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多尼斯在长安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0-09-02 12:43:54 / 个人分类:神话学

    《两京新记》:长安布政坊胡祆祠:武德四年所立,西域胡天神,佛经所谓摩醯首罗也。

    《通典》:(康居)俗事天神,崇敬甚重。云神儿七月死,失骸骨,事神之人,每至其月,俱着黑叠衣,徒跣,抚胸哭号,涕泪交流。丈夫妇女三五百人,散在草野,求天儿骸骨,七日便止。

         Henning,“A Sogdian God”考此神儿即阿多尼斯-塔模兹,弗雷泽大师金色树枝所津津乐道者是也。然则中古时期,源于西亚的阿多尼斯崇拜(生殖崇拜)很可能随粟特人商队进入中土,长安胡天祠所祭摩醯首罗盖是也。

    佛经摩醯首罗又名大自在天,源于印度古神话中之湿婆,为佛祖所破诸外道之一。湿婆毁灭万物又生成万物,为世间众生生命之源,其象征则为阳物和牛。玄奘法师西天取经途径康国,即目睹外道神庙供有此般偶像,所祀者即为大自在天神。唐人以佛经摩醯首罗命名胡祠之神,盖因印度之湿婆与叙利亚之阿多尼斯原有可通之义,两者皆为死亡和新生之神,皆以阳物为其象征,皆为民众祈求丰收和繁育之对象。

    粟特人以七月初一祀神儿阿多尼斯,历时七天,则结束于七月初七,是日恰为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由此,我们就明白了,原本以拜织女和乞巧为宗旨的七夕节,到了宋代,何以节日风俗为之一变,增添了一项前所为有的节目,即祭摩喝乐(一种用蜡作成的小人偶)并向之祈求子嗣。摩喝乐盖即摩醯首罗,亦即粟特人的神儿,以及叙利亚人的阿多尼斯,《旧约》所记的黎巴嫩地区的塔模兹,古埃及的俄利西斯,古希腊的酒神狄奥尼索斯……。

    说到这里,宋代七夕的另一项不见于前代记载的风俗,即种生或五生盘的来历,也就不难索解了,那自然就是著名的阿多尼斯花园。

    就这样,一根折自西亚阿多尼斯花园中的带着新鲜露水的金色树枝,沿着古老丝路的漫长驿道,随着粟特人的商队驼帮,穿越欧亚大陆,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在东方丝国的桑间陌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结出了满树长得像小孩子模样的人参果。


TAG: 阿多尼斯 长安

子不语风花雪月 引用 删除 刘宗迪   /   2010-09-04 13:54:15
七夕•摩喝乐•仲爷

冯骥才

  七夕那几天,我说不宜将“七夕”称作“中国情人节”,其原因是中国传统节日的主题与西方不同。西方的节日主题多为单一的,情人节就是情人们表达彼此的爱慕,母亲节就是感谢母亲的生养之恩和祝福母亲。中国传统节日却是多重的,比如清明,既有怀念先人与亡故亲友的传统,也是游春赏春迎春的内容;再比如七夕,既是对白头偕老、终生不渝爱情的尊崇,也要显示女性心灵手巧和贤惠聪颖;还有,古代的家族社会十分看重子孙传衍,同时在农耕时代,由于人工劳力之必需,女人生子更是头等大事。人们生育求子的愿望就加入到七夕的节日风俗中来。

  说到七夕求子,就要提到宋元时期的摩喝乐了。摩喝乐是一种陶土塑制的化生孩儿的偶像。化生就是变化孳生。从本意上说,摩喝乐是一种生育的崇拜物,一种求子的象征。每到七夕,已婚的牛郎织女在天上相会,这正是人间表达祈求天助、实现求子愿望的最相宜的时刻。摩喝乐便成了人们七夕风俗的主角。

  开始——也就是唐代,人们把化生孩儿刻画在泥饼上供奉,或者制成蜡孩儿,放在水面漂浮为戏,希望天降吉祥,妇女怀孕得子。到了宋代,这一风俗愈加兴盛起来。人们开始用陶土精工细制立体的摩喝乐了。七夕这天,富裕人家都在中庭摆上雕制的楼阁,饰金装彩,把摩喝乐放置其间,表示崇敬;普通百姓也纷纷到街市购买摩喝乐,放在家中虔诚供奉。宋代很多风俗典籍如《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梁录》乃至一些诗文小说,都有生动和有趣的描写。由于摩喝乐广受民间喜爱,内容渐渐扩展,由传统的化生孩儿,到神佛偶像,世俗人物,奇花异兽,社会风情,应有尽有。然而,这种内涵的泛化,是否导致这一风俗渐渐走向消解?反正到了明清时期,民间求子和生育的崇拜,基本上都转移到山神娘娘(碧霞元君)、海神娘娘(妈祖)和送子观音身上去了。

  这样,这些古老又优美的摩喝乐在人间便渐渐消失。它体积小,多为陶土,不易久藏,故传世极少。民国年间东渡日本的我国学者傅芸子在奈良兴福寺见过一件,曾视为珍奇。此外我们从哪里还能找到它的痕迹?

