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 山东省民俗志编纂会议笔录(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10-16 19:41:55 / 个人分类:会议笔录

辽宁大学教授 江帆:

首先感谢会议主办方的邀请,使得有机会来学习,我做了几个和民俗志书写做了四个相关的项目,我发言的题目是整体性视野下的民俗志书写。提整体性视野下的民俗志书写的原因,我有民俗志书写的一些实践激活了思考,在整体的科技和时代的背景下,我们获取资料的途径很多,学者也形成了文化自觉,想对自己的文化整理,在国际的视野下审视,不是所有的资料都有价值整理出版,不是有文化排他,我们书写者怎样从资料中挖掘价值,使之成为提供文化思考的东西。第一个问题,民俗志知识的有效性问题。如果将民俗视为文化和知识关乎到知识的有效,我们对民俗志的认识,对前人和今人不断进行的文化创造的一种记录,民俗志有这样的性质。更多的体现文化记忆的留存,用民俗志的方式留存下来,关联到有效性,可以提供给今人和后人对传统进行选择性的认知和今人后人如何开展实施文化创造提供参照物,这样的民俗志就是有效的,问题的提出是传统民俗志的书写有一个模式,基本都是碎片化的文化事项描写,文化持有者群体是模糊的,看到的事项是清晰的,持有者的面目是模糊的,成为了谜一样的民俗志,是什么样的人有这样的民俗是有一头雾水的,在传统的书写模式下大量的复制,跟很多通俗的民俗志的介绍上大量引用古代典籍,这种重复,全国都在过着大体一样的节日,没有多大的文化效力,我们需要思考。对国家行为的民俗志的书写,是不是应该考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理论准备是粮草,将进入工程的人武装起来,我们写当下的民俗志书写,应该有当下的品格,需要站在一定高度,先有有智慧的队伍武装起来,专业人员的培训,观念的提升是重要的,关乎到民俗志书写的有效性。第二个问题是整体性的文化视野,我想同行都知道,美国认知人类学者普格纳福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文化地图,在自己的文化地图中自由穿行,书写者要思考是不是找到了文化地图,是不是能够将文化事项整体的关联的形成一个文化体系。具有一些观念上的一些问题。前些年对辽宁辽北的百年民俗文化变迁,后来改名为《山林,人,文化》,我想说,是人依附着特定的生活环境,我们生活的事项不是盲人摸象的,什么样特殊的生境下,什么样的丰富的认知的基础上建构起来的文化,自然环境中所有条件并没有全部认知,只是认知了与他有关联的,比如渔盐的,整体视角下来看,必须还原到文化持有者特殊的生境中,整体性的文化视角避免了文化拼图很盲人摸象,上午谈到成像的事项与他的文化生境有和关联,应该让我们看到生境中的人。第三个我谈到如何做到,九十年代日本学者提供一个项目,其中一个满族和朝鲜族的项目调查中,日本学者送我两份民俗志的简装,一个是原野民俗志,一个是上京津民俗志,他把一个村落里边也有地理民俗环境等各种民俗,后边附有暨户农家的图片,甚至有个人生活史的口述史,体现了对人的关注。我们现在的民俗志一般是以文字为主,附以图片,可以看一下,是以人为主的拍摄还是以事为主的拍摄,挑盖头甚至没有人,只有杆儿,只有事项没有人物,我想整体性的文化视野的话就不完整了,就会留下谜一样的民俗志,试想一下一两个世纪以后还怎么猜想,我们可以描写婚礼习俗后讲完整的调查报告和图片附上,对前边的婚礼的描述可以做思考,哪些变异了,哪些传承了,让文化他者和后世的人能理解到现在的人究竟怎样过婚礼。抱歉的是没有发言稿。


TAG: 山东省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调频咖啡

调频咖啡

何秀丽 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管理学院 民俗方向 硕士毕业,出生于牛郎织女的故乡——山东沂源。

日历

« 2024-04-20  
 123456
78910111213
14151617181920
21222324252627
282930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12106
  • 日志数: 30
  • 建立时间: 2011-11-30
  • 更新时间: 2016-08-01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