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喆
(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摘 要】本文论述了在建设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进程中实施质量工程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结合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实际,提出了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实施质量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及相关措施。
【关 键 词】师范大学;质量工程;思考
【作者简介】杨树喆,男,广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法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区域民俗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出于对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国内外环境与背景、自身优势与潜力等因素考虑,全国各省属重点师范大学都确立了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办学类型定位。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本特征是:介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型大学之间,以培养有研究潜力、具有一定的复合知识、技术应用型和技术开发型高级人才为主要任务;在培养的层次上以本科教育为主,研究生教育与本科教育并重点;学校工作以教学工作为主、科研为辅,教学科研协调发展;学科门类以多科性和综合性为主,学历教育一般涵盖博士、硕士和学士完整层次。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形成与发展是社会需求及大学满足这一矛盾的产物。本文结合广西师范大学的具体工作实际,就省属重点师范大学向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迈进过程中实施“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以下简称“质量工程”)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
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数以千万计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需要,是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需要,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国高等教育近十年来的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高等教育规模持续扩大的同时,教育部始终把提高质量放在重要的位置,“十五”期间曾先后出台了两个重要文件,即教高[2004]4号和教高[2005]1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对高等学校加强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应当清醒地看到,高等教育质量目前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上述种种问题,迫切需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正是在这样地背景下,教育部财政部于2007年伊始联合发布《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正式启动新一轮的质量工程。紧接着,教育部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实施质量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实施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的重要举措,是对“十五”期间推进质量提高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对贯彻落实“把高等教育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上”的重大决策,扎扎实实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和“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之后,我国在高等教育领域实施的又一重要工程。不同的是,211工程、985工程是针对部分高层次高等学校的工程,其目的是为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质量工程面对的是全国700多所普通本科院校和近1000万名在校本科生,是针对所有普通本科院校的工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工程。据悉,“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计划安排25亿元资金,采取高校先行立项建设、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择优推荐、教育部组织评审立项资助的方式支持质量工程建设。对省属重点师范大学而言,实施质量工程对抓住内涵发展机遇、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建设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其重要意义也是不言而喻、不言自明的。
二、推进质量工程的基本思路和目标
要把学校建设成为以教师教育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必须确立更高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改革促建设,并以此带动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这是因为:其一,按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要求,面对日趋激烈的高校竞争和就业竞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尚没有达到应有的要求,特别是在专业设置和结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实践能力、教师队伍素质、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加大改革与建设力度来加以解决。其二,教学改革是教育部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教育部对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十分重视,先后推出了“高等教育教学成果评奖”和“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在2004年修订的《高等学校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中,一级指标“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中包含了“专业”、“课程”和“实践教学”三个重要二级指标。其三,目前开展教学综合改革已具备良好的条件。经过2004-2007年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洗礼后的广西师范大学,教学改革的氛围十分浓厚,学校及各学院推出了不少教改项目和教改措施,为教学综合改革的推进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加上学校对教学的投入逐年加大,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到8400多元,教改的物质条件也得到了基本保证。
针对目前本科教学工作面临的形势、新任务和存在的现实问题,广西师范大学明确了近一个时期本科教学工作的基本思路:以人为本,深化改革,强化服务,务求实效。以人为本,就是在严格按规章制度抓好各项常规工作、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同时,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努力体现人性化管理。深化改革,就是增强改革意识,研究改革方案,加快教学综合改革进程,构建充满活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强化服务,就是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努力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关键是提高服务质量。务求实效,就是确保日常管理与服务的实效和教学改革的实效,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既大胆探索,积极推进,又审慎研究,稳步实施,突出以加强教学综合改革为主线,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学校将紧紧抓住2008年4月-2009年4月教育部普通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整改的机遇,力争经过2-3年的努力,通过加强和改善管理,特别是质量工程的推进,使学校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全校教学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抓好质量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按照上述推进质量工程的基本思路和目标,广西师范大学结合自身实际,在总结2004年启动实施的第一期质量工程(2004-2007)建设成效基础上,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制定了第二期质量工程(2007-2010)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抓好质量工程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一)专业内涵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优质专业认定和精品专业建设。在继续深入开展校级重点专业、精品专业遴选和建设基础上,积极组织参加自治区级优质专业认定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申报工作,力争新增10个左右自治区级优质专业、8个左右自治区级精品专业和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
