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各位老师同学拜年啦!虎年吉祥!

[卢鹏]哈尼山寨“昂玛突”节祭祀活动调查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1-11 20:52:59 / 个人分类:哈尼研究资料

  • 文件版本: V1.0
  • 开发商: 来源网络
  • 文件来源: 网络
  • 界面语言: 简体中文
  • 授权方式: 共享
  • 运行平台: Win9X/Win2000/WinXP

哈尼山寨“昂玛突”节祭祀活动调查
 

                                                 作者:卢 鹏                                                      

本文来源: 哈尼太龙网                发布时间:  2008-08-28

 

  箐口村是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的一个哈尼族村寨。除了有几家村民的媳妇是其他民族的外,其他村民均为哈尼族。时至今日,原始宗教在当地村民的日常生活中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平时在村里经常会见到各种各样的祭祀活动,而许多传统节日活动则更是与祭祀活动密不可分。节日期间的这些祭祀活动既有社区性质的公祭,也有家庭性质的私祭。公祭活动一般由咪古或摩批等神职人员主持,私祭则由各家家长主持。祭祀活动中会用到各种各样的祭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当地的经济水平。祭祀多以祈求丰收、健康、平安等为重要主题,由此可见乡村民众重视的仍然是最基本的生存问题。这些祭祀活动既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祈求平安幸福的心理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增强社区凝聚力的目的。同时应该看到的是,无论节日活动如何传统,它总会因生存环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实地去考察当地节日中的祭祀活动,是有助于加深上述认识的。
    2005年3月11日至14日,笔者参加了箐口的“昂玛突”节。“昂玛突”节是当地一个较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昂玛突”是哈尼语“hhaqmatul”的音译。“昂玛”是人名,据传为寨神,“突”意为祭祀,故“昂玛突”译为汉语就是祭祀寨神。节日一般在农历二月间举行。节日期间,寨子共同凑钱购买牺牲,在咪古的主持下立寨门、祭祀井神、石虎与寨神。此外,节日期间还有私祭性质的家庭祭祖、祭祀秧田等活动举行。现将这次“昂玛突”节的祭祀活动大体介绍如下。