  近些年随着各地基建动工,摩喝乐偶有发现,然而每次发现都叫人们大开眼界,见识到这种千百年前民间雕塑之精巧,这之中也有几件被文物专家定为国宝。

  令我惊喜的是,一天我身边一位酷爱古物收藏的年轻人董达峰居然捧来一大批摩喝乐。其数量之大,品相之好,做工之美,内涵之广,令我震惊。这位小董先生属于那种从爱好进入收藏的,其实从爱好比从盈利走进收藏会走得更远更深,他连与此相关的史料书籍也一概收罗起来,有的书我也没读过;正因为这样,他才会收集和聚敛到如此一大批多彩多姿的摩喝乐。这是一宗重要的文化财富。不仅实物天下少见,还由於它关系到七夕的风俗的内涵与流变,于我国风俗史的研究是颇具价值的。

  小董年轻,需要有人帮助,我便请来仲爷——这是天津人对地方文化大家张仲先生的尊称——对这批藏品进行分类、断代、识别,搞清之后继而做整体研究。摩喝乐是学术的冷门,有几个人研究过摩喝乐呀!若要研究摩喝乐,需要博知广闻,以及扎实的民俗学的功底。在我的视野中,这种事惟仲爷拿得起来。于是邀来仲爷一看原物,他便神采飞扬,满口答应,好像送他一件大礼。

  此后多半年后的一天,他对我说已全部整理好,我说我要在学院里做一个民间雕塑博物馆,便说待博物馆建好,将这批摩喝乐展示出来时,就把您这次对摩喝乐学术整理的成果印一本书。

  然而我的事情头绪太多,常常彼此交错,但这一错竟错过仲爷!待近日动手来建民间雕塑博物馆,仲爷已去了两年。一天,在馆内陈列小董这些摩喝乐珍藏时,小董拿来当年仲爷写的手稿。这份手稿初次见到,认真读来,确实颇见功力。他的文章中对摩喝乐的由来,即从佛教的天龙八部的“摩睺罗”到观音的变相再到唐宋化生孩儿的源流嬗变的梳理,令人信服。他还认为,摩喝乐的“求子”理想,到了明清以后直接传衍的线索是天津天后宫的“娃娃哥哥”,并认为所有年画的娃娃戏(娃娃样)都与摩喝乐有着延绵未绝的文化的血缘。这对我们研究民间年画娃娃戏的精神内涵深具启示的意义。

  使我震动的是,此文文尾仲爷还写了几句话,竟是写给我的!这几句话是“骥才:四十年前的今天,是我一家人遭受厄运的日子。我当时七十多岁的老娘,遭受到‘红卫兵’的毒打,但她始终不屈服,所幸无大损伤。今晚我心里十分难过,但终于写完。谢谢。八月二十九日雨夜”

  这使我感慨万端。我想到在他完成此文之时,正是夜雨淅淅沥沥,他感物时伤,想起了悲惨的往事和早已过世的母亲,那一夜他内心一定深切的痛楚。如果他当时打个电话与我说说,我会好好宽慰他。这使我强烈地想念这位再不会回到世上的好友!同时我又想到,那一代知识分子不管生活遭遇怎样,却仍孜孜以求地致力于他钟爱的事业。因为他受益这些美好的文化,民族不能丢掉自己的文化,他不会放弃它们,并全力为此工作。

  一件件宋人精美的摩喝乐,历经千年,今天之所以还能立在我们面前,一是它的创造者,一是它的守护者和传承者。

  我说过仲爷这样的人去了,他身后出现的空白是一时无法填补的。可是,这空白不能总空着,它呼唤着后世挚爱自己的文化并甘愿为它奉献的年轻人呵。

2010.8.22
林中路 引用 删除 林中路   /   2010-09-03 19:29:56
致敬!
白露为霜的个人空间 引用 删除 白露为霜   /   2010-09-02 22:00:15
5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日历

« 2024-03-29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31      

数据统计

  • 访问量: 248523
  • 日志数: 240
  • 图片数: 1
  • 书签数: 1
  • 建立时间: 2008-08-25
  • 更新时间: 2012-05-29

RSS订阅

Open Tool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