2.新办专业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方向建设。大力推进新办专业和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方向办学水平评估工作,在此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重点支持若干个建设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新办专业和专业方向,促进其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3.文化素质教育、教师教育改革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建设。大力推进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和教师教育改革,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遴选建设10个左右校级创新实验区,努力建成4-6个自治区级创新实验区,争创国家级创新实验区。
(二)精品课程、优秀教材建设与教学资源共享
1.精品课程建设。以国家精品课程为示范和导向,深入实施“三级”精品课程建设工程,遴选建设25门左右校级精品课程,努力新增10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和2-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
2.优秀教材建设。将优秀教材作为教材选用的主体,同时根据教学需要编写高质量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继续做好自治区级立项建设教材申报和建设工作,力争在下一届自治区级优秀教材评选中再创佳绩。
3.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积极采用现代教育技术,搭建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精品课程教案、大纲、习题、实验、教学文件以及文化素质教育等教学资源网上开放和共享。不断完善教务管理网络平台,逐步实现教学管理网络化和数字化。
(三)实践教学与学生创新实践计划
1.实践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管理机制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协同科研处做好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努力新增2-3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建设)中心,争创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遴选并重点支持60个左右由学生进行的创新性实验项目,力争有3-5个项目入选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争创国家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
3.大学生竞赛活动资助。每年重点资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大赛、广告艺术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和广西大学生教育教学软件大赛、教育技术应用大赛、计算机应用大赛、化学实验技能竞赛、英语戏剧节等竞赛活动。
(四)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
1.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及教学名师评选表彰。继续开展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和教学名师奖评选表彰工作,积极培育自治区级、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力争新增3-5名自治区级高校教学名师,实现国家级高校教学名师“零”的突破。
2.青年教师助教制度与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健全。大力推进青年教师助教制度、教授副教授上课制度的实施和落实,充分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和教学能手、教师名师的激励与榜样作用,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更好更快的成长,引导更多的教授、副教授走上本科讲台。
3.优秀教学团队建设。以自治区级或国家级特色专业、精品专业、精品课程、教学名师等优质教学资源为依托,在公共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中新增10个左右校级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建成4-6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争创国家级教学团队。
(五)教学改革立项与教学成果建设
1.教改工程项目建设与教学成果建设。大力推进自治区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和第六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创新性与实用性的教学改革成果,力争在2009年自治区级和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奖中再创佳绩。
2.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点建设。全面推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采用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TPA/PIP(课前任务-课堂训练-课后自主)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养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3.双语教学。鼓励开展双语教学工作,遴选建设4-6门左右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鼓励留学归国教师进行双语教学,鼓励有条件的专业要积极聘请国外学者和专家来校从事专业课程的双语教学工作。积极引进国外原版教材和先进教学方法。
(六)教学管理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健全
1.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加强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每年分期分批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活动和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
2.管理制度与质量标准的完善与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各主要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将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与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体系要求相结合,加强对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和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执行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3.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与有效运行。进一步强化由组织系统、制度系统、评价系统和反馈系统构成的、具有互动功能的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健全运转有序、调控有力的运行机制,积极推动教务处教学质量管理科的组建工作,不断加强本科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
四、结语
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大学建设没有完全相同的模式可以照搬,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提高所涉及的内容也非常广泛,许多东西都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我们坚信,有了明确的思路和目标,加上有效的保障措施,学校的质量工程一定能更加稳步地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一定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为把学校建设成为西部一流、国内知名、国际有一定影响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大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小陆、罗嗣海、张和仕、彭央华,《关于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思考》,《江西教育科研》2007年第11期。
2.周济,《实施“质量工程”贯彻“2号文件”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07年第六期。
3.教育部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
4.教育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
5.广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上报教育部教学评估中心打印稿,200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