    一、立寨门的祭祀活动
    11日,箐口村开始过“昂玛突”节了。这天按农历算是二月初二,是一个属马的日子,与传统上“昂玛突”节从二月份的属马日开始这一要求是相符的。节日前,寨子里所有人家的稻种都已经播下秧田了。这个日子是按照规矩由咪古及其助手共同商定的。
    下午5点半左右,寨子里开始立寨门。寨门分为上寨门和下寨门,上下寨门之间就是村民居住的空间。立寨门是为了将一切不洁净的东西驱除出寨子,而将一切洁净的东西都留在寨子里。立了寨门后,寨子里就清洁安宁了。选择在5点半左右立寨门,是因为寨子里的人,家畜、家禽等在这个时候都已经基本上回到了寨子里。但是,由于稻种已经播种,而又没有其他农活可做,很多青壮年外出务工,因而无论选择什么时间立寨门都难以将全体村民保护在寨子里。立寨门也仅仅只是对留在寨子里的人有意义。
    上寨门的门址选择在小寨神林脚下,下寨门的门址选择在磨秋场下。在立寨门之前,咪古和助手们在大咪古家准备着祭祀的必需物品。立寨门所必需的祭品有:一只白公鸡、一只红公鸡、一公一母一对雏鸡、两根草绳、两个竹圈、三个生鸡蛋以及一些白酒。 白公鸡和一对雏鸡是用来在下寨门处祭祀的,红公鸡则是用来在上寨门处祭祀的。上下寨门的立寨门仪式是同时进行的,因此大小咪古和助手们分成了两组。上寨门由大咪古和小咪古负责,下寨门则由咪古的四个助手负责。
    笔者首先跟随着咪古的助手们去了下寨门。来到下寨门后,咪古的助手们开始忙活开来。祭祀场里一棵大树下的永久性土祭台也被清理了出来。这个土祭台分为上下两层,是用来祭祀谷神,祈求谷物丰收的。土祭台清理好了后,他们还在另一棵大树下用木棍和野草搭建了一个临时祭台,这才是真正为立下寨门举行祭祀活动而设的。
祭台准备好了之后,便开始了立寨门的祭祀活动。立寨门的祭祀活动分为生祭和熟祭。生祭的时候,首先在临时祭台上摆放祭品。临时祭台上面的祭品有:三碗酒、一大碗水、一碗饭(饭上面还放着一个生鸡蛋)。临时祭台上的祭品摆放好了后,才开始在土祭台上摆放祭品。在土祭台的上下两个祭台上,上祭台摆放的祭品与临时祭台一样,而下祭台则只是摆放了三碗酒。
    祭品摆放好了后,他们便开始杀鸡了。白公鸡的血滴到临时祭台的那碗水里,雏鸡的血滴到土祭台的那碗水里。一对雏鸡杀了后,从翅膀上分别扯下几根羽毛插在上下祭台上。一切都好了后,祭祀的人们面朝祭台三磕拜九鞠躬,之后将祭品撤下祭台,生祭算是完成。
    接着,他们将白公鸡连毛带皮地剥开。首先用尖刀将鸡的胸脯皮轻轻地划开,然后非常仔细地用手剥,碰到扯不动的地方,就用刀子割。费了老大的劲,一张非常完整的带毛鸡皮便呈现在大家面前,鸡的头、脚和尾巴等都留在了这张皮上。雏鸡则是拔毛的。
    鸡的内脏都弄干净后,便开始煮鸡了。雏鸡和白公鸡都是整只地煮。首先入锅的是雏鸡,公鸡放在锅底,母鸡放在公鸡上面,并且将两个生鸡蛋放入母鸡体内。雏鸡放好了后,再将白公鸡放在雏鸡上面。在煮鸡的同时,人们用一根竹棍将白公鸡皮穿了起来,鸡嘴一端的竹棍上插着三小片鸡肉,鸡胃,鸡肝。这样做是用来预测寨子里今年是否平安。如果在三天之内这些东西没有丢,那么寨子里会比较平安;反之,寨子里会有灾祸发生,此时,人们便要举行禳灾祈福仪式了。
    在鸡煮得半熟的时候,熟祭开始了。这时,临时祭台上摆放的祭品有:四碗白公鸡肉、四碗酒、五碗饭(其中一碗里面放一个熟鸡蛋)、一碗姜汤。土祭台的上祭台摆放的祭品与临时祭台的差不多,只是鸡肉换成了雏鸡肉;下祭台只摆放了两碗雏鸡肉、两碗酒和两碗饭。祭品摆好后,四个人一起面朝祭台三磕拜九鞠躬。完了后,由一人负责剩下的仪式。他首先来到临时祭台旁,用筷子将熟鸡蛋的一端敲碎,并挑出一点蛋黄和蛋白撒在祭台上,再将其他祭品也撒一点在祭台上。除了酒之外,每撒一次祭品都要换一双新筷子。这些程序完了之后才将祭品撤下祭台。土祭台的祭祀过程也是如此。敲碎熟鸡蛋是为了预测寨子里一年的平安情况。如果鸡蛋被敲开的那端饱满,寨子这一年就会平安。如果鸡蛋凹了下去,寨子这一年就不平安。从观察鸡蛋的情况看,箐口今年会比较平安。
    生祭和熟祭完了后,人们将白公鸡皮绑在旁边的一棵树上,这是取其“公鸡保守寨门”之意。白公鸡皮是分鸡脖子,鸡身,鸡爪三段来绑的。绑好的白公鸡皮头朝上,尾巴翘起,显得很是威武。接着,将挂有避邪物的草绳的一端拴在鸡爪的树干上,另一端则要等寨子里所有人都回来后才绑。只有到那时,那时寨门才算真正立起来了。
    立上寨门举行的祭祀活动与下寨门的差不多。不同的是,上寨门用的是红公鸡,而且没有土祭台。

