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根深林始茂,哲人智足理方明——广西田林县民间文化人陈道平撰题

实施校本“质量工程”建设 推进西部地方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上一篇 / 下一篇  2008-12-17 03:59:35 / 个人分类:高教管理

实施校本质量工程”建设 推进西部地方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

--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推荐成果科学总结

 

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 杨树喆

 

  一、项目的提出及背景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时代,高等学校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问题必然地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2004年2月,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了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200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布教高[2007]1号文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全面实施了涉及面广泛的“质量工程”。这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导向性和基础性的工程,也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而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

  “质量工程”的实施,对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而言,是难得的全面推动教学质量提升的机遇。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必须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时期本科教育的建设内涵,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全方位提升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实施“质量工程”与履行自身使命密切统一起来,打造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凸显办学特色,增强引领和服务基础教育能力。

  基于上述认识和背景,本课题先后以于2004年校级第六届教改立项项目和2006年新世纪广西教改工程“十一五”立项项目为基础,认真构建实施方案,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探索和实践,实现课题的预期。

  二、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本科意识,科学构建校本“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

  “质量工程”目标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教学及其管理的改革等方方面面,不仅需要动员全校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共同参与,而且需要在更新教育观念、强化“以本科教育为本”意识基础上,构建科学的实施方案作为保障。

  1.更新教育观念,强化本科意识。本课题围绕项目的目标任务,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两个层面深入开展探讨。与此同时,还利用学校一年一度的暑期“发展与改革研讨会”和第四、五次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及其它平台,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教育思想大讨论和理论建设活动,引导师生员工牢固树立质量意识,更新教育观念,积极参与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2004年以来,课题组成员共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论文集1册、丛书1套16册,科学制订实施方案2份,有效地强化了全校上下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意识。

  2.构建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课题以敏锐的洞察力,在《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出台的2004年9月,推动学校率先在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启动实施了以“推进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为目标的第一期校本“质量工程”。教育部教高[2007]1、2号文件发布后,课题组又于2007年3月提出并全面启动实施了以“五大子工程十五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期校本“质量工程”。课题组成员清醒地认识到,实施“质量工程”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是培养高质量的创新型人才,学生是工程的最终受益者。基于此,课题通过科学构建校本“质量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了“着眼国家目标,紧扣学校实情,通过实施校本‘质量工程’,形成综合化与个性化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推进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共享共建和教师职前培养过程优化,健全学分制教学管理体系和内部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实现本科教育内涵建设与学校办学特色的良性互动”的目标定位;同时明确了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五大子工程十五项任务”,即:(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培养方案修订、文化素质教育、教研教改互动;(2)教学内容方法改革工程——教学内容更新、实践教学强化、研究性教学探索;(3)教学资源优化共享工程——专业建设优化、精品课程[教材]建设;(4)优秀教学队伍建设工程——教学名师培养、青年教师成长、教授上本科课;(5)质量保障体系完善工程——制度体系完善、组织体系完善、评价体系完善、反馈机制完善。

  (二)凸显建设内涵,落实创新举措,全方位、高质量地实施校本第一、二期“质量工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建设成果。

  国家层面的“质量工程”主要是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其目的是要带动和促使全国各高校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加大本科教学投入,实现本科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对西部地方高师院校而言,不仅要以教育部文件精神为导向,建立相应的学校、自治区与国家三级项目培育机制,力争更多自治区、国家级标志性建设成果,而且要紧密结合学校的实际,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创造性地开展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建立健全保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基于此,课题五年来的探索和实践中,建构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内容方法革新、教学资源优化共享、优秀教学队伍建设、质量保障体系完善等五个方面的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特色发展框架并付诸实施,共获得了198项自治区级和14项国家级建设成果,入选国家级成果数量名列西部地方高师院校前茅。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题以加强素质教育、突出师范性专业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适应性、强化非师范性专业的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出发点,研究制订了《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建设实施方案》和《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07年修订版)的指导性意见》,并在全校实行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工作,同时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新路径,有7个专业(方向)被批准为自治区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方向),立项建设了2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

