重的当属神舟送福(抬神舟游街)。文章是这样写的:“次午,则金鼓旗帜数百具,迎舟过市,执事及纵观之人喧闹街巷”。即使我们没有亲眼目睹,单凭胡梦发的描述,也可以想象出抬着龙舟游街过市,鞭炮震天,各家各户顶礼膜拜,是怎样一副喧腾闹热的景象。
   
其实,“神舟会”最为繁琐、重要的,是龙舟的扎制,不光工序繁多,工艺复杂,而且色彩艳丽,内容丰富,包含着很深的中国文化韵味。“舟之长丈又二,载人物数十,凡神冠带纯银,衣服纯锦,余俱彩绮,绚烂夺目。”“榜师篙工,乐人鼓吹,……各以其物,无不备,特小尔”。胡梦发的描写,既有数字上的罗列,又有视觉上的色彩冲击,亦有器物种类的枚举,繁文缛节之余,细致、具体毕现。
     
三是盛。
   
“西塞神舟会”流传至今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盛况空前”。它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参与者甚众,二是影响甚远。历史上每一次神舟会到来,真可谓“人山人海,观者如潮”。胡梦发笔下对此“盛”景作了三次描述。一是募集资金的“盛况”,二是闹船的盛况,三是神舟游街的盛况。
   
“其贫其富,其老其少,户户输金,人人献力”,这是募集资金。“观者远来,填衢溢郭,趁月饮市中,欢呼彻曙,通国若狂”,这是闹船。“纵观之人喧闹街巷”,这是游街。虽然每一个场面的描述只是寥寥数语,但无不凸显“盛况空前”的场景特点。
   
除了胡梦发外,本地区历史上很少有人如此具体细致地记述“神舟会”活动。不可以想象,如果没有当初胡梦发如此细致入微的记叙、描写,今天的我们如何能够准确、清楚地了解“西塞龙舟会”这项流传千年的地方文化习俗的真实面目?从这个角度讲,数百年前的胡梦发为我们社会
、为我们黄石保留了一份多么珍贵的文化遗产!
   
当然,胡梦发的这篇文章并非文章经典,写作方法上并不值得我们作深入探究。况且他写作此文时还是抱着一种“痛恨”的心情写的。胡梦发虽然惊叹于“西塞神舟会”丰富的文化传承,但对民间举行“神舟会”活动那种失去控制的豪奢、浪费是持否定态度的。这种否定,对我们今天继承、发扬“西塞神舟会”的民俗文化传统,是一个有益的提醒:弘扬民俗文化,总要量力而行。

 

 


分享到:

TAG: 西塞神舟会 胡梦发

黄景春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黄景春   /   2009-11-06 10:12:22
柯小杰的神舟会大有内容。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