    二、祭祀井神与石虎
    水井跟人们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能为村寨提供清洁的生活用水,而且还具有避邪的功能,因而对村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石虎则是因为具有镇压避邪的功能而受到重视的。祭祀井神与石虎对村寨意义重大。箐口村祭祀井神与石虎都是在12日这天同时进行的。
    早晨7点半左右,笔者来到大咪古家。大小咪古和他们的四个助手都已经到齐了,另外还多了几个人。据小咪古介绍,因为箐口有七口水井(其中有四口是政府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给村里修建的水泥井,村里每年也都会祭祀这几口新水井)和一只石虎要祭祀,而大小咪古及其助手只能祭祀其中的三口老水井,所以便在寨子里选定了几个他们放心的老人来帮忙。他们都坐在大咪古家的水泥晒台上。
    水泥晒台上放了五个鸡笼,其中一个装着大咪古养的神鸡(一只大红公鸡,是不能杀的,直到其老死为止),另外四个鸡笼装着祭祀用的鸡。这些鸡共有十七只,有两只是下午祭祀大寨神林用的,其它十五只是祭水井和石虎用的。除了祭祀石虎要用到大红公鸡外,祭祀水井用的都是一公一母两只雏鸡。大咪古从家里把石虎也搬到了晒台上。村里原来的那只石虎被外村人砸碎了后,咪古们便又请人雕刻了这只石虎。石虎很小,用一只手就可以轻易地提起来。这只石虎平时就放在大咪古家藏着,只有到了祭祀的时候才拿到原来安放石虎的地方去祭祀。
    村里“最大”的水井由大咪古和小咪古两人负责祭祀。说“最大”有点名不副实,因为这口所谓“最大”的水井其实很小。这可能是寨子里最老的一口水井,所以才由大咪古和小咪古共同祭祀。水井在寨子的下方,靠近一棵大树边。很有趣的是大树分叉处长了一大丛虎头兰,生长得很是旺盛,以至于看上去像搭了一个窝棚。水井旁有一口小池塘,因为池塘挖得太深了点,把水井的泉眼挖断了,因而水井现在干涸了。
    大咪古和小咪古两人来到水井边后,大咪古负责清理井边的土祭台,小咪古负责用三块石头搭灶台。灶台搭好后,便开始烧水。锅里放几片树叶,象征着茶叶。按道理是应该用茶叶的,但由于忘记带了,便随便摘取几片树叶代替了。看来,很多规矩其实是可以变通的。如果按照规矩来行事,祭祀活动中用到的水应该用被祭祀水井的水。而现在水井已经干涸了,便只好用别的水井的水了。祭祀“最大”的水井所用到的水都是在磨秋场旁边的水井里挑的。
    祭祀仍然分为生祭和熟祭两个部分。生祭的时候,大咪古在水井的祭台上放三碗酒、四碗饭(其中一碗饭上放一个生鸡蛋)、一碗清水。小咪古负责杀鸡。他将鸡血滴入祭台上的清水碗里,并从鸡翅膀上扯五羽鸡毛插在祭台上。两人三磕拜九鞠躬后,将祭品撤下祭台,生祭便算完成。
    鸡也是整只地放入锅里煮,鸡肚子里还放着一个生鸡蛋。鸡煮熟了之后,熟祭也就开始了。小咪古将鸡肉切成块放入两个碗里,每碗都有一个鸡头和一只鸡腿。这两碗鸡肉摆在土祭台上后,又乘了四碗红米饭放在祭台上,然后将四碗酒、一碗姜汤、一个盛放了熟鸡蛋的碗,以及五双筷子一一摆放在土祭台上。祭品摆放好了后,两人面朝祭台三磕拜九鞠躬。接着,大咪古负责敲碎熟鸡蛋来预测一年的平安,其过程和原理跟立寨门的一样。水井祭祀完了后,祭献给井神的鸡肉就由他们代为享用了。据小咪古介绍,大咪古在过完“昂玛突”节后一直到农历三月初一之间除了能吃鸡蛋外,禁食其它一切用油炒的食物。
    趁大小咪古休息的时候,笔者跑到磨秋场旁观察祭祀石虎的活动。在田野调查中有时会发现,某些利益的获得是通过损害其他主体的利益来达到的,这种利益的争夺往往带有“零和博弈”的色彩。而石虎就跟当地村寨间进行利益的“零和博弈”有关。祭祀的人告诉笔者,以前寨子里的石虎比较大,因而能够“压住”对面的寨子,后来对面寨子的人晚上偷偷过来把原来的石虎敲碎了。现在所祭祀的石虎比原来的要小。
    祭祀石虎的地点与一口水井挨着,这两个地方的祭祀一起交给了咪古请来的三个人负责。如果不是看到他们正在祭祀的话,人们很难相信这里是一个祭祀场。因为非常神圣的祭祀场竟然是在一个蹲坑厕所旁。杂草将祭祀场遮盖了,祭祀的人费了很大的劲才将它清理干净。这里的祭祀也分为生祭和熟祭。祭品与祭祀程序跟祭祀水井的一样。
    石虎和水井祭祀完了后,帮忙的三个人也开始吃饭了。来寨子里久了,与寨子里很多人也熟了,三个老人邀请笔者和他们一起用餐。一般而言,像笔者这样的外人是不能参加祭祀会餐的,但禁不住老人们的一再邀请,也就坐下来和他们一起吃饭了。在吃饭的过程中,一个老人很是热情地给笔者夹菜、舀汤。吃到一定程度的时候,老人提出,是否可以为他们买一尊大一点的石虎?另外笔者所在调查组的研究基地建在寨子里,也就是哈尼寨子的人了,在入住新房的时候是否可以按哈尼人的规矩举行“贺新房”的仪式?为了打消笔者的疑虑,他说“贺新房”的时候不一定要请全村人,只要请村子里的咪古、摩批和其他老人就可以了,而且加了一句“不一定要花多少钱”。听到笔者说回去后一定向负责人转达他们的这一要求时,他们显得特别高兴。

