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钟宜老师授权,本空间(从新浪博客搬家至此)将陆续转发《谣俗蠡测──钟敬文民俗随笔》(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全书的内容;此外,我们还将汇集互联网上有关钟敬文教授的文章、论文和相关媒体报道等图文信息……欢迎大家访问和供稿! 如您愿意提供相关信息,请以站内短消息联系本博,我们将不胜感激!

他使社戏歌谣有了学术之名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3-03-20 17:31:32 / 个人分类:钟敬文教授生平

大洋新闻 2004年07月26日 10:59  来源: 广州日报

文/图 记者秦仲阳 通讯员 谢立辉 薛明汉

  记者昨天来到钟敬文的故乡———海丰县公平镇杂货街,探寻钟老的祖屋。公平是粤东五县交界山区的中心集镇,一到圩日,商贩云集,“公平”两字也因交易合理而得名。全镇24条街道全与商贸有关,有米街、盐街、茶街、布街、杂货街等。钟敬文的祖屋是这里唯一保存完好的祖屋,这屋子规模较大,前后临街,前为杂货街后为鱼街,前后有门,中间有一露天院落,古井已填埋。

  据说钟敬文当年住在阁楼上,看书累了就向窗外看看小院落,那窗口挂着一盆吊兰,那印象可能对刻苦求学时的青少年钟敬文太深刻了,90岁时他出版的诗集就名为《兰窗诗论集》。

  公平镇领导表示,县里已经准备将这屋申报为省级文物,要修整作为钟敬文纪念馆,以表达家乡人对一代文坛大师的敬仰,同时为后人树立一个文化榜样。

  钟敬文的祖屋是公平镇最老的房子了。

  

钟敬文的99岁手迹

 

  他与民间文学的不解之缘

  少年时即搜集民间文学

  1903年3月20日,钟敬文诞生在广东海丰县公平镇。1922年,钟敬文从海丰县陆安师范毕业后回到公平小学当教师,从1922年到1926年,钟敬文开始对家乡流行的歌谣、传说故事及风俗习惯进行搜集、记录,并将十数篇随感发表在1924年至1925年度的北大《歌谣周刊》上。到广州岭南大学边学习边工作时又整理出版了自己辑录的第一本民间故事集———《民间趣事》。

  1927年秋钟敬文到中山大学当助教,与顾颉刚等创建中大民俗学会,这是我国民俗学史上第一个民俗学会,学会开办了民俗传习班,举办民俗物品陈列,展示从民间搜集来的乐器、唱本和神码、冥器等,还办有会刊《民间文艺》,后改为《民俗》周刊。使中山大学成为继北大之后的全国民俗学活动中心。

  1930年夏,钟敬文来到杭州任教,又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俗学会,掀起了继北大、中大之后的第三次民俗学运动高潮,参加编辑《民间月刊》和《艺风月刊·民俗园地》,编辑了《中国民俗学会》丛书12种及两部论文集《民俗学专号》和《民俗学集镌》。

  1934年4月,钟敬文东渡日本,在东京早稻田大学中文学院研究部专攻民俗学、民间文艺学。这时钟敬文对民俗学对象范围有了更广泛的理解,在日本两年多,共写了17篇长短不等的理论文章。1935年底写的《民间文艺学的建设》,首次提出了构建中国自己的民间文艺理论体系的一些设想,并创用了“民间文艺学”这个学科术语。

  一生心血献给民间文学

  1936年钟敬文回国后,于1937年5月与同事施世珍在杭州办了一个《民间图画展览会》,展出了江浙各地数千幅民间绘画、木刻作品,在当时影响很大。他自己后来回忆说:“筹办‘民间图画展览会’是我国这方面科学史上的创举,也是我在这方面学术思想和实践向前发展的一个小小里程碑。”

  抗日战争爆发后,钟敬文投笔从戎,到广州四战区政治部任上校视察专员,写下了《抗日的民间老英雄》、《到温泉去》等报告文学,文笔激越雄健,开拓了个人散文小品的新境界。抗战后期,钟敬文回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开设《民间文学》、《诗歌概论》等课。