  2.教学内容方法革新。课题按照“理论联系实际、因材施教、规范性”的原则,组织各学院对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教学大纲进行全面修订,使教学内容更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倡导、构建研究性教学的基本模式,使课堂教学的学术性和教学过程的互动性显著增强,学生学习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明显改善。课题还着重推动学校实行基于计算机网络和课堂的TPA/PIP(课前任务-课堂训练-课后自主)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机制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五年来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单位,先后建成了3个自治区级、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建设了2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

  3.教学资源优化共享。课题以国家特色专业、自治区级精品(重点、优质)专业认定标准为导向,大力推进学校的本科专业和课程建设,五年来共有15个专业被评为自治区精品(重点、优质)专业、4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成了25门自治区级重点课程、10门自治区级教师教育类精品课程、16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并获得广西高校优秀教材奖12项、优秀教材“十一五”立项4项和教育部“十一五”教材规划立项1项。在资源优化共享平台建设中,课题积极推动学校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建立“精品课程网站”、“网络课堂”和“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网站”,实现了精品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等优质教学资源网上开放和共享。

  4.优秀教学队伍建设。课题以国家教学名师评选标准为导向,推动学校实施优秀教学队伍建设计划,通过评选和表彰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等方式激励广大教师投身本科教学,与此同时,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发展学校的建设和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制度以及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制度的落实。五年来,青年教师担任助教和教授、副教授走上本科讲台的比例均达到100%,并涌现出4名自治区教学名师、4个自治区教学团队和1个国家教学团队。

  5.质量保障体系完善。课题在业已构建的“以校园网和学分制为运行平台,由制度、组织、评估、反馈四大子系统组成,具有互动式功能的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以杨树喆为第二完成人的该成果曾获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基础上,不断地加以改革和完善。在制度方面,根据学分制特点相继修(制)订了70多份教学管理制度文件,建构了更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制度系统;在组织方面,加强了学院教务办和教学督导员、信息员队伍的建设,稳步推进了教学管理工作的重心下移;在评估方面,健全了以学生网上评教为核心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教学质量评估系统;在反馈方面,建立了人工反馈与网上密切合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

  (三)优化培养过程,创新培养模式,造就高水平基础教育师资新生力量,不断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培养优秀教师是地方高师院校的历史使命。围绕这一历史使命,课题在推动学校本科教育内涵建设过程中,特别注重教师职前培养过程的优化和培养模式的创新,以实现学校本科教育内涵建设与“秉承弘文励教传统,创新教师教育模式,支撑引领广西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办学特色形成良性互动。

  1.大力加强优良学风建设和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课题秉承“尊师重道、敬业乐群”的校训精神,推动学校重视师德师风建设,形成教师恪尽职守、严谨治学、从严执教、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和学生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考风良好、校园课外科技文化活动丰富活跃的学习风气,五年来教师有83人次、学生有16个班集体和1724人次获得厅局级以上表彰奖励。与此同时,课题还按照“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要求,努力推动学校将师范生专业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促使师范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和终身服务教育事业的人生目标,并把这种思想和目标内化为自己的学习动机和动力,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年来有65%师范毕业生最终选择从事基础教育教师工作。

  2.积极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和建设教师教育特色教材。课题重新构建并促使学校实施新的师范性专业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由原来的“老三门”调整为教育理论、教学技能和教育实践等三大必修课程模块和系列选修课,形成了模块化、立体交叉、相互支撑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与此同时,课题还组织教师主编出版了《教育学新编》《心理学》《化学新课程微型实验探究活动的设计》《现代化学教学论》《现代数学教育学》《中学英语教学理念与实施》《中学语文教育实践教程》等一批紧密结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对师范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校本教材。