    三、寨神林中的祭祀活动
    寨神能够保护整个寨子的平安吉祥,他们平时居住在寨神林里。祭祀寨神的活动就是在寨神林中进行的。箐口村有大小两个寨神林。其中,大寨神林的祭祀活动只有大小咪古及四个助手参加,而小寨神林的祭祀活动则各家各户都派人参加了。
    大寨神林的祭祀活动是12日下午举行的。中午11点左右,各家各户都把祭祀用的两个糯米粑粑送来了。但卢姓家族例外,他们送来的是两包染黄了的糯米饭。这两个糯米粑粑和两包糯米饭中,有一个糯米粑粑和一包糯米饭是祭献给寨神的,剩下的则要留给各家祭献自家祖先。祭献给寨神的糯米粑粑和糯米饭由咪古们代收。为了区别,各家在糯米饭和糯米粑粑上都作了记号。
    中午12点钟左右,大小咪古及助手在白龙泉净身后,开始前往寨神林。咪古的助手边敲锣打鼓边喊“我们要去寨神林啰,我们要去寨神林啰……”。听到喊声后,咪古们所要经过的路旁的衣服都被村民收了起来。这支队伍里除了有咪古及其助手外,还有两个背祭祀品的人。到了神林边的时候,咪古的助手接过祭祀品后,背祭祀品的人就走了,因为他们不能进入林子里面。笔者则只能远远地跟着,到了后也只能站在林边的土墙上远观。
    进入寨神林后,咪古的助手把一头捆绑好的大肥猪和一公一母一对雏鸡放在一棵树下。小咪古搬来四张凳子放在神树下(一棵野棠梨树)充当寨神的神位,“神鸡”则拴在神树上。在杀猪之前,先进行了生祭。大寨神林的祭台也分为上下两层,不过这些祭台不是永久性的,而是临时设的。生祭的时候,所用到的祭品有:上祭台为四碗茶、一碗清水(鸡血就滴入里面);下祭台为两碗茶。祭品摆放好了后,咪古们面朝寨神神位三磕拜九鞠躬后算生祭完成。
    生祭完了后,助手们把猪杀了。跟通常所采用的开水褪毛法不同,祭祀寨神林的猪是用火烧法来褪毛的。熟祭的时候要用到鸡肉、猪肝和猪脚。小咪古在切鸡肉等祭品的时候,其他五人席地而坐闲聊着。
    下午3点钟左右,熟祭开始。熟祭的时候,上祭台摆放着四碗茶、四碗酒、四碗姜汤、四碗肉、一碗饭(里面放一个熟鸡蛋);下祭台除没有熟鸡蛋外,其余祭品都只有上祭台的一半。祭台上的祭品摆放好了后,由大咪古将染色糯米饭和糯米粑粑中的一块(包)拿出来,拈三小点祭献寨神,然后放入背篓里。祭献完了之后,他们面向寨神神位三磕拜九鞠躬。接着,大咪古敲碎鸡蛋来预测一年的平安,其过程跟祭祀水井差不多。大寨神林祭祀完了后,他们就在林子里吃饭。
    小寨神林的祭祀活动是13日举行的。中午2点钟左右,大咪古家的祭品已经准备好了。他家的祭品为两碗猪肉、两碗煎鸡蛋、一碗鱼、一碗魔芋、一碗咸鸭蛋、一碗豆芽菜、一碗煎豆腐、一碗煮熟了的带壳蚕豆、一个染色的熟鸡蛋、一杯酒。祭品旁边还放着两封鞭炮。另外的一张蔑桌上摆放着六个碗,这是给咪古们及其助手祭祀出行及归来用的。
    咪古们用水象征性净身后,背着东西从二楼的楼梯下到一楼。值得注意的是,从大咪古家的水泥晒台旁边的楼梯就可以直接下到地面,平时咪古们进出都是从那个楼梯下到地面的,而每到出发祭祀的时候则一定要从房子内部的楼梯下到地面。大咪古的儿子端着放有六个碗的篾桌也下到了地面。他将六个碗倒上白酒,咪古们每人端一碗,口里念着“还有吃,还有喝”,念完三遍后将酒喝了。
    喝完酒后,咪古们开始出发了。走在队伍最前面的是大咪古。他左手捧着“神鸡”,右手拿着一包米和一床竹席。他后面的人敲锣打鼓跟随着,嘴里大声喊着“我们去寨神林啰,我们去寨神林啰……”。听到声音的人们端着放满菜肴的蔑桌纷纷从家里走了出来。在前往寨神林的小路旁,已经有很多村民在等着。待咪古们走上小路后,人们自动地跟在咪古们后面,队伍显得很是壮观。