  1949年5月钟敬文到北京筹备并参加全国文联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文联全国候补委员及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委。当时周总理曾在钟老的纪念册上题词:“为建设人民文艺而努力敬文先生周恩来”予以勖勉。1950年春,钟老出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理事长。

  1951年,全国高等学府的第一个民间文学教研室———北师大民间文学教研室成立,钟敬文任教研室主任,后兼任北师大副教务长、科学研究部主任等职。

  1978年教育部在武汉召开文科高等院校会议,把民间文学重新列入高校课程,并决定由先生主编教材。1981年5月中旬,钟敬文筹备和领导了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首届年会。这一年,国务院批准中国民间文学专业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教授,全国只有钟敬文一人。

  1983年5月,中国民俗学会成立,钟敬文被推选为学会理事长。1984年11月,在石家庄召开的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他被推选为主席。上世纪80年代中期,钟敬文完成了《中国大百科全书》和《中国新文艺大系》的“民间文学卷”的编辑工作,领导编著《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史》的工作。

  钟敬文生平

  钟敬文(1903年3月20日~2002年1月10日)原名钟谭宗。广东海丰县公平镇人。他毕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和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创作工作,贡献卓著。是我国民俗学家、民间文学大师、现代散文作家。

  钟敬文1922年毕业于海丰县陆安师范。毕业后在家乡公平镇当小学老师,20年代中期到广州岭南大学国文系工作并学习,先后在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任教。1934年留学日本。

  1949年到北京参加第一届文代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候补委员,文学工作者协会常务委员。不久就任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系教授、副教务长、科研室主任,并兼任北京辅仁大学教授。他一如既往致力民间文学的研究和文学创作,并作出了较大的贡献,当选为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他在民俗和民间文学研究方面独有建树,成为我国提倡用人类学、民俗学、民族学的观点来研究民间文学的首批学者之一,被称为中国民俗学、民间文学之父。

  家乡民间文化气息浓郁

  钟敬文的家乡海丰县,民间文化一直是粤东地区的表率。钟敬文青年时代在公平小学当教师时曾记载过的家乡社戏有三种:西秦戏、正字戏、白字戏,如今都同样成为民间最流行的戏剧,两年前本报曾报道过的“天下第一团”,说的就是这里的几个剧团。

  这些全国稀有剧种只存在于海陆丰一带,海丰县就有20多个业余剧团天天都上演着百年不变的社戏,而且都是村民们自己花钱请剧团到家门口来演的,一演就是一周或十多天。有一个白字戏班子去年一年就演了240多场。

  钟敬文1926年到广州后就将搜集到的家乡咸水歌“疍歌”整理出版,轰动一时,而现在这仍然是村民常唱的村歌,据说好些名歌如《军港之夜》就采用的是疍歌的调式。

  “敬文广场”今年国庆完工

  在公平镇边上的凯利来公司门前、公平水库边,一个名为“敬文广场”的公园正在加紧建设中,这可能是目前海丰县最具规模的一个公园,它占地15000平方米,其中单是钟敬文塑像及配套设施建造费用就达50万元。

  投资建造这个广场的凯利来公司老板连继良、连继才兄弟是土生土长的公平人。根据规划,广场内容包括钟敬文汉白玉塑像、海陆丰文化之光碑刻走廊、海丰民俗风情壁画等,文化味极浓。走进广场,人们就可一一领略本地以钟敬文为杰出代表的文化风情,碑刻走廊上有不少如周恩来等写给钟敬文的题字,这都是钟敬文的儿女捐献出来的。与钟敬文老先生一生交往最多的启功先生还亲自题写了广场名并题词。

  据悉,敬文广场将在今年国庆节完工,并在明年钟敬文百年诞辰时正式揭幕,届时,全国第六届民俗学会将同时在海丰举行年会,代表们将在钟老的故乡研讨民俗学发展方向,以此作为对民俗学之父的最好纪念。

 


TAG: 钟敬文 海丰县 公平镇

 

评分:0

我来说两句

显示全部

:loveliness: :handshake :victory: :funk: :time: :kiss: :call: :hug: :lol :'( :Q :L ;P :$ :P :o :@ :D :( :)

Open Toolbar