  3.精心打造“人文-科学-实践”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平台。课题以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联合)为平台,推动教务处组织了965门(次)包括师范技能素质、人文素质、科技素质三大类十二个模块的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同时规定所有非艺术类专业学生必须选修2学分的艺术类课程,人文-社科类专业和理工、经济学、管理学类专业学生必须交叉选修4学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养成。与此同时,还通过学校的“学生理论学习月”、“‘创新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独秀大讲坛”、心理健康咨询与教育、学术科技文化艺术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一系列全校性、长期性、高品位的学习实践活动,构建了整体推进的大课堂教师教育体系,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4.加强学校与基础教育一线的对接,强化基础教育对高师人才培养的反哺作用。课题充分利用学校作为全国首批16个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之一(目前有12个招生方向并培养了近500名教育硕士)和广西基础教育骨干教师培养——“21世纪园丁工程”学术支撑单位(至今已培训1000余名园丁工程学员)的便利和优势,积聚优质教师教育资源,创建以“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伙伴学校”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逐步实现了高师教育教师与地方基础教育的无缝对接与合作共赢,共同向教师教育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目标迈进。2005年12月,“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及其人才培养”学术集体被确立为首批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建设创新团队。

  三、成果的创新点

  (一)《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布后,课题审时度势,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出了“以实施质量工程为抓手、推进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的理念,在西部高校率先启动实施了第一期校本“质量工程”。

  (二)课题以教高[2007]1、2号文件精神为导向,着眼国家目标,紧扣学校实情,在实施以“五大子工程十五项任务”为主要内容的第二期校本“质量工程”的同时,构建了地方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的基本范式。

  (三)课题通过优化教师职前培养过程和构建以“大学与中小学教师教育伙伴学校”为载体的开放式教师培养模式,为地方基础教育师资培养了一大批高水平新生力量,有效地实现了地方高师本科教育内涵建设与学校整体办学特色的良性互动。

  四、成果的应用推广

        (一)项目成果使本科专业学生广泛受益

  课题实施以来,全校有近10000名本科生受益,具体体现在:

  1.学生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水平不断提高。近三年来,本科生学士学位授予率分别达到91.48%、90.23%和93.65%,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通过率超过98%,非英语专业英语四级考试累计通过率超过50%;学生参加各类“双基”竞赛,共获国家级一等奖6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5项、新秀奖1项,自治区级特等奖4项、一等奖39项、二等奖110项、三等奖12项。

  2.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来,全校学生共获各类创新竞赛国家级奖励146项、自治区级奖励883项,其中参加“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生电子设计、生数学建模竞赛及艺术展演活动等,获国家实用型专利2项,国家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20项、三等奖8项,自治区特等奖2项、一等奖35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23项。

  3.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声誉好,生源质量、就业率高。近三年来,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市、区)招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均达到100%,录取分数均超过所在省份控制分数线20分以上;在广西的录取平均分均超出控制分数线50分以上,其中2007年和2008年一本线以上的新生人数超过了50%。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广西高校前列,近三年当年就业率分别达到94.77%、93.84%、91%。

  (二)成果社会影响广泛,辐射示范性强

  1.成果在校外的推广与交流。2007年8月,钟瑞添教授的全国第四届地方师范大学联席上,以《建立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合作关系的思考与实践探索》为题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引起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2008年9月,梁宏教授应邀在山西师范大学举办的“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作了题为《地方师范大学“质量工程”探索与实践》的主题报告。同年11月,钟瑞添教授应邀在广西高教学会高教学管理专业委员会主办“2008年广西本科院校‘质量工程’建设研讨会”上作了题为《认识与行动——广西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创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题报告,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此外,有20余所兄弟院校先后来校交流研讨校本“质量工程”建设的思路和经验。

  2.媒体对成果应用成效的报道。《光明日报》、《广西日报》、人民网、广西新闻网等媒体先后对项目成果进行过报道。如《光明日报》以“广西师大:‘质量工程’出质量”为题作了报道,认为“广西师大实施‘质量工程’4年的实践”,“一系列激励机制的实施让教师们普遍‘以教为荣’”,“让教学信息反馈更顺畅”,“在广西师大‘质量工程’的成效最终还体现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上”。此外,《广西日报》报道了“狠抓课堂教学提升培养质量——广西师范大学提升教学质量纪实”、人民网报道了“广西师范大学‘质量工程’建设显成效”。


TAG: 本科 高师 特色 校本 质量工程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65481
  • 日志数: 70
  • 图片数: 6
  • 文件数: 42
  • 书签数: 22
  • 建立时间: 2008-09-15
  • 更新时间: 2018-08-06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