    进入小寨神林后,人们便将各自端来的蔑桌放在地上。蔑桌是以家族为单位摆放的,同一家族的摆放在一起。在寨神林的最上端摆放的是张姓家族和小李家族的蔑桌;之后摆放的是卢姓家族和大李家族的蔑桌,其中卢姓家族摆放在左,大李家族摆放在右;最后摆放的是二李家族的蔑桌。卢姓家族上方的一棵大树就是神树。与大寨神林不同的是,小寨神林的神树周围用大石板圈着,而且神树下还用几块大石板设了永久性的祭台。因而,这棵神树很容易吸引人们的目光。不过据村民告诉我,这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神树,它是旅游开发后选定的。
    大咪古将“神鸡”拴在神树上,将竹席在神树下铺开,竹席上摆上四个凳子充当神位,之后把带来的一包红米敞开袋口放在竹席上给“神鸡”吃。小咪古等人在旁边做着祭祀的准备工作。其中两人用石块搭了两个灶,上面各架了一口锅。一口锅里煮的是头天留下的猪心、猪肝、猪头肉和雏鸡肉,这是专门用来祭献寨神的。另一口锅里煮的是猪脖子肉和猪肺,这是给全村人吃的。柴火就是寨神林里的木柴。按规矩,寨神林里的木柴是不允许私人采用的,但祭祀寨神林是大家的事情,所以寨神林里面的木柴在这个时候也是可以用的。
    祭祀小寨神林的时候本来是不准女性进入的,可很多女性游客还是进了寨神林。除此之外,因为一些青壮年外出打工,所以摆放着饭菜的篾桌也只好由留在家中的妇女端到寨神林里,然后让自家的孩子在里面守着。这也可以视为是规矩的弹性表现吧!但是那些进入寨神林的女性游客靠近神树的时候还是引起了咪古等人的反感。
    小寨神林的祭祀也分为生祭和熟祭两种。生祭的时候,上祭台放着四碗水(碗底垫着三片当地人叫“byuqsuq”的树叶)、一碗染成黄色的糯米饭、一个生鸡蛋;下祭台放着两碗水,碗底也垫着三片当地人叫“byuqsuq”的树叶。咪古等人三跪九磕头后,生祭就算完成了。
    生祭完成后,锅里的祭品也熟了。这些祭品切碎后一定要拌上葱花。据咪古告诉笔者,葱花可以驱除邪恶,从而也就使祭品能单独为寨神享用。供全村人食用的猪脖子肉和猪肺熟了后也切成小块丢入锅里继续煮。这些肉会由参加聚餐的村民带回家里,让每个家庭成员都得到寨神的保佑。村民们吃了这些肉后,全村人就共同都享受到了寨神的庇佑,因此让村民们意识到,他们是作为整体中的一份子存在的。(杜尔干,1999:373-374)
    熟肉切好后,就准备熟祭了。上祭台摆放着四碗饭、四碗肉、四碗酒、一碗姜汤、五双筷子;下祭台摆放着两碗饭、两碗肉、两碗酒、一碗姜汤、两双筷子。咪古及其助手面向神树三磕拜九鞠躬完了后,负责放鞭炮的人开始燃放鞭炮。除了有五十封集体购买的鞭炮外,很多村民家,尤其是去年“昂玛突”节后出生的新生孩子的家庭也都燃放了鞭炮。顿时,鞭炮齐响,整个寨神林都笼罩在硝烟之中。鞭炮足足响了半个小时。之后,大咪古开始将祭品搬走。
    在燃放鞭炮的时候,各家将带来的染色熟鸡蛋剥开后用筷子串了起来,到供全村人食用的一口锅里浸一下,这样寨神的恩惠就传给了他们。
    男人们在小寨神林用餐的时候,一些妇女手里端着碗站在神林脚下。她们的碗里装着一点糯米饭和菜(主要是咸鸡蛋),有些手里还拿着荆棘。据介绍,寨神林作为寨神的驻地,身体不好的人如果进入寨神林的话,他的魂魄会留在那里。这些妇女希望用这些饭菜使那些魂魄不要留在寨神林里,而是回到自己的家里。荆棘则是用来扫不祥之物的,以免将这些东西带到家里。
    下午4点半左右,大家都基本吃好了。村民端着篾桌纷纷从寨神林里回家了。而咪古们则留在寨神林里面闲聊着,到了大约6点钟的时候才从寨神林里回来。回来的时候,大咪古左手抱“神鸡”,右手拿着席子和米袋,后面的人则敲锣打鼓地,大家嘴里还喊着“回来啰,回来啰”。到了大咪古家的院子的时候,大家并不忙于进屋。这时大咪古的儿子用蔑桌端来六碗酒,他们端起一碗,连续喊了三遍“还有吃,还有喝”后将酒一饮而尽。喝完酒后,咪古们从房子内的楼梯爬到二楼,小寨神林祭祀活动才算最终完成。

    四、家庭性质的祭祀活动
    “昂玛突”期间,除了有祭祀寨神林、石虎、井神以及立寨门的祭祀活动等公祭外,各家各户还都举行家庭性质的祭祀活动。与公祭活动相比,家庭祭祀活动一般由家长主持,而且祭祀过程非常简单。
    12日下午5点钟的时候,咪古们从大寨神林回到了大咪古家。背回来的猪肉放在大咪古家院内的竹席上。猪肉除了留一部分第二天祭祀小寨神林用外,其余的由请来的帮手们平均分配。村里共有160多户人家出了钱,因此猪身上几乎各个部位都被分成了160多份。寨子里来分肉的人围在大咪古家,场面显得很是壮观。负责分肉的人则尽量分得公平点。到下午6点钟左右肉才分完。分肉的时候,每户村民家都有人来大咪古家拿染色糯米或糯米粑粑。而祭献给寨神的染色糯米和糯米粑粑则分成了七份,大小咪古和助手们每人一份。
    各家将分到的猪肉提回自家后就开始祭祀家庭祖先了。这天祭祀祖先神所要用到的祭品有:一碗糯米粑粑与猪肉的混合物、一碗酒、一碗姜汤。祭祀的地点就在家里。当地人主要在房屋的第二层生活,这一层有两个永久性祭台。一个叫做“大神龛”,在靠近灶台的地方,这是给正常死亡的祖先安放的;还有一个叫做“小神龛”,在门的左手边,这是给非正常死亡的祖先安放的。主家先祭祀“大神龛”的祖先,然后才祭祀“小神龛”的祖先。祭祀的程序很简单,将祭品摆上祭台后,作三个揖就算祭祀完成。
    14日是“昂玛突”节的最后一天。清晨6点左右,寨子里有些人家拿出一碗染色糯米饭(黄色)和一个鸡蛋到秧田里祭祀。祭祀地点在秧田入水口处。整个过程非常简单,面朝秧田磕拜几下就行了。至此,“昂玛突”期间的所有祭祀活动都完成了。
  
  参考文献:
  [法]杜尔干《宗教生活的初级形式》,林宗锦等译,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73~374页。

    注    释:
  ①2004年7-8月,笔者参加了云南大学“云南少数民族调查研究及小康社会建设示范基地”(哈尼族)项目,对箐口村进行了调查。2005年3月,专门对“昂玛突”节进行了调查。本文关于箐口村的资料都出于笔者的田野调查。
  ②“昂玛突”期间的祭祀活动本来都是应该用大鸡的,但由于经费紧张,所以对某些对象的祭祀就只好用雏鸡代替了。草绳上面挂着若干木锤,木刀等用来避邪的器具,这些器具上用黑色的墨汁画着笔者看不懂的符号,据咪古们说他们已经在上面施加了法术。

   说    明:该文曾在《寻根》2008年第3期上发表

                                                

作者简介:卢鹏(1980-),男,湖南平江人,红河学院讲师,民俗学硕士,主要从事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方向的研究。
 基金项目:2006年度红河学院博士、硕士科研启动项目(XSS06023)。
作者通联:红河学院人文学院   云南蒙自
联系电话:
邮         编:661100
 

分享到:

TAG: 昂玛突节 调查 哈尼 祭祀活动 山寨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我的栏目

日历

« 2024-04-19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83443
  • 日志数: 33
  • 图片数: 2
  • 影音数: 4
  • 文件数: 18
  • 书签数: 20
  • 建立时间: 2008-10-14
  • 更新时间: 2011-09-1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